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前兩句是

2023-01-21 23:55:10 字數 5902 閱讀 5832

1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書上的啊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張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前兩句是什麼啊?

2樓:忻丹彤雀恬

夜雨寄北

李商隱(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3樓:匿名使用者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

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

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於象徵、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4樓:喬木查

夜雨寄北

[作者] 李商隱

[全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什麼意思

5樓:萌新小主

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一、出自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隱。

二、全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三、譯文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四、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

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後轉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

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並沒有說什麼愁,訴什麼苦,卻從這眼前景生髮開去,馳騁想象,另闢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願望。

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

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

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五、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1],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6樓:陶陶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原文: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創作背景:

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裡,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現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於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後,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

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

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

7樓:京鐲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夜雨寄北》,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

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

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時間的迴環跳躍。「何當」為設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表現了詩人在秋雨綿綿之夜,觸景生情,想象的翅膀,用豐富而自然的聯想來表現他們夫妻的恩愛之情。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一個是動態「共剪」,一個是語態「卻話」。

「共剪西窗燭」,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一個「共」字極寫了親暱之情態。而「何當」一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推向了虛處。這美景原來不過是詩人追念、嚮往的,至於何時重回溫柔鄉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

這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又是多麼無奈的事情。這一句,字字含情,卻又不著一個「情」字,表達非常含蓄。

8樓:

這兩句詩句的意思是: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這是李商隱《夜雨寄北》裡的最後兩句。以想象相見的情景,來表達了作者對妻子的思念(還有一種說法是對朋友的思念)。

全詩為: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意思是: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

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作者是晚唐詩人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

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有《李義山詩集》。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

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於象徵、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這首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是誰? 20

9樓:辰辰情感導師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是唐代的李商隱。意思是何時你我從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妻子的思念之情。

10樓:卡姿蘭晉級賽

這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全詩一共四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詩人寫給妻子的家書,妻子問他什麼時候能回來?於是就有了這首流傳千年的詩篇。

11樓:agame平少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作品。名字叫夜雨寄北。用以表達對遠方妻子的心意。

12樓:來自草魚塘和悅的張飛

出自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13樓:

李商隱,。,。。。。。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是什麼意思

14樓:甲珂莘之桃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註釋]

(1)此詩洪邁(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即寄給妻子王氏。一般認為是寄長安友人。(2)君:

指在長安的友人。(3)巴山:也稱大巴山,又叫巴嶺,這裡泛指東川一帶。

漲秋池:因秋雨而池塘水漲。(4)何當:

何時。剪:指剪去燭花,使燭光明亮。

(5)卻:迴轉。話:

談論。[簡要評析]

這首寄內之作,一向為人們廣為流傳,是詩人李商隱在巴蜀時寄懷他妻子王氏之作。此詩將詩人自己與妻子之間的深情厚意和異鄉的夜雨景色,貼切地融合在一起,綿綿雨中,更見兩地相思情重。首句直訴離情,詩人因暫不能歸家而使得離情更為濃烈。

二句以秋池迅急**喻作詩人離情洶湧不息,內心愈加不能平靜。三四句想象來日重逢時刻若回憶起今日分離時的苦惱和品味著來日團聚時的歡欣,必有一番既苦澀又甜蜜的滋味在心頭盤旋。此為消釋離情之處。

四句詩以情起,以情結,首尾相顧,迴圈往復,脈絡清晰明瞭,思緒起伏跌宕。本詩藝術手法高明,首先是運用了「懸想反說」的修辭格。詩人寫作此詩的本意是因久寓蜀地寂寞之中思家情切,但他偏不先說自己思念妻子,反說妻子來信「問歸期」,寫親人對自己的遙念。

這樣寫的好處是為了達到相互映襯的目的,即用雙方的共同思念來加深各自的愛戀深度。李商隱在本詩依舊運用這種筆法,首句便說妻子的思念,二句又用自己的思念呼應(但不直說,只託於池水**的形象),三四句再用「共剪」、「卻話」呼應上文,便把兩人之間那種心心相印、靈犀相通的愛戀深情寫活了。其次是場景描寫跳躍性大,跨度極廣。

首句即包括長安、巴山兩地,二句突出巴山,三四句又重複長安、巴山。四句詩運用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時空轉換,巧為剪接,妙合無隙,堪稱天造地設之作。再次是情景交融,**的池水即是詩人胸懷中愛情波濤的外化,「秋池夜雨」之景中充溢了多少作者對妻子的關切的愛戀!

另外,本詩中的「期」和「巴山夜雨」筆沓為文,讀來搖曳多姿,鏗鏘成韻,富有民歌特色。全詩寫得真是體貼入微,情深意切。從見他鄉夜雨而生兩地思念,再到盼望相見,感受至深,自然流露,悽寂之中見溫情,讓人在寒意中生溫暖,因此這首詩是唐人寄內詩中難得的佳作。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道巴山夜雨時,啥意思

解釋 什麼時候再在一起,西窗下秉燭夜談,何時我們能相倚在西窗前,剪著一朵朵美麗的燭花,向你傾吐,我對你的無限思念,在那巴山秋雨的夜晚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寄北 選自 李義山詩集 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什麼意思

像井底下點蠟燭那樣,深深地囑咐你 雖然你要離開我遠遊,但我的心與你共長行,切記早歸別違期。手中玲瓏骰子上的顆顆紅點,都是最為相思的紅豆 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對你的相思意?全詩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組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