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古代大洪水的傳說。
在中國,有關古代大洪水的傳說是這樣的:在堯舜時期,天下洪水滔滔,到處是一片汪洋。洪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重的災難。
於是,舜帝就命令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治水辦法不當,一味地去塞呀、堵呀,結果越治洪水越厲害,受到舜的嚴厲制裁,丟了腦袋。接著舜帝又起用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一改堵塞的被動辦法,而用疏呀、導呀的方式,也就是說,**有洪水,就在**挖一條溝,把洪水排掉。用的力量比鯀要少得多,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據說,大禹治水13年,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都沒有回家看看。
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推動了生產的發展,自己也當上了部落的首領。
在西方,有關大洪水的傳說記載在《聖經》裡。在《聖經·創世記》中寫道:「此事發生在2月17日,這一天,巨大的深淵之源全部沖決,天窗大開,大雨40天40夜澆注到大地上。
」原來,當上帝創造了萬物和人以後,由於人不按上帝的旨意行事,造了不少罪孽,上帝非常憤怒,為了懲罰世人,準備天降大水,把人類全部淹掉。可是,人世間有一位善人諾亞,上帝就把大洪水的訊息告訴了他。這位善人造了一個方舟,稱諾亞方舟。
他和他的家人乘著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擱淺在高山上。為了探知洪水是否已經退去,諾亞連續放飛了3次鴿子。等到第三次,鴿子從遠方銜來一枝翠綠色的橄欖枝,諾亞知道大水確實已經過去。
據說,這位大善人靠著這隻方舟,逃脫了這場世界性大劫難。今天的人類就是這位善人傳下來的。
在古巴比倫也有類似的傳說。人們在出土的公元前2023年的蘇美爾泥版文書中,找到關於大洪水的如下記載:「早晨,雨越下越大。
我親眼看見,夜裡大粒的雨點就密集起來。我抬頭凝視天空,其恐怖程度簡直無法形容……第一天南風以可怕的速度颳著,人們都以為戰爭開始了,爭先恐後地逃到山裡,什麼人都不顧,拼命逃跑。」
在印度,大洪水傳說記載在《摩奴法典》裡。據說有一位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恆河沐浴,無意中救下一條正被大魚追趕的小魚。他把這條小魚帶回家,放到水池裡養大,又送回恆河裡。
小魚告訴他,今夏洪水氾濫,將毀滅一切生物,讓摩奴做好準備。洪水氾濫時,小魚又拖著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此後,摩奴的子孫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
在中國西南各少數民族中,在美洲130多個印第安部落中,同樣也有類似的傳說。
難道上述各民族中關於大洪水的傳說純系民間傳說,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嗎?它們之間有沒有一定的聯絡呢?在這麼多民族世代流傳的傳說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大洪水,這難道是巧合嗎?
人們是否可以透過傳說的「外衣」,去發掘一下其間合理的核心呢?我以為,這其中確有一些問題可以**。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看看東西方的傳說有什麼異同。
不同點,可能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東方的中國,對於自然界的態度,一直是比較積極的,相信只要經過人的努力,自然災害是可以防治的。於是就產生了上面所說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西方,宿命思想比較嚴重,以為自然災害是上帝強加在人類頭上的,除了利用「諾亞方舟」死裡逃生以外別無其他辦法。
相同點對於我們更有意義。第一,大洪水發生的時間大體相同,都發生在人類文明的初期,距今大約在七八千年以前;第二,大洪水是人類發展的分水嶺,洪水過後,人類開始了新發展。
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則傳說發生的地點。中國大禹治水的傳說大約發生在中國黃河流域,而西方的傳說,大約發生在西亞的兩河流域。不管是黃河也好,還是兩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也好,都有發生洪水的可能。
問題是那時的洪水何以能夠造成那麼大的災難,以至於幾千年以後在人們口頭上還流傳著關於大洪水的傳說呢?
