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以何為心
【瑜伽】
梵語yoga 之音譯,巴利語同。意譯作相應。依調息(調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於一點,修止觀(奢摩他與毗缽舍那)為主之觀行,而與正理相應冥合一致。
於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應之說(又作三密相應說)。行此等瑜伽觀行者,稱為瑜伽師。依瑜伽師而行之境界,稱作瑜伽師地。
瑜伽師地論一書即從五識身相應地說至無餘依地之十七地。奉持該論之學派,稱為瑜伽派(外道中,另有所謂瑜伽外道者)。此外,瑜只(梵yogin ,巴同)即‘有瑜伽者’之意,係指行瑜伽觀行之人。
三昧(梵sama^dhi ,巴同)、禪定(梵dhya^na ,巴jha^na )即行瑜伽法之一。
據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本之說,相應之義有五:(一)與境相應,謂不違一切法之自性。 (二)與行相應,謂與定慧等行相應。
(三)與理相應,謂安立非安立等二諦之理。(四)與果相應,謂能得無上之菩提果。(五)與機相應,謂既得圓果,利生救物,赴機應感,藥病相應。
於上記五義之中,顯教多取與理相應之義,如瑜伽唯識之瑜伽;密教多取與行相應之義,如瑜伽三密之瑜伽。〔解深密經卷三分別瑜伽品、瑜伽師地論卷二十
四、解深密經疏卷
六、大日經疏卷三〕
2樓:軟腳蛇
瑜伽,是古印度出現的一種思想修為體系,近代也被稱為東方哲學,它有很多的門類,基本上,各個門類都有身體鍛鍊這個部分,身體鍛鍊的部分,主要是為了促進思想的修為,擴充套件人對生命的思考。如果去尼泊爾旅行,還有機會見到專門修練的瑜伽師,他們和我們在健身中心見到的瑜伽教練是完全不同的。
瑜伽與宗教的關係方面,瑜伽只是與佛教有聯絡,與其它宗教無關。瑜伽也不是一種宗教信仰,所以,其它宗教對它也沒有太多的排斥,很多教徒也在用瑜伽中身體鍛鍊法,鍛鍊身體。
在佛教產生之前,瑜伽就已經存在於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否借鑑了瑜伽思想,各研究者的說法各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原始佛教也是在尋求哲學智慧,也是在思考生命問題,這一點與瑜伽師的修行目的是相似的。(佛教創始人創立的佛教與目前在中國廣為流行的佛教,存在很大差別,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很多國家廣為傳播的佛教,為大乘佛教。瑜伽思想對大乘佛教的影響很大,據考證,大乘佛教中先賢世親大師,曾向瑜伽師修習,後完成了《瑜伽師地論》等多部佛經,此後,很多佛教高僧都曾向世親大師學習,以研究《瑜伽師地論》為主要的修習書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成為了佛教後世的傳播者,著書立說。
需要注意的是,從古到今,修習瑜伽的人,並不一定是佛教徒,時至今日,很多修習瑜伽的瑜伽師,都是無宗教信仰者,對於他們來說,修習瑜伽是為了完善人生,獲得智慧。當然,對於我們來說,瑜伽也可以做一種體育鍛煉,加以練習,並不一定按照瑜伽師的方法修行。
3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是一個神祕的國家,主要是因為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至今人們還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瑜迦功是印度特有的一種鍛鍊方法,其特點是苦難和忍耐。瑜迦修行者是難以置信的忍者。
當然傳到世界其它地方的瑜迦功已經失去內涵,成為體操似的健身方法。
瑜迦功的練功方法是殘酷對待肉體,做幾乎無法作到的身體姿勢,或忍受飢餓,或者把帶子吞下去潔淨腸子;或者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或長時間不呼吸,甚至用刀割斷舌下的繫帶使舌頭可以伸長,抵到鼻腔和口腔相連的部位,這樣可以練習減少少呼吸的能力。有些瑜迦功修行者可以在地下一個月處於休眠狀態,靠棺材裡的空氣就足夠了。一般情況下,休眠者要靠許多的瑜迦功修行者的冥想呼喚才能醒過來。
瑜迦功的靈界背景是邪靈。通過人肉體長時間的痛苦,使人的心靈幾乎崩潰,靈魂變得非常軟弱,邪靈就輕易佔領並控制人的靈魂,這人就會出現特異功能。休眠狀態其實就是靈魂出竅,離開身體,或是被邪靈完全壓制,靈魂休克,所以必須要有許多瑜迦功修行者冥想,調動邪靈使那人還魂甦醒。
這種修行一般人無法堅持,而修出功能的人常有驚人的功能,但其實意義不大,這並不能解決人的生活實際問題。這些人是非常悲慘的,魔鬼喜歡折磨他們,他們心甘情願地迎合邪靈,過著人間地獄般的生活。
4樓:
淑塑瑜伽學院
對學員的培訓,考核,頒發具體權威性全國通用的瑜伽教練證書,數10年的教學歷程,為中國瑜伽市場培養了近萬名瑜伽教練,成為中國瑜伽教練培訓市場的風向標。
瑜珈的目的在於靜心或者說冥想,健身的功效是自然是副產品,瑜珈是很好的修煉途徑;至於宗教上的差異與東西方文化不同有關,其實西方宗教中沒有靈脩的做法,因為西方文化過於理性,但仍有修道士,他們同樣會靜默。宗教不應成為修行的阻礙,這就好比中國的氣功,原本來自道教的修行方術,但後來卻在國內火了那麼多年,傳播之廣影響之大,可其中有幾個人通道教呢?
