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1、緯度位置
緯度低則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短,被大氣削弱得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多;反之,則少。這是太陽輻射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主要原因。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為橢圓形,太陽位於兩個焦點中的一個焦點上。
因此,日地距離時刻在變化。
每年1月2日至5日經過近日點,7月3日至4日經過遠日點。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強弱與日地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稱為太陽高度角,它有日變化和年變化。
太陽高度角大,則太陽輻射強。
2、天氣狀況
晴朗的天氣,由於雲層少且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陰雨的天氣,由於雲層厚且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弱。如赤道地區被赤道低壓帶控制,多對流雨,而副熱帶地區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氣,所以赤道地區的太陽輻射要弱於副熱帶地區。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如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如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4、日照長短
日照時間長,獲得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短,獲得太陽輻射弱。如我國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溫差不大,是因為緯度越高的地區,白晝時間長,彌補了因太陽高度角低損失的能量。
2樓:demon陌
1、地勢高低;(地勢越高輻射越強)
2、大氣透明度;(雲層厚度)
3、緯度高低;(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季節變化,則輻射強度也發生相應變化
4、太陽活動的強度。
太陽輻射所傳遞的能量,稱太陽輻射能。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雖然僅為太陽向宇宙空間放射的總輻射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但卻是地球大氣運動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熱能的主要**。
3樓:伱是那個誰
太陽輻射
到達地球上的太陽輻射能量只有太陽總輻射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的作用卻是相當大的。其一,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直接的作用如岩石受到溫度的變化影響而產生風化。
間接作用,地球上的大氣、水、生物是地理環境要素,他們本身的發展變化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大部分是在太陽的驅動過程中完成的。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為什麼要劃分五帶呢?
因為地球表面各個地方的緯度不同,不同緯度地帶獲得的太陽熱量是不一樣的。如熱帶一年中太陽可以直射,獲得的熱量最多;寒帶太陽高度很低,並且有長時間的極夜,所以獲得的熱量最少。也就是因為太陽輻射具有緯度差異導致了各地獲得的熱量也有差異。
但是在熱量盈餘的地方比如赤道,溫度並沒有越來越高;熱量虧損的地方,比如兩極,溫度也沒有越來越低,而是保持相對穩定。對於整個地表來說,熱量應該是平衡的,因而熱量多餘和熱量不足的地方,要發生熱輸送。 其二,太陽輻射為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能量。
人們對太陽輻射作用最直接的感受來自於它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如植物的生長需要光和熱,晾晒衣服需要陽光,工業上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太陽能轉化來的,被稱為「儲存起來的太陽能」。還有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乾燥器、太陽房、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電池等。
除直接使用的太陽能外,地球上的水能、風能也**於太陽。**的省會拉薩有一別稱,號稱「日光城」。為什麼叫這個名稱呢?
因為**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上,地勢較高,太陽光到達地表的路程短,空氣稀薄,天空中雲量少,損失少,所以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稱為「日光城」。 直轄市重慶有個別稱,有中國的「霧都」之稱。為什麼這個地方一年中多霧呢?
這個地方海拔較低,受地形的影響,四川盆地使得水汽積聚不易上升,使水汽增多,而西南季風不可能越過秦嶺;只能影響四川盆地,故帶來大量水汽,並且距海較近,所以一年中陰雨天多,天空中經常陰雲密佈,所以光照少,太陽輻射能貧乏。所以人們常用「蜀犬吠日」來形容四川盆地的氣候特色。
4樓:匿名使用者
與太陽本身的核反應與磁力線有關(因為磁力線的變化會導致太陽耀斑)。。。。。。
太陽輻射等效溫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5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輻射等效溫度與一共和4個因素有關,且可以分為兩大類:
外部氣象引數:1、室外氣溫 2、太陽輻射;
維護結構的自身性質:3、朝向 4、外表面材料對太陽輻射的吸收率。
6樓:膾保迗督
室外綜合溫度以溫度值表示室外氣溫、太陽輻射和大氣長波輻射對給定外表面的熱作用。室外綜合溫度由三部分構成:①外界空氣溫度;②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陽輻射;③與外界環境的長波輻射交換。
實際上室外綜合溫度是假設沒有任何輻射作用下的理論空氣溫度太陽輻射等效溫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7樓:碧_歐泉
與建築物的朝向,材料對太陽輻射的吸收率,太陽輻射強度有關。
太陽輻射能和太陽輻射有什麼區別呢?
8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輻射
solar radiation
太陽向宇
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僅為太陽向宇宙空間放射的總輻射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但卻是地球大氣運動的主要能量源泉。
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天文太陽輻射量。在地球位於日地平均距離處時,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線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全譜總能量,稱為太陽常數。太陽常數的常用單位為瓦/米2。
因觀測方法和技術不同,得到的太陽常數值不同。世界氣象組織 (wmo)2023年公佈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光譜的99%以上在波長 0.
