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卓興富
1.啊,春草,你年復一年地發芽,成長,枯黃,沉睡。厚重的積雪、怒吼的風暴,你的根,你的身,無不在煎熬。
炎炎烈日、瑟瑟寒風,你卻依然在每年以嶄新的姿態面對。啊,年年綠的春草,我仰慕你!
2.山中送別這山中送別中面對年年綠的春草,詩人會想:我就是年年綠的春草。
「楊柳」既是「東風樹」,當然與春風就密不可分。青春是快樂,離別是苦事,楊柳卻兼而有之,這就成了一種複雜心情的交織,王維有名的《渭城曲》說:「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一方面是「客舍」是「離情」,一方面是「柳色」是「青春」;也是利用了這個矛盾,寫出了豐富的思想感情。
而《折楊柳》這支曲子又多了一段歷史關係。它的另一首歌詞裡說「遙望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孟津河在今河南,那裡古代原是中原地帶,本土所習見的楊柳當然很多,歌曲就是由此而產生的。
可是楊柳雖是本土習見的,歌曲卻是胡曲。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到「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這個帶有濃厚民族感情的楊柳,如今卻出現在一支動人的「不解漢兒歌」的典型胡曲之中,這就又多了一層複雜的情調,而歷史是發展的,南北朝結束後,胡漢邊界已經不在中原,而是遠遠的在玉門關一帶,那麼還有那麼多習見的楊柳嗎?那裡的春天既然很少,作為「東風樹」的楊柳想來也是難得的,那麼胡笛的曲子裡為什麼還要吹起楊柳的哀怨呢?
這就是詩人天真的發問。詩寫的是涼州,但還沒有到玉門關,卻已是胡漢雜居的地方,所謂「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實際上,邊塞的情調已很濃厚,從這裡再想象玉門關,就愈覺得離開祖國遠了,也就愈多了鄉土的懷念,這是一種愈稀少愈珍惜的感情,而到了連楊柳都沒有的時候,笛中的楊柳也就成了美麗的懷念,因此詩人的發問彷彿是責備這個曲子,其實正是想聽到這個曲子,我們無妨把這兩句話的邏輯翻過來想想,那就是說:
既然羌笛還在怨楊柳(這是客觀事實,耳朵聽到的),春風豈不是已到了玉門關嗎?這就出現了語言上的奇蹟,說「春風不度玉門關」,而悄悄裡玉門關卻透露了春的訊息,然而詩中究竟說的是「不度」,這就又約制了盡情度過,彷彿春風在「關」上欲度未度的當兒。這乃是一個邊塞之春,而邊塞的春天愈少,一點的春意就更覺得令人嚮往,正像嚴冬之後,冰河初解,原野明淨,出現在初春的轉折點上的景象,別有一番新鮮迷人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景下,究竟是「黃河遠上白雲間」好呢?
還是「黃沙直上白雲間」好呢?豈非十分明白的事嗎?正是詩中這一點清新明晰之感,迢遙的嚮往之情,構成了邊塞之春的影象,它才為「春風不度玉門關」做好了翻案文章,於是玉門關不再是荒涼的而是美麗的,正如「玉」所給人們的印象一樣,恰恰符合於它的名字。
山中送別中到底是春草年年綠還是明年綠
2樓:簡單途中
是:春草明年綠。
意思是: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
出自:王維[唐代]《山中送別》。
原文: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釋義: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3樓:吻天動地
山中送別是春草
年年綠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
夕陽西墜我關閉柴門。
明年春草再綠的時候,
友人您能不能回來呢?
思想感情:
懷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來的思想感情。
4樓:仙檬兔兔
版本不同,其實都對,要看情況
《山中送別》春草明年綠?年年綠?
5樓:煙開蘭葉香風暖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可以參看電子版的古詩庫,王維全集
6樓:匿名使用者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7樓:全球氣溫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8樓: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麼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
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裡。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
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迴想象於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
「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裡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
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裡,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9樓:劍風浪葉
明年綠因為是分別
所以才有了期待
明年綠是明年再見
亦或是下次見
只是不知是何時
山中送別 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情感?
