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建文帝朱允文去哪了,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哪裡了

2022-02-06 23:41:09 字數 6318 閱讀 6285

1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出家,可能流落他國.

鄭和下西洋,就有找朱允文的原因,很可能是主要原因.

2樓:匿名使用者

失蹤神祕失蹤

被燒完全被燒

逃出京城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

3樓:山東省飛飛

根據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的記載:燕軍破城而入時,朱允炆欲拔刀自盡,少監王鉞在側攔住說:「陛下不可輕生,從前太祖升遐時,曾留有一個箱子,並說『子孫若有大難,可開箱一視,自有方法』。

」朱允炆即命王鉞取箱,片刻後有太監四人,扛一箱入殿,箱的四圍俱用鐵皮包裹,連鎖心內也灌生鐵。王鉞取了鐵錐,將箱敲開,裡面藏著度牒三張,以及袈裟僧帽僧鞋等物,並有剃刀一柄,**十錠,及一張紙,紙中寫著:「允炆從鬼門出,餘人從水關御溝出行,薄暮可會集神樂觀西房。

」朱允炆嘆息道:「天命如此,還有什麼可說的?」太監立即取出剃刀,給朱允炆剃髮。

朱允炆脫了衣冠,披上袈裟,藏好度牒;一面命縱火焚宮。頓時火光熊熊,把金碧輝煌的皇宮,燒為灰燼。皇后馬氏,投火自盡,妃嬪多半焚死。

朱允炆痛哭一場,麾衣出走。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傴僂先出,其餘亦魚貫出門。

門外正好有一艘小船,船中有一道士,呼朱允炆乘舟,並叩首稱萬歲。道士說:「昨夜夢見高皇帝,命臣來此守候。

」流亡諸人遂乘舟而去。

這是個十分離奇的傳說,流傳很廣。在西南數省留有不少有關朱允炆的遺址和傳說。據說是朱允炆避難貴州金竺(今貴州廣順)時,還作了一首詩: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頗為符合朱允炆身份。

雖然無法證實朱允炆是否真的流亡道西南一帶,但其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朱棣在大火中找到了兩具屍體,當作是朱允炆與皇后馬氏下葬,但其實他內心深處,也對朱允炆的死很懷疑。朱棣曾經派戶科給事中胡濙,配上認識朱允炆面貌的內侍朱祥,以尋訪武當道士張三丰(時人稱為「張邋遢」,大名鼎鼎的奇人,不修邊幅,飄忽不定,據說能一日千里)的名義,從陸路遍訪各州、郡、鄉、邑,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永樂二年(2023年),又有謠傳說朱允炆已經逃亡海外,朱棣又派親信宦官鄭和(世稱「三保太監」)領兵浮海,遠巡西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但也未查到朱允炆下落。  永樂二十一年(2023年),在外面漂泊十幾年的胡濙突然趕回北京。此時朱棣駐地剛好在宣府駐軍。

胡濙匆忙趕到宣府時,已經是深夜,朱棣已經睡下,聽到是胡濙回來,立即批衣照見。君臣二人一直密談到四更。《明史》記載說:

「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如此推斷,顯然胡濙已經打探到了朱允炆的確切訊息,而且事隔多年,朱允炆已經沒有任何爭奪皇位的想法和可能了。自此,朱棣不再追查朱允炆的蹤跡。

  還有記載說後來年已六十四歲的朱允炆因被人發現而被接入京城。明英宗為了辨明真偽,讓曾侍奉過朱允炆的老太監吳亮出來鑑別,朱允炆的左腳趾上有顆黑痣,吳亮驗過屬實,就捧著朱允炆的腳哭了起來,朱允炆就被迎入宮內居住,直到老死。

萬曆二年(2023年)十月,十二歲的明神宗朱翊鈞突然向首輔張居正問及朱允炆的下落。張居正當時回答說:「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者相傳,言建文皇帝(朱允炆)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遊四方,人無知者。

」可見張居正也認為朱允炆並沒有燒死,而是逃走了。因為時間已久,明成祖朱棣當時擔心的朱允炆復辟問題已經不復存在,連明神宗都公然發問,可見當時已經不是什麼忌諱。

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難以確考,為明史的一大疑案。

4樓:敲黑板劃重點

1.朱棣宣佈朱允炆死於火中 據永樂年間的史料記載,朱允炆繼位後,聽從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之言,開始削藩。朱棣在被逼無奈之下,發起了「靖難之役」,短短三年時間,朱棣便兵臨南京城下。

朱允炆求和被拒後,

2.民間流傳朱允炆削髮為僧 清代呂安世和近代蔡東藩等人認為朱棣破城後,朱允炆本想一死了之

5樓:你我悖道各蒼涼

這是一個歷史謎團,至今沒有明確說法。

朱允炆(2023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2023年6月30日-2023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6樓:

