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梁山伯無悔
3伏有30天初伏,中伏,末伏,中伏最熱,過完三伏也說明快到秋天了!
2樓:秒懂五千年
都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那麼為什麼要分這「三伏」天?每一個伏又有什麼區別呢?
3樓:來夕橋嬋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4樓:芒亭晚堵婷
「三伏」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人們對夏天最熱的一個時間段的稱呼,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為期二十一天。「三伏」的時間採用陰曆,以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來表示它的具體日期。「三伏」以夏至日為界線——如今夏至日通常在每年陽曆6月22日前後(不同的年份裡夏至日期最多相差一兩天),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庚日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等6個,其中任何1個都叫「庚日」)是「初伏」,第二個庚日是「中伏」,第三個庚日是「末伏」。
如果「初伏」是庚子日,那「中伏」就是庚寅日,「末伏」就是庚辰日了——計算方法先看「初伏」是庚什麼日,然後再按6個地支子、寅、辰、午、申、戍的順序往後推,即可得出後面兩伏是庚什麼日。
在我國的干支紀年、月、日、時的方法中,因為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個,地支卻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等12個,位於奇數位置的5個天干與同樣位於奇數位置的6個地支結合,成為30個數字;位於偶數位置的5個天干與同樣位於偶數位置的6個地支結合,也成為30個數字;兩者之和就是60——干支紀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每滿60迴圈一次,稱為「六十化甲」(如第1年和第61年都是甲子)。
要使日子的干支完全相同,需要度過時間60日;但是如果只是天干相同而地支不同,相隔只有10天。所以,夏至後第
一、二和三個庚日之間,間隔都是10天,「三伏」頭尾共有二十一日。
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5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6樓:峰奇影幻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23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23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是根據節氣推定的;「夏至三庚便數伏」是推定三伏開始的原則;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季節氣,從夏至那天開始檢視每天的天干地支,找到第三個天干為「庚」的日期,開始進伏,今年是公曆7月17日進伏。每一伏是十天;第一個庚日是頭伏,第二個庚日進入中伏,但是進入末伏必須是立秋節氣後的一個庚日,有的年份第三個庚日出現在立秋節氣之前,那麼,這個庚日就進不了三伏,要等下一個庚日才能進三伏,這就形成了中伏連續二十天的情況。今年的中伏就是二十天;所以今年的伏天是四十天,要到8月15日才能出伏。
三九和三伏是怎麼來的,具體的時間如何計算。
8樓:西大柚子吖
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9-27天。中國的農曆用「九九」來計算時令,冬至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以此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
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計算方法,三伏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的,到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的前一天結束。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是10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末伏是10天,所以三伏一共有30或40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大約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間。
9樓:文文旭輝
三九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
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一般「三九」時最冷。
三伏 「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伏怎麼算?
10樓:雨中漫步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初伏(頭伏)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末伏( 終伏 )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11樓:秒懂五千年
都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那麼為什麼要分這「三伏」天?每一個伏又有什麼區別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初 伏:2023年07月14日 農曆六月十四 週四中 伏:2023年07月24日 農曆六月廿四 週日(由於中伏結束於立秋之前,所以今年中伏共二十日)末 伏:
2023年08月13日 農曆七月十四 週六
數伏天的三伏天的來歷,三伏天的來歷
庚日的 庚 字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 干支紀日法 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漢時盛行 五行相生相剋 的...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伏」是什麼意思?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 的 伏 就是指 伏邪 即所謂的 六邪 指 風 寒 暑 溼 燥 火 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 咳嗽 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 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
2023年三伏天有多少天,2023年三伏天有多少天?
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 悶熱的日子。可以這樣理解 伏 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 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 夏至三庚 這4字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