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親自阻止劉備伐吳,只是嘆息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

2022-01-29 08:37:54 字數 5211 閱讀 9016

1樓:君子空情

諸葛亮阻止了,是劉備自己不聽,一味的想伐吳。很多人的觀點都是劉備伐吳是為了給關羽報仇(當然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但我覺得實際上還是劉備因為看到了伐吳的後果,假若他成功的伐吳,佔領了東吳的江東,那麼他的實力將會得到質的提升,江東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會劉備所用。這樣的話,他就會比盤踞中原廣大地區的曹操的實力大得多,滅曹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而且他認為東吳沒什麼有能力的人物來帶領東吳狙擊他,周瑜死了,魯肅也掛了,就連能拿得出場面呂蒙也沒了。在劉備看來,在他取得漢中,震懾曹操後,此時是最好的伐吳機會了。我個人認為劉備此時可能認為繼續攻擊曹操會使自己和曹操兩人的實力都大受打擊,而這是東吳最願意看到的情況,所以他就想先壓制一下東吳集團,如果可以的話,把東吳一鍋端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所以他堅決認為壓制東吳是此時最好的做法,而他的部下如李嚴等都是堅決擁護他的東吳政策的,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按在東吳政策他會取得成功的。但諸葛亮就不這麼認為,他以為在他們剛失了荊州,亡了上將關羽的情況下,士兵的士氣低落,不適合大戰,而且他的認為成大事的話必先滅曹。這樣他的觀點就和老闆劉備的觀點相反了,他們也曾討論過兩種方案的可行性,劉備最後在各種條件下還是覺得他的政策的可行性比諸葛亮的要大,所以他最終也就採取了他的東吳策略。

而益州新定,需要一位大才來鎮守,所以劉備就安排了諸葛亮作為他的後勤總管,自己就帶了關張二子、黃忠、馬良還有李嚴等人東進伐吳。

2樓:沉默軍團

劉備的官僚集團是分3部分的.第一部分是以關羽,張飛等為首的勢力,這部分人數少但是地位高,作用突出.第2部分就是東州集團.

就是劉備在荊州收羅的人才.這部分人員較多,但是作用不大.第3部分,就是以法正,孟達為首的四川勢力.

這部分勢力人數眾多,作用大,是劉備在四川的統治基石.而法正在迎接劉備入川的時候立了大功,又是蜀郡太守地位崇高,再加上是四川地方勢力的首領人物,在劉備面前那是相當有地位.其地位要高於諸葛亮.

在劉備準備伐吳的時候,第一部分勢力已經消耗殆盡,沒有什麼傑出的人物.第二部分也是如此.所以當時是起川軍70萬,川將數百員.

用的是四川的主力.而法正要是還活著的話,他的話對川軍的影響是起很大作用的.有時候是比劉備說話管用的.

因為在三國時期,軍隊效忠的不是皇帝,而是主將.法正文能定國(幫助劉備取四川),武能安邦(幫助黃忠智斬夏侯淵)是川軍的領軍人物.其影響力之大,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所以諸葛亮才說如果法孝直在就可以阻止主公.樓主,可以參看下三國演義第66回的最後一段.

《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劉備伐吳時,諸葛亮為什麼說:「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 5

3樓:我的西索

那是因為劉備重視法正勝於諸葛亮。

在正史上,諸葛亮其實不太會打仗,軍事能力不強,三國演義的那些戰績全部都是羅貫中吹出來,搶別人功勞算到諸葛亮頭上的,而法正剛好相反,比如取蜀就是法正的謀略,深得劉備器重。而劉備去攻打蜀地時也只帶了法正不帶諸葛亮,光這件事情就能看得出來。

而諸葛亮在正史上其實並沒有那麼聰明,按照正史,蜀國沒有一寸土地是諸葛亮打下的。三國演義寫的諸葛亮的勝仗全部是虛構的,或者移花接木從別人頭上搶功勞硬安到諸葛亮頭上的。

