衚衕文化汪曾祺誰有全文呀有的話幫忙發一下

2021-03-07 09:32:24 字數 6129 閱讀 1761

1樓:

1衚衕文化

—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衚衕。大街、衚衕都是正南正北,正

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

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賺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

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衚衕,把北

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衚衕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衚衕的取名,有各種**。有的是計數

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衚衕、惜薪司衚衕(存

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這條衚衕裡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衚衕、石老孃(老

娘是接生婆)衚衕。大雅寶衚衕原名大啞吧衚衕,大概衚衕裡曾住過一個啞吧。王皮衚衕是

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衚衕原名王寡婦衚衕。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胡

同大概是賣手帕的。羊肉衚衕當初想必是賣羊肉的,有的衚衕是像其形狀的。高義伯衚衕原

名狗尾巴衚衕。小羊宜賓衚衕原名羊尾巴衚衕。大概是因為這兩條衚衕的樣子有點像羊尾巴、

狗尾巴。有些衚衕則不知道何所取義,如大綠紗帽衚衕。

衚衕有的很寬闊,如東總布衚衕、鐵獅子衚衕。這些衚衕兩邊大都是「宅門」,到現

在房屋都還挺整齊。有些衚衕很小,如耳朵眼衚衕。北京到底有多少衚衕?北京人說:有名

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數不清,通常提起「衚衕」,多指的是小衚衕。

衚衕是貫通大街的網路。它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約二斤雞蛋什麼的,很方便,但

又似很遠。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

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串,

搖動作聲)、算命的盲人(現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

顯得衚衕裡更加安靜了。

衚衕和四合院是一體。衚衕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線起來的。衚衕、四合院,是北京市民

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衚衕文化。

衚衕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衚衕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衚衕裡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

個衚衕裡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衚衕裡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

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

房塌的聲音,那是衚衕裡的房子。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

「遠親不如近鄰」。「街坊裡道」的,誰家有點事,婚喪嫁娶,都得「隨」一點「份子」,

道個喜或道個惱,不這樣就不合「禮數」。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

「殺」一盤;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過去山西人開的酒鋪,都沒有桌子,在酒缸上放

一塊規成圓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兩「個」(大酒缸二兩一杯,叫做「一個」);或是鳥友,

2不約而同,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會鳥是把鳥籠掛在一處,既可讓

鳥互相學叫,也互相比賽),此外,「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

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我認

識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庫、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

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

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

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閒事。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北京是民主運動

的策源地,「**」以來,常有****。北京人管****叫做「鬧學生」。學生示威遊

行,叫做「過學生」。與他們無關。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老舍《茶館》裡的王利發說「我

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我的**《八月驕陽》裡寫到「*****」,有這樣一段對話:

「還有個章法沒有?我可是當了一輩子安善良民,從來奉公守法。這會兒,全亂了。我

這眼面前就跟『下黃土』似的,簡直的,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您多餘操這份兒心。糧店還賣不賣棒子麵?」

「賣!」

「還是的。有棒子麵就行。……」

我們樓裡有個小夥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麼

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衚衕裡

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夥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叫他認錯?門

兒也沒有!忍著吧!——『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睡不著眯著」這話實在太

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衚衕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裡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

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儲存已

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稜角的石頭棋

盤,供人憑弔。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看看這些衚衕的**,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衚衕和衚衕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

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再見吧,衚衕。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

2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去這個**上看。我討厭 河( 蟹。。。

汪曾祺的衚衕文化中北京人真有你的,這句話表達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大半生都在北京度過,耳濡目染了北京文化,對北京文化自然會流露出喜愛之情。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許多都是作者所推崇的,如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安分守已等,所以他能對此產生共鳴。但作者又不是一味地肯定、沉迷,而是有所批判,有所反思。

作者對正在消失的衚衕文化,給予理解,表達無奈。雖然知道它走向終結是必然的,但主觀上是懷著傷感情緒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對北京人的佩服和熱愛之情

汪曾祺 《北京的衚衕(衚衕文化)》閱讀理解,急!!!!好的給100!

5樓:衷心在在

等你有了答案,記得通知我哦~~~~~~~~~~~~~~~拜託了!!我也急、

6樓:匿名使用者

1、我是shabi

2、他是shabi

3、她是shabi

4、大家都是shabi

誰能告訴我,網上在哪兒能看到汪曾祺的<衚衕文化>原文?

