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源記》中的“悉如外人”
河北大學 謝質彬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典範之作,歷來被選為中學語文教材。文章有一段關於桃花源景象的描述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文中的“悉如外人”究竟應如何理解,可謂眾說紛紜。據沈蘅仲《知困錄———中學文言文備課札記》(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所說,主要有以下4種說法:
一、從秦到東晉已600年,桃源中人的衣著不會跟外邊人一樣。可能原文有誤,“悉如外人”當為“悉異外人”或“有異外人”。
二、“悉如外人”乃是“如另外一個世界的人”。
三、“外人”特指桃源外的秦時人。
四、“外人”即桃源以外的人。
現行中學課本採用第四種說法,將“外人”理解為“外面的人”。有的教師認為這樣理解不合情理。其理由與上述第一種說法相同,即認為桃花源裡的人,自“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外面隔絕了將近600年之久,他們的耕作方式和穿著打扮,不可能同外面的人全都一樣,而應該是差別很大。
因此,“悉如外人”中的“外人”,不能理解為“外面的人”,而應理解為“外國人”。
這可以算作第五種說法。
這種說法,不僅教師中有,在某些今譯今注本中,也時有所見。例如辛正《新編古代名家散文選》(江蘇古籍出版社2023年)注:“外人:外地人,外國人。”
我們認為,“悉如外人”中的“外人”,只能作“外面的人”解,指桃花源以外的人,別的解釋都是不正確的。在陶淵明所處的東晉時代,“外人”只作“外面的人”解,不作“外國人”解。《漢語大詞典》“外人”的第三個義項即為“外面的人”。
第二個義項是:“古代指本諸侯國以外的人……近世指外國人。”可見作“外國人”解,是後起義。
用後代才產生的意義去解釋古代的詞語,是閱讀和註釋文言文的大忌。
在《桃花源記》裡,“外人”共出現3次。其他兩次的“外人”作“外面的人”解,是毫無疑義的,此句中的“外人”當然也不能例外。此句的“其中”指桃花源中,那麼與之對應的“外人”,只能是指桃花源外的人。
人們之所以對此產生疑問,認為這樣理解不合情理,而將“外人”理解為“外國人”,或“另外一個世界的人”,或“桃源外的秦時人”,甚至懷疑此句原文有誤,其根源在於對此句的句法結構和“悉”字的用法缺乏正確的瞭解。
先談結構。此句的主語是“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是謂語。伊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陶淵明集》將此句譯為“往來耕種的男男**穿衣著鞋和外面的人一樣”,便是將這句話的句法結構弄錯了———將“往來種作”看成“男女”的定語,而將“男女衣著”當成“悉如外人”單一的主語了。
上引一、三兩種說法也是隻將“男女衣著”當成主語。
再說“悉”字。“悉”同本篇“鹹來問訊”的“鹹”一樣,是個表統括的範圍副詞,相當於“皆”或“都”。中華書局《實用大字典》:
“悉,皆也。”在“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這一句裡,“悉”字所統括的———亦即它的語義指向,是“往來種作”和“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等於說“皆如外人”。
意思是說,“往來種作”和“男女衣著”這兩方面的情況,都同外面的人相仿。
中國青年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初中文言文精解》(合訂本)將此句譯為:“那裡面的人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同外面的人一樣。”這樣翻譯,顯然與作者的原意不合。
此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其中往來種作如外人”,另一層意思是“其中男女衣著如外人”———這便是作者的原意。將這兩層意思用一句話來表達,便成了“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由此可見,只有將兩件事情合在一起說的時候,這個“悉”字才用得著。它的作用,僅僅是表示統括,只能理解為“都”,不能理解為“完全”。“悉如外人”,不能理解為“完全同外面的人一樣”。
人們正是由於將此句理解為“完全同外面的人一樣”,才對此句的合理性產生懷疑的;人們之所以認為“外人”不應釋為“外面的人”,而應另作他解,也是以這種理解為前提的。
根據此句的結構和“悉”字的用法,我們認為此句可以譯為:“這裡面,(人們)往來耕種(和)男女穿著,都同外面的人相仿。”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認為原文中的“男女衣著”,是從服制方面說的,不是指具體的穿著打扮。要是指具體的穿著打扮,不僅同外面的人不一樣,即使是桃源中人,也是各不相同的。作者在《桃花源詩》中說: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制”與“法”是同義詞互用,“衣裳無新制”,等於“衣裳猶古法”。“衣”指上衣;“裳”指下裳,即下裙。
上衣下裳,便是古代服制的主要標誌之一。古代無論男女,都是上面穿衣,下面著裳的。所謂“衣裳無新制”,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在服制上沒有什麼改變。
這對我們理解“男女衣著”句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作者之所以要說“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是有其深刻的用意的。
明代著名文評家袁巨集道在《桃花源記》的評語中說:
“開朗”一段(指“豁然開朗”以下至“並怡然自樂”),是說蕭野氣象,即在人間,故曰“悉如外人”。(詳見明代劉士《古今文致·桃花源記》,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2023年)
由此可見,“悉如外人”是作者的點睛之筆。作者是藉此點明桃花源並非仙境,而在人間。只有將桃花源定位於人間,內外兩個社會才具有可比性,才能體現作品厭惡亂世,嚮往安樂社會的主題思想。
而所謂“人間”,當然不是指“外國”或“另外一個世界”,而是指桃花源外的現實社會。
參考資料:
2樓:手機使用者
本文通過漁人所見來展示這個社會的( )
語文《桃花源記》問題很難啊,語文《桃花源記》問題 急急急急急!!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意思是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漁人為桃花源中的人說了從秦到漢乃至魏晉的變遷以及所發生的事,桃花源中的人感嘆世事變遷。外界變化大 戰亂頻繁 社會黑暗 人民生活痛苦 與世隔絕時間長 聽見漁人所說的話,所以感嘆 因為他們是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桃花源記歌詞,桃花源記 心中的世外桃源 歌詞
作詞 崔恕 作曲 方磊 演唱 崔子格 彈一首漁舟唱晚 借幾句千里嬋娟 山重水複下一站 總有花明柳暗 前面是峰迴路轉 抬頭望雲開霧散 春風吹綠楊柳岸 你是我的桃花源 柳如針雨如線 織一段風景為你做衣衫 在你身邊 凡塵如雲煙 忘了今夕是何年 歌婉轉舞翩遷 只羨鴛鴦不羨仙 若為情絲纏綿 忙忙碌碌只是枉然 ...
桃花源記,語文
1 因為桃花林風景很優美,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 其中往來種作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4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把課文多讀幾遍,就明白了 初中八年級下冊 桃花源記 的原文和翻譯 語文版 一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