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騎兵戰役

2021-08-30 20:37:28 字數 4531 閱讀 3495

1樓:匿名使用者

哇,樓主這個問題可真的是 高難度,我只能拋磚引玉了。

依照我來看,戰爭規模中國一直是很大的,因此最大的騎兵戰役很可能在中國,而中國的騎兵頂峰有兩次,一是漢,一是唐。前者自然是和匈奴的戰爭,唐時代大量使用騎兵的有什麼戰爭就不知道了。

然後蒙古鼎盛時期也是靠騎兵作戰的,但是當時中原民族已經長期沒有好的騎兵建設了,所以估計不會有太大的騎兵交戰,在中亞,鑑於國力,小國不可能有太多的騎兵,俄羅斯人還是以步兵為主的,歐洲的騎士也不可能是大規模,只有和阿拉伯地區的民族交戰時可能有大規模騎兵對抗,但是我一點不知道。

滿清的騎兵太少了,所以我想不用計。

中亞到近東歷史上興起過無數的軍事大國,亞述軍隊是合成軍,波斯則是騎兵為主。所以無論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亞王朝還是薩珊王朝都擁有強大的騎兵,但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幾乎沒有遇到相應的對手,帕提亞和薩爾馬提亞的戰爭沒有歷史資料,只有薩珊和羅馬以及阿拉伯的有資料記述,但是規模不大。

古羅馬時代,還有更早的時候,騎兵都不是主力兵種,只有馬其頓軍隊騎兵比較重要。古典時代歐洲真正能值得說的騎兵大戰可能只有羅馬和西哥特對抗hun的沙隆大戰。據說雙方參戰兵力50萬,但是當時即使是hun也不全是騎兵了。

歐洲歷史上大規模的騎兵交鋒應該還是拿破崙時代前後,因為1,當時騎兵還很重要,2當時各國比起更早的時候國力加強了,政治集中了,能夠裝備大量昂貴的騎兵。但是當時戰爭規模並不大,樓上說的萊比錫戰役真是特例,具體情況我又不太記得了,所以還是不好判斷。

等答案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雖說是最大的戰役,但是還不夠激烈,其實漢武帝其間,才有一次最為激烈的騎兵戰役:

他對大將軍衛青說:四夷侵凌中國,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

跟日耳曼民族不斷侵略羅馬帝國一樣,中國中原王朝的富庶對於居住在寒冷荒涼地帶的匈奴來說,一直是難以抗拒的**。

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始終對中原王朝是個巨大的威脅。在秦代,匈奴曾一度為大將蒙恬所擊敗,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亡後,匈奴趁楚漢相爭、無暇北顧之機再度崛起。

在驍勇善戰的冒頓單于統率下,四面出擊,重新控制了中國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的廣大地區。西漢王朝建立後,匈奴依然是漢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脅:數次入侵邊境,攻城屠邑,掠奪財物和人口,給西漢北方地區民眾帶來沉重的災難。

忍辱負重,休養生息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對匈奴的屢屢犯境非常憤怒。公元前200年,劉邦乘著剛剛擊敗項羽、統一中國的餘威,率領大軍向匈奴進攻。雙方在白登山激戰,結果漢軍大敗,劉邦被圍七天七夜,幾乎被俘,後以重金收買了匈奴首領,才得以突圍。

劉邦自此認識到漢朝實力不足,開始休養生息,發展生產,但在處理與匈奴的關係上仍苦思不得良策。不得已,劉邦採用了婁敬的建議,以漢家公主和親匈奴,並贈送絲綢、糧食等物品,與其約為兄弟,以緩解其襲擾。在軍事上,則主要採取消極防禦的方針,儘量避免與匈奴進行作戰。

漢高祖之後,文帝和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積極發展生產。

但歷代的和親政策並沒有遏制匈奴的襲擾活動,反而使他們認為漢朝軟弱可欺,因此在邊境鬧得越來越凶。

邊患大事,一日不忘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時,漢帝國經過60多年休養生息,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國力的強盛為漢武帝的戰爭動員和實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是一個具備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不滿足於王朝貴族固步自封的做法,希望能有大的作為。

漢武帝在位最初的幾年,雖然還延續著歷來的和親政策,但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改變傳統政策,徹底擊退匈奴,解除邊境安全隱患。他曾對大將軍衛青說:「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

