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文言文詞語固定搭配整理!(如 「無所」等)

2021-03-24 10:15:39 字數 4542 閱讀 4839

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譯法

「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是……嗎?」(其中「亦」只起加強語氣作用,可不譯);

「無乃……乎?」表推測語氣,比較委婉,可譯為「恐怕……嗎?」或者「莫非……吧?」;

「得無……乎(耶)」表猜測、疑問語氣,可譯為「莫不是……嗎?」「能不……嗎?」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問的格式,都可譯為「把……怎麼辦?」、「拿……怎麼樣?」、「對……怎麼樣?」;

「……孰與……」表示「與……相比,誰……」,常可譯為「與……比較起來怎麼樣」;

「其……乎?」表猜測或反問語氣,可譯為「大概……吧?」、「難道……嗎?」;

「何……為?」表詢問或反問,可譯為「為什麼……呢?」或「有什麼……呢?」;

「有以……」、「無以……」,前者可譯為「有什麼可以拿(用)來……」,後者可譯為「沒什麼可以拿(用)來……」;

「有所……」、「無所……」,其中「所」是助詞,「所……」是「有、無」的賓語,所以前者可譯為「有……的」,後者可譯為「沒有……的」。

文言固定結構常見的有表疑問的、表反問的、表測度的、表感漢的和表判斷的等五種。

一、表疑問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與。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 之戰》)

③與不 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則如何?(《孟子·梁惠王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麼辦」,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為「怎麼樣」,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麼樣」,⑥句中的「孰與」是「與……比較,哪一個……」的意思。一般地說,「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麼辦」、「把……怎麼樣」、「拿……怎麼辦」、「怎麼」,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樣」、「怎麼樣」、「怎麼」等,要視具體語境而定。

二.表反問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何……之有、何以……為、何……為、不亦……乎。例如:

⑦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⑧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論語·顏淵》)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何……之有」可譯作「有什麼……」,「何功之有」即「有什麼用處」,是反問句。其用法特點是:何+名詞+之+有。

「何以……為」、「何……為」可譯作「做什麼」,其中「何」是疑問代詞「什麼」,「為」是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呢」。「何以文為」譯為「要華美做什麼呢」,「何辭為」譯為「要告辭做什麼呢」。「不亦……乎」譯作「不是……嗎」。

「不亦樂乎」譯作「不是很快樂嗎」。

三.表測度的固定結構常 見的有:得無……乎(耶)、無乃……乎。例如:

1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12.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13.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之戰》)

「得無……乎(耶)」、「無乃……乎」均可譯為「恐怕……吧」,都表示推測、估計。「得無異乎」譯為「恐怕不同吧」,「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譯為「恐怕是教我捉蟲的地方吧」,「無乃不可乎」譯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測度外,還帶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四、表感嘆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釋為「多麼」。例如:

14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15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16痛定思痛,痛何若哉!(《〈指南錄〉後序》)

五.表判斷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是之謂、此之謂。例如:

17是之謂政令行。(《荀子·王霸》)

18詩云:「殷鑑不遠,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謂也。(《孟子·離婁》)

17句中的「是之謂」可譯作「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謂」只能譯作「就是說這個」。這兩句均為判斷句,不過這裡的「是」或「此」在古漢語中卻是前置的賓語。

初中古文常見固定格式翻譯

文言文中的一些詞語經常結合起來使用,表達一定的語法意義,由於世代沿用,就成為—種用法和結構都比較固定的習慣句式,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固定格式。這些固定格式,表示的意義是固定的,不懂得這一點,就不能準確理解句意。這裡想對初中課本中出現的一些固定格式作簡單的歸類和分類,以期對同學們翻譯古文有所幫助。

一、表陳述的固定格式

1.以為,以……為。如:

得而腊之以為餌。(《捕蛇者說》)

「以為」可以是動詞,譯為「認為」,更多的時候是像上例一樣,「以(之)為」的省略,與「以……為」一樣,翻譯為「把(用)……當作(做)……」。

2.所以。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所以」表示原因時,譯為「……的緣故」,如上例;表示手段和目的時,譯為「用來……的(方法)」。