7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衚衕。大街、衚衕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

」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賺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衚衕,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衚衕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衚衕的取名,有各種**。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

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衚衕、惜薪司衚衕(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這條衚衕裡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衚衕、石老孃(老孃是接生婆)衚衕。大雅寶衚衕原名大啞吧衚衕,大概衚衕裡曾住過一個啞吧。王皮衚衕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

王廣福衚衕原名王寡婦衚衕。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衚衕大概是賣手帕的。

羊肉衚衕當初想必是賣羊肉的,有的衚衕是像其形狀的。高義伯衚衕原名狗尾巴衚衕。小羊宜賓衚衕原名羊尾巴衚衕。

大概是因為這兩條衚衕的樣子有點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衚衕則不知道何所取義,如大綠紗帽衚衕。

衚衕有的很寬闊,如東總布衚衕、鐵獅子衚衕。這些衚衕兩邊大都是「宅門」,到現在房屋都還挺整齊。有些衚衕很小,如耳朵眼衚衕。

北京到底有多少衚衕?北京人說:有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數不清,通常提起「衚衕」,多指的是小衚衕。

衚衕是貫通大街的網路。它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約二斤雞蛋什麼的,很方便,但又似很遠。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

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串,搖動作聲)、算命的盲人(現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衚衕裡更加安靜了。

衚衕和四合院是一體。衚衕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線起來的。衚衕、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

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衚衕文化。衚衕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衚衕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衚衕裡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衚衕裡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

衚衕裡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衚衕裡的房子。

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

「遠親不如近鄰」。「街坊裡道」的,誰家有點事,婚喪嫁娶,都得「隨」一點「份子」,道個喜或道個惱,不這樣就不合「禮數」。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殺」一盤;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過去山西人開的酒鋪,都沒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塊規成圓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兩「個」(大酒缸二兩一杯,叫做「一個」);或是鳥友,不約而同,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會鳥是把鳥籠掛在一處,既可讓鳥互相學叫,也互相比賽),此外,「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

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我認識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庫、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

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閒事。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北京是民主運動的策源地,「**」以來,常有****。

北京人管****叫做「鬧學生」。學生示威遊行,叫做「過學生」。與他們無關。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老舍《茶館》裡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我的**《八月驕陽》裡寫到「*****」,有這樣一段對話:

「還有個章法沒有?我可是當了一輩子安善良民,從來奉公守法。這會兒,全亂了。我這眼面前就跟『下黃土』似的,簡直的,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您多餘操這份兒心。糧店還賣不賣棒子麵?」

「賣!」

「還是的。有棒子麵就行。……」

我們樓裡有個小夥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麼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衚衕裡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夥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

「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

——『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睡不著眯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衚衕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裡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儲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

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稜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弔。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看看這些衚衕的**,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衚衕和衚衕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

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再見吧,衚衕。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完)

衚衕文化的,衚衕文化的資料200字

衚衕文化 四合院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反過來也可以說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衚衕和四合院。許多人也許會感覺到,文化這樣貼近我們的生活,文化也可以這樣 眾說紛紜。比較公認的文化定義,是英國人類學家泰勒 1832 1917 的看法 衚衕文化 文化,就其在民族誌中的廣義而言,是個複合的整體,包含知識 信仰 藝術 ...

衚衕文化的介紹,北京胡同文化的介紹

曾經是北京城市重要象徵的衚衕 四合院,狹窄 擁擠,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大都市的生活,落伍於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變化。交通不便,街區各種生活設施落後,公用服務跟不上,成為衚衕和四合院難以 的頑症 而擴寬街道,危房拆遷改造,莫不涉及衚衕和四合院。衚衕之沒落,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雖然許多人留戀衚衕,留戀曾...

閱讀《衚衕文化》,理解北京胡同的建築特點與文化特點有何關係

北京胡同的建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文化特點。由於衚衕的安靜閉塞,使衚衕裡的人們很少與外界接觸,不瞭解外界的資訊,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們封閉守舊 安於現狀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過安逸日 的小農意識 而衚衕的方正特點又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到其思想意識,封建正統思想較為嚴重,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