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喝百事
康德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在純粹理論理性領域無法解決三個二律背反,於是就要在實踐理性當中解決。這個似乎是康德自己明明白白說的。
前面的第一位肯定沒讀過康德,第二位可能只看過一點二手文獻
呵呵,我錯了⋯⋯:)
2樓:弓鴻暉
按他本人的意思,
實踐理性指...道德操守
理論理性指...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德行比思考問題的能力更重要.
這和他生存的時代也有關係,畢竟他自居的時代使命是把新興科學和古老的宗教交易進行調和.於是劃分了不同的界域.
3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認識是按照感性,知性,理性的順序進行發展的,最後才歸於實踐。
康德對前面三個過程的批判證明了科學知識領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對實踐的批判則證明了人在道德領域的自由意志的可能性,為人類的信仰和自由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康德受到人本主義思潮特別是盧梭的影響,把人的尊嚴和自由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樓下的朋友,在純粹理性領域無法解決的二律背反不是四個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大一,剛開哲學課不久.
如何理解康德的純粹實踐理性的信仰
5樓:匿名使用者
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同時,他也是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在批判時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認識能力及其範圍與限度,將世界劃分為「現象界」與「自在之物」世界;人的認識分為「感性」「知性」「理性」三個環節,並提出「先天綜合判斷」概念.
認為時間和空間是感性的先天形式;因果性等十二個範疇是知性固有的先天形式;理性要求對本體------自在之物有所認識,但這已超出人的認識限度,必然陷入難以自解的矛盾,即二律背反.人的認識只能達到「現象」.在自在之物世界中,上帝、自由、靈魂等為超自然的東西,屬信仰範圍,它們的存在是為了適應道德的需要.
由於兩個世界之間存在明顯的鴻溝,康德試圖通過審美判斷與自然界的目的論判斷以達到溝通,提出審美的主觀性與沒有目的的目的性與自然界的內在目的性與外在目的性,最後以有文化有道德的人為其體系的終結.在政治上,同情法國革命,主張自由平等.在教育上,認為應重視兒童天性,養成兒童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
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道德形而上學基礎》等.
康德的「理性」指的是什麼,理性的物件是什麼,理性認識的結果是什麼?
6樓:
我讀拉純批後,給你的答案,理性的物件是知性,理性就是綜合篩選概念後產生的經驗,理性的認識結果是經驗.知性是對於感官的綜合形成各種繁多的概念.
7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的「理性」就是主體利用概念把握「物自體」的那種能力。
康德哲學研究的「物件」永遠是「物自體」,但這個「物自體」界於「可知」與「不可知」之間。
「理性認識」的最終結果應該是「體系化的物自體」。但這種「體系化的物自體」是永遠無法達成的,所以,康德追求的「永久和平」也是無法實現的,這正是康德偉大的地方,這給辯證法留出了廣闊的空間,並醞釀出了整個現代西方哲學。
本人認為康德的對人的存在方式的分析是不精細的,人首先是存在著,然後才認識著。從這點看,現代西方存在主義哲學和現象學是遠遠超越了康德的,但所有現代西方哲學的根都可以迴歸到康德那裡。
8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哲學「批判」即分析的物件就是理性,此理性乃人類理性是也。理性具有兩種功能,其一為理論理性即認識功能,其一為實踐理性即意志功能。前者康德有時稱之為「知性」,因為在康德,知性才是嚴格意義上的認識能力。
後者則有時稱之為「理性」。
就理論理性(認識能力)而言,可以劃分為三個環節:感性、知性和理性。這就是狹義上的理性。
作為理論理性之環節的理性,是一種「理想的統一性」,代表的是人類理性試圖將知識進一步構成體系,追求完滿性的理想,康德稱之為「調整性」的原則,以區別於知性之構成性的原則。就認識而言,理性具有引導知識進步,向無限性進展的傾向,雖然這一傾向永遠也不可能實現,但它畢竟對認識的進步和發展有意義。
什麼叫純粹理性,什麼叫實踐理性
9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1)「純粹理性」是指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批判」是指對純粹理性進行考察。康德為該書冠以這一名稱,是為了弄清人類認識的**、範圍及其界限。
康德的觀點是,純粹理性教導人們人類知識是以經驗為基礎的,但實踐理性認識到在心靈中還存在一個先驗的觀念,不受經驗的支配,它假設了人類自由、上帝和不朽這些觀念一因此,他一邊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不同,一邊又試圖找到兩者之間結合的紐帶。
(2)實踐理性,全稱「純粹實踐理性」。德國康德用語,離開自然界的必然性而指導人的道德行為的主觀思維能力。與"純粹理論理性」相對。是純粹理性的一個方面。
他認為實踐理性以先天的道德規律,採取命令的形式和決定性的意志(善良意志),達到區別善惡,走向至善。實踐理性的原則是自由,它與自然界的必然性有別。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康德哲學裡的概念.
康德哲學把以往去抽象認識物件已達到真理的思維方式轉到了先考察人類理性是否能,怎樣認識物件本身上來,康德就叫它「批判」.所謂純粹理性批判,就是指的對人類理性自身的考察.
根據他的考察,他發現人只能認識自己先天認識範圍內的東西,而之外的無法,也不能認識,是所謂「物自體不可知」.那麼世界就根據這種認識論分為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兩部分.可知的那部分,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理性的有限範圍,康德叫做理論理性,去不斷認識,但不可知那部分,只能訴諸以道德,就叫做實踐理性.
而溝通這兩種理性的橋樑,訴諸以審美,就叫做判斷力.至此,就是康德的三大批判.
11樓:匿名使用者
「純粹理性」是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對於自然規律和經驗事物的認識能力,客觀世界被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經驗範圍內的可認識部分,其二是經驗之外的不可認識部分,也就是「物自體」,純粹理性在經驗範圍內通過先驗綜合判斷幫助人們認識外部世界。而經驗之外的「物自體」,則由與之相對應的」實踐理性「去思維。
結合《實踐論》談談如何理解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簡答題(馬克思
矛盾論 1 抄 堅持和發展了襲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bai和核心的思du想 2 提出矛盾普遍性zhi和特殊性及其辨dao證關係原理 3 論述了矛盾同一性與鬥爭性的原理。實踐論 1 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特徵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
佛法的道理徹底理解,但如何去實踐佛法
1是孝養父母,孝養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孔子說過,對父母,難在 色難 就是說難在對父母有禮貌,對父母好臉色。所以,從今以後,對父母說話以柔心對待吧。2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3是持守五戒十善。4是放生。5是吃素。樓主,我不知道你既然明白了佛理,怎麼會不知道怎麼去實踐呢?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如何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主要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兩個基本方面,它們集中體現了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創新活動。第一,實踐創新為理論創新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相互關係中,實踐創新具有基礎性的意義。第二,理論創新為實踐創新提供科學的行動指南。理論創新不僅要以實踐創新為基礎,還要發揮科學的指導作用 反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