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郭子儀是忠臣,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擊敗吐蕃、党項的入侵。到老年才隱退,主上依然去看望他。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去病的母親跟小吏私通生了霍去病。小吏不敢認私生子,後娶了妻,生了霍光。霍去病立功封侯之後,前來找小吏相認。
後來霍去病為霍光打點了官職,讓霍光平步青雲。
霍光輔助漢昭帝時也是忠臣,深得他的信任。後來漢昭帝去世,霍光廢太子另立漢宣帝,可惜漢宣帝並沒有很信任他。漢宣帝不願立霍光的女兒為後,堅持讓自己的元配當。
霍光沒有勉強,但是霍光的妻子做了手腳,害死了皇后,讓自己的女兒能登位。霍光死前事情也沒有敗露,死時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他死後霍家以謀反之罪被滿門抄斬,但是並沒有牽連到霍光的功績,漢宣帝表揚十一功臣時,列霍光為第一,但只尊稱他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
」不記全名。
2樓:無聊聊社會
可見霍光與郭子儀雖然同樣是功高蓋主,但是郭子儀可以在功成名就之後約束家人緊守君臣之禮,但是霍光卻不能做到,所以他們兩個人的結局是不一樣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霍光雖然是一個性格低調的人 但是他的家人野心過重 他也沒有組織、
4樓:詩允love詩傑
霍光與郭子儀,一文一武,堪稱漢、唐兩朝的中興之臣,不過如果兩人pk,只怕郭子儀會更勝一籌。
5樓:啊羨
他們雖然同樣功高蓋主,但是他們的性格不一樣,而且他們所面對的皇帝也不一樣,其結局自然不一樣
6樓:落盡絲衣
兩人性格不同,運氣也不一樣,面對的皇帝不同,皇帝猜疑重,功高蓋主肯定得涼涼啊。
7樓:好好學習哇咔
因為他們面對的皇帝不一樣,對於容易猜疑的君王來說,臣子們還是比較痛苦的。
8樓:earth魔術
有人功高蓋主,卻很低調,他跟愛惜自己的生命,更懂得保護家人的周全,郭子儀就是這樣的人!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郭子儀是駙馬,是比較正直的一個人,很清廉,所以結局很好
10樓:兆菀柳
郭子儀自己懂得收斂懂得自保之術,遇到的皇帝雖然平庸卻不是昏君,也不是雄猜多疑之主,雖然有驚卻無險。要是遇到的是朱元璋,可就難得善終了。
11樓:雙星有餘教育
霍光是個文諾書生,郭子儀武功了不得,雖然都是功高蓋主,但人品不同,做事風格不同,結局肯定不一樣。
同樣是功高蓋主,為何霍光被滅族,郭子儀卻能獨善其身?
12樓:飛魚守候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自古流傳,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翻看歷史資料,我們會發現很多有功之臣,因為功高蓋主,死於非命。比如漢朝時期的霍光,權傾朝野,在漢武帝去世前,他曾一度被封為大將軍大司馬,被立為託孤大臣,輔助太子劉弗陵。
可是在漢宣帝即位後,他卻慘遭滅門。歷史上,像霍光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凡事都有例外。
唐朝大將郭子儀,同樣也是功高蓋主,他卻可以功成身退,安享晚年。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分析,霍光為何被滅門。霍光可以說歷經三朝,他竭盡全力輔佐漢武帝,深得漢武帝的信任,成為託孤大臣,從後元二年開始,他又歷經漢昭帝和劉賀(僅在位二十七天),再到漢宣帝即位之初,霍光手握重權,他在朝中的地位是沒有人能撼動的。可以這麼說。
沒有霍光也就沒有漢宣帝。
按理說,漢宣帝應該感激霍光的擁立之情,可是,霍光的野心太大,他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而且他的妻子霍顯派人下毒害死許皇后,後來東窗事發,漢宣帝決定絕地反擊,在霍光死後,他剷除了霍光勢力。用一句話來形容霍光很合適,那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後倒黴的是自己。
唐有再造之恩。歷史文獻中記載,曾有人這樣評價郭子儀的一生:「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我們反觀唐朝大將郭子儀,他對大疑」。
他戎馬一生,戰功赫赫,也曾多次被小人陷害,被貶回家。可是,郭子儀從來都不抱怨,他為人低調,心胸寬闊,正直厚道,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為人處世的方式,讓皇帝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最後,皇帝還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可見皇帝對郭子儀沒有絲毫的懷疑之心。
像郭子儀這樣能全身而退的大臣,真是屈指可數。他為人處世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後代人學習的。
13樓:餘量不足
因為郭子儀足夠的聰明,在有功之時不驕傲,向君王表忠心,在被詆譭時不抱怨,反而讓君王憐惜。為人又很低調,所以有個好下場也不奇怪吧。
14樓:啊大倩啊
同樣是功高蓋主,霍光被滅族,郭子儀卻能獨善其身,可能跟他行事比較低調有關係。
15樓:匿名使用者
霍光被滅族是因為家族參與到了政變之中,企圖奪權,而郭子儀始終保持自己的忠心,歷經四代帝王不倒。
16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郭子儀之所以能夠獨善其身,是因為他比較低調沒有好大喜功。
17樓:jue兒
霍光權侵朝野,想讓自己的女兒加入皇宮。而郭子儀有勇有謀,獨善其身,忠君報國。有高超的處事智慧。
18樓:劉炳佳
霍光心機太爺,她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而郭子儀心胸寬廣,為人低調,從不抱怨。
19樓:淡年華
郭子儀在位期間雖然也是跟霍光一樣是權臣,但是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始終以君主為大,而且還經常對自己自汙,自然得以善終。
20樓:
因為霍光不會及時收斂,所以讓君王感到威脅,所以最後落得一個這樣的下場。
李光弼和郭子儀同樣是功高蓋主,為何兩人的最終結局卻大不相同?