我們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樣形成的」那篇文章裡提到,目前世界正處在第四紀冰期中最後一個冰期後的間冰期。這個間冰期開始於1萬年以前,從冰期到間冰期,氣候有一個從寒冷到溫暖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發生特大洪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由於氣溫的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開始大量融化,融水進入河流,必然會形成洪水。其洪水規模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可惜當時的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不能把那時的情景記錄下來,只能靠口頭語言代代相傳,最後形成流傳至今的上面提到的有關大洪水的種種民間傳說。
到了距今2023年到2023年間,世界氣候變得更加溫暖,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降水也比今天要多。科學家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氣候適宜期。這個氣候溫和、雨量較多的時期,也是人類高速發展的時期。
在中國的黃河流域,人類學會了農耕和家畜的飼養。出現了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為代表的兩大文化系列。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最為繁盛的遠古時期之一。
在兩河流域,曾經繁榮一時的巴比倫文明也使世界矚目。
第四紀期間,冰期與間冰期相互交替出現,使人類從森林走到平原,經受了多變環境的鍛鍊,能力與智慧得到提高,特別是那次大洪水過後,人類發展歷史出現明顯的轉折,並開始大踏步前進。
上述意見只是一家之言,也並不一定能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但是,在這裡,我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對於古代一些民間傳說,切不可一概斥之為荒誕之詞,而不予理睬。也許透過這些傳說,還會發現一些有關自然之謎的真相呢!
求遠古時代關於大洪水的神話故事?
2樓:卿田
中國的還有女媧補天傳說。
3樓:大白
西方諾亞方舟的故事。
看歷史**,總說古時候黃河發大水,為什麼現在黃河一直沒聽說過發大水啊,是古人瞎編的嗎
4樓:
古時候發了,沖毀了很多地方,所以黃河改道了,並且近現代,對於黃河進行了河道的修整,特別治理了荊江段,還修了水壩,黃河水災緩解了很多。
5樓:
經過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黃河已被人類治理好了。當然治理還在繼續。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黃河經常氾濫成災,現在黃河到了中下游就沒水了
7樓:愛的魔力團團轉
黃河不發大水就不會有衝擊形成的平原
在古代黃河經常會發洪水,為什麼現在卻很少了?
8樓:你罵我我吃虧
其實黃河一直都有洪澇的,只不過因為我國基建水平的提升,將黃河洪澇的主要發生地段進行了治理,所以近些年從來沒有聽過黃河決堤的新聞。很多人可能不瞭解,其實黃河的主要洪澇災害是在河南三門峽開始的下游地段,上游帶來的大量泥沙使得下游地段的河道淤積,目前很長的一段一直是地上懸河的存在,河南境內的黃河兩岸堤壩可以高出地面七八米。
也有人說是因為近些年黃河流域的降水量十分稀少,黃河支流水系不能對黃河進行有效的補充,所以黃河非但沒有洪澇災害,反而近些年經常斷流。這一說法也無可厚非,但是卻忘記了一個重要事實,黃河下游的支流水系目前即便想流入黃河也已經不可能了,因為已經有了堤壩的阻擋,尤其是開封境內的黃河,完全就是地上懸河的存在。
其實黃河也是我國第二大長河,東西長度有五千四百多公里,只比長江短了900多公里,但是黃河並不適合通航,一是因為黃河的水量少,二是因為黃河上有落差巨大的瀑布存在。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黃河的含沙量太高,其實黃河下游流經的全是平原地帶,如果河道稍微深一點,是完全適合通航的,但是因為上游的泥沙使得下游河床不斷抬高,所以通航實現不了。
要想解決黃河的洪澇災害以及實現通航,最先開始的還是要治理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的泥沙,進行植樹造林。只有這樣才能挖深河道,將地上河改為地下河,最終有一天實現通航的夢想。
9樓:好奇魏先生
古代黃河經常發洪水,為何近些年卻很少了?
