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衡陽民俗文化如下:
常寧版畫:從上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已有50來年的歷史,培植了版畫作者300餘人,以教師、工人、農民為主,不少作品在各項比賽中獲獎並出國展出。常寧也因版畫創作群體大、作品多、影響廣,而被譽為「版畫之鄉」。
衡南漁鼓:是一種用衡陽方言說唱故事的曲藝形式,屬衡陽漁鼓最強勁的一支,在衡南城鄉及整個衡陽地區廣為流傳。衡南漁鼓始於晉代,距今1800多年。
據史料記載,魏夫人在南嶽建黃庭觀,將道教傳播到南方,邊打漁鼓邊唱道情,于衡陽東南四鄉傳播道教理念,被民間藝人所學,世代傳承,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說唱形式。
九市稻草龍:流傳於衡陽縣臺源鎮臺九村肖家大屋一帶,該組地處我縣蒸水河畔,世世代代以種植水稻為主。九市稻草龍據查始於清代康熙年間,每年臘八後,村裡會召集男女老少,用上好的稻草精心紮成,用以驅蟲辟邪。
春節初六興燈一直舞到元宵節,正月十六再把龍身拿到稻田裡燒掉。以後年年如此,一直沿襲至今。
衡陽縣石市竹木雕刻:石市竹木雕始發於秦漢之前,至漢代,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和水平,明清時期竹木雕刻藝術發展走向頂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目前正逐步走向凋敝。
衡南七巧龍舞:流傳於衡南民間城鄉各地的一種代表性龍舞,始創于衡南縣東鄉的江口鎮九龍村。傳說江口有九龍。
九龍即「久龍」,很久以前,這裡便是龍的故鄉。至今,這一帶還盛傳著溫和文靜的「墨龍」(一說麥龍)、雄渾矯健的「扮龍」、原始古樸的「麻拐龍」等傳說。
衡州花鼓戲:民間小戲劇種,流行於湘南各地,舞臺語言以衡州方言為基礎稍加提煉而成,主要聲腔為「吶子牌子」和「川子調」。
大橋剪紙:大橋鎮位於湖南省衡東縣北部,大橋剪紙始於明朝末年,至解放前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徵與地方特色的剪紙風格。新中國成立後在形式與內容上又有了進一步發展,更為貼近生產與生活。
祁東漁鼓:起於宋代,流傳於宋、元、明、清,**時期續有發展。其唱腔是在湘南漁鼓的基調上,根據祁東方言,結合祁東民間小調,花鼓和祁劇**改革發展起來的,人們習慣地稱「祁東漁鼓」。
蔡倫古法造紙技藝:即利用麻頭、破布、魚網和樹皮抄造植物纖維紙,發端於東漢元興元年(105)。耒陽是蔡倫的故鄉,在蔡倫親授造紙術的基礎上,對蔡倫古法造紙技藝進行完整系統的傳承和發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耒陽享譽湖湘乃至全國的產業。
嶽北山歌:位於湖南省衡山縣的白果鎮,與湘潭、雙峰、衡陽、南嶽接壤毗連。嶽北人熱情豪放,性格開朗,喜愛文化藝術,聞名遐邇的「嶽北山歌」就出自這裡,不管是田間山野還是街頭巷尾,無論是耄耋老者或者是黃牙稚童,都喜愛一展歌喉,唱出自己心中的萬千感慨和縷縷悠情。
南嶽朝聖:俗稱進香,「聖」即南嶽衡山之神——司天昭聖帝,傳說中的火神祝融,當地百姓和香客稱之南嶽聖帝菩薩。
衡山花鼓燈:是衡山土生土長的劇種,與衡陽花鼓、長沙花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敖山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尊奉佛教和民間吉祥神敖王、敖母,在湘南有較大影響。
衡山影子戲:自明代就有影子戲的演出班社,後流傳甚廣,遍佈衡山縣及周邊地區。由於衡山藝人早期製作的影人多為紙影,因此稱為「影子戲」而不稱皮影戲。
參考資料
彭玉麟.衡陽縣圖志.長沙:嶽麓書社,2010
2樓:
衡陽山奇水秀,有叫**連忘返的衡陽八景,有令人仰慕的蔡候祠,有千古之迷的禹王碑,有歎為觀止的江口鳥洲,有驚險刺激的西江漂流,有風景如畫的天堂山、天堂湖,有風情迥異的浦竹瑤鄉,有碧竹萬傾的黃市竹海,有神祕瑰麗的錫巖仙洞,特別是南嶽衡山,以山川形勝而獨秀,以佛道共存而揚名,享有「五嶽獨秀」、「文明奧區」、「中華壽嶽」的美譽,是名滿天下的旅遊勝地!「大南嶽:南國聖靈,中華壽嶽」,文化重地——湖湘文化『藍墨水上游』(重要發祥地)!