瑜伽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20
5樓:匿名使用者
瑜伽是印度的傳統修煉方法。
佛教是釋迦牟尼親自證悟後闡述的教導。
釋迦牟尼專在追尋真
理的時候,修屬煉過瑜伽,當他發現自己不能通過瑜伽找到真理的時候,就捨棄了瑜伽,在進行了各種嘗試之後,釋迦牟尼決定建立一條新的方法去追尋真理,最終,他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
6樓:匿名使用者
【瑜bai伽宗】
又作瑜伽派。du(一)法相宗在印度稱zhi
為瑜伽宗,系奉持瑜伽師dao地論之學專派。於印度大乘佛教中,屬與‘中觀派’相對。此宗派以彌勒為初祖,無著繼之,其後有世親、陳那、親勝、火辨、安慧、戒賢、智光等,相繼發揮三性中道之旨,提倡觀行萬法唯識之理,以悟入真如之性。
其後此教派傳入我國,漸分為地論宗、攝論宗、法相宗,而以法相宗為盛行。義淨之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大五四·二○五下):‘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則瑜伽。’
7樓:守候
有許多中國人無疑會看到瑜伽和佛教之間存在著某些相似店。但這並不是因為專瑜伽即是佛教屬,或者佛教即是瑜伽。從無法記憶的遠古時代起,在印度,已經有人練瑜伽了。
因此佛教的建立者達摩即釋迦牟尼無疑也曾練習過某種瑜伽。以後悠長歲月中,佛教徒們把許多種瑜伽練習方法吸收,糅合到自己的體系中去。儘管大多數佛教的體系都利用已經修煉方法,但是世界上大多數瑜伽士都並不修佛。
8樓:煩惱即菩提
佛教吸收了瑜伽的精華,比如大手印中有四瑜伽:專一瑜伽、離戲瑜伽、一味瑜伽、無修瑜伽。
9樓:東方不敗
瑜伽指相應之意,就是中國之天人合一之意,追溯其源,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雪山修行者皆用以入甚深禪定。
佛教中最為正確的禪定之禪定身資毗盧七支坐,就是來自瑜伽。佛教中的安那般那(觀息法)也是來自瑜伽之學。
10樓:匿名使用者
瑜伽的梵文是yoga,我國佛教中有譯為“禪”或“相應”。《瑜伽經》稱它為“抑止心的作用”。專它是六師外道屬之其中一派。
本派嚴格的說不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哲學思想體系,而是一種古代的遺傳下來的巫術或宗教實踐。本方法為印度許多宗派所攝取,佛教的唯識論在印度就稱為“瑜伽行派”,在原始佛教時期,佛教受古奧義書中的“禪定思想”是無疑的。在佛陀求道過程中曾師事瑜伽的先行者阿邏羅•迦羅摩和鄔陀迦•羅摩子,佛陀從他學禪定,早期佛教所提出的四諦和三十七道品,許多是在定的基礎上來闡發的。
大乘佛教進一步發揮成“定慧雙修”,也就是談止觀,正與行瑜伽和智瑜伽有相似之處,都是由定入慧的。在唯識的一些典藉中有非常詳細的有關瑜伽的說明,在《瑜伽師地論》中把修行的境地分成十七層,甚至比瑜伽派還要繁瑣。
到大乘密教時期,把瑜伽推到了極端。如無上瑜伽部(著重中脈)、父部(著重修氣息)稱命瑜伽。母部(著重意念集中),又稱精進瑜伽。無二瑜伽(雙修法)。
佛教的瑜伽傳入我國後,對後來的禪宗、天台宗(六妙)、淨土宗(唸佛三昧)都有極大的影響。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瑜伽都形式化了,瑜伽是印度宗教的一種修法,佛教有《瑜伽師地論》,如果想對其中的奧義有所瞭解,建議您還是學習一下佛教,相信對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12樓:炮兵
我贊同守候aaaa的回答,我對瑜伽不是瞭解,不好說什麼。但是佛教講明心見性,應無所住生其心,講心法,所以修行人還是不修煉瑜伽的好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無邊,瑜伽哪能與之並論。
14樓:愛我吧
瑜伽的梵文是yoga,在《梨俱吠陀》中原意是給牛馬“裝上道具”,後來引申
為聯版系、瞑想或心的權
統一等涵義。我國佛教中有譯為“禪”或“相應”。《瑜
伽經》稱它為“抑止心的作用”。它是六師外道之其中一派。本派嚴格的說不
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哲學思想體系,而是一種古代的遺傳下來的巫術或宗教實
踐。本方法為印度許多宗派所攝取,佛教的唯識論在印度就稱為“瑜伽行
派” 佛祖釋迦牟尼在修行的早期,在悟道之前就修過瑜珈。
佛教的大乘教派也借用了這一好的修行方式,尤其是密宗教派,乾脆把修行就叫做瑜珈。只是這裡的瑜珈和原來的瑜珈已有很大區別,在心性修煉方面是過去所不能啟及的,也可以這麼說佛教利用了瑜珈,發展了瑜珈!
