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現在要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

2021-10-23 21:32:45 字數 6001 閱讀 8445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在不光是重視傳統節日,是重視所有的節日,而且反覆研究節日如何安排,個人認為,重視民族文化的競爭力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節日經濟。每到節日,各大**使盡了渾身的解數,宣傳各種可以遊玩、購物、消費的各種名目,使各商家在節日期間賺的盆滿缽滿,節日經濟已經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所以不僅是傳統節日要發揚光大,有些地方還要自己創造一些諸如西瓜節,芝麻節之類的節日,就是為了拉動經濟。

當然了,有些策劃的好,成功的達到了發展經濟的目的,而有些節日策劃不很成功,勞民傷財還顆粒無收。

無論怎樣,現在的各種事情如果想不通,就往經濟上去思考,多半都會找到出處的。

2樓:清風點春綠

當時因為國家經濟困難,要抓緊時間搞建設。那個年代是不允許有享樂思想的,這時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

現在之所以要重視,一是因為生活富裕了,休閒的時間也多了。需要精神上的東西,也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因國外文化的侵入,越來越多的洋節使得國人的意識發生了變化。

當然這裡面有些文化是不符合我們的決策者的理念,因些要搬出傳統節日這些東西。官方一點這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簡單點說就是他有利於鞏固執政地位。

3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狗屁重視,以前不重視前人的成果,只保留前人的糟粕,盡去其精華,結果折騰了n多年後發現自己精神世界一無所有,於是又扯淡什麼重視傳統,結果發現真正意義上的優良傳統已經所剩無幾了,倒是商家乘機炒作傳統概念大賺一筆。

4樓:陸世長

2023年以後,也就是毛公去世以後,民族意識逐漸取代了紅色意識,成為社會主流意識。

5樓:哥打巴託

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保持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競爭力,讓國家和民族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就要重視國家和民族的傳統節日。

6樓:【微笑不累

養成青少年的愛國意識

為什麼中國那麼重視傳統節日

7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應發揚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呀

為什麼我們中國現在才開始重視傳統節日?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正處於開放與保守之間!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以為外國的東西都是好的!中國的東西都是封建的!這對年青的來說是不好的!這會淡化年青人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10樓:欒思思

因為北京2023年奧運,讓中國人的眼光重新由外國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開始注重發揚中國文化。這才注意到了咱們的傳統節日。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迴歸!!!!!

12樓:兩個他

因為*****,影響太深了!!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現在越來越重視外國節日,而忽略中國的傳統節日呢?

13樓:

人活著是要以快樂為主,但快樂的方式有很多,所以人們想嘗試更多的快樂充實自己,填滿心裡的那份寄託。沒有嘗試新鮮的快樂,所以就比較重視其它沒享受過得快樂!我就是這樣想的!

你說是不是。

14樓:

中國的節日比較傳統,保守。而國外的很多節日

新鮮,新奇,充滿很多的樂趣和自由,無拘無束。

15樓:吹牛老哥

這個問題,我做過市場調查,主要有以下幾點,1,趕潮流(50%)2,覺得新鮮(30%)3,節日越多越好(16%)4,中國的傳統節日沒有國外的節日熱鬧(4%)

這是我在大學做過的調查

16樓:快樂敏敏

好奇 崇洋媚外 外國節日容易製造衍生產品

17樓:

中國人一項有一個習慣:

外國的什麼東西都好!!~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麼中國現在越來越重視像中秋節這樣的傳統節日? 10

18樓:美人絕色原妖物

現在人口流通量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是常年不會故鄉,所以每到傳統節日,大家從心理上渴望回到故鄉,所以把這天都看的很重。還有以前很多人都認為月亮是外國的圓,對自己的節日也不重視,現在大家的心理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認為這是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19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社會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人都很繁忙,,很少有回家看望父母的時間和習慣,由於有了中秋節,大家也自然而然的回家,與家人團聚,逐漸成為一種習慣,以致優良傳統不被遺忘。

20樓:匿名使用者

洋節我們國人也過了有些日子了。

隨著國家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的互動增多,漸顯實力。

國人逐漸需要一個本國的文化認同!