1 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氣量狹小的周瑜:三氣周瑜純屬羅貫中為抬高諸葛亮而虛構,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3 孔明借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4 孔明伐魏:並無七次實五次輸的沒演義那麼漂亮,甚至把敗仗寫成了勝仗,例如第二次北伐攻打陳倉,明明是敗了,**卻寫成是勝仗,為了美化諸葛亮而顛倒黑白。

5 火燒博望坡: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6 舌戰群儒:無此事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群英會、苦肉計等均為虛構。

7 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無他

8 徵漢中:徵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管糧草。

9 取蜀攻略:由法正龐統完成,非諸葛亮

10.火燒上方谷:即是孔明差點燒死司馬懿和魏延那回,純熟虛構

11 .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12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13 .諸葛亮用兵如神:諸葛亮擅長內政治理,用兵並不是強項。

14 諸葛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巨集根本不會被氣死,而且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

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15 曹真:病死於洛陽,並非被諸葛亮寫信罵死==||

16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完全虛構。

17 空城計:虛構靈感應該來自趙雲的空營計(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衝三事」,但它是假的。

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18 張郃:張郃先後敗於趙雲、馬超等人之手,這在高手動輒大戰數十回合平手的演義中實在是少見的。只能說,羅貫中好像頗不喜歡張郃….

(猜想跟三國志裡那句蜀軍自孔明以下都懼怕他(張郃)脫不了關係)而正史中~張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擊孔明時膝蓋被流箭射中,跟龐統一樣死的滿衰的。其實正史上的張郃相當厲害,諸葛亮曾屢次敗於張郃之手。 )

19.八陣圖退陸遜:陸遜退兵是因為魏國要攻打吳國,陸遜怕腹背受敵才退兵,八陣圖只是個普通的行軍陣法,並無此神奇功效。

4樓:但願能

這個時候劉備對諸葛亮不是非常信任了。因為諸葛亮的政治思想一直都是想眶復大漢,一開始諸葛亮和劉備都是這個政治思想。到了蜀中劉備稱帝的時候就忘了這個思想,想自己在做一方霸主。

在後來幾次打仗的時候都是把諸葛亮放在蜀中看守,沒在有最佳的重用。

下面就託孤的事劉備對諸葛亮說的話要諸葛亮好好扶持看的出據《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記載,劉備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意思就是說,先生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夠安邦定國,完成我們的大業。如果我這個兒子是可以輔佐的,請先生輔佐他;如果我這個兒子是不中用的,請先生自行其是。

諸葛亮淚流面,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意思就是說,臣一定盡到一個顧命大臣的輔佐的職責,以忠貞不二來報效陛下,直至獻出我的生命。

於是劉備下詔劉禪,說,你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丞相。這就是著名的永安託孤,也叫白帝城託孤。但是據有學者考證,劉備的託孤是在永安縣的永安宮,不是在白帝城,所以我們稱為永安託孤。

回答者:ccl102 - 助理 二級 12-9 23:33那是因為劉備重視法正勝於諸葛亮。

在正史上,諸葛亮其實不太會打仗,軍事能力不強,三國演義的那些戰績全部都是羅貫中吹出來,搶別人功勞算到諸葛亮頭上的,而法正剛好相反,比如取蜀就是法正的謀略,深得劉備器重。而劉備去攻打蜀地時也只帶了法正不帶諸葛亮,光這件事情就能看得出來。

5樓:平陽臥虎

應該是諸葛亮自我嘲解的一句話.就和曹操當年敗於赤壁"若郭奉孝在,不使孤有此敗"差不多.

二者雖沒有必然關係,但是卻有一定的道理.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記載,諸葛亮都是個不愛得罪人的老好人,特別是對上級同級,他給劉備提了意見,劉備如果不採納,他會適可而止,很知趣的離開,對法正不得罪,對關羽大加溢美.而法正應該是個很堅持的人,而且當時又很受劉備喜歡.

