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古玉怎樣鑑詳細點,春秋戰國玉器怎麼鑑別

2021-03-30 15:22:01 字數 6095 閱讀 7921

1樓:旁旁皮

這是有漢代真假玉對比**的**,上面介紹的很詳細

另外告訴你一點我的經驗,現代的仿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倒角,即邊緣部分比較尖銳。而漢代古玉由於經過精雕細琢和一段時間的使用再加之長久的風化尖銳部分已經沒有了,邊緣部分都已經比較圓滑。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要對戰國時期的古玉有準確的鑑定,那就得先了解當時玉器在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工藝特色才行,在此我先給你做個簡單介紹。

戰國時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該玉玉質細膩溫潤,光澤晶瑩,青白色較多,偶見白玉。中小貴族均用地方玉材,是一些**較低的本地或相距不遠之地的美石。

當時琢玉技藝精湛。戰國玉器上的線條,包括造型的輪廓線和紋飾的陰陽線,均鋒利挺勁,準確流暢。其次龍的形象佔有突出地位。

除有傳統的龍和鳳並作變形外,新發現一種似龍的螭,張牙舞爪,體呈「s」形,更富神祕感。龍居戰國玉器神瑞動物圖案中的首位,其次是虎,再其次是鳳。龍的形象有兩種,一種是由虎豹等猛獸演化而來的,較多的保留了虎的形象與性格上的特徵;另一種則頭長、身細、尾尖、四足,是從蟒蛇變化而成的。

特別是s形龍在春秋戰國玉佩中佔有相當數量。

當時的玉器已不僅是最高統治者的生活器皿和自身裝飾品,它的使用範圍在逐步擴大,如有的**已用玉飾,甚至還出現了祭玉。又如玉具劍飾物,此前已有的玉劍首,由長橢圓形演變為扁圓形,玉彘由橢圓演變成菱形。此外,又新出現飾於劍鞘近口處,內由一長方形穿,可與劍鞘結系和革帶穿綴用的玉,以及飾於劍鞘末端,形呈束腰形,供保護劍鞘末端不被損壞的玉。

現代高仿的玉永遠不及當代的工藝,只要多看多比較就一定能夠找到差距和準確地鑑賞古玉了。

青蛙國王

2023年10月28日

3樓:→亡者歸來

非三言兩語能說清 即便能論述得很詳細而你沒有實際鑑定經驗 給你一件開門的你也沒法鑑定。。。。。。。 親自上手真的器物和仿品是很重要的 否則再學再多知識也沒用的 紙上談兵對鑑定一點意義都沒有

春秋戰國玉器怎麼鑑別

4樓:

11、滴水鑑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水像露珠一樣很久不散的是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假玉。

圖上的的水滴沒滴好,我剛剛手抖了下。

步驟閱讀 .22、用手摸。 要是真的玉用手摸一摸會有冰冰涼涼的潤滑感覺,假玉會有種粗糙的感覺。

步驟閱讀 .33、用眼睛視察。 把玉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佈就是真玉,有些玉里面有小氣泡,那是假玉。

步驟閱讀 .44、用舌舔。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假玉的話就沒有這種感覺。

步驟閱讀 .55、用頭髮絲纏繞。真玉頭髮燒不斷,假的玉頭髮在火中會斷掉,注意的是要纏繞緊,不然會燒斷的。我第一次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沒纏繞好,斷了,以為是假玉。

圖上纏繞好後點火,頭髮沒有斷。

步驟閱讀 . 步驟閱讀 . 步驟閱讀 .

步驟閱讀 .66、用放大鏡看。 把買的玉放在放大鏡下看,主要是看有沒有裂痕,沒裂痕的是好玉,有裂痕者不太好,就算是真的玉,價值也就不高。

77、把玉放在玻璃上劃。真的玉會沒事,反而把玻璃劃出痕跡來。

圖是我把玉放在窗戶的玻璃刮的,可惜手機拍的痕跡不明顯。

市場上常見的仿戰國玉器有什麼特點?怎樣鑑別?·收藏知識問答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鑑定最準確

5樓:

第一期玉劍(東周至兩漢)

形制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劍發現較少,依據形制之異同可分為兩式。一式:單簷,劍僅一端出簷,整體呈「p」形。

如山西太原金勝村m251出土者(圖1),屬春秋晚期,長4.8釐米,寬2釐米。青白玉,半透明,區域性有黑褐色沁。

平面呈矩形,器表淺浮雕谷紋。劍一端平滑,另一端有短簷略作彎曲,下部為長方形銎(即穿鼻),孔洞為拱方形。再如山西侯馬西高祭祀遺址k235發現者,屬戰國早期,長4.