15~4.0微米之間。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波長0.
4~0.76微米),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0.4微米),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0.
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長 0.475微米處。由於太陽輻射波長較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約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稱地面和大氣輻射為
長波輻射。太陽活動和日地距離的變化等會引起地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
太陽輻射通過大氣,一部分到達地面,稱為直接太陽輻射;另一部分為大氣的分子、大氣中的微塵、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的太陽輻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間,另一部分到達地面,到達地面的這部分稱為散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的散射太陽輻射和直接太陽輻射之和稱為總輻射。
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後,其強度和光譜能量分佈都發生變化。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比大氣上界小得多,在太陽光譜上能量分佈在紫外光譜區幾乎
絕跡,在可見光譜區減少至40%,而在紅外光譜區增至60%。
在地球大氣上界,北半球夏至時,日輻射總量最大,從極地到赤道分佈比較均勻;冬至時,北半球日輻射總量最小,極圈內為零,南北差異最大。南半球情況相反。春分和秋分時,日輻射總量的分佈與緯度的餘弦成正比。
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內日輻射總量有兩次最大,年變化小。緯度愈高,日輻射總量變化愈大。
到達地表的全球年輻射總量的分佈基本上成帶狀,只有在低緯度地區受到破壞。在赤道地區,由於多雲,年輻射總量並不最高。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特別是在大陸荒漠地區,年輻射總量較大,最大值在非洲東北部。
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層能量的主要**。太陽輻射在大氣上界的分佈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決定的,稱此為天文輻射。由天文輻射決定的氣候稱為天文氣候。
天文氣候反映了全球氣候的空間分佈和時間變化的基本輪廓。
太陽輻射隨季節變化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形成了四季.
除太陽本身的變化外,天文輻射能量主要決定於日地距離、太陽高度角和晝長。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為橢圓形,太陽位於兩個焦點中的一個焦點上。因此,日地距離時刻在變化。每年1月2日至5日經過近日點,7月3日至4日經過遠日點。
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強弱與日地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稱為太陽高度角,它有日變化和年變化。太陽高度角大,則太陽輻射強。
白晝長度指從日出到日落之間的時間長度。赤道上四季白晝長度均為12小時,赤道以外晝長四季有變化,23.5°緯度的春、秋分日晝長12小時,夏至和冬至日晝長分別為14小時51分和9小時09分,到緯度66°33′出現極晝和極夜現象。
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節時間正好相反。
天文輻射的時空變化特點是:①全年以赤道獲得的輻射最多,極地最少。這種熱量不均勻分佈,必然導致地表各緯度的氣溫產生差異,在地球表面出現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②天文輻射夏大冬小,它導致夏季溫高冬季溫低。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陽輻射經過整層大氣時,0.29μm以下的紫外線幾乎全部被吸收,在可見光區大氣吸收很少。
在紅外區有很強的吸收帶。大氣中吸收太陽輻射的物質主要有氧、臭氧、水汽和液態水,其次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塵埃等。雲層能強烈吸收和散射太陽輻射,同時還強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
雲的平均反射率為0.50~0.55。
經過大氣削弱之後到達地面的太陽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之和稱為太陽總輻射。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陽總輻射只佔到達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45%。總輻射量隨緯度升高而減小,隨高度升高而增大。
一天內中午前後最大,夜間為0;一年內夏大冬小。
太陽輻射能在可見光線(0.4~0.76μm)、紅外線(>0.76μm)和紫外線(<0.4μm)分別佔50%、43%和7%,即集中於短波波段,故將太陽輻射稱為短波輻射。
太陽輻射試驗是評定戶外無遮蔽使用和儲存的裝置經受太陽輻射熱和光學效應的能力。
太陽輻射試驗標準:
gjb 150.7-86 軍用裝置環境試驗方法 太陽輻射試驗
gb 4797.4-1989 電工電子產品自然環境條件 太陽輻射與溫度
gb/t 2423.24-1995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sa:模擬地面上的太陽輻射
目前能進行太陽輻射試驗試驗的實驗室非常少,北京就環境可靠性與電磁相容試驗服務中心,另外就上海和廣州各有一家。
輻射能 定義:電磁波中電場能量和磁場能量的總和叫做電磁波的能量,也稱為輻射能.
