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蜀人,中國西南古代民族。大致是從商代到戰國後期,主要活動在四川盆地的西部,但在勢力全盛時,也曾到達陝西南部和雲南北部的某些地區。蜀人傳說中的領袖有蠶叢、柏灌、魚鳧等人,最初活動在川西岷山一帶,以後才逐漸遷徙到成都平原。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曾經有蜀的記載,武王伐紂時,有蜀人蔘加。春秋中期,蜀人由杜宇氏統治,建立蜀國,都於郫(今郫縣)。春秋後期到戰國,開明氏取代杜宇氏為蜀王,原來定居廣都樊鄉(今雙流),大約在戰國前期遷到成都。
疆域北至漢中,南到今青神,西達天全、蘆山,東抵涪水。居川西平原,從事農業。在此時期中,蜀曾不斷與秦、巴作戰。
古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領。
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即今天的雙流縣)。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新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闢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通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一百多年。
2樓:劇菁英
蜀地指的是四川,不是古蜀國。
李白有什麼古詩
《渡荊門送別》賞析
3樓:韓琴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遊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遊、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渡荊門送別》全詩原文如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白話文釋義: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
長江滔滔奔湧,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雲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故鄉之水戀戀不捨,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首聯「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就是點明這一壯遊。
頷聯這兩句不僅由於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闊;而且還由於動態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它用高度凝鍊的語言。
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頸聯兩句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雲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
尾聯寫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4樓:努力的紅魚
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裡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5樓:洋依雲
寫出作者的豪邁氣魄。
渡荊門送別 主旨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主旨是抒發了對家鄉的不捨之情。
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並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裡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7樓:阿沾
這首詩的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蜀中的山水的眷戀和對遊歷全國實現抱負的期待和豪情。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遊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遊、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原文: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
長江滔滔奔湧,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雲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故鄉之水戀戀不捨,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這在學術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二說作於開元十三年(725年),三說作於開元十四年(726年)。根據鬱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724年)辭親遠遊。
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遊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發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遊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指的就是這一壯遊。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
8樓:匿名使用者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二十五歲時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
9樓:雨女文亭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遊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
渡荊門送別賞析
《渡荊門送別》中「來從楚國遊」中「從」的意思
10樓:可愛的康康哥
「從」是介詞,「向」的意思,表示「來」的目的地是楚國。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遊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
全詩如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如下: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註釋如下:
荊門:山名,位於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渡荊門送別 李白的古詩是什麼意思?
11樓:易書科技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註釋】荊門:山名,在令湖北宣都縣北,長江南面,戰國時楚蜀交界處。
海樓:海市蜃樓。海上因空氣變化,光線折射,空中變幻出像城樓街景似的景象。
【解釋】我駕舟遠渡荊門外,到那古時的楚國遊,高山漸漸隱去,平野舒來。江水一片,彷彿流進廣闊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
空中彩雲,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我還是愛故鄉的江水,送我小舟迢迢行萬里。
【解析】此詩是李白二十五歲時離川漫遊出夔門後渡荊門之作。
詩的首二句說明詩人將渡荊門遊楚地。第二聯寫渡荊門所見:蜀地多崇山峻嶺,一出荊門,東邊乃是茫茫平野,山嶺漸漸消失了:
長江在廣闊無際的原野上奔流著,滔滔東去。這兩句寫眼前所見境界闊大,氣勢恢巨集,與年輕的李白胸中所懷的大志正復相同。夜裡,月亮倒映在江心,好像天上飛下了一面鏡子;江上變幻的雲彩望去疑若海市蜃樓。
如果說第二聯之景是巨集大的遠景的話,則第三聯可視為近景,雲彩、月色、江水,構成一幅奇幻的畫圖。
末聯結於「送別」——從故鄉蜀地流出來的長江水,正如故人深情,送我舟行向東。李白出荊門,不惟所見景象閱大,他的心胸似乎也較以前更闊大了。「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漉」,這樣闊大的風景、絕人的筆力只有杜甫詩中可以找到。
《渡荊門送別》1抒發作者鄉愁的是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無限留戀,依依難捨。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 送別 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是誰
杜少府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稱呼。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王勃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只知道王勃朋友的姓和官職,所以稱作杜少府。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稱呼,杜少府就是姓杜的縣尉,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指杜牧。不是復杜牧也不是杜甫。送制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王勃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 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
古代漢語中及的意思,古代漢語中的是
及 j 從後頭跟上 來得 趕不 達到 格。第 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 普 過猶不 趁著,乘 時。早。鋒而試。連詞,和,跟 陽光 空氣 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 古代漢語中的 是 古代漢語中的 是 有以下義項 一 作形容詞,意思是 對的 正確的 例如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晉 陶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