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普通開間一丈左右的兩坡頂建築物多用五檁大木,從柱架側樣觀察,自下而上,可分為三部分,即柱子、屋架(屋樑柱)以及檁椽等直託屋面的木構件,分述於次。
(一)柱子
柱子是房屋中直立的主要承壓構件,有圓形、方形、八角形幾種斷面形狀,而以圓形佔大多數。
如前所述,柱子是決定單體建築物規模、尺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位置習慣上有不同的稱呼。主要有四種柱子:凡是簷下最外一列的柱子,不論前後或兩側,名為簷柱。
在簷柱以內的柱子,除在建築物縱中線上的都名金柱。在建築物縱中線上,頂著屋脊,而不在山牆裡的名為中柱。在山牆的正中一直頂到屋脊的名為山柱。
(二)屋架
清代官式做法多為立帖式屋架,不用叉手等斜構件,樑、枋、短柱是主要組成部分。
(1)樑——樑是承彎曲構件,瓦屋頂的重量通過檁樑傳遞到直立的柱身。一般樑斷面是矩形,但在南方很多使用圓形斷面,以節約用材。
每根樑的具體稱呼,依所在位置、承託檁數的多少而定,例如,如圖十中上一層水平梁託檁條三根,叫做三架樑,而下一層水平梁託檁條五根五架樑。此外,假如是有廊的建築物時,在簷柱與金柱之間另有短樑,在沒有斗栱的建築中,樑頭方直叫抱頭樑。在有斗栱的建築中,樑頭特地做成較複雜的挑尖形式,好像一頂道冠,就叫挑尖樑。
這根短樑並不承重,只起勾搭聯絡作用。在廊深較大時,抱頭樑上還可以再加一根瓜柱、一條樑和一根檁子,這時,下層的叫雙步樑,上層的叫單步樑,雙步樑除了勾搭聯絡之外也有承重的機能。樑端與檁條相交處要刻出桁椀和鼻子以防止金檁或簷檁滾動。
(2)枋——枋木斷面和樑相同也是矩形,其作用以柱頭間勾搭聯絡為主,但也有時承受重量,成為承彎曲構件。例如圖中在脊瓜柱柱頭間者名脊枋,在金瓜柱柱頭間者名金枋,在簷柱柱頭間者名簷枋或額枋。至如有廊的建築,在簷柱頭與金柱間還有穿插枋;重簷的建築,在金柱柱腰之間還有承椽枋,枋外皮挖出許多圓洞,叫做椽椀,以承接下簷簷椽的後尾。
此外,在有斗拱的,開間進深比較大的建築物中,額枋要用兩層,上層叫大額枋,斷面較大,下層叫小額枋,斷面較小;二者之間用厚板填空,叫由額墊板;大額枋之上再用一塊承託斗栱的扁枋叫做平板枋。依進深方向,直貼樑下,連貫於柱頭之間的叫做隨樑枋,像大額枋,承椽枋等構件都是兼有聯絡與承重作用的枋木。
(3)短柱等——屋架中兩層樑間或檁樑之間須用短木支託填充,如支木高度超過木身寬度時叫做瓜柱,反之叫柁墩。瓜柱按地位的不同可分為脊瓜柱、金瓜柱等。
由於舉架關係,脊瓜柱較高,柱腳常有角背支撐,以免傾斜。
在高層建築中,放在橫樑上,下端不著地,而上端的功用和位置與簷柱、金柱相同的是童柱。
(三)直託屋面用材
(1)檁——多半斷面是圓形,是承彎曲構件,在簷柱柱頭上的叫簷檁,在脊瓜柱上的叫脊檁,在二者之間的檁條叫金檁,如果是七檁以上的屋頂,檁數加多,可用上金檁、中金檁、下金檁的名稱,加以區別。
(2)椽與飛椽——在檁檁之間,與檁條垂直方向釘排的圓木叫做椽。椽在檁上,其直徑為後者的三分之一左右,椽子淨距約依一椽徑排列。最上一排與扶脊木接觸的叫腦椽,捲棚式沒有正脊,也不設扶脊木,頂部用彎曲的羅鍋椽。
在各金檁上的椽子都叫花架椽,也因地位而有上、中、下的區別。最下一步椽子叫簷椽,裡端放在金檁上,外端伸出簷檁之外。
在大式建築中,每根圓斷面的簷椽之上,還要加釘方形斷面的飛椽,以增加挑出的深度,從簷檁中心到飛椽外端的出簷深度一般依照簷柱高度的十分之三製作,而飛椽露明長度則是出簷深度的三分之一。
在長江流域,屋頂不苫泥背,重量小,就不用圓形椽子,改用扁木,厚不過
一、二寸,四川稱呼為桷子。
(3)其他構件——在每根檁上,釘放一條木板,做成一排圓洞,使椽子通過,叫做椽椀。在脊檁上,用一條六角斷面木件叫做扶脊木,其前後向下的斜面上,也做成一排圓洞以承受腦椽上端。在簷椽下端用扁木將椽頭連住,稱做小連簷,同樣,在飛椽端部用五角形方木將椽頭連住,稱做大連簷。
小連簷之上飛椽之間,為防鳥雀飛人,或釘整塊木板叫裡口木,或分別用小板封死,叫閘擋板。
椽子上面滿鋪一寸左右的木板,叫做望板,板的方向或與椽身垂直,叫橫望板;或與椽身平行,叫順望板。大連簷上再釘一條窄木板,板上端按瓦隴大小,做成椀子,承受滴水瓦叫做瓦口。
(四)關於舉架
在《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卷十一,對於五檁大木山柱通長的計算是這樣寫的:
凡山柱以進深加舉定高低,如進深一丈二尺,分為四步架,每坡得二步架,每步架深三尺。第一步架按五舉加之,得高一尺五寸。第二步架按七舉加之,得高二尺一寸。
又加平水高六寸,再加檁徑三分之一作桁椀,長二寸三分,並簷柱之高八尺,得通長一丈二尺四寸三分。……
這條記錄對我們有如下三點啟示:
(1)每坡從簷枋到金枋和從金枋到脊枋的水平距離是依前後簷柱的進深等分而成,每一份叫做一步架。
(2)從簷枋到金枋的水平距離叫簷步,從金枋到脊枋的水平距離叫脊步。
(3)從簷枋到金枋的垂直距離是按五舉得出,也就是,按簷步三尺乘以十分之五得到垂距一尺五寸;同樣,從金枋到脊枋的垂直距離是按脊步三尺乘以十分之七得到垂距二尺一寸。歸納起來,可知舉架直接決定了屋頂坡度。在五檁大木情況下,進深較小,舉架最高七舉,如果是
七、九、十一檁,脊步舉架就要高到
八、九舉,舉架方法使得中國木構建築的瓦坡是曲線,不是直線,這道曲線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和緩,正如《考工記》所形容的「……上尊而宇卑,則吐水疾而轓遠」,中國的舉架法對於排除屋頂雨水不令下濺柱腳是有一定作用的。
中國古代建築結構有哪些? 15
2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都是磚木結構和木排架結構。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構成要素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建築的基組成
(一)臺基
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築物底座.用以承託建築物,並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築單體建築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臺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築而成,約高一尺,常用於小式建築.
2,較高階臺基
較普通臺基高,常在臺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杆,用於大式建築或宮殿建築中的次要建築.
3,更高階臺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相傳位於世界中心,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龕的臺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
中國古建築採用須彌座表示建築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臺上建有漢白玉欄杆,常用於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築.
4,最高階臺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築物顯得更為巨集偉高大,常用於最高階建築,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階臺基上.
(二)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桶木製成的圓柱形木頭.置於石頭(有時是銅器) 為底的臺上.多根木頭圓柱,用於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樑架.
(三)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築的迎面間數稱為「開 間」,或稱「面闊」.建築的縱深間數稱「進深」.
中國古代以奇數為 吉祥數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的開間為單數;而且開間越 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一間.
(四)大梁,即橫樑
架於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常用鬆 木、榆木或杉木製成.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國古代建築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鬥,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於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 訪,位於兩簷柱之間,用於承託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樑架、挑出屋簷,兼具裝飾作用.
由鬥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 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託座.
