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認親為什麼不科學,有專業人事詳細解答下嘛

2021-03-08 00:42:09 字數 5701 閱讀 6487

1樓:叄伍七

通常我們所說的血型是指a、b、o、ab型這幾種,但嚴格來說,人的血型可以分為200多種,只要是血型相同的人,不管他們之間是否有血緣關係,他們的血液都可以溶在一起,所以合血法是不科學的。

但是,血型如果不同,有時候也可能出現血液相溶的情況,「這裡的科學原因就複雜了,換句話說,血型相同的人,血液一定相溶,但血液相溶,不一定就是血型相同。

(以下為拓展)其實就是看兩種血液中所存在的抗原抗體是否配對,就是說對於某一種抗原而言,在兩種血液的混合液中,是否存在相對應的抗體,如果存在,那麼抗原抗體結合,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就是不相容,如果不存在,那麼就可以相容。

拿最簡單的血型為例,甲是ab型血,那麼在他的血裡抗b抗體抗a抗體均不存在,乙是b型,乙的血中不存在抗b,存在抗a,若做滴血認親,沒有相對應的抗原抗體存在,就不會凝集,也就能相容。

血液的凝集與血型的關係

受血者/ /輸血者 a型 b型 ab型 o型

a型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ab型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o型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2樓:天生的壞小孩

因為一般人血型只有四種,a 型 b型 ab型 o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血的輸入,所以是萬能的受血者,o型可以輸入給任何血型,是萬能的供血者,這樣,血溶性就會產生誤差,只要檢測雙方有一方是o型,對方不管是什麼血型的,都可以相溶,那麼結果就不那麼準確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滴血認親是看血容性,而血容性只更血型有關,只靠血型判斷親屬關係是不準確的,所以現在做dna比對

4樓:匿名使用者

人體血液屬於膠體,在不同的化學試劑的作用下,會相互融合。。。。

古代的滴血認親有科學依據嗎?

5樓:科學闢謠

追過宮鬥劇《甄傳》的粉絲們一定還記得電視劇裡那段「滴血認親」的精彩劇情:皇上懷疑六阿哥是溫太醫的孩子,便聽從皇后滴血驗親。皇后藉機設計陷害甄,端來一碗裝有白礬的水,血滴進去即便不是親生父子也能相融,後被甄識破,才躲過此劫。

這段劇情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將全劇推向了高潮。在中國人的倫理觀念中,丈夫最不能忍受的是妻子有外遇;父親最不能容忍的是辛苦養大的孩子,卻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古人常用「滴血認親」這種方法來判斷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事實上,這種方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但是,血液確實可以向我們「透露」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存在親緣關係,這就是血型鑑定。

什麼是血型

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型別。狹義地說,血型指紅細胞抗原在個體間的差異;廣義地說,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型別。目前已經發現的人類血型有30多種,每一種血型系統都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並具有免疫學特性。

大家最為熟悉的是abo血型系統及rh血型系統,其中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分為a、b、ab、o四型;其次為rh血型系統,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另外還有mns、p等極為稀少的血型系統。臨床輸血時,要abo及rh血型系統均相容,才能進行輸血。不同血型的血輸入體內,會產生嚴重的溶血反應,危及生命。

比較特殊的情況是: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輸入,被稱作「萬能受血者」;o型可以輸出給任何血型的人體內,被稱作「萬能輸血者」、「異能血者」。實際上,輸血時應該以同型輸血為原則。

異型輸血只有在緊急情況系,不得已時候才會少量使用。血型不僅侷限於abo血型及輸血問題,血型在人類學、遺傳學、法醫學、移植免疫、疾病抵抗力(或易感性)等學科都有廣泛的實用價值,而血型與性格、血型與智商、血型與長壽等研究課題更是被普遍關注。

abo血型是什麼

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上a和b抗原的有無而將血液分成4種血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體,但不含有對抗自身紅細胞抗原的抗體。如:

a型血人的紅細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體。我國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佔約30%,ab型僅佔10%左右。

abo血型的抗原抗體

第二大血型系統rh血型

rh血型系統是僅次於abo系統的第二大血型系統,意為恆河猴血型系統,rh是恆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2023年蘭德斯坦納等科學家在做動物實驗時,發現恆河猴和人紅細胞上存在相同rh血型的抗原物質,因此而命名。rh血型是人類紅細胞血型中最複雜的一種,已發現40餘種rh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強,紅細胞上帶有d抗原者稱為rh陽性,而不帶d抗原者稱為rh陰性。

