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號 廟號和諡號的問題,清朝皇帝的廟號年號諡號各有何含義

2022-01-08 16:54:57 字數 4832 閱讀 3330

1樓:匿名使用者

1.廟號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諡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蹟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

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朝以後,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個皇帝都有了廟號。

我國古代文獻中對前代帝王多不稱姓名而稱廟號、諡號或年號,廟號、諡號連稱時,廟號在前,諡號在後,一同構成歿世帝王的全號。習慣稱呼中,唐代以前對歿世的帝王簡稱諡號,不稱廟號,如漢武帝、晉武帝、隋煬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2.唐宋時期為諡法發展時期。諡法一方面成為封建帝王尊大諡以滿足其虛榮心的工具,同時也成為駕馭群臣的褒貶手段。從女皇帝武則天開始,打破了皇帝

一、二、三字諡號的舊例,她作為皇太后臨朝稱制時追諡丈夫唐高宗李治為「天皇大帝」,達四字。武則天稱帝后,又開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開創了皇帝生前疊加諛詞上尊號諡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著的時候可以被奉上好幾次尊號。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尊號的累加也影響了諡號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後,大多數皇帝的諡號都在四個字以上。

3.因為年號太多難免有導致紀年混亂之弊。所以自明至清,歷任帝王,從登基到駕崩,只使用一個年號。

如清聖祖玄燁雖然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執政時間最長者,所以「康熙」也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而號稱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曆,執政時間也長達六十年之久。但在年號上也是沒有什麼新的創意,也正因為如此才得以讓今人,能夠如此清楚地記得乾隆的逸事。

而明朝唯一使用兩個年號的英宗也是因為土木之變後作太上皇,後又奪位重新當了皇帝。

2樓:丶粉黛佳亼

皇帝的諡號是在皇帝死後根據皇帝的生平事蹟對其進行評價而給予的稱號;皇帝的廟號是皇帝死後受到後世祭祀、在太廟(列祖列宗之廟)中位置的稱號。據文獻記載,皇帝的諡號和廟號也有稱尊號的.(具體解釋如下)

先說廟號。廟號是指皇帝死後受到後世祭祀、在太廟中位置的稱號。在漢代,並不是所有皇帝都享有廟號的殊榮。

只有對漢王朝的締造有過豐功偉績或是在其統治期間有德於民的皇帝才能取得廟號。對漢王朝的締造有過豐功偉績的就被稱為「祖」,在其統治期間有德於民的就被稱為「宗」,所謂「祖有功而宗有德」。

諡號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盛行,一般認為諡號是人死後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價而給予的稱號。

年號是歷代帝王紀元所確立的名號.年號制度初創時期,制定和更改年號多集中在出現祥瑞和自然界有較大變故的時候,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號的設定逐漸與當時的政治聯絡在一起,這往往反映出當時的時局和皇帝治理國家的意向和心理動態。eg:

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定為「洪武」,體現他以武定國的尚武思想;而繼位者明惠帝朱允炆定年號為「建文」,則意在建立文治;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定年號為「永樂」,意想造就永遠安樂的局面。

清朝皇帝的廟號年號諡號各有何含義

3樓:阿離

1、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

2、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

古代在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

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

3、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

擴充套件資料:

諡號分類:

有褒揚性的美諡、憐惜性的平諡、貶義性的惡諡三種。

1、美諡,如:莊、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主要是褒獎。

2、平諡:如:懷、悼、哀、閔、思、殤,有點同情的意味。

3、惡諡,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由於惡諡是對死者的批評,這在古代是比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規定:不立惡諡,只作美諡、平諡。

諡號的字數,從一個字開始,發展到後來用好多個字,簡直成了褒義詞堆砌。在一個字或者幾個字的情形下,人們一般用諡號稱呼皇帝,比如隋煬帝。

4樓:我要長高高

廟號:「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並追尊某祖某宗的名號,稱廟號。始於殷商,其後歷代封建帝王,都有廟號。

」廟號的特點是皇帝死後才有,皇帝死後要進太廟,或家廟,奉先殿。廟裡放一個木牌位來祭祀他,因而要給他一個稱號,即廟號。

歷代廟號並無嚴格規定,也並非每位皇帝一定享有廟號,比如唐朝女皇武則天就沒有廟號。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通常也選擇具有美好意義的字,例如太、世、高、神、聖、仁、睿、明、章等等。從唐朝以後開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太祖」,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

如果王朝帝系發生變化,則其廟號為「世祖」或「世宗」。《禮記》有曰:「祖有功,宗有德。

」諡號:就是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死後,依其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即皇帝死了之後要給他一個評價,給他一個稱號,叫做諡號。

文人可以有諡號,但不能有廟號。諡法中,常選擇特定涵義之字以表死者之善惡。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

