1樓:alphag的春天
浙大校訓:求是、創新
百年名校浙江大學老校訓——「求是」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建立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2023年11月1日,竺校長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並提出要以 「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 2023年11月19日,校務會議正式通過了竺校長的這項提議。
關於「求是」的涵義,竺校長曾作過多次闡述,他在《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的演講中說:「所謂求是,不僅限為埋頭讀書或是實驗室做實驗。求是的路徑,中庸說得最好,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單是博學審問還不夠,必須審思熟慮,自出心裁,獨著隻眼,來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瞭然於心,然後盡吾力以行之,諸葛武侯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學史上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牛頓、達爾文、赫胥黎等人「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為。
中國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賢,孫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孫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實行革命,這革命精神,正是源於求是的精神。 浙江大學西溪校區
在此,竺校長已經將「求是」的涵義大大地拓廣和深化了,他所倡導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犧牲精神、革命精神、奮鬥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繼後,竺校長又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中更明確地闡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徑,他說:「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
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
(1)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禦,只問是非,不計利害。(2)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
(3)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
新(即創造)精神,嚴格地說,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們往往把求是理解為求實,側重於對現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別強調創造與創新……。
2樓:元氣小小肉丸
校訓——
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建立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2023年求是書院,2023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2023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2023年秋回遷杭州。
2023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2023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在12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逐步形成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共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擴充套件資料
形象標識:
浙江大學現行校標始見於2023年12月15日公佈的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方案(詳見方案
一、方案二)。通過廣泛徵求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較為一致地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學校徽中求是鷹的基本形狀,體現歷史的繼承性。
2023年1月22日,學校舉行校務會議,對校標方案作了審議,會議認為二個校標設計方案在設計思想和表現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經過討論,校務會議確定方案一為校標方案,並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2023年1月31日,校務會議再次審議了修改後的校標,現行校標獲得正式通過。2023年5月11日,校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校標的數字化精細化處理方案。
浙江大學校訓是什麼?有何含義
3樓:許炫莉
求是創新,含bai義:鼓勵學生du
務實求學、存世去zhi非。
2023年5月5日,dao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版的權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求」追求、**;「是」,真也。「求是」即指**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的奧祕、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黨一向倡導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在今天,做人、做學問、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浙大校訓是什麼?
4樓:元氣小小肉丸
校訓——
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建立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2023年求是書院,2023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2023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2023年秋回遷杭州。
2023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2023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在12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逐步形成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共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擴充套件資料
形象標識:
浙江大學現行校標始見於2023年12月15日公佈的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方案(詳見方案
一、方案二)。通過廣泛徵求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較為一致地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學校徽中求是鷹的基本形狀,體現歷史的繼承性。
2023年1月22日,學校舉行校務會議,對校標方案作了審議,會議認為二個校標設計方案在設計思想和表現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經過討論,校務會議確定方案一為校標方案,並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2023年1月31日,校務會議再次審議了修改後的校標,現行校標獲得正式通過。2023年5月11日,校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校標的數字化精細化處理方案。
浙大的校訓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浙江大學老校訓——「求是」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建立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流亡辦學,艱難困苦和生死別離,使竺可楨校長對「求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3年11月1日,竺校長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並提出要以 「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
2023年11月19日,校務會議正式通過了竺校長的這項提議。
關於「求是」的涵義,竺校長曾作過多次闡述,他在《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的演講中說:「所謂求是,不僅限為埋頭讀書或是實驗室做實驗。求是的路徑,中庸說得最好,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單是博學審問還不夠,必須審思熟慮,自出心裁,獨著隻眼,來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瞭然於心,然後盡吾力以行之,諸葛武侯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學史上布魯諾、伽利略、刻卜勒、牛頓、達爾文、赫胥黎等人「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為。
中國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賢,孫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孫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實行革命,這革命精神,正是源於求是的精神。
在此,竺校長已經將「求是」的涵義大大地拓廣和深化了,他所倡導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犧牲精神、革命精神、奮鬥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繼後,竺校長又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中更明確地闡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徑,他說:「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
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1)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
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禦,只問是非,不計利害。(2)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3)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
」竺校長的這些論述,特別是他所概括的科學家應取的三種態度,不僅為萬千「求是」學子所遵循,而且一直為科學家們所稱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大學的歷任領導人,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開拓創新精神。自那以後,浙江大學逐漸形成了「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
2023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這是浙江大學為了適應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和社會需求做出的正確決策,是對求是精神的發揚光大。
路校長2023年在建校95週年的致詞中說:「創新(即創造)精神,嚴格地說,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們往往把求是理解為求實,側重於對現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別強調創造與創新……。創新,正是歷史上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和傑出人才的共同特點。
浙江大學要辦得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培養一大批具有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人,必須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提倡,並且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堅持開放,改革創新。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規律。要使我們學校同步於時代,並不斷地取得進步和發展,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強調創造力的開發,強調培植求是創新精神。
」路校長的這段話,既是對為何要立「求是創新」為校訓的解答,也是對「求是創新」的詮釋。
現任校長潘雲鶴在2023年浙江大學教學工作會議作的題為《抓住時機,迎接挑戰,邁向一流》的講話中,提出了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並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求是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為具體、明確。潘校長這裡所說的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交叉知識;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等等;素質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求是創新」是新時期求是學子的行為準則和奮鬥目標。
正可謂:「求是」源遠流長,「求是創新」前程似錦!
中南大學校訓是什麼,各大高校的名牌校訓是什麼?
中南大學的校訓為 知行合 一 經世致用。知行合 一 經世致用 遠承先秦諸子 備物致用 的為學之道和宋明理學 為萬世開太平 的巨集大志向,近效湖湘學派務實踐行的優良傳統。以 知行合 一 經世致用 作為校訓,一是切合中南大學長期以來積累的辦學特色 二是與我校所秉承的湖湘文化精神底蘊相契合 三是與孫中山先...
南華大學的校訓,哪所大學校訓嚴謹求實文明創新
1 南華大學校訓 明德博學 求是 致遠 明德 是根本,博學 是基礎,求實 是態度,致遠 是目標,四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一種氛圍,產生一種力量,激勵學校 激勵學校每一位成員自強不息 勇往直前。2 南華大學學風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3 南華大學教風 敦品 勵學 敬業 創新4 南華大學作風...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什麼,清華大學校訓是什麼,是什麼意思了?
本校校訓為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於周易乾坤二卦,卦辭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緣 三年冬,梁啟超先生來校演講,講題為 君子 即以此辭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並把此二卦辭作了如下的詮解 乾象言 君子自勵猶天之執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學 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