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不的古代意思,罔在古文中的意思

2023-01-18 00:10:14 字數 5794 閱讀 1546

1樓:4k科幻局

這是《核舟記》裡面的句子。

罔不因勢象形

意思是沒有不就著桃核的形狀順勢雕刻出造型。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

罔不,無不、全都。

2樓:調查特派員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罔(拼音:wǎng)是漢語二級通用漢字[1]。「罔」原是「網」的異體字,指漁獵用的網,篆文時「網」加聲符「亡」分化出「罔」字。

後來「罔」被假借為「有無」的「無」,網的意義就由「網(網)」表示。「罔」在古漢語中還指欺騙、哄騙、矇蔽。[2

您好親,現在也可說冤不冤的描述意思。

罔拼音:wǎng1.矇蔽,誣:

~民(陷害人民)。~己(受人誑騙)。欺~。

2.無,沒有:~極(a.

沒有定準,變化無常;b.無窮,久遠)。置若~聞。

3.古同「惘」,失意。4.

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您好親以下內容僅供參考哦!

罔的意思是:矇蔽;無,沒有。殆的意思是:

危險;幾乎,差不多。一、罔組詞:罔替、罔瀆、罔莫、頓罔、罔悵等。

二、殆組詞:危殆、不殆、沈殆、辱殆、解殆等。擴充套件資料:

一、罔替 [ wǎng tì ]不更換;不廢除。二、罔瀆 [ wǎng dú ]欺枉輕慢。三、罔莫 [ wǎng mò ]無不。

四、頓罔 [ dùn wǎng ]撤除圍獵之網。五、罔悵 [ wǎng chàng ]迷惘惆悵。

更多3條

罔在古文中的意思

3樓:歲月不寒

罔:沒有

沒有不順著copy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因勢象形:因其勢而象物之形,象,動詞,模擬之意。

● 罔wǎng

◎ 矇蔽,誣:~民(陷害人民)。~己(受人誑騙)。欺~。

◎ 無,沒有:~極(a.沒有定準,變化無常;b.無窮,久遠)。置若~聞。

◎ 古同「惘」,失意。

◎ 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罔然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4樓:虞麟

同"惘然"。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

2.猶茫然。恍惚不解貌。

3.窘急惶遽貌。

4.猶渙然。

1.同" 惘然 "。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

《後漢書·黃憲傳》:"同郡 戴良 ,才高倨傲,而見 憲 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失也。"《文選·張衡《東京賦》:

"勸德畏戒,喜懼交爭,罔然若酲,朝疲夕倦,奪氣褫魄之為者也。" 薛綜 注:"罔然,猶惘惘然也。

"2.猶茫然。恍惚不解貌。

漢 王充 《論衡·謝短》:"文吏自謂知官事,曉簿書。問之曰:

'曉知其事,當能究達其義,通見其意否?'文吏必將罔然。" 宋 王安石 《進札子》:

"若蒙視天,終以罔然。"

3.窘急惶遽貌。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三》:" 秦王 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八:"罔然,亦惶遽之皃也。"

4.猶渙然。《傳習錄》卷中引 明 陸原靜 語:"嘗試於心,喜怒憂懼之感發也,雖動氣之極,而吾心良知一覺,即罔然消阻。"參見" 渙然 "。

罔和殆是什麼意思

5樓:a羅網天下

罔拼音:wǎng

1.矇蔽,誣:~民(陷害人民)。~己(受人誑騙)。欺~。

2.無,沒有:~極(a.沒有定準,變化無常;b.無窮,久遠)。置若~聞。

3.古同「惘」,失意。

4.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相關組詞

罔替 罔貪 罔莫 罔罟 罔車 罔既

殆拼音:dài

①《形》危險。《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②《副》近於;幾乎。《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④《形》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組詞:危殆 疲殆 違殆 闕殆 四殆

6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注】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作矇蔽,欺騙解; 殆,書指危險。 朱子雲:

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7樓:

