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 善惡的標準,佛在所有經論裡面都講到,專門教導初學的有《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給我們講善惡標準。
2 專門對出家人所講的標準,除戒律之外,《彌勒菩薩所問經》,也叫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在《大寶積經》裡面,這部經佛是專門為出家人所說,特別是末法時期的出家人,他們造作許許多多不如法的事情,不善的事情,自己卻茫然不覺。
3 在中國,印光法師是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為現代人奠定因果教育的基礎。善惡心行的標準他沒有用佛法,他用《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來代替戒律,這非常有道理,真正是契機契理。這些著作都是中國人寫的,深深符合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很容易被接受。
4 印光老法師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給我們講的這些決定不錯!印祖一生極力提倡因果教育,我們修淨宗的同學應當繼承印祖的遺志,真正發心,擔當起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如來家業。
5 把印祖的教誨發揚光大,確實能夠挽救社會,能夠挽救末日的災難。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對於經教,對於祖師提倡的,都應當熟讀,都應當認真學習,並落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只要我們真幹,真正去落實聖賢的教誨,決定得利益、決定得受用。
6 我們造善就叫做善業,造惡就叫做惡業。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作用,所以稱之為業力,所謂「不思議業力」。佛門裡頭有一首偈子說:
「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時辰到的時候,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7 因果報應、六道輪迴、鬼神之事,這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愚痴,造作的時候,他疏忽大意,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害怕也沒用處,也無濟於事!
8 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我們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一定要認清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
2樓:陸過人間
眾生是世間的凡夫,往往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出種種惡業惡事,這種人在產生後果的時候,承擔責任時就會後悔,害怕,這是在事情發生以後的反應,而菩薩是聖賢,往往在事情未發生時,時刻警惕著「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處才是產生後果的出處,緣起!這發心才會引起後面的連鎖反應!所以菩薩怕起心動念的「因」,才會導致承擔責任的」果「!
而地藏經裡曾說過」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未雨綢繆,智者往往在事情還未發生就能知道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於起心動念處不造作,不思善不思惡,此正麼時!
又---菩薩本是」菩提薩埵「,意思是利樂有情,像觀世音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會動心念去做不好的事!可佛菩薩也不會故意的」動「念頭,」去「做善事,而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不取亦不捨,順其自然!正所謂---鏡緣之心,緣來即顯,緣去即空。
3樓:t深深海底行
眾生不知、不信因果報應;直到惡果顯現之時,生恐怖心,意欲逃避而不可得。是為「眾生畏果」。
菩薩了知因果報應,時時察知身口意行將成何種果報,因而在惡因即將現行時,不造惡因;惡因已成時,如法懺悔。不至於在果報顯現時才作無謂的逃避。是為「菩薩畏因」。
二者的差別,在於是否深信因果;是否了知何種因將導致何種果;是否在惡因未成時小心謹慎,如臨深淵;是否在惡因已成時如法懺悔,後不復造;是否在果報顯現時能夠坦然承受,不作無謂的逃避。
身口意行造作惡因,是因無始劫以來,貪、嗔、痴、慢、疑、邪見等六種習氣導致。這些習氣極難**。打個比方:
在和其他人打交道時,先因貪而不願忍讓自身利益,由此嗔心大起,發生口角,進而辱罵毆打乃至傷人殺人。事後不知惡因已成,不能如法懺悔,反而遠走逃避。不知世間法律懲治遠遠不及未來世極重苦果。
上述過程,兼具貪嗔痴慢疑邪見六種習氣。
修學佛法者,應當時時察知自己起心動念是與何種習氣相應,根據自己最容易出現的習氣而對治修行。不斷令心性調柔,不斷淡化習氣。常行佈施、持戒、忍辱;饒益一切有情。
常常親近善知識,深入經藏建立正知見,乃至發無上菩提心,行於佛法之中。則未來世乃至現世常得富貴,常得威儀,常不為險惡所困,常為人所尊重。不入邪法,諸邪難浸,逐漸與佛法相應。
偈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4樓:匿名使用者
世間有因就會結果,大概意思就是眾生怕結果,菩薩也怕果,但菩薩能看破因果,不造因也就不會有果,所以說菩薩畏因。(個人理解
5樓:
菩薩是覺悟者,對因果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造什麼樣的因必定會的什麼樣的果,因此菩薩避免種因;而凡夫眾生不信因果,或者不深信因果,總是抱著僥倖的心理,一位造下一個因,不一定會得必然的果,因此不怕造因,但果報現前時尤其是惡報苦果現前時有十分恐懼害怕。俗話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無知者無畏啊。
南無阿彌陀佛
6樓:笑笑丞
一個是事情的結果 一個是事情的起因 一般人都不想知道為什麼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話什麼意思?
