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拜佛為什麼,佛教徒為什麼要燒香拜佛

2021-04-14 04:22:09 字數 5322 閱讀 6195

1樓:野佬

有人去世

bai,家人三鞠躬為什麼?到du偉人紀念館看zhi到偉人像三dao鞠躬,為什麼?

在原始佛教,專是沒有拜佛像這屬個舉動的。佛教傳入中國後,受道教的影響,對祖先對偉人思念緬懷,於是有個拜佛和給佛叩頭的各種儀式。

同時,由於拜佛的動作,很容易利於中醫說的任督二脈通行,對身體健康有極大好處,所以就被後來的人延續下來。不過,拜佛的原始初衷都沒有了,只剩下迷信的說法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拜下無常貪嗔痴,生起無上戒定慧。

這是拜佛,樓主別會錯了意。

拜佛與石木無關,只與自心有關。

為何要拜佛 拜佛的意義是什麼 佛說眾生平等 那為何很多人卻拜佛

3樓:吾本漁樵

佛教徒拜佛是因為了解了佛的偉大,而自然產生了恭敬之心,普通人拜佛是為了企求獲得某種利益。

其實佛不會因為你跪拜他就特別關照你,也不會因為不拜他就拋棄你,在佛的心裡眾生是平等的。

4樓:匿名使用者

1,拜佛的意義.

禮佛,是為了表示對三寶的恭敬和感恩,並以佛菩薩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要心誠意敬,雙手合掌,低頭彎腰,跪拜、五體投地拜皆可。低頭彎腰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策勵自己精進努力。

五體投地接觸大地,頭面頂禮佛足,是最高的敬禮。禮佛時,應觀想佛菩薩就在我們面前,慈悲的護念著我們。我們對之皈依、祈求、懺悔、發願。

如果我們至誠禮佛,有積福和淨除罪障的雙重功效,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讓我們身心健康、安穩,形體美妙、身色如金,更加謙恭、誠實、溫和。佛經上說,頂禮時身體所壓地下塵沙數量的一千倍,就是將來受生為轉輪王的次數。「人有誠心,佛有感應。

」只要我們懷著清淨、至誠的心,供養、拜佛、上香等,所做的一切均功德無量!

2,關於眾生平等.

佛教裡說的眾生平等是指,地獄 鬼 畜牲 阿修羅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這十個法界的靈體都是眾生,都是平等的.這裡的平等是指都有可以覺悟體察的真如本性,大家的機會是平等的.但是由於眾生自己的因果業力的關係,不得不在六道里輪迴.

就好比說,一個班上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環境,大家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可是由於付出的不同,最後大家的成績也就有了差距.又比如法律規定你有公民的權利,但你如果自己作孽犯了法,你照樣會被剝奪和別人一樣公平享有公民權的機會.

所以,眾生平等是指機會的平等,不是事實的平等.不平等的事實,**你在平等機會下的所作所為.

5樓:彌陀村長

佛說眾生平等,是在性上說的,但相上還是有差別的,佛是佛,我們眾生是眾生。

拜佛的意義是以佛菩薩為榜樣,見賢思齊,自利利人,自覺覺他。

達摩祖師在《破相論》中說:「又禮拜者,當如法也,必須理體內明,事隨權變,會如是義,乃名依法。夫禮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謂恭敬真性,屈伏無明,名為禮拜。

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恆存,雖不理相,名為禮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謙下心,亦為禮拜,故須屈伏外身,示內恭敬。

覺外明內,性相相應。若復不行理法,唯執外求,內則放縱貪痴,常為惡業,外即空勞身相,詐現威儀,無慚於聖,徒誑於凡,不免輪迴,豈成功德!」

阿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徒弟拜老師,世法如此

舉個例子:

好比兩個燈泡發出的光參雜在一起,你能分的開嗎?但是你能說兩個燈泡是一個燈泡嗎?

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在這一點是平等的,但你能說釋迦佛就是你嗎?你就是釋迦佛嗎?