罔是指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指疑惑

8樓:田田兔兔

齊末奶漢仔孫齊嫩倆扔加心習加了雙葉辦·至就

罔是什麼意思

9樓:百科夏老師

罔拼音:wǎng

1.矇蔽,誣:~民(陷害人民)。~己(受人誑騙)。欺~。

2.無,沒有:~極(a.沒有定準,變化無常;b.無窮,久遠)。置若~聞。

3.古同「惘」,失意。

4.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相關組詞

罔替 罔貪 罔莫 罔罟 罔車 罔既

殆拼音:dài

①《形》危險。《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②《副》近於;幾乎。《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④《形》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組詞:危殆 疲殆 違殆 闕殆 四殆

10樓:小小黃

罔 wǎng

矇蔽,誣: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誑騙)。欺罔。

無,沒有:罔極(a.沒有定準,變化無常;b.無窮,久遠)。置若罔聞。

古同「惘」,失意。

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筆畫數:8;

部首:冂;

筆順編號:25431415

11樓:匿名使用者

罔釋義:

矇蔽,誣。

2.無,沒有。

3.古同「惘」,失意。

4.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古代的若是什麼意思?

12樓:山海軒

若ruòrě

若 ruò

基本字義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內。安之~素。旁容~無人。置~罔聞。門庭~市。

3. 你,汝:~輩。「更~役,復~賦,則何如?」

4. 約計:~幹(ɡān )。~許。

5. 此,如此:「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6. 順從:「曾孫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嘆。」

8. 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9. 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

11.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

若 rě

基本字義

1. 般若 。

古代不惟是什麼意思?

13樓:三角惡魔

詞目:不惟

拼音:bù weí

詳細解釋

1. 不僅;不但。

《書·酒誥》:「罔敢湎於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蠶行》:

「不惟桑賤谷芄芄,仍更苧麻無節菜無蟲。」 馮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過了一天又一天,到現在不惟沒等到,村裡關於他們的風言風語倒漸漸聽不到了。

」2. 豈非。

《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為戮於 晉 , 王叔 負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

3. 不思慮。

《書·酒誥》:「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傳:

「不念自息。」《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李善 注引《字林》:「惟,思也。」

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14樓:沒事別搭理我丶

中國在古漢語的意思如下: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

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擴充套件資料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代以這種書面寫成的作品。

一般認為上古的時候,口語與書面語十分接近。《詩》、《論語》等與上古的口語較為接近。秦漢以後,書面語與口語逐漸脫離。

上古書面語定型以後,各代一直使用這種語言書寫,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這種文言寫作的。

古白話古白話以北方話為基礎形成的。

魏晉以後,某些作品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口語化的文字,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古白話的真正興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變文,禪宗語錄。宋代話本的出現標誌古白話的正式形成。

這些古白話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此外,吳語、閩語支(包括閩東語、閩南語等)、粵語和客家語素有語言化石之稱 。甚至現今都保留著很多與古語相同的語法和發音。

15樓:麼破1自我

中國在古漢語意思是: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漢代時,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16樓:**君主

您好。首先,我們要來解釋什麼是是「中」,才能解釋「中國」.朱熹有云:「無一事不合理為中」,所以,萬事求合理的國家就是「中國」.

17樓:通靈寶鈺

指中原地區,例如「處中國以治萬邦」

18樓:許小彤

其內涵外延一直在變化,假若中原淪陷,江左亦可定性為中國

19樓:季風吟

有「城裡,都城」的意思。

20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西方有個說法,叫**王國

德在古文中的意思,私在古文中的意思

名 道德 品德。勸學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名 恩德 恩惠。垓下之戰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又 動 感激。史記 信陵君列傳 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名 德政 功德。餚之戰 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名 福。禮記 哀公問 君之及皮言也,百姓之德也。德化 道德教化,道德影響。一...

在古文中裡謀的是意思,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動詞 形聲。從言,某聲。本義 考慮 謀劃 同本義 側重於商議出辦法或盤算出主意 慮難曰謀。說文 聰作謀。書 洪範 諮難為謀。左傳 襄公四年 誰適與謀。詩 小雅 蒼伯 在事為詩,未發為謀。春秋 說題辭 心思為謀。論衡 超奇 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 未能遠謀。左傳 莊公十年 肉食者謀之...

也在古文中的意思,也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或肯定。2句末語氣詞,與 何 等詞相應,表示疑問語氣。3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4副詞。這是後起意義。也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 表示選擇,還是 or 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水滸傳 2 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相當於 啊 呀 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