7樓:末你要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害怕原因,而大部分的人,即眾生,更害怕結果。
這句話出自印光法師所著的《印光法師》,主要說明因是能造作、產生一定後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由佛教的緣起論產生了因果理論,因果理論是佛教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隨著佛教的發展而對因果理論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佛對眾生說法時有四種的泰然無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
二、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
三、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
8樓:銀子很值錢
出處:印光法師所著的《印光法師》
釋義:因為菩薩是正等正覺,對因果就看得清清楚楚,明白有因才會有果,所以菩薩害怕造惡因,就是善因也不會執著了。而未覺悟的凡夫不懂因果不信因果,惡報來臨就想方設法躲避,躲不掉就恐懼害怕絕望,善報來臨就貪著、執著,最後善報轉化為惡因!
9樓:樂觀小山
有智慧的人害怕原因,而大部分的人,即眾生,更害怕結果。
分字解釋:
1、菩薩,也就是有智慧的人;
2、畏,就是敬畏、畏懼。
3、眾生是一個漢語詞彙,是儒家用語,泛指一切生物。
4、果這理是表示結局、結果的意思,與「因」相對。
5、因這理是代表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
擴充套件資料
原因介紹:
佛法裡「因果」是和「緣」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稱為「因緣果報」,如果說因果是種子,「緣」就是種子生長所需的陽光、雨露。「因」需要「緣」才能結「果」,就像種子需要陽光、雨露才能發芽。
人這一生(其實何止千生萬生)種下數不盡的善、惡種子,有些已經發芽,有些還埋在「土」裡,這個「土」就是你的潛意識,佛法裡叫「八識田」。善「緣」能讓善「因」發芽。惡「緣」也能讓惡「因」發芽,而「廣結善緣」,就能催熟「善因」,讓它早發芽,同時能抑制「惡因」,推遲他結「惡果」。
所以,智慧的人會拼命種「善因」,拼命結「善緣」。而糊塗的人,卻分不清哪些是「善因」,哪些是「善緣」,《南華經》裡說「巧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聰明者多憂愁、勞碌,因為聰明人時時刻刻都在忙於分別、判斷,其實「諸法無我」。
冥冥之中有定數,機關算盡也只是徒增自己的煩惱罷了。所以聰明幫不了你什麼忙,能幫到你的只有智慧。真正能做到洞悉因果,並嚴格依此而做,從「善因」和「善緣」下功夫,才是真正聰明人啊。
10樓:卡門kamen之歌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意思是菩薩很重視因地,而眾生很重視事情的結果。
菩薩認識到因果的原理,看到眾生的不幸,看到三惡道的悲慘,所以對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都會特別謹慎。因為他深深知道,不良的心行必定結出苦果。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講因果,因果是存在的,因果通三世 ,也就是說,只要有善因,必會有善果,有惡因也必遭惡果,只是時間遲早問題。菩薩深知這道理,所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如理如法,不破戒,不起惡念,而眾生不明此理,不信此理,他只怕沒有好的果報,卻不知 ,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12樓:法藏
因為菩薩是正等正覺,既然覺悟了,對因果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菩薩害怕造惡因,就是善因也不會執著了。而未覺悟的凡夫不懂因果不信因果,惡報來臨就想方設法躲避,躲不掉就恐懼害怕絕望,善報來臨就貪著、執著,最後善報轉化為惡因!
