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典出《孟子 - 梁惠王上》原文是: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論語中並沒有這句話,這句話來自孟子的轉述,也就是說,這話也許不是孔子說的,是孟子假託的。當然這已經沒有辦法考證了。另外,孔孟本來就是一脈相承的學術體系,就算是孟子假託的,孟子對俑的看法也應該符合仁的觀點。
而且這篇文章中,孟子是對梁惠王講述仁政的道理。所以,更難想象,孟子引用的孔子的話是說人殉更好。好,我們具體看這句話。
未看孟子原文的時候,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我最初的理解是,始作俑者(不用人殉者),其無後乎(難道就斷子絕孫了麼?)?也就是說,你看不用人殉的帝王將相,後代不也很興旺發達麼?
就是說,人殉不是必要的。
朱熹的觀點是「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其必無後也。
」就是說,朱熹認為以前的葬制,陪葬的是一捆草,只是略有點象人,而後來的木俑,陶俑,非常象人,所以孔子說這是不仁的,罵他們絕後。但是實際上我們知道人殉是世界各國早期文化中都有的。所以,俑的殉葬方式應該是晚於人殉的.
但是,從孟子的原文的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的意思應該是,「孔子說,『最早以俑殉葬的人,他們斷子絕孫啊!』,孔子這麼說是因為俑象人形,(這是不仁的啊)。
何況讓自己的人民凍餓而死呢,(那就更不用說是非常不仁的啊)」也就是說,孔孟連以俑殉葬都反對(因為不仁),更何況是以人殉葬呢。
另有說法,孔子的時代,一般認為是先有各種俑殉,才有人殉,比較接近朱熹的看法。孔子的罵,就是罵俑殉的發展最終帶來了人殉。這種說法也符合仁的觀點。
2樓:儒教儒家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解讀:一旦開始用人俑陪葬了,那這種行為,能沒有後續嗎?能完嗎?你的俑像人我的要更像人,他乾脆用真人了。
有些東西是不能開頭的,一旦有了開始,就會沒完沒了了,這就是風氣。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表示了他的什麼思想?
3樓:邊叡沃寒香
現行雲雲大家譯這句多為 孔子說:首先想到以俑倍葬的人,大概沒有子孫繼嗣的福分了吧!按:
上古多以活人殉葬,後覺得不仁遂以俑代替,這麼做在俗人眼人猶以為仁,在聖人看來卻是,不得活人而殉死,還要以人俑代人,其欲人殉之心也甚,故孔子嗤之.
孔子說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孔子這話是否定的否定、也就是肯定句。翻譯過來應是,孔子說:最初提出用活人陪葬這方法的人,他們的後人現在還有存在世上的嗎?
意思是說、用活人陪葬的人會斷絕後代。孔子很有修養、所以很少罵人,能夠讓孔子如此咒罵、可想而知拿活人做俑,是多麼讓人痛恨的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開始用俑殉葬的人,現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6樓:匿名使用者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出自孔子之口,他罵第一個做壞事的人斷子絕孫典出《孟子 - 梁惠王上》原文是: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從孟子的原文的看,「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的意思應該是,「孔子說,『最早以俑殉葬的人,他們斷子絕孫啊!』,孔子這麼說是因為俑象人形,(這是不仁的啊)。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7樓:
氣憤:**頻繁被黑,無法登入!
