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花媽育兒觀
1、孩子就是因為懶才導致他失敗的
本來就是很簡單的作業習題,孩子要努努力肯定能完成,父母相信自己孩子有這個能力。所以現在孩子之所以沒完成,就是因為他們太懶了,不夠勤奮。但凡孩子勤奮些,肯定能完成這些任務。
所以父母說出「孩子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懶」這種話,這是父母真實意思的表達,所以感覺沒啥毛病。
2、這樣說可以鼓勵孩子,讓孩子克服懶惰
父母說這種話還有一種意思,就是鼓勵孩子。
試想,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失敗歸結為他們能力不行,那麼孩子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孩子會這麼想「既然我本身能力不夠,再勤奮努力又有什麼用呢?」因此父母就只能把孩子的失敗歸結為他們的努力程度不夠,這也是再從側方面激勵孩子:
「你要怒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正是父母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當他們面對孩子的失敗時,就習慣性的歸結於孩子的努力程度不夠,是因為他們太懶了。
但是這種話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父母說這種話是出於為孩子考慮,但是這種話被孩子聽了後會有什麼感受呢?
仔細分析下這句話,「你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你太懶了,但凡你要勤快點,你早就成功了」。
這句話與其說是貶低孩子,不如說是在表揚孩子,表揚孩子很聰明,表揚孩子能力很強,現在之所以失敗,不是能力不行,是因為努力程度不夠,是因為懶惰、貪玩。
當孩子聽了這句話後,孩子就要做出選擇,是去努力呢還是像現在不努力?
選擇一:去努力
當孩子聽了這話後,覺得父母說的對,於是他們開始努力。但是努力一定成功嗎?這沒有必然性。
即使孩子本身能力很強,他們可能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就以考試為例,哪怕孩子真的很聰明,但是之前沒有學習的積累,只靠這短時間的努力,大概率取得的成績不會太好。何況他們能力真的很強嗎?
孩子本身估計也不相信自己能力真的能強到一定成功。
因此,如果孩子努力,有可能成功,但更大可能是失敗。
失敗的結果是什麼?這時失敗就不能再說自己懶了,只有一個原因來解釋了:自己能力不行。
這時孩子將會獲得評價:不聰明,能力不行。
選擇二:不努力
如果孩子依舊選擇不努力,像現在一樣懶,那他們無非還是被評價為「懶」,還可以繼續自我安慰自己很聰明,「沒考好是因為我沒努力,我要努力了肯定考的比你們好」。至少他們的能力沒有被懷疑。
也就說,不努力,他們還是像現在一樣「聰明」,最多就是「懶」。
對兩種選擇的結果進行比較,「不聰明,能力不行」vs「懶」,如果是你,你會做哪種選擇??
是人都會選擇「懶」。
「懶」至少說明自己還有能力,還有機會成功。如果被評價為「不聰明,能力不行」,這就是本質問題,被全面否定了,這一輩子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成功了。顯然「不聰明,能力不行」帶來的傷害要遠大於「懶」,因此孩子寧願繼續懶下去,也不會去嘗試努力。
懶惰為缺乏自信的兒童築起了一道屏障,也成了他們逃避問題的藉口。——阿德勒
事實上,當孩子聽到父母說他們「懶"時,他們不僅不會生氣,相反還會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真的很聰明。不努力就可以得到聰明的認可,他們為什麼還要冒著危險去努力,來驗證他們可能並不聰明的大腦呢?
父母面對孩子的懶惰行為應該怎麼辦
那麼當父母面對孩子的懶惰行為時,應該怎麼做呢?難道不聞不問?
