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人的日常飲食及其習慣,是影響其生理健康的重大因素之一。人體對飲食的消化、吸收、輸送,主要依靠脾胃來完成。進食恰到好處,則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運轉正常,人體及時得到營養**,能夠保證各種生理功能活動。
過飢或過飽,對人體健康都是不利的。
由國民營養調查結果可知,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不盡合理,穀物類食品攝入量趨減,動物類食品攝入量增加,特別是城市居民的脂肪攝入所佔總熱能比偏高。
而當身體攝入過多的營養,會導致整個系統效率下降,加之在職人員體育鍛煉機會較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為腫瘤、心血管疾病等最重要的致**素。
專家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無論是單細胞動物還是哺乳動物,如果減少營養**,即將正常飲食減少三至四成,則壽命可延長百分之三十至六十。目前國民的平均壽命已超過七十歲,如果能堅持只吃七分飽,做到營養均衡,完全可以更健康、長壽。
擴充套件資料
吃飯的注意事項
1、專心吃飯。
對飽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備。不過,對不同級別飽的感受,一定要在專心致志進食的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如果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就很難感受到飽感的變化,從而不知不覺地飲食過量。
2、細嚼慢嚥。
只有細嚼慢嚥,才會感受到自己對食物熱情的變化,飢餓感的消退,吃飯速度的減慢,胃裡逐漸充實的感覺,也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不同飽感程度的區別。然後,找到七分飽的點,把它作為日常食量。
3、少精多粗。
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讓胃提前感受到飽,有利於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寶粥,吃湯麵,都容易讓七分飽的感覺提前到來。另外,吃需要多嚼幾下才能嚥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糧,能讓人放慢進食速度,有利於感受飽感,從而幫助人們控制食量。
2樓:匿名使用者
「七分飽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提醒人們吃飯不能過量。」天津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付金如說,想要吃到七分飽,只要有飽的感覺,就別吃了,但也不能餓著。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營養科教授李惠明表示,七分飽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感覺,不是很好衡量。「應該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卻還不想離開飯桌,可要是再吃的話就會撐。總而言之,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的解釋更為細緻,「七分飽應當是這樣一個感覺: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三位專家都表示,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飢餓的。也就是說,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3樓:
醫生說,吃飯要七分飽,不僅不容易胖,還不傷胃。可問題是······吃飯的時候,嘴根本就停不下來。
明明已經七分飽了,還會在心裡騙自己:嗯嗯,五分飽了,還差得遠呢。
所以,到底有沒有一個「直觀的標準」,告訴我們七分飽到底要吃多少?
吃多少才能「七分飽」?
用手掌法則食物交換份法測量是比較科學的,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一般人群每日需要24個左右食物交換份。
建議每餐攝入量如下:
1.主食
每餐大約1.25個拳頭大小的量,如饅頭、飯、紅薯等;
2.肉男性每餐2個掌心的量,女性每餐1個掌心的肉,如肉類、魚類、雞蛋、奶製品等(豆製品雖不是肉,但攝入量參考肉類標準);
3.蔬菜
男性每餐2個拳頭的量,女性每餐1個拳頭的量,如西蘭花、菠菜、生菜、胡蘿蔔等;
4.油男性每餐2個拇指的量,女性每餐1個拇指的量,如植物油、黃油、大豆油等。
當然,也許你是個懶得計算的大男孩或大大咧咧的小女生,那麼,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覺來,這種感覺就是「七分飽」:覺得胃裡還沒有裝滿,但可吃可不吃。
因為在人的大腦中樞裡面,有控制食量的飽食和飢餓中樞,如果吃東西的速度快,明明所攝取的食物分量已經足夠了,可是大腦卻還沒收到飽食訊號,會一直處於「不知飽」的狀態。
吃吃吃不夠,可能是「心理飢餓」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內心總是很堅定地在節食,嘴巴卻吃吃吃不停。而肥胖,就是在這個「糾結-失控」的過程中吃出來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食物其實是「心理慰藉」。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吃得最多,食物能讓人愉快。人在生活失衡、缺乏愛、對前途焦慮、對感情不安時,內心很容易感到「飢餓」,這種飢餓會投射到現實中,成為進食的動力。
這種情況下,認識並察覺到心理問題對自己的影響,才是邁向健康的生活的第一步。
