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魔徒
曹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雖然沒當皇帝,但自196年迎獻帝都許,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東漢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沒有名號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漢末征戰群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多次取得勝利,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
曹操喜文學,其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傳留至今。他與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曹操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傑出的人物,還由於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佔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說:「是兒欲著吾爐火上邪!」意思是,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
曹操始終不稱帝,並非他不願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慾望。曹操始終奉行漢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不稱帝,雖然是一種政治謀略,但更主要的是出於自己的理想主義。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春秋時齊桓、晉文「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謂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
他稱讚周文王說:「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墜。」曹操對周文王情有獨鍾,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業與周文王有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後世儒家美化為「聖德之君」,曹操卻被視為「漢賊」,周瑜就說曹操:
「雖名託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敵,當然不會說曹操好話。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汙點,但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
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的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
我們應該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可以說,他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說:「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2樓:
曹操在《三國演義》形象被扭曲.我認為曹操具有大智大勇,忠孝兩全.當然也有一些小毛病--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大智;知人善用,用天下之智力.不管你出身豪門,還是山野村夫,阿狗阿貓,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高工資高待遇.打他的用(如劉備、張繡)罵他的也用(如陳琳、彌衡).
孫權,劉備禮賢下士那都是跟他學的.用兵如神那就更不用說. 至於殺華佗,是因為華佗是一個「胡萬林」式的大**。
他在民間混的一個「麻拂散」的密方就到處招搖撞騙,拿窮苦百姓做他實驗材料,(好在那年頭沒有醫療鑑定)十個治好一個就胡吹,什麼「頭上開出倆個小鳥```」曹操重金請他去治頭痛,治了幾次屁事不管,再問就說要利斧開顱。曹操當然把他抓起來,找了個死囚讓他試試,結果可想而知,曹操定他**罪一點不過份。
大勇:曹家軍紀律嚴明,戰無不勝的真正原因在於曹操嚴於律己,身先士卒.「割發權代首」「吾不親為,誰肯向前」曹操兵敗赤壁的真正原因是軍隊水土不服——大多感染血吸蟲病,曹操燒船而還。
不能把船留給孫、劉。
忠:曹操一直忠於東漢王朝,年輕時是熱血青年,曾捨身行刺謀逆軍閥董卓。後又號召天下討逆。
董卓逃跑,各路諸侯不敢追,曹操不顧危險獨追之,中埋伏險喪命。試問曹操不忠君愛國,能這樣捨死忘生嗎?曹操後來駐軍山東、河南,聽說漢獻帝落難,帶著十幾個老傢伙,可憐到只有桑椹幹吃,立即前去救駕,東漢才又定都許昌。
那知這小皇帝在外戚的蠱惑下認為曹操位高權重,竟想謀害曹操,蒼天有眼,東窗事發,曹操也未篡漢。曹操臨死也未想過皇帝癮,是真正的忠臣。——曹丕篡漢非曹操能左右。
孝:曹操接父到許昌準備天天進孝。可惜!
談談你對曹操的認識
3樓:艾小呆的我
睿智聰明,善用兵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以睿智知名,「少機警,有權數」,他不僅取得了公認的文學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鑽研武學,身手了得,「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關東軍討伐董卓,袁紹為盟主,曹操對戰爭態勢的分析,無疑是很專業的,但袁紹不聽。董卓劫持漢獻帝西逃,真正拿出自己的血本,真刀真槍與董卓拼命的,只有曹操和孫堅。曹操的勇於勤王,為他贏得了很好的聲譽,後來漢獻帝身邊的董昭等人,首先聯絡曹操迎護救駕,這應該是一個原因。
軍事成就
1、統一北方
從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歷時17年,是曹魏的立國之戰,併為後來西晉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2、穩定二北
曹操繼承漢制穩定西域長史府,這就避免如司馬懿破壞遼東民族結構的事情發生,為隋唐西域都護的興盛打下了堅實基礎。
4樓:匿名使用者
有才華`好招納能人`奸猾`好色```
曹操的才華`想必不用說了`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
(第48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於赤壁即興作詩```
(第22回)檄文傳至許都,時曹操方患頭風,臥病在床。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顧謂曹洪曰:"此微何人所作?
"洪曰:"聞是陳琳之筆。"操笑曰:
"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其如袁紹武略之不足何!"
可見曹操很欣賞陳琳`唯才適用`後陳琳被拜為丞相門下督```
曹操從小就表現出滑頭之相`曾以詐顛矇騙其叔父```
(第4回)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幹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
"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曹操的"奸"就從殺呂伯奢一家`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開始```
曹操的好色表現在鄒氏`甄氏```
5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漢末割據局面形成後,曹操實行抑制豪強兼併,大興屯田,用人唯才等一系列政策,漸次統一了北方,為結束漢末以來的軍閥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
後人對其評價,尤其《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亂世奸雄形象,與歷史頗有出入。
你對曹操的看法??
6樓: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7樓: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奸詐?我並不覺得他又多奸詐
那叫計謀!!
很偉大的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8樓:秋水將至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前人早有論斷,我輩豈敢妄言
對曹操的看法
人們對曹操的看法
9樓:歲月不寒
分析如下:
曹操能謀善斷,以統一大業為己任,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敏銳地觀察東漢末年的政治局勢,「挾天子以令諸侯」,志向遠大,求賢若渴;他重視農耕,大興屯田,使流民生活穩定下來,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善於用人,在北方先打敗實力強大的袁紹,後又陸續消滅一些軍閥,基本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雖然他最終兵敗赤壁,未能完成統一大業,但由此而形成的三國鼎立的局面,為西晉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樓:章雕劍
說奸雄的居多
說曹操是梟雄吧,他又比梟雄偉大,說是英雄吧,他冤殺的人又太多。
不管怎樣,至少不是陰謀家。曹操年輕時是個絕對有血性的大丈夫。
11樓:佛銀
又是做題目用的。。
按照歷史書上寫的回答的話,曹操應當是英雄,因為他統一了戰亂的北方,穩定了社會,生產力得到恢復,人民可以安居樂業。為最終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當時如果對歷史感興趣的話,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因為每個人的歷史觀都不同,所以對歷史人物的分析也會不同,要自己多看多想。
12樓:兄弟重上
對的,從他的所作所為來講是的,但演義裡有點誇張
談談你對當兵的人的看法,談談你對教育的看法?
當兵只能bai 把它當成一種生活體驗,而不du能把zhi它當作職業!也就是說dao,你可以去當上一兩年體驗專 一下!但是,你屬要是當兵太久就會被部隊的氣氛影響,會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說這些是因為我看到了太多部隊中的黑暗,與腐敗!社會到處都存在陰暗面 我們要做的 是時刻清醒的認識 自己的需要 你當兵是...
對於探險,你有什麼看法,談談對探險的看法
你不具備野外探險的能力。你們沒有野外生存的經歷,那麼你們的旅途將十分危險.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曾爬過一兩座山,就可進行深山探險活動 會遊幾條小河,就輕易進行海島探險活動。敢於探險精神是好的。但是,在探險的同時必須做足安全準備。沒有安全的保障,再好的探險就失去了意義。要記住 生命只有一次,你的離去會給家人...
談談你對賣油翁的看法,談談你對賣油翁的看法150字
在我心裡時尚沒有一定的定論,我認為的時尚是自己進行一個隨心所欲的搭配,在不礙眼的前提下自信滿滿地展示,當喜歡他的人多了之後,就成了時尚.時尚是一種態度,同一件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場景下,效果可能截然不同,一個時尚,一個土鱉.這是和氣場以及氣質及自信有關的.當然,時尚也並不是毫無頭緒,天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