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簡單,因為儒家的思想被自從漢武帝以後的各個君王封為治國的文學,被封為正統的國學對嗎?但是道家和佛家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但是它們要發展的話只能另闢捷徑,又不能與國家的儒學衝突,所以只能以這種形式出現了。就連現在我們的治國還是以儒家學說為底蘊的。
這不比宗教的底蘊還深厚嗎?
2樓:妙演正法
因為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不談怪力亂神。但是最終意義上講,他其實已經形成一種形式的宗教。
佛家有佛教,道家有道教,儒家為什麼沒有儒教?
3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教,指宗教的
簡稱。儒教,但儒教的教是教育的教,不是宗教的教,因此並不被認為是宗教的一種。道家思想才是中國人核心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諸子百家同出於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也來自道德經的《德經》部分。
而且因為儒家相對重形式而輕實際,所以對中國的文化發展影響較大,如文學、禮儀,主要影響人群是士大夫階層。對中國人的思想影響相對較小,追求君子之風和克己復禮並不被中國人普遍認同,相反,道家追求的健康快樂、逍遙自在才是被中國各階層人群普遍認同的。儒家思想追求的等級觀念也不被大眾接受,相比別的國家,長期受壓迫的中國人反而更加接受自由和平等的理念。
確確實實,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大多數人是無神論者,也就是將求神拜佛看作生活追求的一部分,而不是看作高於自身生活的崇高信念。求神拜佛服務於生活,因此中國的寺廟乾的更像是服務業而不是宗教場所的工作。這與西方人對待宗教的虔誠,將宗教的追求看作高於個人生活追求是完全不同的。
儒釋道三教同體是分不開的。
4樓:天狼王
有儒教,但儒教的教是教育的教,不是宗教的教,因此並不被認為是宗教的一種。道家思想才是中國人核心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諸子百家同出於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也來自道德經的《德經》部分。而且因為儒家相對重形式而輕實際,所以對中國的文化發展影響較大,如文學、禮儀,主要影響人群是士大夫階層。
對中國人的思想影響相對較小,追求君子之風和克己復禮並不被中國人普遍認同,相反,道家追求的健康快樂、逍遙自在才是被中國各階層人群普遍認同的。儒家思想追求的等級觀念也不被大眾接受,相比別的國家,長期受壓迫的中國人反而更加接受自由和平等的理念。確確實實,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大多數人是無神論者,也就是將求神拜佛看作生活追求的一部分,而不是看作高於自身生活的崇高信念。
求神拜佛服務於生活,因此中國的寺廟乾的更像是服務業而不是宗教場所的工作。這與西方人對待宗教的虔誠,將宗教的追求看作高於個人生活追求是完全不同的。
5樓:宗陽子
佛教其實不是宗教,也是一種教育,佛教者,佛陀教育也。這是現在絕大多數大學問者研究佛教得出的結論。你看,佛教對於佛稱呼為天人師,而自稱為**,你看著**是宗教呢?
管他叫佛教,其實是世人誤解了而已。只有信奉神靈的教,才是宗教。佛教不承認有創造世界的神,也不崇拜鬼神。
佛也是凡人,只不過是斷絕了妄心和煩惱,所以和我不一樣而已,佛也從來沒要我們把他當神看待。您看,佛教又**是宗教了?所以,佛和儒,是一樣的。
儒家也不崇拜鬼神,他們崇拜的聖人,也是凡人,所以也沒有變成宗教。
儒家,道教,佛教,三者有何區別?謝謝!