4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一直有「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的說法。其實中醫自古以來就主張吃飯不要過飽。《黃帝內經》中說,「飲食有節」,「飲食自倍,脾胃乃傷」,意思就是如果飲食不節制,就會損傷脾胃。
現代科學也證實,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營養攝入,只要長期堅持,不僅有助控制體重,還有利於頭腦保持清醒。
吃太飽對身體的危害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就和我們的拳頭一樣大,吃飽的話胃就會鼓起來。如果經常吃得過飽,加重脾胃負擔,不僅引發肥胖,日久脾胃還容易受到損傷。如果脾胃出問題了,其他臟腑就容易出問題,而且很難恢復,長期飽食還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1、身材變形
吃太多最明顯的危害就是會發胖,人經常性地吃下太多食物,會導致營養過剩,最終轉化為脂肪,形成肥胖。而如今,肥胖是多種慢性疾病的最常見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
2、損傷腸胃
吃的太飽時,胃的消化不及時,消化功能也會變慢,而食物就會一直堆積在胃裡,加重胃的負擔。再則,胃也是需要休息的,如果長期處於飽腹狀態,胃得不到好的休息和調養,就會引發胃病。
3、大腦運轉變慢
人們常常說「吃飽飯才有力氣幹活」,雖然吃飽是能夠給身體提供能量,但另一方面也會讓你產生疲勞感,減慢工作效率,這也是為什麼吃完飯就想睡覺的原因。
4、吃太飽會加大患癌機率
在東京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中指出,男性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的遺傳因子活動能力降低,增加其患癌的概率。因為人在吃太飽時細胞發生了變異,失去了運動能力,以致致癌機率增加。
5、吃太飽能減壽
澳大利亞專家的研究進一步得出結論: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飢餓,其壽命將增長20%-30%。
吃飯只吃七分飽
既然吃太飽有這麼多壞處,那到底吃飯吃多少好呢?專家建議,七分飽是最健康的飲食方法。
那麼究竟吃到什麼程度才算是七分飽呢?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就和我們的拳頭一樣大,吃飽的話胃就會鼓起來。我們可以把飽腹感和空腹感用10個級別來表示,建一個**就很形象。
如果是為了健康生活,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如果你的體重屬於超重(bmi>25),那就六分飽。
瘦子通常在第3或者第4級的時候才考慮吃東西,而胖子通常在第5、第6級的時候就開始吃零食,很少讓自己的胃達到3、4級。絕大多數肥胖的人習慣在閒得無聊的時候就想馬上吃點東西,胃只要稍微有空隙,就馬上開始往嘴巴里塞東西吃。其實吃太飽對身體危害大,不僅會加重腸胃負擔,引發肥胖,長期飽食還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看似很簡單的七分飽,其實也是需要自控力的。尤其對於吃貨們來說,看到美食十頭牛都拉不住!所以,日常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規律飲食:吃飯時間要規律,儘量不要出現太餓的情況,因為人在很餓時吃飯會過快,很容易吃撐。極度飢餓時先喝一點溫熱的粥暖暖胃。
細嚼慢嚥:吃飯太快很容易導致進食過多,人吃飽後大腦接收到吃飽的資訊需要一定時間,如果吃的太快,大腦接收到資訊時就已經吃撐了。專家建議,一口飯至少要嚼20下,吃飯時間保持在30分鐘左右最好。
換小工具:家裡的勺子和碗都換成小號的,這樣吃的少了,還能減慢吃飯速度。
少精多粗: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讓胃提前感受到飽,有利於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寶粥,吃湯麵,都容易讓七分飽的感覺提前到來。另外,多吃一些粗糧雜糧、高纖維蔬菜增強飽腹感。
飯後散步半小時:切忌飯後立即運動,也不要選擇跑步、球類、游泳等大運動量的運動。
其實,有了七分飽的意識,就是好的開始。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飢餓的。
也就是說,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對飽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備。不過,對不同級別飽的感受,一定要在專心致志進食的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如果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就很難感受到飽感的變化,從而不知不覺地飲食過量。
同樣,只有細嚼慢嚥,才會感受到自己對食物的變化:飢餓感的消退,吃飯速度的減慢,胃裡逐漸充實的感覺......也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不同飽感程度的區別。
然後,找到七分飽的點,把它作為日常食量。
5樓:昔雨
「吃的好飽哦,好滿足」
「真的吃不下了,太撐了」
一頓飯結束後,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感嘆。但是,吃這麼飽,真的好嗎?
長期飽食會增加腸胃負擔、導致熱量攝入過剩致三高、造成骨質疏鬆、加速衰老等。所以吃東西不能太多,但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度,而常說的七分飽就是一個較為舒適的狀態。
****於網路
為什麼常說吃飯要吃七分飽呢?