年號:則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

擴充套件資料:清朝12個皇帝

清太祖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

清太宗皇太極,

世祖福臨(年號順治,即順治皇帝),

聖祖玄燁(年號康熙,即康熙皇帝),

世宗胤禛 (年號雍正,即雍正皇帝),

高宗弘曆(年號乾隆,即乾隆皇帝),

仁宗顒琰(年號嘉慶,即嘉慶皇帝),

宣宗寧(年號道光,即道光皇帝),

文宗奕詝(年號咸豐,即咸豐皇帝),

穆宗載淳(年號同治,即同治皇帝),

德宗載(年號光緒,即光緒皇帝),

宣統帝溥儀。

5樓:夏日乀輓歌

1. 廟號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

2. 諡號 諡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蹟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比如岳飛就是武穆,還有什麼漢哀帝啦漢憫帝

3.年號 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如漢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後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十一個年號。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後用了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

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十四個年號。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一個皇帝有年號,廟號和諡號,這三者有什麼不同呢?

6樓:匿名使用者

星星糖回答的簡單明瞭,很好

什麼是廟號、諡號、尊號與年號?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又有何區別?

7樓:伯納烏國王

我們在平時說到古代皇帝的時候,都會說到一些比較出名的皇帝,比如說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等等,那麼這些皇帝的名號都是同一個概念嗎?實際上不是的,比如說在舉的這三個例子當中,漢武帝是他的諡號,唐太宗是李世民廟號,康熙則是稱呼的他的年號。

在這裡我們就有必要普及一下,在我們中國古代,皇帝們除了有姓名以外,還有廟號、尊號、諡號和年號等等可以用作稱謂,當然這些稱謂多半是用於史書記載以及後代記憶,而不是用作當時人們呼叫的。下面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這四種名號的區別。

第一種:廟號,所謂廟號,就是帝王的子孫在祭拜他們時為他們特立的名號,這種文化習俗起源於西漢,終止於清朝,是在皇帝死後奉祀於廟堂的稱呼。

唐朝以前去世的皇帝一般不稱廟號,稱諡號,唐之後才開始改稱廟號。一般而言,開國皇帝都稱「祖」,後來的皇帝都稱「宗」,當然也有例外。

第二種:諡號,古代的王公貴族死後,朝廷會根據他們生前功績賜予他們稱號以表褒貶,這就是諡或者諡號。皇帝的諡號多用一個字,臣子的諡號多用兩個字。

第三種:尊號。尊號就是為當朝皇帝加的由一些褒揚讚美之片語成的特殊名號。

比如說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李斯等人為之前的秦王起尊號為「秦皇」,不過到了後來,尊號越來越長,最長的竟然有二十多個字。

第四種,年號。年號其實就是古代皇帝用來紀年的名號,最早由西漢武帝創造,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就是漢武帝的「建元」,以後當新皇帝上位時,改年號成了必須的行為,甚至於有很多同一皇帝時期內多次更改年號的現象。

8樓:鵑娟

廟號就是皇帝死後葬的廟的名字,就叫廟號。

諡號就是根據你的功績,給你評價的號。尊號是皇帝皇后的稱號

9樓:雨點兔兔

他們之間再聯絡就是可以用於同一個人身上,區別就是除了年號,其他的都是後人給追封的。

10樓:雲中鳥人

它們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區別的話年號是自己給的,其他的都是後人給封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沒聯絡,年號是自己取得,其他都是後人取的。

12樓:美丫檸檬布丁

簡單點講,就像每個人的名字,有大名有小名一個意思。

13樓:夏末祈

他們區別都是他們的年號,其他的東西都是後人給的

14樓:別有事找壞蛋

其實是代表了不一樣的帝王年代,為了更好的識別帝王統治的時間。

皇帝的年號 廟號是什麼意思,廟號 諡號 帝號 年號分別是什麼意思?

年號是皇帝在位的時候就有的,古代沒有公元紀年,用年號來紀年。比如 貞觀 開元 康熙 乾隆,明朝以前一個皇帝不只有一個年號,明朝以後皇帝一般只有一個年號,所有後人以年號代稱皇帝 比如說康熙皇帝 實際康熙是年號 廟號是顧名思義就是宗廟裡供奉而起的稱呼 一般是xx宗 xx祖 唐太宗 宋高祖 清聖祖 康熙黃...

古代的皇帝有廟號 諡號 尊號 年號如何區分

諡號 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根據他的生平事蹟而加給的一種稱號。皇帝的諡號由禮官議定並經繼任帝王許可而確定,大臣的諡號由朝廷賜予。諡號原寓表揚 批評和同情 表表揚的有 文 武 明 昭 景 穆 等 表批評的有 煬 厲 等 表同情的有 哀 殤 愍 等 但宋朝之後都表示表揚。尊號 也叫徽號,是對皇帝 皇后 ...

古代的皇帝有廟號,諡號,尊號,年號,那麼唐太宗屬於

唐太宗李世民諡號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廟號 太宗 年號 貞觀。唐高祖李淵退位後,唐太宗李世民正式即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 國泰民安,開創 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 龜茲 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