父母要意識到,這種懶惰其實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形式。他們特別渴望成功,但是對自己的能力又有所懷疑,所以就通過懶惰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能力不被懷疑,保護自己的自信心。歸根到底是孩子自信心不足,害怕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成功,因此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那父母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表揚要適度,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
如果父母從小就對孩子灌輸」你很聰明「、」你很強「、」你很厲害「的觀念,孩子被父母表揚慣了,那麼他們必然對自我產生較高的期望值,覺得自己真的很聰明、很厲害。而現實是殘酷的,隨著成長,他們會發現自己的表現往往不能符合自己的高預期,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這讓他們產生心理落差,但他們又不想承認,為了維護自己的高自尊,他們就轉而懶惰了,以此來安慰自己。
因此父母在平常中表揚要適度,恰當的評價孩子能力,不要過分的誇大,讓孩子錯估自己的能力。
舉個例子,如果滿分是100分,孩子對自己的期望值是90分,但是他真實的實力也就是60分,孩子用盡力氣也就可能得70分,顯然孩子對70分不會滿意,因為離自己的期望還很遠,他們便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但他們又不想在別人面前承認,為了衛華自己的自尊心,他們就會懶惰,營造一種自己還很厲害的幻覺。而如果孩子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能力,知道自己正常能力就是60分,那麼當他們努力考個70分時就會對自己很滿意,認為這是努力的結果,因此會重視努力的作用,並且更加努力。
2、父母要弱化結果,注重過程
孩子之所以不努力,其中不自信是內因,害怕失敗是外因。他們太在乎結果了,認為失敗就是對他們的否定,因此他們不敢去冒險。
而孩子之所以看重結果,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方式。
成功了固然會很高興,但是成功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孩子即使努力了也並不代表一定成功。不成功就會被否定,被打擊,那還不如假裝懶惰。至少被懶惰帶來的傷害遠小於被批評能力不行。
所以,父母要在平常教育中多表揚過程,弱化結果,培養孩子重視過程的心理。讓他們意識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過程盡了最大的努力,哪怕不成功,自己也無怨無悔。
追求優秀與懶惰其實是同一個品質的兩個不同表現。
孩子正因為過於追求優秀,對自己產生了高期望,而自己的表現又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他們就轉而變得懶惰,從而保護自己脆弱的自信心。
2樓:說教育
會給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會讓孩子把這種話習以為常,認為什麼東西只要自己肯學就會。
3樓:tt油菜花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如果一上來就打擊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本來能做到的事情,因為大人的話而故意不做不學反而是對孩子不好
4樓:薄荷初韻
會讓孩子以為自己很聰明,高估自己。這樣他以後就更加不太會努力了。
5樓:曇花娛樂
這其實是給孩子找了一個不努力的理由。孩子不會成長,也很難養成好習慣,家長要發現孩子學習中的舒適邊緣區,也就是拉伸區,在這個地方用勁兒效率最高,在舒適區晃盪沒有進步,困難區容易焦慮放棄,家長要學知識提高自己,才能教孩子。
6樓:dj林林
如果經常這樣說,孩子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和負擔,孩子的內心就會特別的脆弱,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對,所以孩子也不會很努力。
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就是人家常說的「太自我」的型別嗎?這能解決嗎
當然可以解決了,只是時間和經歷的問題,自己的心理態度問題 比較難以解決,努力多接觸外界,與別人交往吧。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能自拔,就是 太自我 的型別。解決 太自我 的方法 1 多與實際接觸,在現實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2 採用心理誘導的方法,將個人融入現實群體當中,解決實際問題。3 採使用者外...
孩子很努力的學習,但就是學不好,家長應該怎麼辦?
我覺得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孩子如果真的沒有學習這方面的天賦的話,家長是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培養孩子一些技能或者是興趣愛好。可能是學習的方式不正確導致的,改變孩子學習方式,這樣才可以讓孩子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家長要抓緊一點孩子的學習。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陪孩子做作業...
小孩一哭家長就會妥協,這樣會對小孩造成什麼影響?
這樣是會給小孩造成很大的影響,小孩就覺得只要自己哭了之後,別人都會向著他,讓孩子有一個不好的認識。這樣會使小孩更愛哭,這就成了小孩對抗父母的一個有力 小孩靠哭威脅大人的時候,一定要不同意的,要讓小孩知道哭,威脅大人是沒有用的,必須講道理的。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扭曲的價值觀,以為自己只要用哭就可以得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