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他人作嫁衣裳。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
——憤然不平拾古人牙慧
近期,邁聚網遭受不明資料流惡意攻擊,恢復正常之後,隨即又被攻擊,導致崩潰頻發,嚴重影響各位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在此,我代表邁聚網全體員工,向各位信賴和支援邁聚網的朋友們說聲對不起,目前我們正在抓緊升級伺服器防護等級,讓居心叵測的人無法輕易得逞。
據技術人員反饋,**崩潰是由於遭到了不明身份ip的惡意攻擊,而且是自動攻擊,從而使**剛恢復不久便會又陷入崩潰。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如果不是被攻擊,我們還不知道自己在對手的戰略版圖中如此重要,竟要使出這般下三濫的手段來打擊我們。只不過,我想這背後的始作俑者大概也明白,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什麼,抹滅不了邁聚網,損人不利己,徒增笑耳。
b2b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各類產業b2b平臺層出不窮,煤機產業也湧現出不少b2b平臺。依託自身行業資源,建平臺、拉使用者、促成交,按著各自對b2b的理解,開始跑馬圈地。
在b2b的發展過程中,凡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太大的問題。本來身家雄厚也好,獲得資本投資也罷,假如理念不對,手裡的錢大多消耗在了員工隊伍的擴充成本以及重金推廣上了,到頭來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他人作嫁衣裳」,反而給對手送上一份厚禮,你砸重金對客戶進行教育,同時也是在為對手宣教。
於是,有人急眼了,開始使壞了,這也恰恰說明了始作俑者的不自信。儘管邁聚網不喜張揚,只是默默在做著自己,服務自己的使用者,仍免不了遭受**。然而,這不是戰役,**可以暫時黑掉,但是,又改變不了什麼。
通過這次事件,邁聚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們將以更好的服務來面對大家,縱然步子小,但是方向正確,有力量。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孔子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到底怎樣解釋
8樓:八通金福
「始作俑者」一般是這樣解釋的:第一個幹壞事的人。「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也就這樣理解:
第一個幹壞事的人(或者惡劣風氣的第一個帶動人)應該讓他斷子絕孫。在中國的傳統價值觀裡,「絕後」是一個人最大的悲哀,並且還和孝順聯絡在了一起:對父母不孝順的事情大的有三件,自己無後而使家族的血脈無法傳承是三者中最大的不孝。
9樓:匿名使用者
原先是活人殉葬,後來用俑,
孔子這句話明顯是罵始作俑者改變了傳統的,不然根本就講不通,因為要是罵不人道,那也該罵始用人殉者,作俑的人比用人殉的人道的多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開始用傭來殉葬的人都該斷子絕孫.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表示了他的什麼思想?
11樓:滑昕
現行雲雲大家譯這句多為 孔子說:首先想到以俑倍葬的人,大概沒有子孫繼嗣的福分了吧!按:
上古多以活人殉葬,後覺得不仁遂以俑代替,這麼做在俗人眼人猶以為仁,在聖人看來卻是,不得活人而殉死,還要以人俑代人,其欲人殉之心也甚,故孔子嗤之。
另外還有**上的多種解釋: 你看看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何含義?
12樓:潛底呼吸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意思是第一個幹壞事的人或者惡劣風氣的第一個帶動人,應該讓他斷子絕孫。含義是孔子從「仁愛」理念出發,抨擊模擬殉葬的「不仁」之舉。
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節選: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
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釋義:孟子又說:「廚房裡有肥嫩的肉,欄裡有健壯的馬,(而)百姓面帶飢色,郊野橫陳著餓死的屍體,這就(等於)率領著野獸一道吃人啊!
野獸自相殘殺吞噬,人們尚且厭惡它,身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卻不免也率領獸類一道吃人,**配當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說過:『第一個製作土偶陶俑來殉葬的人,恐怕理該斷子絕孫吧?
』正是因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緣故,(試想連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許),又怎能讓這些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梁惠王說:「(想當年,我們)魏國,天下沒有比它更強的國家,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當政,東邊被齊國打敗,連我的大兒子也陣亡了;西邊又喪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讓給秦國;南邊又(以失掉八個城邑)被楚國所欺侮。
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仇,您說我該怎麼辦才好?」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
孟子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13樓:
曾仕強: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罵的很難聽!