朱允炆在歷史上也就幾個結局

1.死於戰火之中

2.逃出皇宮了,由於北方是燕王朱棣的地盤,所以最可能是逃到南方了

7樓:娛情娛理吧

建文帝朱允芬最後被其他人害死了,被說成失蹤了

8樓:碧水清波滿庭芳

有傳聞出家了,這個已經是千古不解之謎了。

9樓:超級創意

這是歷史未解之謎。

有人說,他死於戰亂。

也有人說他從小路逃走了。

沒有具體 考證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說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出海了,幾百年前的事沒有依據,誰知道呢

11樓:萌萌兔

有說被大火燒死了,也有說出家了,還有一個說法是流落到東南亞。具體哪個是真,還不得而知。

12樓:韓琦

歷史中的建文帝朱允炆啊,最後消失在了歷史之中,誰也不知道他去了**。

13樓:活著魂有靈人

這誰也不清楚,歷史都弄不明白,也都是些猜測。

14樓:無謂人生

這個問題無人能解,一直是一個謎團,究竟在哪不清楚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

15樓:啦啦隊地方

我認為應該是被朱棣殺死了。因為朱棣想要上位,就只能殺死建文帝。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呢?

16樓:夏子晗**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由於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先於朱元璋死去,所以便由朱標之子朱允文繼位,史稱建文帝。建文帝繼位不久,其叔叔朱棣就以清君側之名,發起了篡位之戰「靖難之役」,2023年,京城被攻破,大火沖天,從此建文帝不知去向,民間流傳甚多,成了幾百年的懸案。

建文帝朱允炆

說法一:死於南京都城的大火之中

根據明史記載,在皇宮內發現燒焦的屍體,就認定是建文帝,於是就厚葬之。朱棣還輟朝三日,以示哀悼。但是明史的記載卻存在疑點:

一、屍體燒焦如何辨認其就是建文帝,並未詳細解讀;二、厚葬之為何找不到建文帝的墳墓;

靖難之役

三、皇帝的葬禮相當隆重為何除了官方記載無人得知。不過官方如此記載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建文帝的人看到群龍無首,從而各自散去,有利於朱棣的政治上主動,也在稱帝掃除了障礙。

說法二:東明寺出家為僧

在東明寺的寺廟中,大雄寶殿的右側有朱允炆的塑像,殿柱上刻有如下對聯:僧為帝,帝亦為僧,一再傳,衣缽相授,留偈而化;叔負侄,侄不負叔,三百載,江山依舊,到老皆空。萬曆的《錢塘縣誌·紀制》記載:

「東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為僧至此,有遺像。」所以建文帝「東明寺出家」一說也由此而來。

東明寺說法三:三清山上做道士

據有學者考證,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雲,隱蹤在江西上饒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宮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宮觀為掩護,巧妙修築了「明治山詹碧雲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關石雕、楹聯、三清山石刻260餘處,留下了「風流建水翁承贊,樽酒**千載同「、「方豪上「、「都俞脫生「、「壺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隱逸文化密碼。

建文帝朱允炆亡國之後究竟去了**?至今也沒有一個有力度的證據還證明。作為當時的統治者朱棣,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統帝位,不得不作出建文帝死於大火的假相!

作為造反者他們也會打著朱允炆的旗號,替天行道,這也是後續解謎人越發的困難的原因之一!

17樓:醉煙看人間

有人說他出家當了和尚,有人說他跑到了外國,當然也有人說他可能是被火燒死了。這個世界上誰也不知道他真正的結局。

18樓:專業資深吳老師

可能是去了寺廟當和尚,他的真實去處歷史上並沒有真實的記載,不過很多人推測他出了家。

19樓:風逸安

建文帝在被打敗之後,逃出宮外去了,然後隱姓埋名躲了起來。

歷史中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

20樓:社會常在

對於他的傳說還是很多的,但是個人覺得應該是選擇一個隱祕的地方歸隱起來,做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至於最終是去**歸隱,並不得知。

21樓:看的到想不到

朱允文的行蹤確實現在已經無從考證 已經是一個謎了 有傳言說他去了西洋,有傳言說他去了東南亞 個人倒是比較偏向去了 東南亞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就也是為了找尋朱允文

22樓:讀書偶有所見

下落不明,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靖難之役後,朱允炆就失蹤了,誰都不確定他究竟死沒死。

23樓:井安雙

這是朱家的家事,永曆皇帝是個不錯的選擇!很有作為

24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朱棣軍隊一舉拿下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火燒宮殿,殺太監。等到朱棣軍隊趕到宮殿時,只見烈火沖天,濃煙滾滾,只見地上幾隻燒焦的屍體,不見朱允炇的屍骨。朱棣軍隊立馬報告朱棣,朱棣馬上排大將立馬追趕,追了幾年,不見朱允炆的蹤影,朱棣不死心,立馬排鄭和帶著大軍從海上尋找朱允炆的下落,直到朱棣去世不見朱允炆的蹤影。

朱棣不得不心酸地說:蒼天不滅朱允炆,不是世人所能及的。那麼朱允炆到底有沒有被燒死呢?

