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白雲書生
1、讀書
2、做人
3、學以致用
2樓:橘子不如橙子
《論語十則》的第一則,選自《論語·學而》第一章的內容。其原文內容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方面內容: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往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3樓:來自七仙洞伶俐的凌霄花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時」,這裡是副詞,相當於「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
孔子所講的功課如禮、樂、射、御等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課如講經,那就只能是「溫習」或「複習」了。這類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朋」舊注:「同門曰朋。
」跟現在說的「同學」「同班」相近。孔子說這句話是有背景的。《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辭官以後,專力講學,「**彌眾(越來越多),至自遠方」。
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樂。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說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人不知」,「不知」什麼呢?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從《論語·憲問》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來。「君子」,在《論語》一書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
在這句話裡,可取前義。因為這個詞現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們沒有翻譯;一定要譯,也可以譯作「高尚的人」。
《論語十則》第一則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4樓:xl小熊
三個方面內容如下:
1、原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即: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2、原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也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學習的樂趣,即:志同道合的人來往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原文「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同樣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做人的態度,即: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誤會時,哪怕是別人很生氣,自己也要表現出應有大度,能原諒別人,這就與君子一樣,在道德修養上的標準差不多。
論語十則學而第一則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5樓:策士吧問道鬼谷
《論語十則》的第一則,選自《論語·學而》第一章的內容。其原文內容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由上可見,第一則所講的三個方面內容如:
1、原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即: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2、原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也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學習的樂趣,即:志同道合的人來往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原文「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同樣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做人的態度,即: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誤會時,哪怕是別人很生氣,自己也要表現出應有大度,能原諒別人,這就與君子一樣,在道德修養上的標準差不多。
6樓:xl小熊
三個方面內容如下:
1、原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即: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2、原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也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學習的樂趣,即:志同道合的人來往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原文「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同樣是第一則所講的內容之一.主要講的是做人的態度,即: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誤會時,哪怕是別人很生氣,自己也要表現出應有大度,能原諒別人,這就與君子一樣,在道德修養上的標準差不多。
7樓:花痕櫻花葬嘿嘿
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學習能帶給人快樂,二是友誼能帶給人快樂,三是做人大度和寬容才能體現出君子風度。
論語十則的考題
對論語十則中的一則的看法
9樓:**黑撒加
我對第十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看法
這是孔子對儒家道德品質和為人的修養的內容的重要觀點,它的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兩千多年過去了,孔子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依然沒有過時,對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就以我們中學生為例,我們喜歡被別人關愛,討厭受到別人諷刺、挖苦和打擊;喜歡豐富多彩適合學生口味的課堂教學,討厭枯燥乏味的灌輸式教學。那麼,我們是否顧及到別人的喜歡和厭惡呢?
在班級中,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被別人歧視,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有的同學亂扔紙屑,不珍惜值日同學的勞動成果,被德育處扣分。有的同學喜歡給他人起外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認為自己外號起的很有水平。
我認為,人人之間應該多些關愛、理解和支援,這樣人人之間就會和諧。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是精誠相見」,這句話和孔子儒家為人處事的觀點有相似的內涵,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的關係需要關愛、理解和誠意。國家要建立和諧社會,他的前提是每個集體都應該是和諧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對「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的看法:
關於威嚴的問題,孔子曾經和學生子張談起過。孔子說:"君子衣帽整齊,目不邪視,莊重嚴肅使人望而生畏,這就是威嚴而不凶猛。
"(《堯曰》)說起來,也就是要求人們穿著合度,舉止得體。反之,則如俗語所說:"歪戴帽子斜穿衣,一定不是好東西。
"衣冠不整,言行輕薄,給人隨隨便便的感覺,則很難有威嚴。人既陷於輕薄草率,玩世不恭,不能謹言慎行,學習自然也就很難有所成就,不能鞏固了。
當然,穿著合度,舉止得體並不是非得要西裝革履,一本正經。這方面走過了頭,也很容易成為迂腐的假道學先生。
關於不要和不如穩步發展的人交朋友的問題,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說,如果人人都只和比自己好的人交朋友,那就誰也沒有朋友可交了,由此而認為聖人所說有操作上的困難。另一種理解則認為"無友不如己者"不可作拘泥的理解。
聖人所說,決不是教人先計量彼此的高下優劣再定交朋友的條件,如果這樣,不是成為交情當中的勢利眼了嗎?聖人所說,不外乎是要求我們在交朋結友中著眼於人家比自己好的方面,而不要著眼於人家不如自己的方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從這倦的角度來理解,我們就能明白這一句與下一句"過則鐵憚改"之間的內在聯絡,而不至於認為是空谷來風,毫不相干的了。
孝道可使民風淳樸
論語十則的翻譯,論語十則翻譯
孔子說 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被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了呢?孔子說 在溫習就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孔子說 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危險。...
初一論語十則的注音,《論語十則》注音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e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 le 乎?人不知而不慍 yun 不亦君子乎?曾子曰 吾 wu 日三省 xi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yi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 wang 思而不學則殆 dai 子曰 由,誨 hui ...
論語十則試題及答案,論語十則的考題
論語十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經常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是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是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知識點 說 通 悅 意思 高興 2.曾子曰 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