現在的瑜珈功注重的是形體鍛鍊,在修心性方面是有欠缺的。借用中國道家的一句話,只修性不修命,難以超凡入聖;只修命不修性壽同天地一愚夫!(形體鍛鍊叫修命,心靈脩煉叫修性)
從這個角度說,光練瑜珈是難以解脫的,瑜珈修得好,也僅僅是修得好而已。當然有很多瑜珈大德性命雙修,成就極高,有的成為佛教大成就者的啟蒙導師;而佛教的大師們也會給瑜珈士以指點。
所以事物都是兩面的,不可以偏概全,否則失之公允。
瑜伽和佛教有關係嗎?
15樓:匿名使用者
瑜伽一詞源於梵文yoga的音譯,意思是自我和原始動因的結合或一致。各種瑜伽體系的終極目的都是幫助人實現這種瑜伽的境界。
瑜伽淵源於古老的印度,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聖鎮rishikesh被稱為印度瑜伽之都。這裡每年都吸引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師或瑜伽愛好來此進修接受培訓。
有許多中國人會認為瑜伽和佛教之間存在著某些相似點,但這並不是代表瑜伽即是佛教。從無法記憶的遠古時代起,也就是釋迦牟尼未創佛教以前,在印度就已經有人在練瑜伽了。
起源於2023年前的古印度,瑜伽並不是一套宗教或哲學系統,它是一門完善的生命科學,提供了有系統的步驟,讓個人超越小我的經驗,而進入永恆的合一。 第一位締造了瑜伽系統理論與實踐的印度古聖賢帕檀賈利在編著的《瑜伽經》中,第一句話就是,當下, 瑜伽的教授。也即,在反覆的實踐梳理身體和心靈後,大腦停止紛亂的思潮,意識禪定在當下,獲得永恆的和平。
第二句話是:瑜伽是意識的寂定。也即,靜止意識的流動,就會達到合一。
所以,《瑜伽經》講述的就是如何有步驟的習練,逐漸學會控制意識,讓大腦安靜下來,享受和諧寧靜。瑜伽體式練習一方面鍛鍊了全身的每一個部位,使肌肉、關節以及脊柱和整個骨胳系統更為有力和協調,另一方面,鍛鍊內臟、腺體和神經系統,使全身各系統保持充滿活力的狀態。瑜伽呼吸法活躍身體機能,有效幫助控制意念,使人平靜;冥想練習,使人心靈清澈、明心見性,走向開悟。
人們的精神常感到生命中缺少了什麼—一種達成目標或滿足心願都無法平息的感覺。每一個人都不停地追求愛、成功和幸福,我們陷在無休止的思想中,對過往的事懊惱,為將近的事擔憂,在這種清醒的精神狀態中,我們的經驗和信念為我們新增了諸多限制。身邊的幸福與感受被我們紛亂的思潮所打破和忽略,變得模糊不及,心永遠處於焦慮躁亂之中。
瑜伽的根本目的在於重新將清醒的意識狀態與擴充套件的意識狀態合一,也即將小我與宇宙間的大我結合在一起,“瑜伽”(yoga)這個詞的意思就是“連線”(joining),與一成不變的真理結合,讓精神從一切分離感覺中解脫出來,使之不再受到諸如時間、空間或因果等幻覺的限制,從而獲得身、心、靈三者的昇華,享受和平與喜悅。
蓮與佛教有什麼關係,蓮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佛教與蓮花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 蓮 就是 佛 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 稱為 西方三聖 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
蓮與佛教的關係,蓮花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佛教認為 蓮,香而軟,可踏。所以佛教人物多踏蓮或坐在蓮花上。而且蓮花是美好 善良 聖潔 寬容大度的象徵。所以也有以蓮喻佛之說。佛即是蓮,蓮即是佛。佛的境界就是不被一切環境一切相所束縛,障礙,內心如如不動,清淨,自在的境界。而蓮花亦是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他們是一個東西,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阿彌陀佛。希望您...
宗教與藝術是什麼關係,宗教與藝術的關係?
一 從反映現實生活上看,宗教和藝術都採用想象的 幻想的反映方式 從反映現實生活上看,宗教和藝術都 於生活,但又不是對現實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以想象 幻想的方式表現出來,具有超俗 誇張的成分。宗教崇拜超自然的力量,追求彼岸世界,建立了龐大的神靈系統,整個過程無不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通過想象和幻想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