3釐米,寬1.2釐米,厚1.9釐米。

玉質呈灰青色,黃色沁。表面剔地隱起雲紋。其一端向外略出直短簷,下部為長方銎。

漢代玉劍中,一式最為常見,是比較成熟的主流式樣,為此後歷代玉劍造型之母本。二式玉劍是一式在造型上的發展革新。三式很可能是由四式發展演變而成的。

三、四、五式玉受東周形制風格影響較大。漢代玉劍相較東周時期,兩簷長度增加,整體造型趨於細長,孔洞上壁多厚於下壁。器表之紋飾較前朝開始大量增多,主要為螭虎紋、獸面勾連雲紋、谷紋、蒲紋、弦紋等,其中螭虎紋多以高浮雕、鏤雕形式出現,而其他紋飾則多為淺浮雕。

其中螭虎紋特徵比較鮮明,主要表現為兩腮較窄,雙耳下耷,鼻部較大,鼻樑上多有陰刻橫線;在眼框周圍以偏刀法斜碾,以使眼球圓凸;身軀盤旋呈「s」形,四肢以行走狀為多;尾部較長,主要為絞絲狀,皆分岔作一長一短,有的在尾端飾捲雲紋。

魏晉南北朝時期屬玉劍製作之低潮期,出土和傳世者甚少,玉劍的形制、工藝等方面仍然具有漢代的遺風,當然其數量和質量大都遠遜於漢代玉劍。江蘇南京仙鶴山m6出有一件(圖12),長9.1釐米,寬2釐米,高1.

6釐米。白玉質,區域性受沁呈褐色。整器扁平,呈長條狀,下部雕出一長方形銎,表面高浮雕一對子母螭。

第二期玉劍(宋元明清)

宋代社會經濟較為發達,加之重文輕武以及金石學的興起,人們對古董更加重視,導致社會上仿古之風盛行。玉劍由於其易於佩玩的形制特點,自宋代始又被大量製作,其逐漸和四件一組的玉具劍脫離,不再用於佩劍裝飾而單獨演變成為一種專供賞玩的玉器,開始被稱作「文帶」或「昭文帶」。因其造型接近墨床,有時甚至被嵌入硬木幾作擱置墨錠之用。

宋代的玉劍大抵為仿古之作,造型上基本依照漢代的一式劍仿製。其紋飾無外乎獸面勾連雲紋與螭虎紋,用料多選和田青玉。相較第一期而言,此期玉線條軟滯、粗深,構圖不講章法,造型不夠生動,整體形制笨拙,邊沿稜角圓潤失之犀利,可謂仿古而不尊古。

圖13為一件宋代玉劍,相較第一期玉劍而言,器表紋飾空泛、凌亂,不夠充實,左右不對稱,勾連雲紋排列不講章法,線條軟弱無力,呆滯無神。器表上下兩端皆飾以變形獸面紋,亦有失生氣和活力。

宋代玉劍孔洞的痕跡與第一期者大相徑庭,鏤空工序主要是先以小砣進行上下雙面磨製,再用絲鋸切割玉料而將孔洞修整成矩形(這亦是近古玉劍孔洞的主要鏤空方法)。所以孔洞的上下兩面多有放射狀半圓形磨砂砣痕和縱向線切痕,左右兩壁則常殘存砣輪夾磨後又經切割修整的短榫。

元明清時期的玉劍數量很多,也皆為仿古品,形制與宋代基本相近,但整體水平尚不及之。元代紋飾以螭虎紋居多,明清兩代則主要為獸面勾連雲紋。元明清時期玉兩簷之端開始蜷為圓頭狀,兩端向下彎曲的幅度增加,有的較長一端弧曲到與銎在一個平面,更有甚者兩端皆彎曲著地與銎持平。

