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情感博導
事實上,蒙古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灌甲騎兵,歐洲重灌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牙棒。歐洲騎兵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
但蒙古騎兵的戰略戰術則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及的。歐洲軍隊的戰鬥無論多大規模的軍隊都是在很小戰場內進行的。而且,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 ,崇信正面一對一的堂堂正正的戰鬥,當他們遇見可以把百里方圓的地方做戰場,且習慣迂迴的蒙古軍隊時,他們的確是碰上了無法想象的戰爭場面。
蒙古人西征時,在發生大部隊與敵正面遭遇的時候,蒙古騎兵也會迅速排成戰術隊伍發起正面的攻擊。其戰術隊形通常是排成五個左右的橫隊,每個橫隊均為單列。各橫隊相距很寬的距離。
這樣形成了遠遠大與對手的寬大正面(從現代戰術來講,這種極易為對方衝擊的寬大正面是極為不利的)。前兩個橫隊是重騎兵(相對東方軍隊),其餘為輕騎兵(相對與西方的輕騎兵可算無任何裝甲的騎兵)。
在此之外則還有大批的遊騎四處做表面上無意義的運動。雙方軍隊在靠近後,蒙古軍隊的輕騎兵會突然從前排的重騎兵橫隊的巨大空隙間以極高的速度衝出,向西方的敵人投射長矛和從中原學來的毒箭。
幾次齊射後,重騎兵隊伍迅速後退,接著輕騎兵也迅速後撤,並回到原來的位置。而遭到攻擊的西方軍隊無論是步兵方陣還是騎兵方陣此時都很難迅速回擊,必須保持隊形的嚴密向前推進,否則無法利用自己的優勢殺傷蒙古兵。
通常蒙古軍隊的騎兵只要一兩次這種衝擊 就會讓敵軍軍心動搖隊形混亂。而這種反覆的攻擊蒙古兵可以不論白天黑夜地進行,因為隊伍相距較遠且不需要太嚴整,蒙古兵的隊形很容易在遠離敵軍後重新排列整齊。
一但敵軍隊形混亂軍心動搖開始後撤,則寬大的蒙古騎兵隊形就會迅速變成包抄隊形,對敵軍進行近距離的**。
蒙古軍隊在騎兵快速大縱深地前進時,遇敵堅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數部隊監視以待後續的攻堅工兵,大部隊仍繼續高速前進,使後方的敵人根本無法作出戰爭準備。另外。蒙古軍隊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結冰時發起戰爭。
戰例。2023年,蒙古蘇布臺和拔都分率大軍進攻東歐,強行越過喀爾巴阡山脈,準備於匈牙利平原會師,在兩支部隊遙遠的側翼還有兩個小規模的騎兵部隊,沿途橫掃波蘭、西里西亞和東普魯士,掩護主力部隊的戰略意圖。
匈牙利國王貝拉在蒙古軍隊進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軍的意圖,立即組織了10萬人的軍隊尋求與蒙古軍隊決戰,蒙古近六萬人的主力則避開匈軍的攻擊稍稍後撤。
四月,雙方最終則在紹約河畔對峙。匈牙利判明對岸是蒙古主力後,迅速地搶佔了一個巨大的橋頭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馬車連成堅固的兵營,等待蒙古軍隊的攻擊。
蒙古軍在後續的工兵到達後,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拋石車和火箭向守衛橋頭堡的匈牙利軍隊射擊,守備部隊在前所未見的攻擊下瞬間潰敗,蒙古騎兵迅速穿橋而過,向剛剛醒來的匈牙利軍隊主力發起攻擊。
當匈牙利人滿懷信心地列隊殺向數量處絕對劣勢的蒙古軍時,很快發現這並不是主力!蒙古軍約三萬人的主力在近百里遠的南方早已乘夜渡過冰冷的河水。
