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生都未去過岳陽,為何能在《岳陽樓記》中將四周景物描寫得如此的酣暢淋漓

2022-02-27 06:07:59 字數 2220 閱讀 6281

1樓:排黑爾丁

現在說起第一大淡水湖是鄱陽湖,而實際上以前,洞庭湖的大小絲毫不弱於鄱陽湖,也就是在最近一百年光景,洞庭湖面積縮小了一大半。洞庭湖古時候稱為雲夢、雲夢澤,這名字既霸氣又有詩意,作為數得著的大湖,洞庭湖一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

2樓:吃下所有美食

智者樂水,范仲淹這種智者是見過洞庭湖這種類似景色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岳陽樓記的主旨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事實上作者是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緒上寫出來,那文中的景色也正是濁浪排空和波瀾不驚的兩重天既然如此,濁浪排空的景色,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范仲淹治理海潮時的景象。而波瀾不驚,又可以想象范仲淹盪舟太湖的景象。這一切的**,其實還是很清楚的。

然而,拋開所有的景色,作者的心情無外乎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這種心態,這才能成為兼濟天下的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智者樂水,范仲淹這種智者是見過洞庭湖這種類似景色的。范仲淹是蘇州人,就靠著太湖,太湖的景色和洞庭能差多少?再說范仲淹曾在泰州治水修堰,那水浪波濤洶湧的樣子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范仲淹雖然沒有去過岳陽,但岳陽樓記的一景一物都在他心中。

6樓:

怎麼說呢,雖然范仲淹沒去過,但是他心中有岳陽樓,且表面寫景,實則寫內心。

7樓:匿名使用者

滕子京求文時附上了名家所繪的洞庭晚秋圖,范仲淹是看圖說話

8樓:豬油炒菜真香

范仲淹是非常渴望去看看岳陽樓的,他能夠寫出《岳陽樓記》,可能是通過別人口耳相傳的。

9樓:一滴清露駐晚秋

胸懷天下,見多識廣。使得范仲淹有普通人沒有的境界與眼光,以景寫情發於心,託於筆氣勢恢巨集。

10樓:

其原因就是政治在文人胸中投影后的反映,根據別人口中的岳陽樓來完成。

11樓:瑣鑫蕭笙

胸懷天下,見多識廣。使得范仲淹有普通人沒有的境界與眼光只是,因人、因事、因情而異。

12樓:

因為他雖然沒有去過岳陽樓,但是對岳陽樓非常向往,也向別人打聽過很多岳陽樓的環境。

13樓:

他見多識廣,讀的書有很多,也有可能是從別人的遊記中看到的罷了。

14樓:大長腿黑呀

岳陽樓記的主旨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事實上作者是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緒上寫出來,那文中的景色也正是濁浪排空和波瀾不驚的兩重天既然如此,濁浪排空的景色,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范仲淹治理海潮時的景象。而波瀾不驚,又可以想象范仲淹盪舟太湖的景象。這一切的**,其實還是很清楚的。

然而,拋開所有的景色,作者的心情無外乎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這種心態,這才能成為兼濟天下的人。

15樓:澹臺嬋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范仲淹的童年經歷入手。范仲淹從小就住在太湖。他對太湖的景色和湖水有深入的觀察岳陽樓外的太湖與洞庭湖相似,有一些共同點。

因此,范仲淹可以通過寫岳陽樓外洞庭湖的美景來學習太湖之美。

其次,除了對風景意境的描寫外,岳陽樓還有許多名句。如「高居寺院,憂其民,遠居江湖,憂其君」,「先憂天下,後享天下」等,都表達了一個人對高尚品質和生活境界的追求。這是對范仲淹精神追求的側面描述,實際上是對范仲淹一生的總結。

范仲淹年輕時進入應天書院。在這裡,他學習努力,睡覺少,吃得少,只喝粥,已經連續好幾年了。有一次,學生們低頭說:

「這是我的飯票。吃點好吃的!」謝謝你的提議。

我習慣喝粥。范仲淹拒絕了。

眾所周知,范仲淹當官的初衷沒有變。他一方面用自己的工資幫助朱、範家的窮人,另一方面幫助貧困學生。他雖是朝廷的終身**,但家境貧寒。

在岳陽樓的故事中,他的真實寫照是先憂患後享樂。可以說,岳陽樓的影響是深遠的,這與范仲淹的儒家待人精神密切相關。

岳陽樓記的主旨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事實上作者是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緒上寫出來,那文中的景色也正是濁浪排空和波瀾不驚的兩重天既然如此,濁浪排空的景色,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范仲淹治理海潮時的景象。而波瀾不驚,又可以想象范仲淹盪舟太湖的景象。這一切的**,其實還是很清楚的。

然而,拋開所有的景色,作者的心情無外乎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這種心態,這才能成為兼濟天下的人。

范仲淹簡介,范仲淹的一生及其簡介

簡介 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蘇州吳縣 今屬江蘇 人。宋正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進士。少時貧困苦讀,出仕後有敢言之名。范仲淹一生為管清廉,治軍嚴明 范仲淹的一生及其簡介 范仲淹 989年8月29日 1052年5月20日 字希文,漢族。蘇州吳 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學家。康定...

范仲淹的介紹,范仲淹的一生及其簡介

范仲淹畫像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 今屬江蘇 人 唐宰相範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家 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 今陝西省彬縣 後遷居蘇州吳縣 今江蘇省吳縣 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 皇佐四年 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

一生都未能考取舉人,是什麼支撐蒲松齡七十歲還參加科舉

因為蒲松齡想要出人頭地,要知道蒲松齡家族世代都是農民,想要改變自己的出身就要去參加科舉考試,可惜他考不中,所以才70歲還在參加。當然是夢想。蒲松齡一生都在和貧苦作鬥爭,在自己七十歲的時候他還不服輸,還要參加科舉。之所以參加科舉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可以。因為那個時候只有中了科舉才能升官!其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