如上海松江西林塔出土的一件元代玉(圖15),長6.2釐米,寬2.7釐米。

玉質灰白,表面區域性有黃褐色沁。形制短粗,兩簷弧曲與銎持平,表面浮雕一蟠螭。元代玉劍常選用灰白玉、青玉以及雜色玉琢制。

孔洞內部痕跡與宋代接近,只不過更加粗獷豪放,頗見力度,切割痕深峻,角度偏轉隨意。

明、清兩代玉多以白玉、青白玉製作而成,雕工較細緻,但精美有餘而古典質樸之味不足。此期孔洞內已不多見到線具切割痕,精雕者鏤空後多擦磨修整以拋掉砣痕,使內部邊角規整,各面光潔平滑;粗工者亦往往用鑽磨去砣具留下的榫,在兩壁留下凹弧狀的鑽痕,有的也保留有半圓狀砣痕。

第二期玉劍由於時間跨度較短,風格比較接近,進行斷代時則更多需要全面考察玉器造型、紋飾、工藝、玉質、沁蝕等諸多方面的細微特徵變化,這便是一門綜合的學問了

如何鑑別古玉

6樓:優奢易拍奢侈品鑑定

古玉鑑定真假方法如下

1.沁色與沁門的關係。古玉形成沁色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有可供外界物質進入的沁門,另一個是...

2.沁色與皮色的區別。皮色是山料成礦或籽料長期於河水中碰撞浸染形成的,性質比較穩定,盤玩時...

3.受沁與巧色的區別。巧色往往是人為利用玉皮的顏色,來表達雕刻器物的某個部分,比如眼睛、衣服...

4.真沁不等於真古玉。首先,沁色在玉表連續分佈時,不應該因刻痕而中斷,其中的刻痕或孔內也應呈...

7樓:匿名使用者

鑑定有這樣幾個步驟:包漿、沁蝕、玉質、形神、腐蝕、文飾、刀痕。成手遠遠掃一眼就知有沒有,這隻能看個大致。鑑定是很嚴緊的。沒有微視就沒有斷案的。[所以鑑定要學會用放大鏡]

a、古玉包漿說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為軟包漿和硬包漿,軟包漿手頭有肉澀感(北方語言叫肉頭兒),硬包漿有明照玻璃光。軟硬包漿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手長期盤玩或藥液侵泡可做仿包漿。

有經驗者可區分。自然狀態的子料也有包漿,一般硬度較高。

b、沁蝕可分為內沁和外沁,內沁就是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晶體酥鬆,白色絮狀[玉內雜質不是沁而是髒,沁和髒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質的侵入。

內沁由內向外發展,外沁由外向內發展,互相促進,直至鈣化。有元外沁的古玉,玉質好可能內沁也不宜查覺。沁蝕狀況和玉質密度分佈、晶髒酥鬆狀況及外部介質性狀有關。

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斷真(如老玉新工)。

c、玉質: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觀,文化承載量最大的一種玉。商代以後的貴族器物多選此玉。

其以今天的俄羅斯玉分子結構一致,俄器無法判別是和田料還是俄羅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漢和田料品種最全、質量最好,常見黃玉、羊脂玉等。

遼寧岫崦玉:紅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細。

[注意區分岫崦黃玉、和田黃玉的區別]

河南獨山玉:主要有兩種顏色,白青色和白綠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綠色多做抵擋仿翠件。古器中少見此玉。

地方玉:各地產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見於高古器、良諸葛亮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見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裝飾物[多戰國]有大量出土。說起來是笑話,現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試硬度的方法必須在古玉鑑定中刪除。古玉有包漿不能破壞之。]

d、形神:

如果說神是藝術之魂,那麼古人之魂必不同於現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從真品中領悟,不可自以為是。

e、腐蝕:

某些介質對玉表面有腐蝕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蝕痕跡多為點狀分佈,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連續片狀。漢墓中的鐵器腐爛後形成的硫酸鐵、亞硫酸鐵,對玉的腐蝕作用最大。

f、文飾:

文飾千變萬化且易仿,不宜作為判斷真偽的依據。對文飾的瞭解有助於斷代。

g、刀痕:

