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的四大是哪四大

2022-04-04 16:16:20 字數 4180 閱讀 2249

1樓:匿名使用者

對「四大皆空」的解釋常見的有:1、「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3年5月增補本)2、「指宇宙間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幻的。

(《漢語成語大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6月版)」3、「謂世間萬事皆虛,並不存在。」(《成語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3年1月版)4、「佛教用語。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

是虛無主義的反映。」(《漢語成語分類詞典》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8月版)筆者認為,這些解釋均曲解了佛法「緣起性空」的本義,容易誤導人們把「四大皆空」當作絕對的虛無,以至於有人把其作為及時行樂或消極處世的藉口和依據,鑑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釋。

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風四物,也指堅、溼、暖、動四性。稱之為「大」,是因為它普遍存在於任何物體中,也就是說,「四大」是每個物體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單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風力。

就人的身體而言,皮肉筋骨屬「地大」,汗血津液屬「水大」,體溫暖氣屬「火大」,呼吸運動屬「風大」。物質(佛法稱為色)由「四大」構成的觀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對物質世界構成的基本認識,是人類對宇宙本體初期探索的結果,屬於一種樸素的唯物論思想,這樣的觀念和中國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相近似。佛教產生後,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並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中一個最根本的哲學概念,深妙難解。過去和現在有許多人對之產生誤解,有的把「空」和「有」看作對立的兩個方面,在現實世介面前墜入常見;有的把「空」當作空洞無物,墜入虛無主義的斷見。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這個字的**,佛經是從梵文譯來的,「空」字也由之而來。

在梵文裡,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義是 「性空」,玄奘法師簡譯為「空」。下面摘錄一段澹思先生《論空即是色》的文章的一段,他把這個空字的**和意義說得很清楚:

「空、在梵文裡叫做 sunyata(音:舜若多),事實上, sunyata 一語,不能簡稱為『空』,而應稱為『空性』。ta在此是一個接尾詞,sunya是一個語根。

當然我們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這句話裡的『空』,原文並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裡與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區別了。ta的意思有性質、實在、形態等義。

空與空性是有著不同的意義的。……」

這段文字,把空與空性分析得很清楚。事實上,在筆者已找到的《心經》的七種譯本中,般若共利言譯作「五蘊性空」,而不是五蘊皆空;法月和知慧輪及施護都譯作「五蘊自性皆空」;法成譯作「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在藏譯梵文字中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

可見這裡的「空」應該按「性空」之意來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千餘年來,深入民間,傳佈最廣的,是玄奘的譯本,他譯的是「五蘊皆空」。當然,他這樣譯,一定有他的見解,當時也不會引起誤解,而且當時對「空」字的解釋也相當清楚,只是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文字的意思也隨之改變,於是有人就依文解意,只就字的表面意思來理解,以致千載以來,引起了不少誤解。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對「性空」的解釋是:「謂眾緣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這裡所指的「性」不是物理學和生物學意義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種不依條件(緣)的獨立存在的「自性」(自體),「自性」的含義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規定自己、本來如此、實在恆常的意義。

我們只要冷靜推論反覆思考就會發現: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由多種因素組合而產生的現象,並不存在不依條件的絕對單一獨立的「自性」。宇宙萬物都是由各種條件(緣)而產生的,任何事物都是「緣生則生」、「緣闕則闕」,即產生該事物的條件具備了,該事物就產生而存在,條件不具備,就不能產生。

緣生的事物不能離緣而存在,這就叫作「無自性」,即「性空」。印度學者龍樹說:「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性空。

」又說:「事物若有自性,何需依賴眾緣,若是眾緣和合,還有什麼自性?」人們通常認為,「有」是存在,「有」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不是「有」,因此「空」「有」對立。

實際上「空」「有」不但不對立,而且是一體的,「有」中存在著空性,空性不會在「有」之外存在,也不必等「有」毀滅了才談空性。佛法是依「有」言「空」,「有」「空」一體,「有」「空」不二。可見佛法說的空,是「緣起性空」的空,是「因緣所生法」,本身「無自性」的空,不是空無所有的空虛的頑空,也不是否定事物具有的作用及事物相續轉化的斷滅空。

《心經》中下列幾句話對於正確解釋「四大皆空」有很大幫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是說:「色」(指一切物質)並不是與「空」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種東西,「空」也並不是與「色」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種情況。

「色」與「空」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色」指事物本身存在的現象,「空」指事物的性質。從色(物質)本身來說,它是一個存在,但從它的根本性質來說,它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由多種因素組合的一種現象,並不存在不依條件的絕對單一獨立的「自性」,因此色本身就是無自性的空。

具有空這種性質的物質就是色。這裡的「空」指的就是「自性空」,並非否定色的存在的空,「自性空」是一切因緣和合之物的永恆不變的性質。所以宗喀巴說「什麼東西依靠條件,什麼東西就是空。

」「空即是色」這句話還說明,空的概念是以存在為前提的,龜毛兔角之類本來沒有的東西,說它空與不空毫無意義。「色不異空、「色即是空」,是因緣所生之法(法指宇宙萬有),是「自性空」;而「空不異色」、「空即是色」,是因緣所生之法,是有形相有作用,是「假名有」。由自性空到假名有,是要人們不著空有兩邊,而求合乎中道。