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漢元帝時擔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的陳湯曾在向**陳述攻打匈奴的理由時說:

「凡侵犯中國的,逃得再遠,也要誅殺。」這句話最能代表漢武帝的想法(原文:「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編者注),如此氣概,當為後世敬仰。

此後,積極發展軍事力量成了漢武帝的重要任務。他認識到漢軍戰鬥力弱的問題,便積極從匈奴那裡學習先進的騎兵突擊戰術,以及鑄造鋒利而結實的戰鬥**技術等。

同時,漢武帝不拘成法,大膽起用一些勇猛而功名心強的將領,陸續清除一些思想僵硬腐化的軍事將領。

為加強邊防建設,漢武帝將大量民眾遷往邊境,在那裡建立城邑,並對邊郡居民進行軍事訓練。還在邊郡設立馬苑,大量養馬,官府養馬達45萬匹,奠定了建設大騎兵集團的基礎。漢武帝還創置了北軍八校尉,其中四校尉都是為建設騎兵而置。

至此,漢朝建立起一支由10~15萬騎兵和數十萬步兵組成的強大軍隊。

組織辯論,明確態度

為推行攻擊匈奴的策略,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在御前主持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是否需要打擊匈奴的辯論。

漢武帝的觀點是:漢朝對匈奴的大量饋贈示好,不但沒有滿足這些野蠻人的貪慾,反而更激起他們對漢朝巨大財富的覬覦之心。朝野上下已經對匈奴毫無信用、反覆無常的行徑感到無比厭煩,確認這是一群不可以用道義來約束的野蠻部落。

對於這樣的邊患,如果不徹底清除,反倒會讓其覺得軟弱可欺,國家邊境也不會獲得永久的和平。

辯論開始後,漢武帝發現朝廷中的論調明顯分為兩種:支援和親者認為匈奴難以降伏,還是應該繼續以前的和親策略;主張用兵的大臣則尖銳地指出,和親只會助長匈奴囂張的氣焰,會向朝廷提出更多的無理要求,對他們的寬容忍讓絕不能再繼續下去,並且,事實證明匈奴的存在對漢朝的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後來,大行令王恢提出一個大膽而又誘人的計劃:

在馬邑設下埋伏,用計誘使匈奴單于上鉤,一舉消滅。這個方案打動了漢武帝,他義無反顧地決定出兵攻打匈奴。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王恢統領三十餘萬軍隊,埋伏在馬邑城(山西朔州)左右山谷之中,然後設計引誘匈奴進擊。但在最後關頭,被匈奴單于識破計謀,匈奴急忙撤退。漢匈兩國的邦交從此破裂。

傾力靖邊,遠驅匈奴

此後,漢武帝更為苦心地經營征伐匈奴的計劃,他精心挑選最傑出的軍事統帥衛青、霍去病分別率軍深入敵巢,並集合了李廣、趙破奴等一大批傑出的將領。漢軍鬥志高昂,都希望在與匈奴的決戰中立下不朽的功勳。

驃騎將軍霍去病親自對漢武帝許下誓言:「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漢武帝最終將領兵重任託付給了他。

但最終與單于主力交鋒的是大將軍衛青。當時衛青已出塞千里,正好遇到伊稚斜單于在此擺好陣勢。衛青冷靜地命令用軍中的武剛車環列為營,派出五千精騎與伊稚斜交鋒,匈奴也派出萬騎。

戰鬥進行之中,衛青又令軍隊分左右兩翼包抄。伊稚斜見漢兵強盛,心中不安,到傍晚時分,偷偷騎上健壯的騾子在數百名匈奴勇士的保護之下突圍逃走。衛青察覺之後,急命輕騎追擊出二百多裡,最終沒有趕上,被其僥倖逃脫。

衛青繼續清剿匈奴餘眾,前後斬殺萬餘人,一直殺到趙信城。這裡有匈奴積攢的糧食,漢軍就此休整一日,將城裡剩餘的糧食焚燒,從容回師。

霍去病也率領精兵深入大漠兩千餘里,轉戰匈奴腹地,如入無人之境,斬殺匈奴7萬多人。最終封狼居胥,禪姑衍,臨瀚海,耀武揚威而還。匈奴雖未盡滅,也元氣大傷了。

此次殺敵近十萬,匈奴喪膽,漢軍士氣大振。

自此以後,匈奴再沒有過去猖狂,漠南也再沒有匈奴的王廷存在。匈奴躲在漠北寒苦之地不敢再對漢朝有非分之想。漢武帝對匈奴發動的決戰最終取得了圓滿的勝利,所做的戰略設想全部成功實現。

漢武帝為擊敗匈奴,雖然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社會經濟發展受到一定阻礙,但從長遠意義來看,匈奴被擊敗後,漢朝獲得了長久和平的經濟發展環境,國力不斷上升,從而為中華民族開闢了一個廣為後世稱頌的新時代。

你知不知道,以上那位!