二、表疑問的固定格式

1.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在句中,這些詞一般表示詢問人、物、事情怎麼樣或詢問做法、打算怎麼樣,基本上都譯為「怎麼樣」。

2.如……何。如: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在句中,「如……何」翻譯為「對……怎麼樣」。

3.何所。如:

問女何所思?(《木蘭詩》)

賣炭得錢何所營?(《賣炭翁》)

在句中,「何所」一般譯為「所……者為何」。

三、表反問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這種格式的反問話氣較強烈,一般譯為「難道有……嗎」。

2.不……乎?不亦……乎?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六則》)

這兩種格式表示的反問語氣較弱,—般譯為「不也是……嗎」。

四、表選擇的固定格式

1.其……邪?其……也。如: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這種格式在表示選擇的複句中使用,一般譯為「是……呢,還是……呢」。

2.孰若……。如:

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邪?(《童區寄傳》)

在句中,「孰若」譯為「何如,**比得上」。

3.與其……孰若……。如:

與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童區寄傳》)

在句中,「與其……孰若……」可以譯為「與其……不如……」或「與其……哪比得上……」。

古文中的固定格式,情況比較複雜,對此進行一定的歸納和整理,掌握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對我們學好古文肯定會大有幫助的。

不亦……乎 相當於「不是……嗎」

何……為 相當於「為什麼要……呢?」

見……於 相當於被動句

以……為…… 相當於「把……(當作)……」

如……何 相當於「對……該怎麼辦」

唯……是 「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物件的唯一性

與其……寧…… 相當於「與其……寧可……」

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它的分類可按表達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

第一種:表陳述語氣常用的有:有以(有......

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

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

第二種:表疑問語氣常用的有:奈何(怎麼辦)、何如(怎麼樣)、如......

休(把......怎麼樣)、得無......耶(大概......

吧、恐怕......吧)等。

第三種:表感嘆語氣常用的有:何其(多麼)、一何(何等、多麼)、何......之(怎麼......這樣啊)等。

第四種:表反問語氣常用的有:無乃......

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嗎)、得無......

乎(難道......嗎)、孰與、孰若(跟......相......

)何......為(為什麼......呢

2樓:中哲騎芳

1.坼(chè):**,這裡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2.《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熊咆龍吟殷巖泉」一句,課本中解釋為:「殷巖泉」即「巖泉殷」。

殷,這裡用作動詞,震響。全句釋為「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但詩是不能按句式字和字的順序來理解的。

詩是給人一種感覺,一種意境。個人認為此句應理解為:巖泉震動的聲音若雷鳴一般,像熊在咆哮,龍在吼叫。

3.慄深林兮驚層巔:使深林顫慄,使層巔震驚。慄:使動用法,使...顫慄。

4.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終止

求以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特殊句型

求高中文言文 5

求高一上半學期文言文的詞類活用,一詞多意,虛詞以和而的用法 這些的整理

高中文言文古今異義總結,高中文言文古今異義詞語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語 陳涉起義 處處,到處 會計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陳涉起義 會,聚會 計,商議 何苦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麼 壟斷 冀之南 漢之陰,無壟斷焉 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 自信 寧信度,無自信 鄭人買履 相信自己 結束 婉貞於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 馮婉貞 整...

刻舟求劍。文言文及譯文,詞語解釋

刻舟求劍 漢語文字 刻舟求劍 漢語讀音 k zh u qi ji n 詞語解釋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典故出處 戰國 呂不韋 呂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詞語示例 似你...

高中文言文,高中學過的文言文有哪些?

詞類活用 漢語的詞類劃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礎。實詞可以分成名詞 動詞 形容詞和數詞等類 虛詞可此分成代詞 副詞 介詞 連詞 助詞 嘆詞 兼詞等類。某個詞屬於某一詞類比較固定,各類詞在語句中充當什麼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詞經常用作主語 賓語 定語,動詞經常用作謂語,形容詞經常用作定語 狀語和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