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rh陽性血型約佔99%,rh陰性僅佔1%左右。但在另一些少數民族中,rh陰性的人較多,如苗族、塔塔爾族。傳說中的「熊貓血型」,就是指rh陰性血,由於非常稀有,極其罕見,被稱為「熊貓血」。

20世紀八十年代風靡我國的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中,由山口百惠主演的女主角大島幸子的血型就是十分罕見的ab型rh陰性,由此引出了她的身世之謎。

a型血父母會生出o型血的孩子嗎?

認識了血型遺傳的規律,這類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一般情況下血型是終生不變的,血型遺傳藉助於細胞中的染色體。人類細胞共有 23 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分別由兩條單染色體組成,其中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

染色體的主要成份是決定遺傳性狀和功能的脫氧核糖核酸,即dna。dna 每一小段都具有獨特的遺傳性狀及功能,這些小段稱為基因。一對染色體中兩條單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 dna 小片段,稱為等位基因。

abo 血型系統的基因位點在第 9 對染色體上,abo 血型受控於 a、 b、o 三個基因,一共可以組合成aa、ao、bb、bo、ab、oo六對等位基因。體細胞上的染色體如果來自父母雙方的等位基因是相同的叫純合子(例1:a型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為a及a);如果所含的基因內容不相同則叫雜合子(例2:

a型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為a及o)。不論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一對染色體上基因的總和稱為遺傳式。abo血型有六對等位基因組合,所以有六種遺傳式,如上述兩例的遺傳式分別為aa和ao。

既然有六種遺傳式,那為什麼我們通常知道的abo血型只有四種呢?

這是因為血型實際上是指它的表現式。遺傳的基因不一定都能夠表現出來,能夠表現出來的性狀稱為表現式。血型的表現式和遺傳式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遺傳基因有顯性和**之分。

有的基因無論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它所控制的性狀都可以表現出來,這種基因叫顯性基因;而有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只有在純合子時才表現出來,在雜合子時不能表現出來,這種基因叫隱性基因。在abo血型系統中,a 和b基因是顯性基因,而o基因則是隱性基因。舉個例子,在一對染色體中,一條染色體帶a基因,另一條染色體帶o基因,等位基因組合就是ao,遺傳式為ao,表現式則為a(因為a是顯性基因,o是**基因),這個人的血型表現為a 型,而不會是o型。

父母雙方都是a型,可以推斷父親和母親的血型遺傳式都有aa、ao兩種可能,如果生出的孩子得到了來自父母雙方都是攜帶o基因的染色體,孩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組合就是純合子oo,遺傳式為oo,表現式為o,即孩子血型就是o型。

如何根據父母血型判斷子女血型

說了這麼多冷知識,是不是有點雲裡霧裡的感覺?那麼幹貨來了~~~如果知道父母的血型,就可以簡單地根據一張圖來對號入座,判斷子女可能出現和不會出現的血型。

血型遺傳規律表

認識了血型遺傳規律的真相,相信大家再也不會問「a型爹和b型媽,怎麼會生出o型兒子」這種問題了吧?當然,用「滴血認親」的方式判斷有無親緣關係,自然也就知道是不科學的了。不過,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用紅細胞血型進行親子鑑定,只能否定,不能肯定(舉個例子,孩子是a型,爹媽都是o型,那麼可以推斷孩子不是這爹媽親生的;但爹媽都是o型,孩子也是o型,不能因o型血一致而判斷孩子就是爹媽親生的)。

最靠譜的「滴血認親」,要選用dna親子鑑定。

6樓:王珂

滴血認親

的鑑定方式沒有科學依據。

無論是不是有血緣關係,血液滴在骨骼上都會滲入。古代的滴血認親是傳說。到目前為止,血緣關係的準確認定還只能通過dna鑑定。

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但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在古代滴血認親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現代的「滴血認親」就要選用dna親子鑑定了(基因技術)。