21樓:匿名使用者
稱頭功的李光弼,上了戰場威震千里,下了戰場就被朝中的宦官們治得動彈不得,以至於在平叛戰爭勝利的前夜,竟被整治得憂鬱而死。
常年帶兵打仗、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的將帥,最容易由於君王的寵愛和封賞而滋長驕橫之氣。尤其是對於一些性情剛正耿直的將軍而言,當他們看到奸佞小人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有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不免形於顏色。
對於皇帝而言,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功臣過於潔身自好。就拿郭子儀來說,本身就已經功高蓋主了,如果再清正廉潔,勢必會招攬到天下人心,到時候皇帝怎麼可能安心?
郭子儀正是因為悟透了這個道理,所以在生活上極度奢侈放縱,不僅到處蒐集各種珍寶器具,還大肆置辦良田美宅,美麗的姬妾數不勝數,把自己裝扮成了一個貪圖享受的人。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郭子儀家中「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經常在家中舉辦各種奢華的宴會,甚至一次宴會的花費都能高達幾十萬錢。
郭子儀不僅自己和家人吃穿用度極為奢侈,就連家裡的1000多名僕人也都衣著錦繡,看上去富貴逼人,在當時的京城都知道郭子儀府中的富裕。
郭子儀的生存哲學就是不僅對君子謙恭誠懇,對小人更是禮遇有加,絕對不依仗自己的功勞而對朝堂上的奸臣表現出輕蔑不屑。
22樓:楢崎
二人雖都在安史之亂中有功,但郭子儀不恃寵而驕,善於在帝王面前做小伏低,且不得罪小人,由此保住了性命。
23樓:王先森的水果派
我覺得是性格原因吧,郭子儀恃寵而不驕,比較懂得明哲保身,而李光弼則相反,不知收斂自己的行為。
24樓:玩泥土的小姐姐
郭子儀深入河北,以一己之力穩定天下大勢。郭子儀沒有辜負**對他的期望,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河東
25樓:方
因為李光弼後來有點恃寵而驕的意思,再加上他行事不謹慎,又得罪了人。一來二去,帝王就對他不滿,再加上有人告狀,就把他殺掉了。
26樓:天邁說電影
在安史之亂爆發時,郭子儀主動向肅宗舉薦了李光弼,可見郭子儀的胸襟和大度。反觀李光弼,政治眼光短視,情商也顯得很低。
27樓:八卦小嗚
作為功臣能得以善終,郭子儀絕不是單純的好命,還有自己的智慧的處事方式,才能在激流中明哲保身。
28樓:醉煙看人間
郭子儀情商比較高,比較會做人。作為功臣,皇家肯定是忌憚的。
29樓:老難受
安史之亂是郭子儀命運的轉折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30樓:木子李
兩人雖然都有功但李光弼有點持寵而嬌而郭子儀不持寵而嬌
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後,有稱帝的打算嗎
沒有。郭子儀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郭子儀從不居功自傲,始終寬厚待人,無論是對皇帝,同僚,下屬,乃至奸臣,所以在朝中有著極高的人氣,可理解為 裝孫子 但是不是有野心,很難說,王莽謙恭未篡時,也是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 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
功高蓋主郭子儀,85歲高齡謝世,他為何能得以善終
郭子儀可以全身而退 得以善終主要還是因為他了解各位帝王的心思,知道帝王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臣子,識時務者為俊傑,自然可以得以善終,還能流芳百世。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否認,郭子儀的功勞也是他可以善終的一個原因,他一生所效忠的帝王太多了,功勞自然也就很多,各個帝王對於他也是敬重。歷史上因為功勞過高,而被君王看...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中興大將,為何兩人的結局相差很大
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前半生,可以說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兩人都出身名門,郭子儀為官二代,其父郭敬之歷任渭州 吉州 綏州 壽州四地刺史,李光弼則是名門將後,其父李楷洛為唐朝契丹族首領,驍勇善戰 其次,郭子儀與李光弼都極富才能,郭子儀是武舉考試第一狀元,在騎馬射箭方面很有天賦,李光弼也很擅長騎射,少年時即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