太陽輻射以光速(c=3×108米/秒)射向地球,同時它具有微粒和波動這二者的特性。我們特別要提到這些,是因為在自然地理系統中,對於輻射能的接受和貯存,都離不開輻射能的這些特性。如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能量就是以光量子的形式進行的。
正是由於輻射能的這種量子特性,因此量子能量的大小取決於波長和頻率:
e為量子的能量;h為普朗克常數,它等於6.63×10-34焦耳/秒;γ為頻率;λ為波長;c是光速。量子能一般使用電子伏特的單位來表示,也可以換算成其它相應的能量單位。
由上式說明,頻率越高,或者說波長越小,則量子能越大。在此只需強調的是,這類基本知識在分析自然地理系統時是必不可少的,特別對於有機界來說,更是如此。後面在有關生物部分的那一章裡將要加以進一步地說明。
為了便於掌握有關太陽輻射能的要點,可以規定如下幾個術語:1.吸收率:被物體所吸收的入射輻射比率;2.發射率:
被物體所發射的相應波長的輻射比率;3.反射率:被表面反射的入射輻射比率;4.透射率:被物體所透過的入射輻射比率;5.輻射通量:
單位時間所發射的、透射的或吸收的輻射數量;6.輻射通量密度:單位面積上的輻射通量。通常所指的輻射,就是指在一個表面上入射的輻射通量密度。
一個表面所接受的輻射,取決於該表面對著輻射束的方向如何。倘若這一束輻射通量不變,可是它所佔據的表面積越來越大時,則隨著表面積的增大,此表面上的輻射通量密度就越來越小了。(見圖4.7)這可以由蘭勃脫(lambert)餘弦定理作定量的表達:
q=qdcosθ (4.9)
此處的qd標誌著當表面垂直於輻射束時的輻射通量密度;而q代表實際表面上的輻射通量密度;θ則是光線與表面的法線之間的角度。該定律可以用來計算粗略自然地理面中各種坡度時所入射的太陽直接輻射。由於θ的變化十分複雜,因此實際運用時,還必須作更為複雜的推導。
進入自然地理面的太陽輻射能,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上述的直接輻射,另一部分則是散射輻射。它們各自的測定方法與計算方法已如上述,都是比較成熟的,但仍要針對各種不同的地形、高度、下墊面狀況、不同天氣條件等加以具體化。
平行的單色的輻射在通過一個均勻介質時將要發生衰減,這可由下邊的公式來描述:
q=q0e-kx (4.10)
q0在此代表未衰減時的輻射通量密度;x為輻射束在介質中走過的路徑;k為介質的消弱係數。這個定律,經過不同形式的變換,用來表達輻射能通過大氣時的衰減,也用來表達在通過植物冠叢和水體時的輻射衰減狀況。
地表面十分近似於一個「黑體」,因此它也具有類似於黑體發射時那樣的規律。知道這種特性,對於瞭解自然地理系統中的能量轉換,對於遙感技術的應用,是至為必要的。一個黑體的單位面積上所發射的輻射能,是由斯特藩-波爾茲曼定律來描述的,即
qb=σt4 (4.11)
此處的qb為理想黑體所發射的能量,t是用開氏溫標表達時的絕對溫度數值;σ為斯特藩-波爾茲曼常數,可以用已經制定好的表,查出在不同溫度t時qb的數值。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大致為15℃,(按絕對溫度計是288°k),它發射的平均能量為390瓦/平方米;而太陽表面的發射相當於黑體在6000°k時的狀況,因而它所發射的能量為每平方米7.3×107瓦。
至於非黑體所發射的能量可按下式去計算:
q=∈σt4 (4.12)
q代表該物體所發射的能量;∈為該物體的表面發射率(對於黑體來說,∈=1,而一切非黑體的發射率均小於1)。絕大多數自然表面的長波發射率都介於0.90—0.98之間。
加加分。
什麼是太陽輻射,什麼叫太陽輻射?
地球上氣候的波動首先和太陽輻射的強弱有關。春 夏 秋 冬四季的輪迴,寒 溫 熱三帶的分別,都是因為太陽輻射有強弱的緣故。我國領土北起黑龍江江心,南到曾母暗沙,南北跨49個緯度,從南到北,包括赤道帶 熱帶 帶 暖溫帶 溫帶和寒溫帶等6個熱量帶,其中又以溫帶 暖溫帶 帶面積最廣,這是使我國成為氣候型別多...
太陽輻射對人有什麼傷害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簡稱輻射。輻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是 對等的 不論物體 氣體 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這一點不同於傳導...
中午太陽輻射最強,為什麼最高氣溫出現
中午太陽高度最大,太陽輻射最強,但是太陽輻射熱量先轉遞給地面,然後再傳遞給大氣,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兩點左右 一天中,中午太陽輻射最強,為什麼最高氣溫出現 與大地的蓄熱有關,因為氣溫主要受地面長波輻射的影響,在12點雖然太陽輻射最強,但是由於大地的蓄熱,大地的溫度一般會在兩點左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