刀痕的研究對古玉鑑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點機械常識,如軸、軸套、轉速、同軸度、跳動、偏擺,電動陀具、非電動陀機具結構特徵、差別。陀具進化過程等。

(1)陀機具進化簡述 同軸度是陀盤中心和轉軸中心的誤差。跳動是陀盤每轉一週的上下位移。偏擺是陀盤每轉一週偏離其所處平面的誤差。

現在機戒有誤差,古代機戒誤差更大。從理論上講,陀具應先於玉器出現,無陀具則無玉器。自從有了機器,高難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

軸在軸套中轉動,軸套是軸的支撐,軸和軸套發生摩擦。轉動:古為手動,今為電動,一慢、一快相差數百倍。

出土的管狀、柱狀玉器,很可能就是軸和軸套。商代以前的軸和軸套多為玉石器,商周多為銅器,漢以後多為鍛打後的鐵器。故漢代陀機具精度大為提高,加工能力明顯增強。

這不僅表現在軸和軸套的配合上,而且表現在機件加工工藝效能和機戒的結構精度;機戒品種等。漢代出現精美的高浮雕並不奇怪,這是中國玉器史上劃時代的一礬。唐宋時期陀機具結構、精度、種類更加完善,但少有突破。

一直延續到清代,陀機具的精度才又有了新的進步。現代電動陀機具精度高、速度快、刀更硬,進給力大,切削力強,故常顯刀痕粗大、崩茬。又因現代陀具精巧、靈活,也不乏精細之做。

此類仿品成本必高,各項都仿到位是不可能的。沒有仿到位,只有研究不到位。

(2)刀痕鑑別 機戒效能上的區別,必導致工藝品方法的不同,刀痕特性不同。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古玉鑑定的利器。這裡也是傳統古玉鑑定理論的缺憾,即刀痕研究理論的缺失 。

戰國以前的陀機具大同小異,一般只能進行粗加工。細部都是手工刀具加工的,那時的手工刀具,一刀只能劃出一條白痕,一個區域性就要千萬、萬萬刀,可見時間差和人力的投入細如髮絲的繪刻線,細看也是多刀完成。如此工藝自然精細工整。

只有葬器較為粗糙,孔、邊未精加工。漢代器物陀痕和手工刀痕交織,工藝品能力大幅度提高。唐以後的器物以陀痕為主,仍能看出隨著陀具的進步,器物表面痕跡的變化。

[古玉即便有拋光,也不足以破壞表面刀痕。]崩茬、刀痕粗大是現在電動工具所為。無刀痕是現代拋光,菊皮狀是過化學拋光。

鑽孔內壁有明顯刀痕是電動鑽頭所為。陀痕和電動工具痕跡的區別只能在實踐中逐漸掌握。

玉璜的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玉璜在哪可以出手?成交記錄是多少

較前代同類器而言,戰國玉璜的形制與藝術風格均發生了劇烈變化,不僅數量眾多 形制繁雜 流播地域更為廣泛,還出現了出廓式 鏤空式 層疊式 分節套合式等諸多精美絕倫 巧奪天工的嶄新品種。以下依據形制與紋飾圖式的區別,將常見的戰國玉璜 珩 大致分作以下幾類。出廓式玉璜 出廓式玉璜是戰國時期大量出現的一類形構...

春秋戰國青銅器是怎樣的,春秋戰國的青銅器的特徵?

西周青銅器後,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青銅器發展的又一個高潮期。可分為春秋早期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以及戰國中晚期3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主要特點是 列國器物大量出現 地域風格的形成 各地區之間逐漸交流 鑄造技術的長足進步,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提高。春秋戰國的青銅器的特徵?一 青銅器表面紋...

關於春秋戰國歷史問題,請敘述詳細點。我感覺戰國前期歷史比較模糊,從勾踐滅吳開始到三家分晉,對越

應該是地理位置,那時秦的地理位置在四川那邊,也就是古代的巴蜀,那裡地理險峻,古代交通又困難要過去那邊打仗都要在路途中損失不少人馬,那樣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肯定是活得最久的,但是時間一長也就慢慢發展起來,就像劉邦,劉備他們都是在那裡起家,諸葛亮就看出了四川那邊地理位置的好處,容易屯兵。周孝王時,秦先祖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