七分飽有個高大上的名字——能量限制攝入,長期無營養不良的能量限制攝入對健康是有益的,能延緩人體的衰老,讓人長壽。
那七分飽的吃法是如何讓人長壽的呢?這就要先談談202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關於細胞自噬的研究了。
細胞自噬,就是細胞在面臨短暫的生存壓力時,會將自身非必需的成分分解,作為維持自身生命的營養和能量的行為。這種行為並非細胞自殺,而是細胞在清除自身的「垃圾」。
許多疾病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可能就是因為年齡升高,細胞自噬作用的效率也隨之降低的原因。而研究發現,七分飽可以讓細胞自噬,維持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讓人更長壽。
另外,有研究表明,人在飢餓狀態,腦垂體會減少死亡激素的分泌,並促進機體脂肪分解,轉化成糖原、能量,以維持大腦等重要器官生理活動的需要,而且保持適度飢餓對腸胃也有好處。
七分飽是什麼感覺?
關於七分飽的感覺,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有過細緻的解釋:
「七分飽應當是這樣一個感覺: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七分飽是似飽非飽,對於到點規律吃飯的人來說,七分飽就是吃完不會感到很餓,也不會覺得撐。下一個飯點,不會提前就感到餓,如果還沒到飯點就餓了,說明還沒到七分飽,可以加點飯量。
七分飽的飯量,對於每個人都可能不同,所以需要人們進行自我摸索,不斷的感受及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進食量。
進食小策略
1、專心進食
邊吃飯邊做其他事情很容易分心,而分心就很難感受到胃的細微變化,造成不知不覺中飲食過量,或者因為專心於其他事情而忘了吃飯,回過神了已經沒了食慾。
2、細嚼慢嚥
大腦覺得已經吃飽了的時候,會發出指令阻止人繼續進食,但是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
吃的太快,大腦反應過來吃飽了的時候,往往你已經吃撐了。
所以,細嚼慢嚥才是吃飯的正確方式,它不僅能讓你準確的感受飽感的變化,還能讓你細細品味美味的食物,且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於網路
3、兩餐之間間隔4-6小時為宜
若是兩餐之間間隔太短,前一頓的食物來不及消化完,接著吃下一頓的話,不僅胃口不好,還會給胃造成一定負擔。
若是兩餐之間間隔太長,很容易導致餓過了。
因此,4-6小時的時間間隔是個恰當的時間。
4、高纖維、高蛋白食物可提高飽感
不同的食物帶來的飽感是不同的。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大產能營養素中,蛋白質的飽腹感最高,脂肪最低。高蛋白、高纖維、質地耐嚼的食物會讓人感覺更飽。
當然,飽感還受食物好吃程度等的影響。
因此,如果不想增加太多熱量,同時又要保證自己不餓,則可以多吃粗糧雜糧、高纖維蔬菜、高蛋白食物。當然,也得保證營養均衡。
ps:不恰當的「七分飽」也可能帶來不良後果,比如營養不良、腸胃不適等,所以飲食還是要營養均衡,適度、科學的飲食才是正確的。
再ps: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營養與食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付萍表示,控制飲食適合中青年人,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就沒太大的必要控制了。
「飯吃七分飽」有科學依據嗎, 吃飯要吃七分飽 這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吃頓飯七分飽 是有科學依據的。七分飽 的科學定義是卡魯勒限制 carel restriction,cr 它指的是一種人為減少飲食中卡路里的飲食。事實上,七分飽 不僅可以 而且科學家發現,七分飽 對人體健康 身體機能等方面非常有益,甚至可能提高人們的預期壽命。熱量限制延長了動物的壽命。自上個世紀以來,...
平時吃飯應該幾分飽?吃七分飽是最健康的嗎?
七分飽,因為吃七分飽,胃的負擔小,胃消化食物所用的能量也就少,不影響其它部位的供血,使人的精力更充沛。所以吃七八分飽身體最健康。吃飯應該吃九分飽。吃七分飽並不是最健康,人吃飯一般需要吃九分飽,這樣子才能夠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平時吃飯應該七分飽。吃七分飽是最健康的因為吃的太多,我們的胃消化不了,就會...
七分之三除以八分之七的意義是什麼?七分之三乘八分之七的意義是
1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是七分之三和其中一個因數是八分之七,求另一個因數。七分之三平均分成八分之七份。七分之三除以八分之七 2 把七分之三平均分成八份,求七份是多少。七分之三的八分之七是多少。七分之三 八分之七 希望能及時幫上你!七分之三除以八分之七表示的意義是 1 七分之三是八分之七的幾分之幾2 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