答案是肯定的,朱允紋沒有死,活得好好的,朱允炆帶著幾名夫人和宮女,太監從南京到福建,從福建到江西,從江西九江停留一年,但得罪地方**和地方鄉紳,不得不來到不蠻之地湖南,到湖南衡陽休息三個月,在城市中心,朱允炇用錢如水,當地知府的注意,朱允炆得到訊息,馬上岀走,日夜兼程,到達寶慶府武岡州,武岡州當時高山聶立,樹木叢生,是一個不毛之地,朱允炆逃到今隆回縣橫板橋鎮車田村,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分別要向氏,王氏,彭氏為妻,生下十一個男孩和十三女孩。朱允炆怕朱棣斬草除根,先後讓兩個孩子去四川,一個孩子去貴州,一個孩子去遼東。朱允炇改為廖顏,號慶祥。

朱允炆後代平平安安在隆回生活六百年。

建文帝朱允炆去哪了

25樓:匿名使用者

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huì)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

但朱允炆的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對他的帝業抱同情心的歷史學家們都說他喬裝成和尚逃離南京。當時官方的記載當然只能說皇帝及其長子已死於難中;否則,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了。

朱允炆最後的真正命運仍然是一個謎。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

26樓:

建文帝在靖康之役之後的下落一直是個謎,到現在都無法解開,希望以後能找到最直接的有利證據來解開這個謎團,那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說法。

第一種,明史記載,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道**去了,燕王朱棣讓人從火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屍體。而根據明太宗實錄中記載,建文帝看到燕軍攻入,就將皇宮點著了,燕王朱棣看到宮中火起,就派人去救火。

可惜來不及,就讓人把建文帝的屍體從火中找出來了,然後哭著說:允文,你怎麼這麼傻呀。另根據明史建文帝本紀,還有姚廣孝傳和胡濙傳記載,說火裡的屍體是馬皇后的,並不是建文帝本人的。

第二種,出家為僧說,但是在**出家,這個說法就比較多了,一種說法是湖南的新田大觀堡說,主要證據是一些碑刻,比如二帝的內容,還有一些族譜,但是根據一些研究人員的考證之後,認為這個二帝不是建文帝,而可能是南明的二帝。

明史專家商傳先生認為,大觀堡的一些痕跡,很有可能是一些忠於建文帝所留下的,而建文帝本人並沒有到過大觀堡。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浙江杭州餘杭區的東明寺,依據是《東明寺志》,還有《錢塘縣誌》、《杭縣誌稿》等等,這裡朱允文被稱為應能問道老佛,旁邊還有一個孟將殿,也叫做罵將殿,據說是朱棣派了一個姓孟的將軍來追殺建文帝,被建文帝訓斥之後,兩難之後自盡而亡。

還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化名為詹碧雲,然後來到了江西上饒的三清宮。還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藏在了江蘇吳縣的普洛寺,最後在永樂二十一年的時候,死在了穹窿山。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建文帝入海。

朱棣也確實是派了胡濙和鄭和去尋找建文帝,有的人認為,正因為建文帝沒有死,逃走了,朱棣才要派人去尋找,而有人認為,其實建文帝已死,朱棣這樣做,是造成建文帝沒有死,而朱棣並沒有害死建文帝的假像。

明朝建文帝是怎麼死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怎麼死的

朱允汶的死有兩種解釋 一 死於皇宮的大火之中 二 傳說在皇宮失陷前,扮成和尚,從宮中的地道中逃走,藏於民間,甚至有傳說逃亡海外,在東南亞一帶,後來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失蹤的朱允汶。除了上述之外,還有一個電視劇 穿越時空的愛戀 是這樣說的,朱允文和小丸子乘坐時光隧道來到了現代,我想如...

請問歷史上有哪些類似建文帝隔代繼承皇位的例子

古代在雍正以前,繼承製度都是嫡長子繼承製,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朱元璋才只能把皇位傳給長子朱高熾,高熾早死,所以依然按照這個制度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的長孫,其實朱元璋是想把皇位傳給朱棣的,不僅僅他是年輕有為的燕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高熾並不得寵,但是朱允文很得朱元璋的歡喜,又加上祖宗流傳下來...

歷史上的朱允炆是個怎樣的人,朱允炆是個什麼樣的人?

朱允文是一個生受儒家毒害的人,朱允文是一個缺少主見的人,朱允文是一個過於注重面子的人。朱允炆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的明朝朱允文和燕王是怎麼樣的人他們一生怎麼樣的 朱允文是好人 朱棣是好皇帝 古人的事 有的被歷史記載 但他們生活中的真正狀況大多數是沒有被記載的所以在史書上只能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 至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