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來自三河古鎮爽快的梔子花
學習方法,2.3.6.4.
學習態度,4.
道德修養,1.5.9.8.
論語十二章裡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道德修養句子的分類分別是什麼?
2樓:暖暖炊煙裊裊
1、學習方法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學習態度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道德修養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論語》
2、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 國人。
被尊稱為「大成至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 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多達 三千,賢**七十二人(「**三千,七十二賢人」)。 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 「至聖先師,萬世師 表」,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3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方法: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十二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三方面進行歸納
4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是以顏回為榜樣,說明學習態度問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是同學習態度相關的。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明顯是關於道德修養了。「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鄧麗君當然也是關乎道德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則是學習與道德修養相併了。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應當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簡要總結,但也是從學習開始並以道德修養為核心的。
《論語》十二章中,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分類
5樓:萌萌噠凡親
學習方法:1、4、5、12則
學習態度:6、7、9、10則
道德修養:7、3、6、8、11則
放心吧,我們老師講過
論語十二章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品德修養分類
6樓:半路遇到狗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道德修養】
【方法】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修養】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七年級上冊的《論語》十二章中哪些是學習方法,哪些是學習態度,哪些是品德修養??
7樓:絀黑
【修養】
曰:三軍bai奪帥du 匹夫奪志."《罕》
夏曰:zhi博篤志,切問近思
dao,仁其矣.
《張》曰:賢
專哉屬,簞食,瓢飲,陋巷,堪其憂,改其樂.賢哉.《雍》
曰:飯疏食飲水,曲肱枕,樂亦其矣.義富且貴,於我浮雲.《述》
士弘毅任重道遠;歲寒知松柏凋;所欲勿施於
貢曰:貧諂,富驕,何?曰:.未若貧樂,富禮者.貢曰:《詩》雲:『切磋,琢磨.』其斯謂與?曰:賜,始與言詩已矣.告諸往知者.
曰:患知,患知.
曾曰:吾三省吾身——謀忠乎?與朋友交信乎?傳習乎?
曰:見賢思齊焉,見賢內自省.
貢問曰:言終身行者乎?曰:其恕乎!已所欲,勿施於.
8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參考書沒帶,下午給你發過來,你也上初一啊
《論語》十二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三方面進行歸納
9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十二章》中「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主要是說明學習方法問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則是以顏回為榜樣來說明學習態度。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等,則是同時說明學習態度和道德修養問題。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簡要總結,也是從學習開始說起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等,則主要是說道德修養了。
需要說明的是,《論語十二章》甚至整部《論語》中提到的學習,主要是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學習,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
《論語》十二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三方面進行歸納
論語十二章 中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主要是說明學習方法問題。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則是以顏回為榜樣來說明學習態度。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
《論語》十二章中,那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那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1234是做人 5678是學習態度 9.10.11.12句是學習方法 1234句作人5678句學習態度剩下的學習方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溫故而知新 論語十則中有哪些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是談學習態度的,哪些是談修身做人的?學習方法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試就其中一點
孔子關於學習bai 態度的主du張有 敏而好學,zhi不恥下問。學dao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專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屬,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關於學習方法的主張有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說說溫故而知新吧。就像現在我們作為學生時學習新知識一樣,在課堂上聽老師的新課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