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史

2022-12-19 18:15:16 字數 4412 閱讀 1716

1樓:棉花奶茶

人是有文化的動物,這是眾所周知的。可是「文化」的定義是什麼?就眾說紛紜了,有的說:

「文化是複雜的現象,包括人類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創造人類社會的能力和習慣」。也有人簡括地說:「文化是人類由生活經驗所獲得的智慧」。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文化在地面上表現出來的現象,人類的文化活動千頭萬緒,五花八門,而其在地面上表現出來的現象,也就錯綜複雜,頭緒紛亂了。簡單地說起來,人類的文化活動,大致可分為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物質文明、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以上的各種文化活動,性質不同,演進的方式也不一樣。

語言文字的傳播和學習,並不十分困難,歐洲不少國家的人民,會說幾種話,也會用

二、三種文字,宗教信仰,也可更改變換,物質文明的衣食住行,更是日新月異。其中最不易改變的,要算是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了,這也是地球表面上最顯著的地域差異性,也是人文地理學上最應著力的研究課題。世界可分為十一個文化區。

人文地理學的範圍,十分廣泛,凡是人類文化活動,表現在地面上的現象,都是它的研究題目,為了方便起見,人文地理學也可依照人類文化活動的分類,加以論述。本章的內容,先敘述人種的類別,次及語言的種類和分佈,然後論宗教的派別和傳播,最後講到人類的生活方式。總而言之,都以人類的本身為物件。

人類的文明史,開始於文字的發明,在時間上最早不過七八千年,這幾千年只佔人類史的百分之一而已。人類文化的發展,從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方面講,可有以下三種共識。第一,人類文化的發展,不是突然的,而是人類在生存競爭中學到許多經驗,逐漸積累而流傳下來的。

換句話說,有史時代的許多文化,都淵源於史前時代的人類活動,舉例來說,中國的歷史有五千年,可是我們知道中國史前時代,就有許多不同的民族,散居各地,如北京人、藍田人,他們的年代距今約有四五十萬年,中國有史時代的文化,與史前人類活動是分不開的。第二,各種人類的文化,因為環境的變遷,時代的更換,進退不一。史前有許多強盛的民族,早已滅亡,人類史上,也就沒有獨霸一方的民族。

人文學家公認人類的身體、智力和道德,根本是相同的,如果有理想的環境,任何民族都可逐步推進,創造高尚的文化。第三,人類有共同進取的合作力量,可是也有互相殘殺的卑劣天性。據人類學家的研究,一切生物,除了螞蟻和老鼠以外,都沒有自相殘殺的現象,而人類卻殘酷成性,個人之間殺戮不夠,還會結合親族,進行械鬥,甚至國族之間,建立攻守同盟,造成大規模的戰爭。

人類文化應該是相互提攜,合作進展,為何會互相殘殺呢?有位學者曾加以分析:人類是柔弱動物,從小要父母保護,成年後也無自衛力量,體力不夠,指甲不硬,牙齒又受口小的限制,不會爬樹,也不會飛,可是從經驗中,他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成群結隊,才有生存希望,人類對家族、鄉團、國家有熱烈的忠心,就是這個原因。

可是集團防衛,還不保險,更要利用腦力,製造**,因此養成殘酷殺戮的本領,有了殺人的**,個人可以放膽劫殺,集團可以橫行天下。人類歷史的演進,體力越來越弱,而殺人**卻愈來愈凶,人弱器利,互為因果。更加上種族、語言、宗教的分歧,以及民族主義和交通的發展,使人類的戰爭,越來越殘酷。

不過有識之士和開明的人都相信,人類要和平共處,互相合作,才有光明的前途。

人們對人類**的真正答案,只是100多年的事。因為化石提供了事實根據,化石是古代生物遺留下來的部分遺體或活動的痕跡。找到人類骨骼化石和石器,可以瞭解古代人類的體質、智力和用具的發展水平。

由化石發現的地點,可以知道古人類的地理分佈及其所處的地質時代和生活環境。在各種化石中,頭骨化石是最重要的。一般動物的面顱比腦顱大得多;人類則相反,腦顱要比面顱大得多。