(六)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後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 後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可分為三個等級.
1,和璽彩畫
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其主要特點是: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畫面兩邊用《 》框住,並 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2,旋子彩畫
等級次於和璽彩畫.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兩邊用《 》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一般用次要宮殿或寺廟中.
3,蘇式彩畫
等級低於前兩種.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兩邊用《 》或( )框起.「( )」被建築家們稱作「包 袱」,蘇式彩畫,便是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的.
(七)屋頂(古稱屋蓋)
中國傳統屋頂有以下七種,其中以重簷廡殿頂、重簷歇山頂為 級別最高,其次為單簷廡殿、單簷歇山頂.
1,廡殿頂
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 頂.
2,歇山頂
是廡殿頂和硬山頂的結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牆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 九脊頂.
3,懸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 脊,又稱挑山頂.
4,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於屋面.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於上端.一般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6,捲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後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八)山牆
即房子兩側上部成山尖形的牆面.常見的山牆還有風火山牆, 其特點是兩側山牆高出屋面,隨屋頂的斜坡面而呈階梯形.
(九)藻井
中國傳統建築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 方.
是平頂的凹進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 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1,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樑、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樑、穿鬥、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抬樑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穿鬥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鬥接而成,故稱作穿鬥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榦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
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2,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佈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
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
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藉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巨集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採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佈局方式.
3,中國古代建築造型優美
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捲棚等形式.
廡殿項也好,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4,中國古代建築的裝飾豐富多彩
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誌、保護、象徵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於內外簷的樑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製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樑枋彩畫最為矚目.
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雕飾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牆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杆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築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北京故宮保和殿臺基上的一塊陛石,雕刻著精美的龍鳳花紋,重達200噸.
在古建築的室內外還有許多雕刻藝術品,包括寺廟內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獸等.
5,中國古代建築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古代的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築佈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一個大的環境空間.——漢高機械
中國古代祭祀時的建築,中國古代建築主要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中國古代祭祀時的建築是天壇。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 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 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 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 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 祈谷...
中國古代建築主要結構是什麼,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結構是什麼
1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 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此結構方式,由立柱 橫樑 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樑 穿鬥 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抬樑式。宮殿 壇廟 寺院等大型建...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哪些?
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極為豐富,百家爭鳴,以儒家 法家 道家為代表。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仁政 德治 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法制 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達到崇君權和富國強兵的管理目標。道家首先提出人性自然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