蒙古主力從背後殺向匈牙利軍隊,隊形混亂的匈牙利軍隊立即撤回堅固的兵營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營裡發**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記載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產生強烈的毒煙)、燃燒油。
這些攻擊**大多為西方軍隊首次見到,其內心恐慌可以想見。蒙古人採用了"圍城必闕"的戰術,匈牙利人迅速崩潰從缺口逃亡。
但是,身著輕裝的蒙古軍隊速度和耐力遠遠高於逃跑者,可以不停頓地換馬四處截殺。紹約河戰役,匈牙利軍隊陣亡七萬餘人。蒙古軍迅速攻克佩斯城,殺死十萬餘人。
蒙古軍隊靠著部隊的高度機動性,在歐洲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因為歐洲軍隊在速度上的劣勢,使得在戰場上逃回來的人極少,很久以來,歐洲人始終認為蒙古軍隊的數量極為龐大。
另外,因為歐洲軍隊主要依賴近距離的格鬥殺傷,使得蒙古軍隊在運用機動作戰時,只有少量的**。現代的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 為,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比例,也許是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
2樓:牙牙的弟弟
主要原因是蒙古騎兵的戰術和重灌衝擊騎兵比歐洲強大。
蒙古第二次西征時,重灌騎兵佔整個騎兵軍隊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蒙古的騎射手輕騎兵與衝擊騎兵相互配合,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2023年,蒙古與歐洲聯軍的交戰就體現出各騎兵配合所形成的強大戰鬥力。蒙古先以少量輕騎兵誘使歐洲騎兵追擊,隨後蒙古騎射手從兩翼包抄追擊的歐洲騎兵,並不斷向歐洲騎兵發射箭失,殺傷歐洲騎兵。
這時,待命的蒙古重騎兵向歐洲騎兵發起衝擊,而由兩翼包抄的蒙古騎射手對歐洲騎兵完成了合圍。由於之前不斷受到蒙古騎射手的殺傷,歐洲騎兵隊形已經散亂,被蒙古重騎兵擊潰。
這時歐洲騎兵的左右兩翼後方已經被蒙古騎射手包圍,導致無法撤退。前方又遭遇蒙古重騎兵衝擊,因而全軍崩潰。這一戰被蒙古殺死超過兩萬人,蒙古人將死者的耳朵割下足足裝了九麻袋。
擴充套件資料:
公元2023年4月2日貝拉四世把從法國,日耳曼和捷克來的條頓騎士一起組成了一隻10餘萬的重騎兵軍隊,佈置在佩斯城。當拔都和速不臺的6萬蒙古騎士來到城下時,貝拉四世的重騎兵率先發起了進攻。
按照歐洲騎士的想法,面對幾萬的重灌騎兵的衝鋒是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抵擋的住的,他們相信這一擊必然一舉擊潰蒙古騎兵,解決戰鬥。
果然面對條頓騎士的金屬風暴,蒙古騎兵開始逃跑,歐洲騎士看到了以往他們經常看到的場面,對面的蒙古騎士不過又是一群逃跑的牛群而已。
當雄獅一樣的歐洲騎兵接近蒙古騎兵的時候,他們發現蒙古騎士並不是在逃跑,他們一邊後撤一邊回身開弓放箭。
蒙古人的弓箭威力是以往這些歐洲騎士沒有碰到過的,蒙古人的弓是複合弓威力遠大於後來讓法國重騎兵吃虧的英格蘭長弓。
加上蒙古騎士回身射擊的「漫歹古」絕技,不是馬被射中就是人被射死,大量的歐洲騎士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厚重的盔甲雖然可以保護歐洲騎士在搏鬥中不被輕易砍傷,這也是重騎兵成名的因素,但是此時卻成了他們的累贅。
厚重的盔甲使歐洲騎士不能長時間的衝鋒,他們需要休息和重新列陣,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不斷遭受蒙古騎兵的射擊,而他們的長劍卻連蒙古人的馬都碰不到。
憤怒的歐洲騎士不停的追擊,希望貼上去和蒙古人白刃戰,於是他們被引到了紹約河畔。
長時間的苦苦追擊已經讓歐洲騎士無力過河攻擊,於是歐洲騎士在河上的唯一一座石橋端利用輜重車馬建立了一個橋頭堡,打算休整後再做攻擊。