還有:漠南之戰

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衛青率軍反擊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賢王部和單于主力的作戰。

元朔二年,河南(今黃河河套南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之戰(參見河南之戰)後,匈奴不甘心失敗,先後襲掠代郡(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城南)、定襄(郡治成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魚河堡)等地。右賢王率騎數攻漢邊郡,併入河南,襲擾朔方郡(今內蒙古杭錦旗北),殺擄民眾。

漢武帝劉徹遂決定對右賢王和匈奴單于發起反擊。五年春,武帝以10餘萬騎兵反擊右賢王。以車騎將軍衛青率3萬騎出高闕(今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並指揮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等六將軍俱出朔方,遠端奔襲右賢王庭;同時,以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剛,今遼寧凌源西北),牽制左賢王部。

衛青軍出塞

六、七百里,乘夜包圍襲擊右賢王。右賢王毫無防備,率數百騎逃走。衛青俘獲其部眾1.

5萬餘,牲畜近100萬頭。六年春,武帝命大將軍衛青率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後將軍李廣,強弩將軍李沮等六將軍共10餘萬騎出定襄擊匈奴。重創匈奴單于主力,斬首數千而還,休整於定襄、雲中、雁門。

同年夏,衛青率六將軍10餘萬騎又一次出定襄擊匈奴,斬殺和俘虜1.9萬人。

點評:漠南之戰,就戰略決策而言,漢軍在擊破匈奴右賢王之後,利用匈奴單于庭右翼暴露的弱點,選擇單于本部為打擊目標,顯然是比較恰當的。但是,由於這個戰役是繼河南之戰的第二次大規模戰略反擊戰,漢軍的進攻已失去了隱蔽性和突然性,匈奴軍隊吸取前次失敗的教訓,加強偵察,在戰前即已設下埋伏,嚴陣以待,漢軍因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經過激烈戰鬥,漢軍之所以還能取勝,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藉著兵力上的優勢和衛青、霍去病的英勇戰鬥精神和出色的指揮才能。戰役結束後,漢武帝雖然對霍去病褒獎有加,但卻末給衛育益封行賞,說明他對這個戰役的結果並不滿意。不過,經過此役的打擊,匈奴單右賢王和單于的主力畢竟受到沉重打擊,他也由此正視了漢軍的兵威,開始考慮如何避開漢兵鋒銳的問題,被迫退至大漠以北苦寒地區,鞏固了河南地區,切斷了匈奴東部和西部的聯絡,為爾後出擊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匈奴和打通河西走廊創造了有利條件。

歷史上最大坦克戰役是哪個戰役,哪次戰役是二戰歷史上最大的坦克會戰

歷史上最大坦克戰役是是庫爾斯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 battle of kursk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的一場對攻戰役,在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名士...

歐洲騎兵是怎樣輸給蒙古騎兵的

事實上,蒙古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灌甲騎兵,歐洲重灌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 長矛或狼牙棒。歐洲騎兵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但蒙古騎兵的戰略戰術則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及的。歐洲軍隊的戰鬥無論多大規模的軍隊都是在很小戰場內進行的。而且,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

為何歐洲重騎兵會被蒙古沒盔甲的騎兵輕易打敗

首先蒙古騎兵並不是沒有裝甲,只是裝備的是鱗甲 鎖甲 皮甲等,而歐洲騎士人馬皆著甲,人完全被重型板甲保護起來。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大的方面來說,1 兵貴神速是中國兵法的基本常識,凱撒 漢尼拔這樣的西方軍神也把速度和冒險精神放在軍事教條的首位。蒙古騎兵能帶上兩三匹備用馬,連續在馬上吃睡達一週來實施千里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