阿彌陀佛

7樓:大秦白起

我看是給自己的心靈和信仰上尋找一個寄託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大家看見了五星紅旗,都心生崇敬之情。難道五星紅旗僅僅是一塊紅布嗎?不,那塊紅布所代表的內容實在太多太多,所以使人產生了十分莊嚴的感覺。

我想大家在禮佛之時和上面的感覺差不多吧。

9樓:嗡阿吽

平等不是一個樣 平等的意義是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不是說瓜是豆 豆是瓜 拜佛不是身拜 是學他

10樓:匿名使用者

拜佛就是**對老師的尊重!

1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平等,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難免一死,其它的都是費話,人之所以拜佛,一是可能過於迷信.二是可能心有不安,想找的心靈的寄託.

12樓:匿名使用者

對老師的尊重,為自己積福

佛教徒為什麼要燒香拜佛?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菩薩有無量智慧,福報,相貌莊嚴,長壽........世間眾生追求的佛都可以教你如何獲得,但是你要有誠意,跪拜是對錶示老師的誠意和信心。

14樓:加內沙

這是因為古印度所流傳下

來的儀式之一。除了燒香還有火供,馬祭等等。這些都是婆羅門教的方式。而佛教則採用燒香的禮敬方式。燒香的目的是為了禮敬佛法僧三寶,而使用燒香,油燈以及鮮花來供養三寶。

印度的香和中國的三支香是不一樣的。如果樓主有看過印度人所使用的香就知道,他們使用的是甘聞香,有點類似一個小杯子形狀的香。最主要目的是驅趕蚊蟲蜜蜂,後來流傳到現在形成了宗教儀式。

15樓:渡河香象

燒香的意思是代表「信」也代表戒定真香。拜佛是恭敬佛陀,開發自性真佛,其實拜佛也是在拜自己的那尊真佛。

佛教的一切道具和行為都是為了代表一定的教育含義,為了消除自身業障,早日明心見性,早日成佛。並沒有什麼迷信的成分,當然了好多佛教徒本身對這些活動就不大明白,以訛傳訛的認為好多迷信的東西含義在裡面,他們不但自己迷,還影響了社會上對佛教不瞭解 的大眾,讓人家認為佛教就是迷信。比方說儒家的經典,也是飽含智慧的,但是歷代的學子自己沒有做到,沒有理解正確,造成大家對古代文化都有偏見,認為是舊思想應該破除。

所以我們信佛要正信。要給社會大眾做個正確的表率。

16樓:我們是阿

燃香拜佛只是信仰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意念純誠的思想寄託,燒香拜佛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燒香拜佛是求佛保佑,求醫病,求壽命,求驅邪驅鬼,求見佛,等等。這不是佛所指之真理。《金剛經》雲: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裡說的如來,不是指的如來佛,釋迦牟尼。而是指自心如如不動,也沒有來,也沒有去,即是如來。

還有一種人,是真誠的信仰者,他們認為要學佛就得早、午、晚燒長香,多拜佛,才得成就。好象成佛必依佛助才能成就。釋迦沒有指求佛助自己成佛之法,而是心心相印,是自參自悟,自性自度。

也沒有助人成佛之術。六祖說心正是佛,心邪是魔,身無別佛。又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佛有令人自悟自性,自度成佛之法,沒有不須自參、不須自悟、不須自覺就能使人成佛之術。心外求佛是覓佛,用燒香拜佛來求自己成佛是有為法,無有是處。那麼,燒香拜佛的正確的意義是什麼呢?

是世人不忘釋迦牟尼這位先聖大德、大覺之人。他留給後人的性理心法是使人心登極樂、永正光明的定定慧圓明之理。燒香拜佛是為了紀念這位先聖大德而舉行的典禮,法會,是一種隆重、莊嚴的紀念儀式。

在悟理求真宗的基礎上舉行這種紀念儀式又有什麼錯呢?這樣做並沒有離開佛理。

廟燒香拜佛的佛教常識

世俗稱此像為「哼哈二將」。其實,佛經中並無此稱呼。

天王殿——三門內的第一重殿,殿中間供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像後供韋馱天,面向北。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東方天王名「提多羅吒」(「提多羅吒」意為持國——即能護持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手持琵琶,護東方「弗提婆」(勝)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為增長,能使他人善根增長),手中持劍,護南閻浮提(勝金)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為廣目,能以淨眼觀察護持人民),手中纏繞一龍,護西瞿耶尼(牛貨)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意為多聞,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護北鬱單越(勝處)洲人民。世俗稱為「四大金剛」。

