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三顧茅廬主要內容: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
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
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
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隆中對主要內容: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河南禹州)的徐庶與諸葛亮關係甚好,說確實是這樣。
適逢先帝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願意見他?
」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
「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裡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於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採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獨掌大權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起兵,佔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憑藉弱小的力量戰勝強大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你可有佔領它的意思呢?
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佔據漢中,那裡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
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2樓:流血一週的動物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
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再去請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隆中對內容: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三、有關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內容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關描述
3樓:s水晶心
《三國演義》採用的是「依史以演義」的獨特文學樣式。就是說,作者以三國時期歷史事實為基本依據,但又有所選擇,有所加工,把自己的價值判斷滲透在作品中。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觀念為核心重塑歷史,評判是非,並依照千百年來廣大民眾的心理,刻畫了理想的 明君賢臣形象。
那麼照此說來,諸葛亮是幸運的,因為羅貫中在他的**中加入了太多的個人感**彩,就連他自己也坦言,書中描寫的眾多英雄豪傑之士,他惟獨偏愛諸葛亮。所以就不遺餘力、嘔心瀝血的把諸葛亮塑造成了人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他一反正史所謂「亮才,奇謀為短,理民之長,優於將略」的看法,把諸葛亮描寫成為政治、軍事、外交無所不精的人物。
也難怪魯迅先生曾對此發出「狀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的感慨。
不管作者在**中有多神話諸葛亮,不管後人對諸葛亮褒貶如何,通過這個故事,透過這段歷史,我相信我們依然可以看得見他的赤膽忠心,他的曠世奇才,他的胸襟寬似海,廣似天!
4樓:可愛非一般
《三國演義》是本**,是**大多不如史書記載的客觀,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會夾雜一些個人情感在裡面,《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比較偏愛諸葛亮,所以就將其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刻畫得栩栩如生。在其與《三國志》的對比中可看出,兩者對同一件事的描述大同小異,各有各的特色。《三國演義》中的對話更詳細具體,使讀者更容易體會人物情感。
而《三國志》中語言簡短凝練,寫作客觀真實,當然也能讓人們更客觀地認識人物自身特點。
(以上是我本人自我想法,可以幫助修改,也可借鑑)
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具體內容
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是怎樣人,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
諸葛亮 公元181 234年 字孔明,號臥龍。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戰略家 散文家 外交家。史書記載其身高八尺。約合現今1.84米。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 公元181年 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 今山東沂南縣 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 衛戍京師的...
三顧茅廬中劉備見到諸葛亮,經歷了哪些考驗?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故意安排的。諸葛亮這樣安排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考驗考驗劉備是否真的如別人所說是個賢主。若劉備真的是個賢主,胸襟一定廣闊不會與自己這點小事計較,並且還會禮賢下士,像諸葛亮這種有才華的人,更會敬重有加!事實上在劉備第一次登門之時,諸葛亮已經為劉備和自己將來逐鹿中原做謀劃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卻失去了哪位絕世高人
劉備剛出山的時候,得到了關羽和張飛。關羽和張飛對劉備既忠誠又能幹,這也算劉備的福氣。正愁沒有根據地的時候,陶謙死了,劉備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徐州,正愁不知如何擺脫曹操控制的時候,碰巧曹操派劉備去攔截袁術。從而躲過了 衣帶詔 的清洗,到了徐州以後,又正好袁術死了。劉備再次得到徐州,差一點成了氣候。縱觀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