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試就其中一點

2021-04-18 20:13:42 字數 5226 閱讀 1307

1樓:金山毒霸的

孔子關於學習bai

態度的主du張有:①敏而好學,zhi不恥下問。②學dao而不厭。

③三人行,必有我專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屬,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關於學習方法的主張有:①學而時習之。

②溫故而知新。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說說溫故而知新吧。

就像現在我們作為學生時學習新知識一樣,在課堂上聽老師的新課都明白,回去要做好複習工作,否則第二天,老師再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的時候,會發現昨天覺得都聽會,可是現在全忘記了。這就是溫故而知新,體現了複習學過的知識的重要性。 補充:

當然,孔子老人家說的更深奧些。他的意思是「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 複習需要間歇性,當複習舊的知識次數增多的時候,每次都會從中體會到新的心得,這個時候就達到了一種思想的昇華,可以作為老師了。我認為,這和人不斷成長和生活閱歷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豐富自己的見識和知識,回頭看同樣的問題時,當然會有不同的新體驗了。

《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有哪些觀點?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2樓:陶陶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

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體會: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最有效的讀書法。一味讀書而不去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的,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反之一味空想而不去學習和實踐,終究一無所得。

《論語》簡介: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及再傳**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一共20卷。

論語以記言為主,因其對話眾多,而著重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對話言論。論是選擇、**、交流的意思,語是話語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採納儒家思想,於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論」讀音為「lùn」,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部分彙編。

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時人,及**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試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3樓:半路遇到狗

問題四:討論歸納本文所選十則有的談學習態度和方法,有的談思想品德修養,請具體分析版

。【學權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3【修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及其**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有哪些觀點?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4樓:魔法名字不顯示

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最有效的讀書法。一味讀書而不去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的,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反之一味空想而不去學習和實踐,終究一無所得。

如果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思考,就會不辨真偽,更不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卻不認真讀書,就會孤陋寡聞,才疏學淺,更不能做到博見約取,標新立異。孔子的這兩句話闡明瞭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

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地結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這裡所說的學習,主要指從書本上汲取間接經驗。

古今中外,凡成大學問者,無一不是博覽群書,讀破萬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斷學習前人的經驗、成果,充實自己的頭腦,才能進一步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完成資本論這一巨著,曾在大英博物館潛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可見認真讀書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於學習,必須博覽熟記,持之以恆。魯迅先生說:

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學習還要持之以恆,要「戒怠荒,戒無恆,戒躁急,戒泛雜」,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然而,學習本身並非目的,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才是真正的目的。

為此,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認真的思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知識的有機聯絡。如果學到的東西不經頭腦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經口腔咀嚼、腸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餚,也不會被身體吸取一樣,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法國作家伏爾泰對此有著十分精闢的論述,他說:

「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可見善於思考是多麼重要!

要善於思考,需要有蜜蜂釀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們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切不可不懂裝懂,淺嘗輒止。

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同時對所學的知識必須結合實際反覆運用,知識才能鞏固,技能才可純熟,這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必由之路。

願我們大家都能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學知識之顛。

5樓:同心斷金

學習方法和態度上的主張有:

⑴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⑵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⑶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⑹擇其上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談感受: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6樓:蝴蝶姐姐

學習方法:第一是多讀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讀到韋編三絕的程度。後來有人說孔子能**上下五百年,看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這裡也說明孔子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能在兩千年前就達到這種學習精神,很不簡單啊。

第二是能專能深,孔子曾跟師襄學琴,一首曲子自己練了十來天,師襄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只熟悉它的曲調,但沒摸到規律。又過一段時間,師襄又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還沒領悟到它的**形象。到最後孔子自己就聽出了這首曲子是《文王操》。

從一個初學者到一個專業人士花了也不過一個月左右,看來學習非專不能快啊。

第三,學以致用。孔子曾說過「六合之外存而不論」,「鬼神敬而遠之」。雖然孔子承認鬼神的存在,但認為沒必要研究他們。

研究一些現實世界的問題更有意義。可以說孔子是兩千年前的實用主義者。

第四,學會放鬆自己。孔子曾對子路說過「你為什麼不學詩呢,不學詩生活就像面對著牆一樣無味」。當時的詩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唱的,看來孔子在當時還是很時尚的。

第五,鍛鍊身體。孔子是個射箭愛好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據說孔子給大家表演射箭的時候,觀者如堵牆,而且他是百發百中的。

7樓:摯愛佳鈺

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理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是指複習之前學過的內容可以有新的理解,憑藉這一點可以當別人的老師了。

體會:每當學習完一篇課文,時常的去溫習它,就會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求採納♡♡

打字也不容易♡♡♡

8樓:匿名使用者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9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kkk裡hi好high

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

10樓:半路遇到狗

問題四:討論歸納本文所選十則有的談學習態度和方法,有的談思想品德修養,請專具體分析。屬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3【修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十二章的解釋加點詞語簡單,論語十二章中十五個重點字詞有哪些

1 時常,按時。2 從。3 愉快。4 瞭解。生氣,發怒。5 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6 我。每天。多次。反省。7 誠信。8 老師傳授的知識。9 自立於世。10 迷惑,疑惑。論語十二章的解釋加點詞語簡單,11 逾 逾越,矩 規矩 12 故 學過的知識,新 新的理解和體會 13 罔 迷惑 14 殆 有害 1...

《論語》十二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三方面進行歸納

論語十二章 中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主要是說明學習方法問題。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則是以顏回為榜樣來說明學習態度。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

《論語》十二章中學習態度 方法 品德修養

學習方法,2.3.6.4.學習態度,4.道德修養,1.5.9.8.論語十二章裡的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 道德修養句子的分類分別是什麼?1 學習方法 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4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