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根的主要結構在根尖.根尖的結構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也稱根毛區.內部某些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這些細胞上下連線,中間失去橫壁,形成導管.導管具有運輸作用,增強對水分與無機鹽的吸收.牽牛花在生長過程中,e和f中吸收水分最主要的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並通過導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2)圖甲中a→d階段為種子的萌發過程,還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種子貯存的有機物.導致種子中的有機物逐漸減少,
(3)圖甲中e→f階段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所以有機物的量有所增加.
(4)通過分析知道從a到f的過程中有機物的量是先減少後增加,只有a圖符合題意.
(5)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還能夠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製造氧氣排到大氣中,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從而為人類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創造了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把綠色植物稱為「空氣淨化器」.
故答案為:(1)成熟區;導管;(2)被呼吸作用消耗了;(3)葉的光合作用製造了有機物;(4)a;(5)碳--氧平衡;
2樓:王拔沃爾雲
(1)a
(2)b
(3)a
(4)①呼吸作用持續進行,造成有機物不斷減少;②因為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產生有機物。
研究人員,發現菜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體內儲存的有機物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圖1是菜豆種子萌發
3樓:唯愛一萌
(1)圖1中從a到d為種bai子du的萌發過程,還沒有進行光zhi
合作用的dao能力,只進行呼版吸作用消耗種子貯存的有機權物.導致種子中的有機物逐漸減少.
(2)圖1中從e到f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所以有機物的量有所增加,幼苗表現為生長.
(3)通過(1)和(2)的分析知道從a到f的過程中有機物的量是先減少後增加,只有a圖符合題意.
(4)進一步研究發現,若該實驗始終在黑暗中進行,有機物含量不斷減少,原因是:a呼吸作用持續進行,造成有機物不斷減少.b因為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產生有機物.
故答案為:(1)a;
(2)b;
(3)a;
(4)呼吸作用持續進行,造成有機物不斷減少;因為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產生有機物.
研究人員,發現菜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體內儲存的有機物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以下是菜豆種子萌發
4樓:蘋菓
(1)a
(2)b
(3)a
(4)①呼吸作用持續進行,造成有機物不斷減少;②因為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產生有機物。
研究人員,發現菜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體內儲存的有機物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以下是菜豆種子萌發
5樓:ogt84帝把
(1)從a到d為種子的萌發過程,還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種子貯存的有機物.導致種子中的有機物逐漸減少,
(2)從e到f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所以有機物的量有所增加.
(3)種子萌發的外界環境條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4)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處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但一直進行呼吸作用,所以有機物的量不斷減少.
故答案為:
(1)a.
(2)b.
(3)d.
(4)因為無光,幼苗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持續進行,造成有機物不斷減少.
研究人員發現,菜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體記憶體儲的有機物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如圖是菜豆種子萌發
6樓:eleven丶丏
(1)從a到d為種子的萌發過程,還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種子貯存的有機物.導致種子中的有機物逐漸減少,故選a;
(2)從e到f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所以有機物的量有所增加,故選b.
(3)植物體和動物體相似,生長髮育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故答案為:(1)a;(2)b;(3)錯.
從種子的萌發到幼苗的生長過程中,體內儲存的有機物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正確反映有機物含量變化的曲線是
7樓:尼基塔fw5猙
通過分析知道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的量的變化是:剛剛開始萌發時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不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所以有機物的量會減少;當種子萌發抽出綠葉開始進行光合作用時,有機物的量就會逐漸增加.所以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機物量的變化規律是先減少後增加.
故選:b.
哥倫比亞大學和麻省理工研究人員聯合設計出仿生生物細胞群體機器人,可以運用到哪些科學領域
最近,哥倫比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 csail 的研究人員合作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生物細胞群機器人。這種新型機器人由許多鬆散耦合的簡單部件 即 粒子 組成,每個粒子不能獨立運動,只能輕微伸展或收縮,但結合後可以自主運動。這項研究有望帶來一場機器人革命。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3月2...
作為一名醫學研究人員,屠呦呦的一生主要創造了什麼社會意義?
屠呦呦是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她在科學研究中成功提取到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有效提高了瘧疾患者的 率,並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是我國醫學類獎項的最高榮譽。這項發明,震驚了全中國 震驚了全世界 更震驚了全人類。屠呦呦相較與其他人,她沒有豐富的留洋學習的履歷,她沒有別人仰望不及的高...
如圖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乾重和鮮重的變化而
大豆在萌發來過程中,由於不斷自地吸水,因此其bai鮮重是不斷增加的,所以du曲線甲是表zhi示種子萌發的鮮重dao,而曲線乙則表示乾重變化,由於大豆幼苗還沒長出真葉前,植株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製造有機物,因此從a點到c點有機物是減少的,即乾重下降,一旦大豆幼苗長出真葉,光合作用就開始進行,製造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