例子:"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

「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

」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6樓:鞏紹暉

其實劉備和諸葛亮的意見有點不太統一,而且劉備不是很信任諸葛亮。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諸葛亮是一個政治局而非軍事家,並沒有演義中這麼厲害,諸葛亮指揮的仗基本上也是沒有贏過,實戰群儒也是歷史上所沒有的。而法正恰恰相反,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他幫助劉備奪得了漢中以及劉璋的根據地,才有後來的蜀國。所以法正對於劉備而言很重要,他說的話劉備一定會做參考。

劉備在夷陵兵敗之前是一路凱歌,野心蓬勃,他不能容忍孫權在背後捅刀子。諸葛亮一直都是主張聯吳抗曹的,劉備很清楚這一點,所以諸葛亮知道劉備東征是勸不住的,只能感慨。

8樓:南越陵

個人認為是諸葛謙虛的說法

9樓:

有好多傢伙跑題了~~~~~~

《三國演義》先主執意東行伐吳.武侯為何言「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法正

10樓:逍遙天雲

因為法正是劉備的頭號軍師,(孔明當時是管理國家的,在二線,真正陪劉備在外出謀劃策的是法正),劉備對法正才是言聽計從。

而當時的夷陵之戰時,法正已經死了,而劉備不聽孔明的,所以他才這莫說。

11樓:好問友

劉不信任孔,只聽從法

12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嘆道,如果法正在的話,憑劉備對他的信任和他的才能和口齒,一定可以制止劉備伐吳的行動。

13樓:論英雄風流

法正為當時劉備奪取西川的功臣,當時法正是很有名氣的,劉備對他早已是敬仰久之,且口齒好,故信任他

為什麼當劉備出師打孫權時,諸葛亮卻勸不住,還說;「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

14樓:後霞輝

諸葛亮名為臣,實際上劉備一直都聽從他的意見。

劉備快死的時候,曾對諸葛亮說過,對於劉禪能輔佐就輔佐如不能可取而代之。足以說明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

所以說不信任諸葛亮是靠不住的

但是劉備的才能的確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名為臣,很多事情的決定都是因為有諸葛亮的出謀劃策做出的。

所以我覺得從這件事情上能夠證明,劉備對諸葛亮有言聽計從信任的一面也有敬畏的一面。而恰恰是有敬也有畏導致劉備想自己做一回主,出師東吳,一方面是自身實力的自我膨脹,

另一方面是關羽被殺,諸葛亮勸阻。如果換成法正,就像諸葛亮說的一定能制止劉備

我們可以把諸葛亮和法正拿出來比較一下。

劉備伐吳,諸葛亮為什麼不出面阻止,他難道覺得可以獲勝

諸葛亮不能出面阻止,這是因為他明白即使他出面阻止劉備,劉備也根本不可能聽取他的意見。在劉備看來,他出兵伐吳表面上是為了自己死去的兄弟報仇,但本質上,劉備一心伐吳其實是要奪回荊州,在劉備看來,荊州就是他謀取天下的根本,他必須要奪回荊州。在諸葛亮出山時,他為劉備獻上了奪取天下的大計,在諸葛亮看來,劉備只...

劉備在關羽張飛死後伐吳時,為何不用諸葛亮和趙雲馬超,反倒去用

其實,劉備的失敗並不是用人的問題,而是他自身的浮躁的心態,當時的那一場戰役,劉備的兵力與戰鬥力均在吳國之上,若不是劉備麻痺大意自己進入樹林駐軍,被陸遜使火計火燒連營,那麼勝負依舊難料,而且他身邊的謀士如龐統之流也曾勸阻過他,但因為他心高氣傲,沒有將吳國放在眼內,將數十萬的蜀國將士送入火海。但在這裡想...

在劉備要攻吳時,諸葛亮為什麼勸阻不了

原因很複雜。1 荊洲是重鎮,不取回來,面積小了不說,從此蝸居一方,形式不好。2 劉備氣瘋了。聽不進勸。已經到了誰勸就看誰象叛徒,就要動誰的地步了 3 劉備有一個心結沒說,諸葛亮卻實在感受到了,那就是他功高枕主,怎麼就你行,我二弟不聽你的就完了,那這天下是你諸葛亮的,還是我劉備的呢?我就要試驗試驗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