中國造紙術發明者——世界偉大發明家蔡倫,偉大思想家王船山,一代至尊、至勇、至信、至強、至情的奇男子彭玉麟,開國元勳***,現代言情大師瓊瑤等衡陽籍驕子!中國抗戰名城!
舜帝南巡,大禹殺白馬得治水金簡,朱熹、張試衡山唱酬,胡安國父子南嶽設壇,曾國藩衡州練兵,王闓運東洲講學,蔣介石、***、***、郭沫若南嶽抗戰,張良、徐霞客、杜甫、張飛、龐統等過往衡陽的名人所留下的文化內涵!
王氏宗祠位於粟江隆市鄉大漁村,原名崇本堂。始建於北宋嘉裕6年(公元2023年),明永樂12年(2023年)重建,改名為「王氏宗祠」。後經明萬曆、清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年間數次維修擴建,佔地約2萬平方米。
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頂。前殿、中殿、後殿在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東西名有廂房;左有節孝祠,羹梅閣;右有賢達祠、培槐閣;後殿為崇本堂。
48根石柱支撐全部建築。各式斗拱千姿百態。有木雕300餘處,泥塑100餘處,人物故事、珍禽怪獸、奇花異草,栩栩如生。
石柱、門框有明代名人題寫的石刻楹聯40餘副。明永樂20年,,衡州知府史中題為「衡陽第一家」,其書法蒼拙樸茂。
衡陽有什麼民俗文化?
3樓:匿名使用者
衡陽民俗文化如下:
常寧版畫:從上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已有50來年的歷史,培植了版畫作者300餘人,以教師、工人、農民為主,不少作品在各項比賽中獲獎並出國展出。常寧也因版畫創作群體大、作品多、影響廣,而被譽為「版畫之鄉」。
衡南漁鼓:是一種用衡陽方言說唱故事的曲藝形式,屬衡陽漁鼓最強勁的一支,在衡南城鄉及整個衡陽地區廣為流傳。衡南漁鼓始於晉代,距今1800多年。
據史料記載,魏夫人在南嶽建黃庭觀,將道教傳播到南方,邊打漁鼓邊唱道情,于衡陽東南四鄉傳播道教理念,被民間藝人所學,世代傳承,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說唱形式。
九市稻草龍:流傳於衡陽縣臺源鎮臺九村肖家大屋一帶,該組地處我縣蒸水河畔,世世代代以種植水稻為主。九市稻草龍據查始於清代康熙年間,每年臘八後,村裡會召集男女老少,用上好的稻草精心紮成,用以驅蟲辟邪。
春節初六興燈一直舞到元宵節,正月十六再把龍身拿到稻田裡燒掉。以後年年如此,一直沿襲至今。
衡陽縣石市竹木雕刻:石市竹木雕始發於秦漢之前,至漢代,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和水平,明清時期竹木雕刻藝術發展走向頂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目前正逐步走向凋敝。
衡南七巧龍舞:流傳於衡南民間城鄉各地的一種代表性龍舞,始創于衡南縣東鄉的江口鎮九龍村。傳說江口有九龍。
九龍即「久龍」,很久以前,這裡便是龍的故鄉。至今,這一帶還盛傳著溫和文靜的「墨龍」(一說麥龍)、雄渾矯健的「扮龍」、原始古樸的「麻拐龍」等傳說。
衡州花鼓戲:民間小戲劇種,流行於湘南各地,舞臺語言以衡州方言為基礎稍加提煉而成,主要聲腔為「吶子牌子」和「川子調」。
大橋剪紙:大橋鎮位於湖南省衡東縣北部,大橋剪紙始於明朝末年,至解放前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徵與地方特色的剪紙風格。新中國成立後在形式與內容上又有了進一步發展,更為貼近生產與生活。
祁東漁鼓:起於宋代,流傳於宋、元、明、清,**時期續有發展。其唱腔是在湘南漁鼓的基調上,根據祁東方言,結合祁東民間小調,花鼓和祁劇**改革發展起來的,人們習慣地稱「祁東漁鼓」。
蔡倫古法造紙技藝:即利用麻頭、破布、魚網和樹皮抄造植物纖維紙,發端於東漢元興元年(105)。耒陽是蔡倫的故鄉,在蔡倫親授造紙術的基礎上,對蔡倫古法造紙技藝進行完整系統的傳承和發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耒陽享譽湖湘乃至全國的產業。
嶽北山歌:位於湖南省衡山縣的白果鎮,與湘潭、雙峰、衡陽、南嶽接壤毗連。嶽北人熱情豪放,性格開朗,喜愛文化藝術,聞名遐邇的「嶽北山歌」就出自這裡,不管是田間山野還是街頭巷尾,無論是耄耋老者或者是黃牙稚童,都喜愛一展歌喉,唱出自己心中的萬千感慨和縷縷悠情。