7樓:無心為君總是死

有科學依據的,細胞上有識別的糖蛋白。

當你和你兒子的dna差不多的情況,兩種細胞就可以識別,然後相融。

具體你看生物學,好多東西我忘記了。

8樓:兔子

滴骨認親不科學

《洗冤集錄》: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

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劇情:玉孃的丈夫被人殺死。宋慈查出真相,玉孃的父親和魁就是元凶,原來和魁並不是玉孃的親生父親。

在公堂上,宋慈找來玉孃親生父親的骸骨,以滴骨法檢驗。玉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滲入骸骨中,確認玉娘與死者有血緣關係。

這種「滴血認親」的鑑定方式沒有科學依據。無論是不是有血緣關係,血液滴在骨骼上都不會滲入。古代的滴血認親是傳說。到目前為止,血緣關係的準確認定還只能通過dna鑑定。

滴血認親不科學

觀眾熟悉的「李府連環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運用「滴血認親」的方法驗證出了和魁父女並無血緣之親的事實,進而破獲了李府連環案使和魁伏法。石巖彬說,「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但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已經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處的時代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現代的"滴血認親'就要選用dna親子鑑定了(基因技術)

脫氧核糖核酸(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複製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

dna的理化結構

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對紫外線有吸收作用,當核酸變性時,吸光值升高;當變性核酸可復性時,吸光值又會恢復到原來水平。溫度、有機溶劑、酸鹼度、尿素、醯胺等試劑都可以引起dna分子變性,即使得dna雙鍵間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

dna複製脫氧核糖核酸(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複製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

這種核酸高聚物是由核苷酸連結成的序列,每一個核苷酸都由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以及一分子鹼基組成。dna有四種不同的核苷酸結構,它們是腺嘌呤(adenine,縮寫為a),胸腺嘧啶(thymine,縮寫為t),胞嘧啶(cytosine,縮寫為c)和鳥嘌呤(guanine,縮寫為g)。在雙螺旋的dna中,分子鏈是由互補的核苷酸配對組成的,兩條鏈依靠氫鍵結合在一起。

由於氫鍵鍵數的限制,dna的鹼基排列配對方式只能是a對t或c對g。因此,一條鏈的鹼基序列就可以決定了另一條的鹼基序列,因為每一條鏈的鹼基對和另一條鏈的鹼基對都必須是互補的。在dna複製時也是採用這種互補配對的原則進行的:

當dna雙螺旋被時,每一條鏈都用作一個模板,通過互補的原則補齊另外的一條鏈。分子鏈的開頭部分稱為3'端而結尾部分稱為5'端,這些數字表示脫氧核糖中的碳原子編號。

事實上,原核細胞(無細胞核)的dna存在於細胞質中,而真核生物的dna存在於細胞核中,dn**斷並不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樣,是單鏈的分子。嚴格的說,dna是由兩條單鏈像葡萄藤那樣相互盤繞成雙螺旋形,根據螺旋的不同分為a型dna,b型dna和z型dna,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所發現的雙螺旋,是稱為b型的水結合型dna,在細胞中最為常見。

滴血認親科學嗎 滴血認親是否有科學依據

在古代滴血認親是有一定科學性的,特別是在沒有更好辦法的情況下。按照科學的說法,人類的abo血型系統可以把某個個體的血型大致分為a型 b型 ab型和o型,其中有些型又被細分為純合型與雜合型,如a型可細分為aa和ao型 b型可分為bb或bo。簡單地說就是同型血相容,異型血凝集。但是,滴血認親有其明顯的侷...

滴血認親 有科學依據嗎,滴血認親是否有科學依據

真的可以滴血認親嗎?星知計劃 沒有科學依據,因為血液能否融合和是不是親人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這只是影視劇裡編撰出來的情節。並沒有科學依據,兩個無血緣關係的人的血液可以相容,同樣兩個有血緣關係的人血液有可能不相容,所以我認為滴血認親並不可靠。滴血認親其實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因為只要是血型相同,都有很大...

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專業有什麼區別

兩者的最主要的區別,除了研究物件有所不同之外,還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不但要像自然科學那樣回答研究物件 是什麼 為什麼 而且通常還要對研究物件作出直接或間接的價值判斷,也就是通常還要回答 合理不合理 應該怎麼樣 也就是說,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往往包含著研究主體對研究物件的價值判斷。正因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