10樓:卻千蠻恨
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
山中送別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11樓:凹凸曼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彩的「罷」字一筆帶過。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詩的
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王維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令人神遠。
儘量幫你精煉了一些,很長的呀
山中送別的第三句寫春草有什麼作用,
12樓:筱鳶
詩的三、四bai兩句"春草明du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zhi辭·招隱士》dao"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內萋萋"兩句化容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
這兩句化用《楚辭·招隱士》句意,但一點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覺得是從詩人內心深處自然流出的深情話語。這裡用典不僅貼切,而且靈活,巧妙。《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是淹留山中,辭賦作者是要招其離開山中歸家,而王維詩卻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來;《楚辭·招隱士》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而王維詩是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楚辭·招隱士》用的是直接感嘆句,王維改用疑問語氣,所傳達的感情便微妙、豐富多了。
13樓:遊讓閃妍
明年春草綠,
bai肯定不對,du沒有詩味
;zhi
「春草明年綠」是比較通dao行的說法,
還有一種
回我個人比答較傾向的是「春草年年綠」
我有兩本集子裡面有這首詩,一個裡面只有春草年年綠;另一個是春草明年綠,但是注了,一說年年
我覺得王維和這位王孫的關係較融洽,他希望王孫可以脫離塵世紛擾,到山野之間,寫詩作畫訪友,尋找人生的真諦。但他也清楚,要這位王孫脫離紅塵,長期隱居山野,過清淡的生活,肯定不易,用「年年」一方面可以給王孫多點時間考慮,另一方面,更有滄海桑田,變與不變哲理。。。
山中送別,這首詩什麼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詩題「山中送別」,顧名思義,寫的是詩人于山中送別友人。一般認為,此詩作於王維隱居輞川期間。
送別詩一般都側重寫送別的過程,如送別時的景色、宴飲,送別時的殷殷話別、依依不捨,等等。而這首詩另闢蹊徑,直接從送別之後寫起。
句 解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詩人在自己隱居的山中送別了友人,太陽西落時,他掩上柴門。
詩歌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彩的「罷」字一筆帶過。如此平淡,難道這場送別對詩人來說只是例行公事一般?
第二句又一下從白天送走友人,跳躍到傍晚關上柴門。在這段時間內,詩人做了什麼、想過什麼,詩裡都沒有說。詩人的內心,真的那麼平靜,沒有生起一絲波瀾?
有過離別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依依不捨,但離別後的獨處,才更令人黯然神傷。此時,獨自一人的追懷、遙想,反覆的體味、咀嚼,都使那份寂寞之感、悵惘之情,變得更加濃重,更加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必定是千頭萬緒的。
可是,詩人只輕輕描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太陽西落,掩門閉戶,這只是一個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動作,但卻已經足以讓我們浮想聯翩:掩門之前,詩人是不是一直在思念友人?
他是怎樣打發漫漫白日的?白天終究還是相對熱鬧的,在繼日暮而來的黑夜裡,在周圍一切都安靜下來之後,詩人又將如何度過這漫漫長夜?
原來,詩人所有的不提不說,並不意味著是以平淡或者冷淡對待這場送別。送別雖罷,離情未罷,思念未罷,反而愈發沉重、綿長,無法排遣。「日暮掩柴扉」,是因為友人離去,孤寂無聊,再也沒有往日「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那樣的閒情逸致,也無心再去欣賞「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山中晚景。
獨自掩門,無非是想讓自己平靜下來,靜靜地懷想,靜靜地沉思。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待到明年春天,青草就綠了,你還回來不回來呢?這是詩人掩門後的所思所想。《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感嘆遊子久去不歸。
詩人化用此句,可見直到日暮,他仍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友人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
「王孫歸不歸」,本應是相別之際詢問友人的話,卻成了詩人獨自思忖之辭。他對友人的深深思念,對早日重聚的急切期待,都包含在這一句問話中。詩人默默自問,卻無法自答。
明人唐汝詢在《唐詩解》中將此詩解為:「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友人之歸期難必。」春草必定一年一綠,而友人的歸來與否,卻還有無數的未知和懸疑。
想到這些,詩人大概要徹夜難眠了。
評 解王維五絕,極善於選取一種獨特的情景片斷,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傳情達意。此詩即為很好的代表。詩寫送別,卻並不直接寫離別情態,而是將筆觸直接伸向別後,以別後情景反襯惜別之意,構思非常巧妙。
全詩明白如話,看似平淡,卻餘味悠長,令人低迴想象於無窮。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與別後的無盡思念,不著半字,卻見於言外,深厚、真摯,令人神遠。
山中送別中的罷的意思是什麼?掩的意思
1,罷 過,以後 的意思有種落寞的情緒在裡面.2 掩 關閉,關上.動作中也蘊含這淒涼.山中送別中的罷字是什麼意思 山中送別 詩中的 罷 是 以後,結束 的意思。山中送別 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全詩原文 山中送別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註釋 掩 關閉。柴扉 柴門。...
《親愛的,熱愛的》中面對韓商言與佟年的「夫奴」戀愛方式,正常嗎?你能接受嗎
因為首先他們兩人這樣的戀愛方式其實就是互相纏著對方,而且他們談的話並不會感到膩歪,這才是最讓別人羨慕的,大家都知道,其實很多人纏你的時候你會非常難受並且很煩躁,但是他們倆人互纏的時候並不會有這方面的想法,甚至還會非常的甜蜜,並不會有一些煩惱的因素或者說是厭煩的因素,好像一直都有著初戀般的感覺一樣,這...
如果有男人,等了你三年,而且他不在乎這三年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會不會接受他
不是說長時間的等待就可以接受的,接受一個人要跟他生活一輩子,不是一時的義氣。三年的等待並不能說明什麼,希望你考慮清楚。幸福與痛苦就在你的一念之間,自己要把握好。你瞭解他嗎,他了解你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還是要尋找自己的幸福 這個還是看自己,有個人喜歡我了4年多,我也說過沒有可能的,但是他還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