13樓:善是福自在快樂
種因必有果,果熟必有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農民種糧,就如同種因,糧熟獲豐收,這如同果報。
惡因也相同,種因必結果,果熟必有報,惡因報災禍。菩薩畏惡因,怕人幹壞事。要種下惡因,果熟遭惡報。
什麼叫: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14樓:矽谷創業快訊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意思是菩薩很重視因地,而眾生很重視事情的結果。
菩薩認識到因果的原理,看到眾生的不幸,看到三惡道的悲慘,所以對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都會特別謹慎。因為他深深知道,不良的心行必定結出苦果。
15樓:匿名使用者
統治人類,統治萬物的最根本規律就是因果律。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規律,它確確實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但它只是一種相對的真理,若回到絕對真理,回到生命的本源,這個規律會自然消失,奇妙地又變成因果同時,因即果,果即因。
這就是生命的奧祕,令人歎為觀止。
作為人,包括九法界中的生命,都逃不出因果律的掌心。甚至佛,雖然已經脫離了因果的樊籠,但也不會,也不能違背因果。在因果面前,人類只可以膜拜,來不得絲毫蔑視,更不得半點反抗。
因果無形兮宛似示弱,果報綿綿兮受時方知。
庸人對因果輕視不信,不知道平時應該多多培福,少作惡。等到一旦禍事臨頭,卻又怨天尤人。菩薩深知因果不可違,對惡事拒之而唯恐不及。
是故菩薩戒的條目繁多,便不足為奇了。菩薩安然受果而懼怕犯因,怕因怕得要命。眾生不怕作惡,還作惡多多,就只怕果報來臨,怕受懲罰。
這就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皆因菩薩深信因果,怕行差踏錯,而眾生對因果無知,以為做惡是沒有人知道的,做了再說。其實,且不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因果本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
因果現象充斥一切,無所不在。所碰之處,除了因果還有什麼?每個人碰到每人每事,不都愛問為甚麼嗎?
打破沙鍋問到底啊,要知為什麼,不就是找因果嗎?離開因果,還能回答為什麼嗎?不會有無厘頭的事的。
每個人都身在因果中,只是不知因果罷了。
人之所以忽視因果,不信因果的原因,除了因果的無形以外,還在於它的的複雜性。最難明白的是所謂三世因果說,因果成熟說等。這都是佛為我們揭示的真理,因為以我們凡夫的聰明,是不可能發覺的。
所謂三世因果,是說因果不會簡單地有因就馬上有果,而是前因後果,前世的因,後世的果。前世可以是這一生的前一生,前兩生,乃至前前。。前生。
因為從因到果的成熟,是要有緣的幫助的,若是缺少了緣,果是不會到來的。因此人們會看到,這輩子壞事做絕的人,居然能夠逍遙法外,甚至官運亨通。不知道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所以對於壞事做絕的人(群),雖然還是春風得意,還在呼風喚雨,甭焦急,等著吧。逃過天,逃過地,逃不過因果的懲罰,所以這也就同時解釋了因果成熟說了。時間就是趨化劑啊。
聰明人往往是以為可以逃避因果,以為不讓人知道,不承認,搞假證據甚至殺人滅口,就可以賴掉所作惡事。卻不知道,惡因越積越多,會有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後一發不可收拾,招致粉身碎骨,乃至墮入十八層地獄。智者則不然,認識因果,承認因果,重視因果,唯因果而行事。
故智者生活平淡而事事通順,如意吉祥,健康長壽。天災人禍中,都能平安,盡享天年。
若每個人都能時時處處不忘因果,學習菩薩畏因的精神,把好自已一關,則人生幸甚,社會幸甚。還何愁災患綿綿,社會不公,無以寧日呢。
興趣是果,做好是因,菩薩喂因,眾生喂果
因果的正確說法是果因。先有果,後有因,如先有蛋,後有雞。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果可以成為因,但因不能回到果。正如種子一旦發芽,就只能生長。不可能回縮成種子。那麼,再回到這句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顯然是不對的。無論是誰,都怕果,因為果決定因。果,就是種子。因,就是發芽。一旦到了合適的溫度環境,種子...
清風是式什麼意思,清風獨畏什麼意思
是指沒有雜質的微風,是一種意境的描寫.清風獨畏什麼意思 也就是 成語 清風明月 拼音 q ng f ng m ng yu 解釋 只與清風 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閒無事。出處 南史 謝惠傳 入吾室者,但有清風 對吾飲者,惟當明月。示例 金馬玉堂三學士,兩閒人。宋 歐陽修 會老堂致語 近...
火字旁畏懼的畏是怎麼讀,煨制什麼意思
小火慢煨 wei 一聲 一種烹調方法 wei讀一聲,將原藥材進行乾熱處理的一種方法。方法為 將淨藥材用溼紙或溼面 溼麩皮 溼滑石粉等包裹 厚度0.3 0.5 埋於熱灰 熱滑石粉中煨至包裹物外表呈焦黃色時取出,除去包裹物即可。左邊一個 火 字旁右邊一個 畏 是什麼字 煟,讀音 w i 基本字義 光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