南嶽朝聖:俗稱進香,「聖」即南嶽衡山之神——司天昭聖帝,傳說中的火神祝融,當地百姓和香客稱之南嶽聖帝菩薩。
衡山花鼓燈:是衡山土生土長的劇種,與衡陽花鼓、長沙花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敖山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尊奉佛教和民間吉祥神敖王、敖母,在湘南有較大影響。
衡山影子戲:自明代就有影子戲的演出班社,後流傳甚廣,遍佈衡山縣及周邊地區。由於衡山藝人早期製作的影人多為紙影,因此稱為「影子戲」而不稱皮影戲。
參考資料
彭玉麟.衡陽縣圖志.長沙:嶽麓書社,2010
衡陽有什麼民俗文化
4樓:
衡陽山奇水秀,有叫**連忘返的衡陽八景,有令人仰慕的蔡候祠,有千古之迷的禹王碑,有歎為觀止的江口鳥洲,有驚險刺激的西江漂流,有風景如畫的天堂山、天堂湖,有風情迥異的浦竹瑤鄉,有碧竹萬傾的黃市竹海,有神祕瑰麗的錫巖仙洞,特別是南嶽衡山,以山川形勝而獨秀,以佛道共存而揚名,享有「五嶽獨秀」、「文明奧區」、「中華壽嶽」的美譽,是名滿天下的旅遊勝地!「大南嶽:南國聖靈,中華壽嶽」,文化重地——湖湘文化『藍墨水上游』(重要發祥地)!
中國造紙術發明者——世界偉大發明家蔡倫,偉大思想家王船山,一代至尊、至勇、至信、至強、至情的奇男子彭玉麟,開國元勳***,現代言情大師瓊瑤等衡陽籍驕子!中國抗戰名城!
舜帝南巡,大禹殺白馬得治水金簡,朱熹、張試衡山唱酬,胡安國父子南嶽設壇,曾國藩衡州練兵,王闓運東洲講學,蔣介石、***、***、郭沫若南嶽抗戰,張良、徐霞客、杜甫、張飛、龐統等過往衡陽的名人所留下的文化內涵!
王氏宗祠位於粟江隆市鄉大漁村,原名崇本堂。始建於北宋嘉裕6年(公元2023年),明永樂12年(2023年)重建,改名為「王氏宗祠」。後經明萬曆、清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年間數次維修擴建,佔地約2萬平方米。
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頂。前殿、中殿、後殿在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東西名有廂房;左有節孝祠,羹梅閣;右有賢達祠、培槐閣;後殿為崇本堂。
48根石柱支撐全部建築。各式斗拱千姿百態。有木雕300餘處,泥塑100餘處,人物故事、珍禽怪獸、奇花異草,栩栩如生。
石柱、門框有明代名人題寫的石刻楹聯40餘副。明永樂20年,,衡州知府史中題為「衡陽第一家」,其書法蒼拙樸茂。
城區的民俗文化
媽祖於中古時期傳入汕尾,其象徵和平友誼的精神和救苦救難 扶危濟困的美德,正是具有海一樣胸懷的海陸豐人民的精神需要。因為昔日海陸豐以漁為主,漁民四海為家,十分需要凝聚眾人之力戰天鬥地求生存。於是漁民 崇拜媽祖,並以媽祖精神時時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媽祖文化。以媽祖精神為基礎的媽祖文化...
民俗的意義是什麼,民俗文化的意義?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 生活的一種文化 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 民俗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範 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 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 大年...
閩南廈門民俗文化廈門有哪些特色文化?
閩南功夫茶表演 木偶表演 博餅 閩南語歌曲 這些閩南民俗文化的標籤將一一在世博會上向全世界展示。5月2日至5月4日,上海世博會廈門館開館,面積達630平方米,以 溫馨城市?海上花園 宜居廈門印象 為主題,以 廈門總讓人想起生活 為口號,以濃厚的閩南元素為基色,融合現代科技,藉助閩南風情濃郁的實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