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寺廟裡麵人物等級是怎樣的,寺廟和尚分幾個等級

2021-04-09 21:21:11 字數 5636 閱讀 6217

1樓:匿名使用者

方丈(寺主。院主。住持和尚,主持僧)

長老(退院

高僧)知事(執事,班首,舊規稱為「頭首」)任各種職司。

西序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知藏。參頭。祖侍。燒香。記錄。聖僧侍者。

執事:殿主。寮元。鐘頭。鼓頭。印房。夜巡。清眾。香燈。司水。耆宿。閒住。護病。打掃。行者。淨頭。

東序班首:都監寺。監院。

維那。副寺。庫頭。

知眾。知客。照客。

悅眾。典座。值歲。

知浴。監收。衣缽。

湯藥。侍者。莊主。

執事:化主。寮元。

寮主。副寮。延壽堂主(即近代的涅盤堂主)。

淨頭。米頭。飯頭。

茶頭。園頭。磨頭。

水頭。炭頭。菜頭。柴頭。

寺院的級別

2樓:龍博星

主持方丈,首座,八大執事,監寺,知客,一般僧人,火頭僧。

寺廟和尚分幾個等級

3樓:love生活

寺廟和尚等級劃分如下:

1、住持:因他在寺院住的地方叫方丈,因此又叫方丈。這是職務,職稱叫和尚、大和尚、堂頭和尚、長老。

2、座元:是個對外職稱,又叫第一座。由本寺住持的師兄弟或法兄弟擔任,但他們往往不住在本寺院。

3、首座:是個職務,職稱也可以叫「和尚」,他是住持的**人。

4、西堂:是個對外職稱,乃是其它寺院退隱住持或長老在我寺長期居住而得的榮譽尊稱,因本寺住持住東院,他住西院故名。

5、後堂:是個職稱,由寺院的年高臘長的老和尚擔任,引導大家的修學,起模範作用。

6、堂主:既是職務又是職稱,由本寺的真修實證的大德擔任,負責帶領大家的修學或寺院核心領導、管理。有些「堂主」不是這個意義上的堂主,比如唸佛堂的「堂主」就是念佛堂的香燈。

7、都監:是個職務,是寺院戒律監察機構的主管,負責監督、檢察各部門(班首、執事)的工作,他的職稱往往是堂主級別的,也有後堂級別的。有的寺院住持或首座親自兼任都監職務。

8、監院:是個職務,負責處理寺院日常事務,由於各寺院的行政體制不同,所以他職責範圍有大小,對管委會、諮議委負責(或對住持直接負責的),其他執事以他為首。本來按他的職務是八大執事之一,但是職稱往往是堂主級別。

9、維那:是個職務,負責寺院佛教儀式法則和一部分紀綱司法,職稱原則上是堂主級別。

10、知客:是個職務,負責寺院外交、應接和一部分內務,他的職稱或書記或堂主不等。客堂是個辦公的綜合機構,知客、糾察等同時在裡面辦公,不是糾察是副知客或比知客職務職稱低。

11、糾察:又叫僧值,負責寺院監督、糾正僧人行為舉止,現在往往又兼管治安消防工作。職稱書記或燒香。

12、書記:既是職務又是職稱,負責寺院文化、教育、宣傳方面的工作。職稱書記或燒香。

13、典座:職務,負責寺院集體生活以及相關方面的工作。職稱是燒香級別。

14、衣缽:職務,住持(當家)辦公室的祕書長。職稱是燒香級別。

15、方丈助理:職務,協助方丈處理寺事務或交辦的任務。職稱是書記級別。

16、寮元:是個職務,負責住宿方面的工作。職稱是燒香級別。

擴充套件資料:

住持:是佛教和道教廟宇寺院領導者的職務稱謂。

住持是廟宇寺院的當家職務,是「當家」職務的另一種稱呼,能乘此職者,首先他是常常住在這個廟宇或寺院的常住僧人或道士,就如我們所說的他是這個單位的固定工,而才具備了入選住持職務的首要條件。

如娘娘廟的大當家某某道長就是娘娘廟的住持,還有二當家,三當家。但住持職位,目前還還未聽過稱為二住持和三住持的。

道教全真派也設有住持一職,在道觀或道院中掌管大小事務,佛教和道教的住持是寺院和道觀的當家、負責人。漢傳佛教名詞。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佛教傳入中國後借用這一名詞。

4樓:匿名使用者

初出家的,叫做沙彌(意思是勤加策勵,息惡行慈),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飲食。

中國人誤傳為「德比孔丘,故稱比丘」,那也是笑話)。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內,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

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範師,梵語叫做阿闍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剃度**

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裡,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佈教,廣收門徒。

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髮,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

和尚剃髮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髮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髮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

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

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印度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那叫戒疤,表示受過戒.也不是每年一個.是三個,六個,九個或十二個。

5樓:匿名使用者

最初出家,受十戒

,稱沙彌。

完全受了比丘二百五十戒,稱比丘。(也就是和尚)作為出家人也就是這樣了。

還有個行政的級別,方丈、監院、維那等等。是寺院的管理團。

高僧未必有很高的行政級別。就和大學一樣,學問最好的教授,未必當領導

6樓:獅子午夜狂魔

和尚(一級);後堂(正二級)、堂主(從二級);書記(正**)、藏主(從**);燒香(正四級)、侍者(從四級)

佛教中是如何劃分等級的?