10樓:五湖殿下
你好,因為現在的人為干預比以前大太多了,正常情況下他的水量沒有太大變化肯定會導致災害的,被治理的危險河段都治理的差不多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黃河的防洪措施是很差的,那時候的防洪工程比現在的防洪工程差得很多,技術跟不上,基礎設施又建設得不多,所以一旦遇到大暴雨,洪水是不可避免的了,給古代人民造成了傷害
12樓:向錢衝向厚賺
因為黃河經過了多個朝代的治理和建國初期以及到現在一直在治理,所以現在很少發洪水了。
13樓:人生如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基建防洪工程也越來越好。大大小小的水壩很好的調控的黃河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量,所以現在洪水少了很多。
14樓:啵啵哆
在古代這個季節的降水多為暴雨的形式,往往在幾天之內就把一年以內一半以上的雨全部下完了,頃刻之間,「百川灌河」。但其實現在的黃河一直都有洪澇的,只不過因為我國基建水平的提升,將黃河洪澇的主要發生地段進行了治理,所以近些年從來沒有聽過黃河決堤的新聞。在古代這個季節的降水多為暴雨的形式,往往在幾天之內就把一年以內一半以上的雨全部下完了,頃刻之間,「百川灌河」。
但其實現在的黃河一直都有洪澇的,只不過因為我國基建水平的提升,將黃河洪澇的主要發生地段進行了治理,所以近些年從來沒有聽過黃河決堤的新聞。在古代這個季節的降水多為暴雨的形式,往往在幾天之內就把一年以內一半以上的雨全部下完了,頃刻之間,「百川灌河」。但其實現在的黃河一直都有洪澇的,只不過因為我國基建水平的提升,將黃河洪澇的主要發生地段進行了治理,所以近些年從來沒有聽過黃河決堤的新聞。
15樓:
在古代黃河經常發洪水說明在那個時候人們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對大自然不瞭解,尤其在水利建設方面,防洪能力很差,所以經常發洪水,而現在我們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科學合理的規劃,建立防洪體系,當洪水來臨時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現在發洪水的情況很少。
16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人更心狠,黃河也是害怕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水患一直是北宋**非常棘手的問題。從漢代起,黃河在幾次比較大的泛濫和改道後,經過王景的治理,在以後近8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相對安流的局面[1]。而到了北宋,據不完全統計,黃河及其支流共泛溢154次,平均每年約0.
92次。 僅黃河主幹長時間大範圍氾濫甚至改道有近80次,範圍波及到淮河和御河流域的許多地區,對北宋的經濟、政治、軍事等諸多方面都產生著重大的影響。(統計數字見附表)面對漢唐間800餘年的安流,北宋的統治者也只有慨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了。
18樓:原來是扒皮
應該是現在建了很多堤壩,古代的人沒有建吧
古代有什麼水災
19樓:匿名使用者
據史書記載,現行疆域中,歷城縣境內歷史上決口計17次(含凌汛決口5次),屬於民堰決口者3次,災情不大,旋即堵復,有的雖屬臨黃大堤決口,但屬於一般情況,堵復容易災情不重。象這樣的情況約計有11次。情況嚴重成災較大的是2023年正月20日王家梨行決口。
口門寬達1052米,身為7.5米,造成下游11個縣(歷城、章丘、齊東、鄒平、長山、高苑、青城、濱州、蒲臺、博興、廣饒)被黃水淹沒。陳孟圈村張繼良、潘延新兩位老人目睹此景,他們形容說,洪水呼嘯而來,淹沒了村莊和大地,舉目望去,一片汪洋,孩哭、娘叫、狗咬、雞鳴,水上漂浮著衣物、傢俱、牛羊、屍體,真是看不敢看,聽不敢聽,房屋倒塌不計其數,樹木有的連根拔掉。
剎那間村莊良田盡成澤國。黑水灣一帶水深竟達14米。真可謂,黃水無情如猛獸,吞沒黎民怎忍心。
倖存著顛沛流離,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此決口於當年春堵復。
其次是騷溝與小沙灘決口,這次系光緒二十三年(2023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汛決口,口門寬約千米,水深三丈,受災面積十餘縣(大體同王家梨行決口範圍)。最後用秸掃雙壩合龍,壩寬5丈,土堰子寬3丈5尺。
古代黃河下游分支,古代黃河下游分支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 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 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 中 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裡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上游 發源地 約古列宗曲 河口 內蒙古 中游 河口 孟津 河南 下游 孟津 入海口 ...
求古代詩詞,求古代詩詞
上邪 這裡讀ye,二聲 漢樂府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 樂府民歌 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晉 陶淵明 雜詩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 岳飛 滿江紅 無可奈何花落去,...
求長篇古代耽美文求長篇古代耽美文推薦
雛微 七月亂世 九日為鴉 青梅煮酒 誰可與懷袖 這兩篇文應該很符合同學你的要求。主角內心強大,背景大氣 稚兒live 七星解厄 系列 連城雪 笙歌 魔煙 絕劍弄風 碧血噬情 瑞者 白衣劍卿 這個應該看過吧。小謝 鳳隱龍藏 砌下落梅如雪亂 葉疏影 為誰風露立中宵 木易青鳥 昱傳 江山弈 這兩本是連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