原始人和現代人比較,差別可以說主要就集中在頭骨上。如原始人的頭蓋骨比現代人厚得多。正因為研究人類的頭骨化石最能瞭解古人類的形態特點和體質發展水平,因而人類學工作者,對於尋找完整的人頭骨化石特別重視。

完整人頭骨化石的發現,被認為是人類學研究中的一項重大成就。100多年以前,科學家已經注意到用人類化石為證據,來**人類進化的歷史。

第四紀時代出現了人類的祖先。最初亞非大陸溫暖溼潤,古猿在這種環境中演變成能製造工具和進行勞動的人類。勞動使肢骨發達,雙手更能創造萬物,口腔發展了語言,也就推動了腦的發達。

人類始祖直立猿人的出現,與別的哺乳動物尚用四肢爬行不能用手更無語言迥然不同,而變成支配世界的主人翁。

按人類的體質和其文化發展的順序,可分為「猿人」、「古人」和「新人」階段。近數十年來,世界上屢屢發現人類化石,使人類科學家從而瞭解人類體質特徵和文化發展。可是仍有不少疑問,如猿人變古人的過程如何?

古人變成新人的過程又如何?目前的發現尚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作完滿的解說,這需要更多發現的事實繼續補充。

世界上常發現的人類化石,幾乎都是「古人」或是「新人」(也稱「真人」),其中最著名併為科學界所公認的是2023年在德國發現的尼安得特爾人屬於「古人」,2023年在法國發現的克羅馬尼翁人屬於「新人」。因此一般人就認為人類的祖先只有十幾萬年的歷史,直到2023年,中國在周口店發現了北京猿人的第一個頭蓋骨,從而使人們相信人類的祖先40萬年以前就有了。

地球的地殼,無時不在變動。從山地侵蝕下來的泥土和砂礫,最後沉積到大洋湖海里,形成深厚廣大的岩層。大海上升為陸地,高山侵蝕成平原,大地上有生命的動植物,隨時可被埋沒在沉積層中,經過若干萬年,變成化石。

地質學家,根據這些動植物的遺骸,可以辨認地球各區域各時代生物演變的情形。

地質時代,可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期。太古代所知的地質史實最少,不象有生命存在。到古生代開始,才發現有生物遺蹟,不過完全是下等動物和初級植物。

下等動物最多的是三葉蟲,珊瑚、海綿、水母也不少。中生代是爬蟲最主要的時期,體形高大,且有鎧甲作為保護。新生代是近代地質史上生物進化的重要時期;大爬蟲已一去不返,留下來的只有鱷魚、龜、蛇和蜥蜴等,此時是哺乳類大為活躍的時代。

第四紀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內的地球史上,出現了直立猿人。因此有人稱第四紀為「靈生代」,因為這是人類的時代。同時第四紀也大大改變了自然環境,尤其明顯地改變了動植物界。

其次,第四紀有強大的冰川作用,並在地球表面,留下了很多痕跡。冰川的進退也影響了動植物的分佈。 地面上突然冰期來臨,靠採取果實生活的猿人,在冰天雪地中無處覓食,常為飢餓所迫,不得不剝獸皮,以作衣服;尋覓洞穴,找棲息之地;鑽木取火,可煮食也可驅逐野獸。

人類經過數度冰期的淘汰,智力益見進步。 遠古人類的文化遺物,主要是一些自制的工具,這些工具基本上是石制的。古老時期的原始人類沒有生產經驗,所以石制工具簡單而粗陋。

但在實踐過程中他們製作工具的技能不斷改進,所以說勞動是創造文化的原動力。石器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大都是獵人和採集者。

他們使用的工具多是河床圓礫,初用打製法,後用磨製法。到了冰期終結時,就開始了新石器時代。這時期完全用磨製的方法來製造石器,多鑿有孔眼及環形的石器,種類繁多,有大斧、石刀、石鑿等。

這時期的陶器已很發達,農業工具也已開始,並有了原始的畜牧業。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大約公元前4000~2023年,人類進入金屬文化。先是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2023年就進入鐵器時代,已開始用鐵作犁了。

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是交替而不是截然分開的。

古代的人類,究竟發源於何處?這是爭議多年的問題。有的說是起源於亞洲中部,象著名的考古學家安德魯斯(r.