然而第二天黎明率先發起進攻的卻是蒙古重騎兵。蒙古重騎兵揮舞著狼牙幫和馬刀,在後排弓箭的火力掩護之下,衝過了石橋衝破了歐洲騎士的橋頭堡,和歐洲騎士了白刃戰,這是歐洲騎士希望看到的。
但是歐洲騎士發現即使是白刃戰他們也沒有佔到便宜,他們的長矛由於是倉促迎戰沒有足夠的衝鋒距離用不上,長劍雖然可以割開蒙古騎士的盔甲。
但是蒙古騎士的狼牙棒這種重型鈍擊**在馬的衝擊慣性下也會給有厚重盔甲的歐洲騎士致命一擊再加上馬刀的配合使用,雙方騎兵在河邊了一場大混戰。
昨天還象牛群一樣被追趕的蒙古騎士,此刻卻勇猛的象一群雄獅。其實蒙古騎士是在苦苦支撐,因為這支負責吸引和主動攻擊的蒙古騎士只有3萬騎,而對面的歐洲騎士足足10萬騎。
拔都所率領的這3萬騎背後又是紹約河,僅僅3萬的部隊也不可能在激戰中同一時間過河,再加上面對昨天被自己弓箭戲弄的10萬憤怒的歐洲鐵騎,拔都這是把自己的這3萬送到了絕境,看上去是破釜沉舟了,其實他們是在等待。
貝拉四世也看的很明白,眼前的這3萬的蒙古騎兵是在苦苦堅持。到了下午貝拉決定把幾萬歐洲騎兵給對面的蒙古騎士最後一擊。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在歐洲騎兵的背後卻出現了由速不臺率領的另外3萬蒙古騎兵,就這樣10萬歐洲騎士被6萬蒙古騎士包圍了。
原來前一天夜裡,速不臺率領3萬蒙古騎兵趁夜色迂迴了幾百裡,度過紹約河來到了歐洲騎士的背後!即使是到現在這也算是世界軍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迂迴包抄。
面對從四面八方射來的重箭和衝過來的蒙古騎兵,貝拉的這10萬歐洲騎士崩潰了。
突然他們發現西面有缺口,於是幾萬的歐洲重騎兵拼命的向西方衝去,可惜這卻是蒙古人運用的在中國古代軍事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圍3闕1」戰術。
這也許是歐洲重騎兵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幕了,當爭先恐後的歐洲重騎兵衝出包圍圈後,卻發現從兩邊跟上了大批的蒙古騎士,把這些歐洲騎士夾在中間。
就這樣歐洲騎士不停的跑,兩邊的蒙古騎士不停的追不停的用弓箭做精準射擊,這更象是一場狩獵,一路上黃砂漫天慘叫不絕。就這樣東西方2支大規模騎兵隊伍的較量結束了。
此戰歐洲騎士不足一**生還,開戰之前貝拉還製作了巨大的十字架,希望用這個在十字軍東征裡屢見奇效的一招能保佑自己的軍隊,卻依然慘敗,無論是從戰略戰術還是從陣前激戰上看,歐洲重灌騎兵面對蒙古騎兵完敗。
為何歐洲重騎兵會被蒙古沒盔甲的騎兵輕易打敗
首先蒙古騎兵並不是沒有裝甲,只是裝備的是鱗甲 鎖甲 皮甲等,而歐洲騎士人馬皆著甲,人完全被重型板甲保護起來。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大的方面來說,1 兵貴神速是中國兵法的基本常識,凱撒 漢尼拔這樣的西方軍神也把速度和冒險精神放在軍事教條的首位。蒙古騎兵能帶上兩三匹備用馬,連續在馬上吃睡達一週來實施千里奔襲...
蒙古騎兵為什麼如此的厲害強悍,滅掉了金國,西夏,西遼,吐蕃,大理,南宋,建立了元朝,什麼原因導致的
1.有眾多一流戰將及謀士,如四大將四鷹犬,耶律齊等人2.戰略戰術得當,戰略上收回 降漢人打漢人,騎兵戰術答來去如風 3.金和南宋日薄西山,即無將領還有叛臣,大理西遼等都是小國,可謂是時勢使然,大勢所趨了 4.元朝的奠基人鐵木真稱得上是一代梟雄了,一生起起伏伏,終究打敗了所有的敵人 因為蒙古人從小就是...
古希臘的同伴騎兵是怎樣的,亞歷山大的同伴騎兵有多少人
我看過一電影,名字忘了,大約有幾百人.古希臘的同伴騎兵是怎樣的?騎兵是什麼 步兵又是什麼 馬其頓最好的步兵是步行夥伴騎兵嗎 古希臘為什麼沒有形成像古羅馬一樣的騎士階層?為什麼騎兵比步兵要厲害 亞歷山大和古希臘什麼關係 亞歷山大先後統一希臘全境 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