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那種亦仕亦隱看似飄逸瀟灑的生活,貌似積極,卻又埋藏了多少苦澀?他仕途不順則歸隱,歸隱潦倒則出仕。看似洞察世事,可亦知這是一種極不堅定的表現,他不能堅守自我,少了一份執著,只能「老大徒傷悲」!
陶淵明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了兩次選擇。第一次他選擇「偽善」,講忠孝、講信義。第二次,在經過幾度出仕的嘗試以後,對世俗和官場有了深刻認識。
他選擇了隱居。在隱居中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當初的 出仕他說是家貧。
這從他的詩中也反映了出來。 然而他也是為了追求理想。只是世俗和官場的腐敗、黑暗使他不得不選擇隱居。
他的歸隱跟他執著於自然關係密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這就反映出丘山、田園對官場來說是另一個世界。這裡面有「自然」一種閒適、自得的生活。
他早期學的是忠孝、信義、不廢棄儒學。可以說是執著於名教。後來的歸隱是執著於自然。
他質性自然,帶氣負性的為人是根本不可能與世俗腐敗風氣相結合的。何況仕途充滿了機詐和險惡,歸隱對他來說是無奈之舉。
2樓:匿名使用者
看待: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說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卻未必盡然。 仔細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會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而內心熱情濟世無神論者。
他少年時曾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後,現實使他感到失望,他不願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汙,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集》:樑昭明太子蕭統蒐集陶淵明遺世作品,編為《陶淵明集》七卷,錄一卷,併為之作:《陶淵明傳》、《陶淵明集序》。
3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個問題上面,很好的體現一個問題:沒結果的討論!此人身上的爭論很好的表現了辯證的存在。
高雅與消極、不思進取共存。一體兩面!所以主要是看,關注者的視角角度。
你認為他是雅士,那則雅之;否則則是消極的代表人物。我個人並不欣賞此人對事對物的態度,而更多的鐘情於銳意進取者,雖則有時代與文化的差異。但傳統文化精神,這麼大的一個命題,認為能在他身上體現出什麼來,見仁見智!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
4樓:匿名使用者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時所作,以示其歸隱決心的。正文前的序言交代棄
專官的原因,因「耕植不屬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為維持生計而出任彭澤令,不久「眷然有歸歟之情」。「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
飢凍雖切,違以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原擬莊稼成熟再「斂裳宵逝」,後因「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其實,陶淵明歸隱田園,是在現實沉浮中權衡利弊後的無奈只舉,黃徹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樂田畝,乃卷懷不得已耳」。
(《碧溪詩話》卷八)他的歸隱是社會、階級、思想潮流等諸多因素共同的結果。真正純淨的靈魂不會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地濾除思想雜質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澄清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榆柳蔭後簷,桃李滿堂前。」又是一首陶淵明文豪的田園專
詩。陶淵明屬文豪的詩世來受到人民的讚揚,可是我卻對此另有一番見解。
根據史書記載,陶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不仕,原因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從正面看來他是一個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君子。可是此外,這也是一種消極的做法。
陶淵明的才華無容置疑,但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就更應該站出來,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抵抗惡勢力。如果每一個棟樑之才都像他一樣歸隱山林,國家還有人才嗎?這個社會又何時才能得到解救?
人民何時才能過上和平安樂的生活?
我也甚是不喜歡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那種和平安靜,與世隔絕的生活,或許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仙境。可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民只會安於現狀,缺乏理想,不求上進。與世隔絕只會讓人們思想落後。
如果陶淵明的桃花源真的實現了!那最終只會導致國力衰弱,國情落後。
人生在這個社會裡,就對這個社會有責任。如果當時像陶淵明一樣的文人志士都站出來,為國家效力,那麼,中國歷史將要改寫了吧~!
6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一個官來說,不bai負du責任,甚至是自私,真正的父zhi母官寧可自己
dao受委屈也要為百姓謀福內
利,他為了自己快活置容一縣百姓不顧,要是當時中國品德好點的**都抱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念頭跑去隱居,天下怎麼辦,相交與他我更喜歡李鴻章,以屈曲之道,行為民之事,何等的忍辱負重,為了百姓連自身名譽都不要才是號官嘛!一己只見,見笑見笑
7樓:
學生bai二選一回答,言之有理du即可。參考zhi答案:(1)我贊成這dao種說法。因為:「天專
下興屬亡,匹夫有責」。 (2)我反對這種說法。a.
陶淵明歸隱是對汙濁的現實社會絕望後作出的一個超脫的選擇。他不願同流合汙,堅持高尚的志趣是對黑暗官場的反叛。看法:
古有「學而優則仕」之說,本來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職。若從這個角度看,陶淵明似乎是消極避世的。然而「世與我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陶淵明歸隱是對汙濁的現實社會絕望後作出的一個超脫的選擇。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是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的意義。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如何評價陶淵明的歸隱
歸去來兮辭 是陶淵明辭官時所作,以示其歸隱決心的。正文前的序言交代棄 專官的原因,因 耕植不屬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 為維持生計而出任彭澤令,不久 眷然有歸歟之情 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飢凍雖切,違以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原擬莊稼成熟再 斂裳宵逝 後因 尋程氏...
急!要《飲酒》陶淵明的,急!要《飲酒》陶淵明的
陶淵明 飲酒 賞析 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的 飲酒 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 他...
詩人陶淵明,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陶淵明 365 427 晉宋時期詩人 辭賦家 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陶淵明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 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