7樓:愛了你五年

擴充套件資料

1.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雲南傣族等地區的上座部佛教)。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流傳於中國,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為主。

2.自藏傳佛教出現後,南傳、北傳佛教兩支的劃分漸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劃分法。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漢傳佛教還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參考資料:佛教

8樓:因緣法

佛教中的等級,與世俗社會的等級完全不同的。它是以修行所達到的層次來劃分的。它的標準是以內心的煩惱的清淨程度、菩提心的發心程度(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福報積累的多少程度、智慧證悟的程度來劃分的。

又因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因此分類和標準也是不同的。

小乘佛教共有四個果位,分別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須陀洹是小乘佛教修行證得的第一個果位。小乘佛教認為,一個凡夫要修成阿羅漢果,前後要經歷四個位次,也就是四個果位。

換句話說,就是斷一分煩惱,證一分真理。

第一果為須陀洹,意為預流果,意思是凡夫通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證得須陀洹果以後,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會在須陀洹和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之間輪迴。

第二果為斯陀含,意為一來,謂凡夫在斷見惑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斷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沒有斷盡,因此還需要在人間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來。

第三果為阿那含,意為不還,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後三品,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故名不還。

第四果為阿羅漢,意為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餘,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

以上四個果位中,前三果稱「阿羅漢向」,指尚在修行階段,而趨向於阿羅漢果的聖者;也就是說前三果的聖人煩惱尚未斷盡,尚需繼續修行。唯有阿羅漢斷除三界見思二惑,無需再修,無需再學,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但是大乘佛教卻不這樣認為,認為阿羅漢遠未達到佛教的終極,視阿羅漢為「自了漢」。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薩,然後才是羅漢。

9樓:心語無塵

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開悟之後有羅漢、菩薩、佛之分。

聖嚴法師開示:從本質上說,佛教是主張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權利,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修行的層次上說,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由於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男女的九種等級,那就是:

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

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於寺院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住;受了十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沙彌及沙彌尼;受了具足(全部)大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比丘及比丘尼;式叉摩尼是由沙彌尼至比丘尼之間的必經階段,為時兩年,目的是在察驗女子的曾否懷孕,以及能否習慣於出家的生活而設。

10樓:阿彌陀佛正法

阿彌陀佛不要把世俗的看法去看佛教。佛教沒有等級劃分,但根據修行的狀態和境界有不同。

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

佛教果位: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菩薩,佛。

法界:十法界(六道和四聖法界),一真法界,常寂光。

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

另外圓教把修行的境界詳細說了52個,如下圖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菩薩、(阿)羅漢的根本區別:

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菩薩:自覺、覺他

(阿羅漢):自覺;

也就是說,三者之中佛的境界最高,已功德圓滿;菩薩次之,羅漢最低。

具體解說如下(來自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迴就叫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

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不入涅盤,住世濟人。西元二世紀師子國(今與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覆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

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讀朵)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埵意譯為有

情意的生物或眾生。大乘佛教認為,以阿羅漢果為修行的目標還不夠,應修持佛果,即達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應先作菩薩,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眾生,度眾生到極樂彼岸。

佛經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國漢族地區影響較大的菩薩,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彌勒菩薩。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意思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三個意思:

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據稱,阿羅漢辟支佛(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缺後二項,菩薩缺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是指釋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大乘佛教認為,三界十方,到處有佛,其數如恆河之沙。過去有七佛、燃燈佛,未來有彌勒佛,東方有阿(音同觸ㄔㄨˋ)佛、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從佛身上說,還有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

寺廟和尚分幾個等級,請問寺廟裡的和尚和尼姑分等級嗎?有哪幾種?

寺廟和尚等級劃分如下 1 住持 因他在寺院住的地方叫方丈,因此又叫方丈。這是職務,職稱叫和尚 大和尚 堂頭和尚 長老。2 座元 是個對外職稱,又叫第一座。由本寺住持的師兄弟或法兄弟擔任,但他們往往不住在本寺院。3 首座 是個職務,職稱也可以叫 和尚 他是住持的 人。4 西堂 是個對外職稱,乃是其它寺...

寺廟裡的大雄寶殿裡面都有什麼佛,寺廟裡各個殿供奉哪些佛

大雄寶殿主要有兩種供奉方式 第一種 前世佛 現世佛 未來佛 即 燃燈佛 釋迦牟尼 彌勒佛 表法時間的統一於一念 第二種 東方藥師佛 裟婆釋迦牟尼 西方阿彌陀佛表示空間的統一於一念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釋迦摩尼佛等。寺廟裡各個殿供奉哪些佛 一 天王殿 殿中供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像後...

寺廟裡的籤是用來幹嘛的,寺廟裡的籤都有哪些各是什麼意思

對於相信求籤的人,他所求之事的斷言。寺廟裡的籤都有哪些各是什麼意思 佛家寺院裡一般不主張抽籤算命,即使有的話一般也都是打著寺廟的旗號個人行為,籤分上等籤 下等籤,上等簽好兆頭,你聽了高興,賞錢。下等籤不吉利,你想要破解,掏錢。基本都是瞎掰,正經的寺院沒有這些玩意兒。寺廟裡的搖籤是佛教的東西嗎 佛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