其實,並無此說法。金剛,天王不可混淆。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釋迦牟尼**,南天竺人,後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也有把布袋和尚稱為彌勒菩薩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時有一僧人常攜布袋,教化群眾,頗受群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勝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

」,因此,人們認為彌勒佛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韋馱天——傳說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無出家人),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後,便在寺中塑了韋天像,又和佛經中所說韋託天相混,一般稱為韋馱菩薩。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大雄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教立了佛教,所以稱為釋迦牟尼佛。一般多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立像,其中年老者名「迦葉尊者」,佛涅盤以後後世稱他為初祖;年輕者名「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涅盤以後後世稱他為二祖。

俗稱釋迦牟尼佛為如來佛,這是不對的,因為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並不是說某佛。就像先生閣下不能說明是某人一樣。

到寺廟上香,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進寺院:要從左往右繞,不可從右往左繞,這叫右繞塔寺。

(2)進大殿:要往左進,要抬左腳進門。要往右進,抬右腳進門。不可在正中間拜佛,因大殿裡中間的拜墊,是寺院方丈或當家師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進殿堂:不可在正中間問尋(既鞠躬)必須到兩側方可。因中間只有方丈及當家才可。

(4)燒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爐燒香,因寺院大多數使用木料建築,再殿堂裡燒香,如有不當會燒壞寺院物品。但是到寺院裡,每個殿堂都會有「香燈師」有什麼事情也可問「香燈師」

以上是到寺院拜佛上香。至於供品,一般供一些水果類及鮮花就可,這個供品是隨你個人所願的,只要不是酒、肉、蔥、蒜類就可以了。其它如有不明處,可到寺院的客堂找「知客法師」他會給你解答不明處的

無論善男信女,還是文人遊客,進入佛教寺廟,通常應注意以下禮儀。

1 、入寺:入寺門後,不宜**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迄邊行走。入殿門裡,帽及手杖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切勿放在佛案上。

2、大殿**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禮拜;凡有人禮拜,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典,宜端坐閱讀。須先淨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其不可放在經上。

4、見僧人: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札時,假若他們一拜,不必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鐘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

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後,不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說話。

如不能聽完,可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呼他人退出。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東方如來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內心的清淨,是修行佛道的第一要素,也是最終要素; 唸佛,唸到萬念俱寂;學佛,同樣要學會心神合一; 所有的修行,心是起點,同樣,也是終點;學佛經,要學到佛經背後的佛法,更要學會佛法的應用

佛教徒為什麼不能吃鯉魚,鯉魚為什麼不能吃

佛教徒不是不能吃鯉魚,而是所有的魚都不可以吃。有的持戒嚴謹的法師,就連把素菜做成魚的形狀他們都不吃的。這是為了憐憫水中的眾生由於人們貪圖口腹之慾而被油煎火烤。在藏傳佛教地區,由於八吉祥中就有魚的圖案,所以人們也不會去吃魚。其實佛教雖然不阻止人們吃肉,但是絕對的不提倡也不贊同吃肉。拓來看,佛教徒不僅僅...

佛教徒如何受戒,佛教,怎樣才算受戒了?有什麼形式嗎?

佛 受戒儀式從三皈依到比丘戒,都有完整的儀軌,如有大型,如理如法的傳戒法會,一般都會提前幾個月公告.但作為求戒 必須明確求戒的發心,戒律的各種理論.否則,即使參加了儀式,也難以有真正的受用.自心 清淨 生大決定心和信心 佛教,怎樣才算受戒了?有什麼形式嗎?佛 皈依後,大致上可分為五戒 八戒 十戒,或...

佛教徒要如何為自己孩子及學生祈福

1.自己做好,以身作則,做個榜樣 2.唸經唸佛,供養三寶,認真迴向 3.發慈悲心,用菩提心,指導思想 4.教書育人,巧用佛法,桃李芬芳 最好的祈福就是以菩提心為指導,努力教授世間及出世間的善法,讓他們至少懂得做人的道理,乃至學佛的意義。這將是一生乃至生生受用無窮的福報。心誠則靈。否則無用。可以讀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