佛法講「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們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縛,獲得解脫和自在。能積極進取、淡泊名利、樂於助人、不圖回報,既利於社會,又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些人因不瞭解「有」的空性本質,過分執著「有」,把「有」當作一種永恆不變的存在,這是一種貪慾的人生,一個人對「有」看得太重,貪得無厭,慾壑難填,那麼他就會煩惱痛苦。

佛法就用「四大皆空」(即「萬有性空」)來破除他們對世間假「有」的常見。世間還有一些人,他們雖能看出「有」的「性空」本質,但因不瞭解緣起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續不空**變不空),不瞭解整個宇宙人生皆是具有互相影響、互相聯絡、互相依賴和互相作用的剎那生滅的相續相的更高深的道理,認為世界一切萬物既然是「性空」的,那麼生存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他們中有的人不顧家庭倫理、社會道德,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害人害己害社會;還有的人則是消極厭世、頹廢悲觀。

這兩種人生態度才是虛無主義。佛法就以「性空妙有」、「相續不空」來破除他們執著「空」的斷見。

佛法是用「四大皆空」來破除迷界的舊執著——盲目貪婪、極端自私的人生態度,用「相續不空」來建立悟界的新觀念——積極奉獻、造福人類的人生觀。

據此,筆者認為「四大皆空」的正確解釋應為:佛教用語, 「空」的含義是「性空」。佛法認為: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緣起性空」的,它的存在必須依賴於眾多的條件。緣生的事物不能離緣而存在,這叫作「無自性」,即「性空」。2、緣起性空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續不空。

下面摘錄的是《佛學大詞典》對「四大皆空」的解釋:「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皆為妄相,若能了悟此四大本質亦為空假,終將歸於空寂,而非『恆常不變』者,則亦可體悟萬物皆無實體之諦理。又一般世人形容看破名利、世事,亦稱四大皆空。

」 要說明的是,這個解釋用了很多的佛學名詞,一般讀者要看懂這「言含永珍、字括千義」的話是有些困難的,如果依文解意,有可能產生新的誤解。

最後摘錄一段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吳立民先生《論宣告與修行的關係》的**中的內容,可以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性空」的含義:

佛法認為凡是緣生的事物,就必然具備下列三個特點:1、緣生事物不可能離緣而存在,也就是沒有脫離它的產生條件(緣)的獨立自主性,這就叫無自性,佛法謂為無我。2、緣生事物都是隨緣運動著變化著的,不可能脫離它產生條件的變化而保持不變性,這就叫無永恆性,佛法謂為無常。

3、凡是緣生事物都必然隨著它產生條件的規律,迴歸到它應該回歸的地方去,也就是按照它自身規律而成住壞空、生住異滅和生老病死,這叫做寂滅性,佛法謂為寂靜。概括緣生事物這三個特點,就是佛教小乘的三法印:1、一切無我;2、諸法無常;3、涅盤寂靜。

……佛教發展至大乘,將無我、無常、寂滅歸為空性,即無自性、無永恆性、寂滅性,均是萬有實相空性之表現。故將三法印演進而為一法印,即一實相印。這一實相,就是性空。

以是空性,成就萬有一切。所謂「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法不成。」但是不能執空,以為真有一個空,則又是自性不空了。

所以「若有不空法,則應有空法;實無不空法,何得有空法?」「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人見有空,諸佛所不化。」所以「空不空」的般若實相,就是萬事萬物的本體,也就是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這就是般若。

唯是般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謂為空不空。這就是佛法。……說它勝義有,它又自性空;說它畢竟空,它又方便有。

如此不可究竟,無第一因,才正是佛法之真實,才正是佛法之圓滿,才正是佛法之具足。這就是「空不空」的般若和般若的「空不空」。

佛教中常講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何為「四大」?

四大皆空,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 aturmanabnuta 的意譯,也叫 四界 具體指的是地 水 火 風。印度古代認為這四種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元素,故名之為四大。佛教所稱四大,除含有上述意義外,主要指的是堅 溼 暖 動四種效能。就是說 地的屬性是堅 水的屬性是溼 火的屬性是暖 風的屬性是動...

當代歌壇四大天王四大天后影壇四大影帝四大影

楊二車娜姆 芙蓉姐姐 楊丞琳 孫悅 楊丞琳和孫悅怎麼和他們倆混在一起內了?歌壇的如果是 容新人的話 個人感覺嘛 天王 周杰倫 林俊杰 王力巨集 陶喆!天后 蔡依林 孫燕姿 張韶涵 梁靜茹!電影當然是老一輩的厲害!影帝 星爺 劉德華 張國榮 梁朝偉!影后 梅豔芳 王祖賢 林青霞 朱茵!個人感覺是這樣,...

中國四大高原,中國四大高原是哪四大

中國四大高原是哪四大?黃土高原溝壑萬千。內蒙古高地面坦蕩,起伏和緩,多寬廣盆地。草原遼闊,為中國重要牧區。西部沙漠分佈廣。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鐘乳石。青藏高原山地起伏大。一 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 位置 成因 氣候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高原地區,內蒙古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