14樓:儒教儒家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解讀:一旦開始用人俑陪葬了,那這種行為,能沒有後續嗎?能完嗎?你的俑像人我的要更像人,他乾脆用真人了。
有些東西是不能開頭的,一旦有了開始,就會沒完沒了了,這就是風氣。
孔子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指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從古到今爭議不斷,理解上也是五花八門。
這句話在孔子或記述孔子言行的著作中均沒有,而是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原句為:「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到底孔子說沒說過本身就是個懸案,如果孔子說了,但關於孔子的著作裡都沒記載,要是沒說,難道孟子會瞎編?
暫且不論這句話的**,只就其釋義,有下面三種闡述:
解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梁惠王上》)。這是最權威的解釋,其經典之處在於,它不但是對這句話的解釋,更是其出處。
事實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一語即非出自《論語》,也非出自《禮記》,而恰恰是出自孟子與梁惠王的這一席話。正是《孟子》史無前例地記載了孔子的這一句話,並同時闡述了孔子這麼說的理由——因為俑太像人了。在這裡孟子並沒有解釋「其無後乎」的具體含義,但言下之意無疑是鄙視的態度。
從某種角度來說,孟子的理解是不容置疑的——與其質疑他的理解,還不如干脆質疑他憑空捏造孔子的話。
解2:早在東漢,趙歧就曾為《孟子》做注,並解釋說,其實作俑在前,殉葬在後,是作俑制度引發了殉葬制度,所以孔子才批評始作俑者(「仲尼重人類,謂秦穆公時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也,惡其始造,故曰此人其無後嗣乎。」)。
但根據考古發現,在中國歷史上真人殉葬制度要早於俑人殉葬。因此趙歧的解釋非但不成立,而且有主觀臆想胡編亂造之嫌。
解3:宋朝朱熹說:「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
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其必無後也。(《孟子集註》)」孔子如此厭惡發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贊同那之前的葬法了。
但俑人之前並非真人,而是草人。因此孔子決不是贊同真人殉葬,而是贊同使用草人。俑人不過比較像真人,孔子尚且反對,何況用真人殉葬呢?
據說商朝時期是流行真人殉葬的,周朝予以禁止,轉而採用芻靈、即草人。後來有些諸侯國漸行奢華風氣,使用更加像人的精緻俑人,這其實在開歷史的倒車。如果把孔子的話,放到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理解,就不難發現,他是希望回覆周禮,以免文化的倒退。
以上諸解,爭論的焦點在於孔子為什麼反對俑人殉葬。目前看來解3是最合理的。
至於「其無後乎」的解釋,「後」非指後代,而是指後祀、祚命,即子孫的後福。「其無後乎」說的是別看你現在是貴族,再這樣倒行逆施的話,子孫後福難保了。 根據孔子老人家一貫溫文爾雅的性格,很難相信他會咒人家斷子絕孫,寧可相信他即使氣急罵人也是文縐縐的。
因此這個解釋似乎更可信一些。
始作俑者是什麼
解釋 俑 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出自 孟子 梁惠王上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示例 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勝道哉!清 張潮 虞初新志 姜貞毅先生傳 近義詞 罪魁禍首 語法 偏正式 作賓語 含貶義,比喻首先做壞事...
安祿山究竟是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還是李林浦手中的利劍呢
安祿山就是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的野心非常大,李林浦只是一個擋箭牌罷了。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不就是安祿山,李林浦只是輔助的作用,碰巧趕上。我覺得都有可能,歷史上的事情有的就是不太能說清楚,安祿山自己也有野心,才會導致安史之亂,也有可能是被李林浦利用了。事情過去這麼久,史書上又沒有...
「萬人空巷 始作俑者 彈冠相慶 目無全牛」這成語的意思
萬人空巷 寓意為有重大的活動或慶典,大家都從家裡出來,巷子街上擠滿了人。這個詞容易被誤解為大街小巷都很空蕩,沒有人 始作俑者 貶義詞,意為幹壞事的頭目,惡劣事蹟的開創者。這個詞經常貶義褒用 彈冠相慶 貶義詞,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於貶義。後指壞人得意的樣子。目無全牛 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