6樓:dani海格
儒家,道教,佛教,三者主要有如下七點區別: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的文化。儒家倡導知識的獲取和品德的培養,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
道家文化——遵循規律的文化。道家遵循自然規律,提倡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是一種尊重自然,尊重規律的文化。
佛家文化——無私奉獻的文化。佛家思想中蘊含了慈悲和福報論,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文化。
二、做人標準。
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儒家對於做人標準要求很高,共九點。仁是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禮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智同"知",是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恕是指寬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是指與人交往中的老實忠厚。孝是對父母的尊重。悌是對兄長的敬愛。
道家文化——領悟道法,淡泊名利。「道」是道家文化的核心,道家創始人老子認為道是世界本源,天地萬物都有道而生,同時道也是存在於萬物之中的普遍法則。兩個互相矛盾的對立面以及對立面的相互轉化都是由道完成的,只有領悟了「道」,才能更好的順應自然。
另外,「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是利用了轉化思想完成的,淡泊名利,不爭也是爭。
佛家文化——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佛家文化中,因果輪迴觀深入人心。做善事有善報,幹壞事便要嘗壞果。所以佛家倡導信徒慈悲為懷,多積善果。
三、人生觀。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建功立業。《論語·為政》中有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就是對儒家人生觀的最佳闡釋,人三十當立,該當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順其自然、自我完善。道家的順其自然觀念就是要掌握道的法度,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絕非簡單容易之事,想要掌握道的規律就需要多思考觀察和學習,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愛眾生、無私奉獻。佛家文化中有業報觀,講求對世間萬物都報以同等的慈悲,無私奉獻,超凡脫俗。
四、世界觀。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儒家文化重視人才,鼓勵人們追求知識。孔子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也是為了給有思想有才華的人提供知識基礎,讓他們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重視自然界規律。道家順其自然和無為而治的思想很大一部分就是仰仗著自然界自身所擁有的一套平衡系統,所以要重視自然界的各種規律。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心中即世界。佛家文化偏向於唯心主義,相由心生,所以佛教強調心靈的純淨,只要心靈純淨,那麼所看到的世界也就變得純淨。
五、價值觀。
儒家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我們創造物質財富額精神財富的過程同時也是在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儒家倡導提升自己的才能和道德都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做服務的。
道家文化——以自身的完善促進社會的和諧。道家在治國思想上的無為而治是一個較為理想化的治國方式,所以這就對人民的素質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注重自身的完善,才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和諧。
佛家文化——在為他人獻愛心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為他人獻愛心、做好事是主張慈悲為懷的佛家最提倡的,在獻愛心的過程中,人們的精神和靈魂都會得到昇華,獲得真正的快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六、哲學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學。儒家文化是三家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一種文化,追求知識,培養道德,積極向上等等,都讓我們「入世」,讓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
道家文化——出世哲學。道家的很多思想都是偏理想化的生活,超脫凡塵俗世,不計較得失,順其自然,淡泊名利,這些都是能讓心靈沉靜的思想。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佛家文化具有超逸的處事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可以說是有了超脫凡世的思想。佛家又倡匯入凡世做好事,幫助他人。
七、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不吃就會餓。儒家文化適合當做自己主要遵循的信念,他貼近生活,只要努力和堅持就能夠達到。按照儒家思想去行動後,你能有效感受到思想給自己帶來的提升和幫助。
道家文化——副食,不吃沒滋味。道家文化適合取裡面一些觀念遵循,要完全掌握道家文化十分困難,順其自然對於改善自己的心態有很大的好處,能有效增添生活中的幸福指數。
佛家文化——水果,不吃不甜蜜。佛家文化想要完全學習也很困難,可以學習其中的精神,不懼於奉獻,樂得奉獻,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甜蜜。
擴充套件資料:
儒家,又稱儒學、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
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是中國古代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其它諸子百家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係。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統治結合的結果。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
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為什麼儒家思想墨家思想不受重視,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區別,及相同點?
什麼時期。春秋 中國時期是非常盛行的。有 非儒即墨的說法 但是墨家思想是平民的思想,所以不受統治者的重視,最後逐漸衰弱。算了,就說一句,墨家思想狠侷限,一個能與墨家思想進行比較的學說,能強到哪去!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區別,及相同點?儒家的仁愛的意思是說愛是不是說愛有等級有層次的!應該愛自己所屬的小團...
儒家思想主張有什麼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有哪些方面
儒家思想的積極影響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範疇 命題 思想豐富了中國傳統道德寶庫。2.衝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侵蝕。3.民為邦本 的民本主義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4.天人合一 的生態倫理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廣闊的思想文化基礎。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為中...
儒家思想是什麼
儒家思想概說 儒家基本上堅持 親親 尊尊 的立法原則,維護 禮治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3656461 提倡 德治 重視 人治 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儒家的 禮治 主義的根本含義為 異 即使貴賤 尊卑 長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