c.andrews)和地理學家泰勒(griffit taglei),就認為人類起源於亞洲中部,然後移向各洲。其理由是,中亞是人類牧養的家畜,如駱駝、犬、牛、羊、馬等的起源地。

既然適於高等動物的生存,依動植物為生的人類,也必發源於此。同時,中亞位置為各大洲之中,地勢也最高。世界其他各洲平均海拔高度均在700米以下,獨亞洲大陸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居高臨下,可與各洲相連。

故謂人類起源於中亞,分散在各洲,其勢最順,其理至當。可是也有人認為人類的起源應在副熱帶潮溼之區,對農業起源研究卓著的索爾教授(carl sauer)就認為東南亞沿海地區,可能是人類最先發跡的地方。象泰國的考古發現及最近中國杭州灣河姆渡遺蹟的發現可以佐證。

這類討論,尚需更多的地下發現,才能有完滿的解釋。

我們所瞭解的原始祖先,人數不多,疏落分散在一片土地上,以後人口增加,就向四周遷移發展。就地理學和考古學的知識,地球表面有許多海峽,阻斷大陸間的交通。可是假如海平面降低90米,許多海峽就可變成陸橋,便利人類的交往。

最著名的陸橋,包括溝通北美和亞洲的白令海峽,溝通英國和歐洲的多佛海峽,溝通亞洲和歐洲的達達尼爾海峽和溝通馬來西亞與蘇門答臘的馬六甲海峽。其他的還有溝通歐洲和非洲的西西里海峽,溝通朝鮮和日本的對馬海峽,溝通蘇門答臘和爪哇的巽他海峽,溝通新幾內亞和澳洲的託雷斯海峽以及溝通南部澳洲和塔斯馬尼亞的巴斯海峽。假如在第四紀,此類海峽在冰期後退,海平面降低而成為陸橋,使陸地相連,則有利於人類祖先的四方遷移。

這是無可置疑的。 人類祖先經過陸橋向各方移動而擴大了分佈範圍。由於地面上各處自然環境不同,在溫度、雨量、陽光等的差異,又隨著人類社會和人類本身體型的發展,就分化出來了現在世界上各色各樣的人種。

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以保護皮下的血管、神經和肌肉免受紫外線的直接侵襲。長期居住在非洲赤道的人種變成黑種人,他們頭髮鬈曲、覆蓋頭部,是有隔熱作用。而長期居住在高緯寒冷地區的人群,鼻子高而狹窄,使冷空氣較慢進入氣管和肺部。

他們的體型比熱帶居民要粗壯,膚色也較熱帶的人為淺白。古代人類,交通不易,受到自然環境的束縛,各個人群長期生活在各個隔離的地理區域內,在體質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適應性的特徵。這些特徵,代代遺傳,以致人類在地面上分衍成各種有明顯體質差異的種族。

什麼是文明史觀

你大爺 文明形態史觀的興衰 一 啟蒙時代以來的近代歷史學,除了傳統的考證與 以史佈道 仍 然延續 孤立的 國別史 王朝史 人物 事件史 依然不 承認任何整體觀念與巨集觀概括外,在承認世界性長時段巨集觀歷史的人 們中主要有四種視角 一 進化論的全球史觀。這是一種起源於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 進步 觀念的史...

文言文明史 列傳第三十三的翻譯,文言文《明史 張居正傳》全文翻譯

朕奉先皇帝遺詔,纂承大統,宵衣旰食,思圖善政,以安兆民。豈意國家不幸。骨肉之親屢謀僭逆。去年周王橚,潛為不軌,辭連燕 齊 湘三王,皆與同謀。朕以親親之故,不忍暴揚其惡,止治橚罪,餘置不問。今年齊王榑謀逆事覺,推問犯者,又言與燕王棣 湘王柏同謀大逆,柏自知罪惡難逃,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燕王棣於親最近...

人類文明是如何發展的?人類文明產生的過程是什麼

一 原始社會。1 舊石器時代,約400萬年 4萬年前。主要以食物採集者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採集野生的食物為主,包括收集各種植物和獵殺捕捉各種動物。2 新石器時代,4萬年前 5500年前。從第一個村落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第一個文明產生,以村落為單位進行生產活動,公有制。3 農業時代,農業文明是人類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