加上國內對本國傳統節日的重視和宣傳,不失為一個非常好的催化劑!

於是,中國人越來越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

21樓:

好像是我們班的筒子啊

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要性

22樓:艾小呆的我

1、熱愛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

春節、清明節、中元節等,都有祭祖的儀式和內容。在祭奠與追思中,孕育著後人的感恩之心和責任意識。節慶活動中還處處體現著對長者的尊敬和對幼兒的寵愛,春節給長者拜年,為長輩們送上可心的禮物,節日宴席上對長者座次的優先考慮,為長輩們敬酒祝福。

2、敬祖孝先、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中國每一個傳統節日都體現了對生命的熱愛,對健康的追求。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群眾性的文體活動:春節,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清明節,踏青賞春、盪鞦韆放風箏;端午節,龍舟競渡、戶外郊遊。

3、勤勞勇敢、剛健有為的自強精神。

元宵節的燈會展示著各種奇思妙想和精湛的手藝。廟會上百戲雜陳、百藝鬥勝,使人目不暇接。文人可以聯句詠詩,村女也可以當場對歌,劉三姐不輸於酸秀才。

4、弘揚正義、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中華民族是個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堅持正義的民族氣節和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不少節日是與民族氣節和愛國傳統相關聯的,尤以清明節和端午節為代表。清明節中融入的寒食節,其起源是為了紀念傳說中的晉國忠臣介子推。

5、貴和尚美、團結和睦的心理追求。

除夕之夜,闔家團圓,一家人聚在一起和麵包餃子,和麵的「和」與「合」諧音,而圓圓的餃子皮則象徵著團圓。春節裡的「拜年」活動,使親朋鄰里之間,消除了隔閡,增進了團結,可謂「一聲恭喜,互泯恩仇」,

23樓:溜達的專用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

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許多優秀文化因素,在易風易俗、以文化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

與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不同,中華文明幾乎沒有神話英雄或宗教原教旨傳承的全民性節慶體系。

從古至今,中國只有在事關農業生產和健康生活的重大節氣上才有全民性的祭拜或慶賀儀式,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等,這些構成中國數千年傳承的文化節慶體系影響到東亞、東南亞各國。

擴充套件資料

中華傳統節日的文明價值就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和合精神,比任何宗教的最高邏輯範疇都要巨集大,因而能夠吸收和包容各種宗教體驗的文化合理內容,具有現代文明和未來文明的構成意義。

考古發現,中華文明的天文曆法機制至少有2023年曆史。古今中外有天文曆法種類多達以千計,基本分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三大類。中國古代曆法就是融合前兩者的特點,並輔以星象、物候的陰陽合曆系統。

其制訂的準則有以客觀觀察到的太陽運動來編制日、年,也有以客觀觀察到月亮運動來編制月份並有月相的「朔望」和「旬」概念,共同組成季節和節氣,中華傳統節日由此產生。

24樓:匿名使用者

1、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一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

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彼此不認識的)相互關係的意義。

3、端午節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吉日祭祀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4、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5、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25樓:匿名使用者

1、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2、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3、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4、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

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帶五色線,做香囊,門上插艾。

5、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中國對教育的重視體現在哪裡,國家為什麼重視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教育發展實現了兩次飛躍,第一次是完成了從文盲大國向文化大國的轉變,第二次是完成了從人口大國向教育大國的歷史性轉變。而在教育強國階段,主要是解決教育質量和結構 效益問題,主要任務是提高教育國際競爭力。因為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事關民族興旺 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教育事業涉及千...

為什麼說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最重要的書是 四書 四書 之一的 大學 裡這內樣說 一容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 格物 和 致知 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用這個名詞描寫現代學術發展是再適當也沒有了。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

為什麼要重視創新,重視智慧財產權,我們為什麼要重視智慧財產權?

是一直都很重要的,不是忽然重要,只是大家意識中逐步更加重視智慧財產權了。一個企業沒有原創發明,沒有知識的創新,就不能在市場競爭中長久立足。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才能為原創發明 保駕護航 在這方面高通一直做的很好。我們為什麼要重視智慧財產權?是一直都很重要的,不是忽然重要,只是大家意識中逐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