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的,關於語文的名言有哪些

2023-02-07 02:35:04 字數 6145 閱讀 9016

1樓:匿名使用者

泰戈爾是印度當代偉大的詩人,他的抒情詩集--《吉檀迦梨》--被譽為印度詩歌的瑰寶,榮獲2023年若貝爾獎。他著名詩集還有--《新月集》 --,--《飛鳥集》--,--《邊緣集》--。

《新月集》

詩集中,詩人生動描繪了兒童們的遊戲,巧妙地表現了孩子們的心理,以及他們活潑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雋永的藝術魅力,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純潔的兒童世界,勾起了我們對於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樓:匿名使用者

1、將成語補充完整,並解釋所填字意思。

久( 負)盛名

( 尉)為大觀

2、在括號裡填上近意義片語成成語。

自(怨 )自(艾 ) 自(言 )自(語 )天(長 )地(久) 天(差 )地(遠 )

接著填反意義詞。

(橫 )七(豎 )八 (有 )名(無 )實名(存 )實(亡 ) (有 )口(無)心

3、根據意思寫成語。

只開花不結果,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華而不實)4、填動物名,補充成語。

是(鼠)肚(雞)腸

3樓:匿名使用者

1,負 尉 2,自怨自艾 自言自語 天高地厚 天長地久 (天差地遠) 橫七豎八 有名無實 名至實歸 有口無心 3 華而不實 4 鼠肚雞場

關於語文的名言有哪些?

4樓: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卷二》

釋義: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並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釋義:經常讀唐詩三百首,即使不會自己作詩也會吟誦詩歌。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增廣賢文》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論語·為政》

釋義: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6、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陳壽《三國志》

釋義:讀書一百遍,其中的意義和思想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5樓:

1. 葉聖陶: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2. 顧明遠:工具論也好,文化論也好,都不能忘記語文既是交往的工具,又是文化載體,同時還是民族文化傳統的結晶。

3. 溫儒敏:解決他們基本的讀寫能力,特別是閱讀的能力,還有一般資訊處理和文字表達、語言交際的能力。這是中學語文最基本的功能。

4. 王尚文:把全部都聚焦於如何指導學生理解或運用語言文字上,這就是把功夫花在了該花的地方的語文課。

要以培養高品位的語感為主,重視優秀言語作品的教學,特別是重視言語形式的教學,從言語形勢通向語感。

5. 潘新和:語文教育的價值維度,即人的生命的同一維度,其終極意義都是指向言語表現與存在。

6. 洪宗禮:工具性與人文性從來就不該對立,如果把它們分為兩張皮,那麼每張皮都是單薄的。

7. 黃厚江:語文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什麼?是像語文課。語文課最基本的特徵是什麼?是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為目的。

8. 皋玉蒂:語文教育的唯一宗旨,在於為年輕的生命提供明麗而充沛的陽光,使學生把人文的陽光溶化為自我的肌肉和血脈。

9. 王曉春:語文基礎教育的任務是提升學生的日常語言水平,把學生初步掌握的老百姓日常語言提升成一種比較精緻的“規範語言”。

關於語文的笑話有哪些?

6樓:洛倫遊戲鋪

1、現在語文太難了,看他們的一道作業題: 要求:把以下四句話用關聯詞連線:

1、張海迪姐姐癱瘓了; 2、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習; 3、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 4、張海迪姐姐學會了鍼灸。

(注:正確答案應該是:張海迪姐姐雖然癱瘓了,但頑強地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門外語,而且還學會了鍼灸。)

結果有一個孩子寫:

雖然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會了鍼灸和多門外語,可她還是癱瘓了。

後來,發現更猛的孩子寫道:

張海迪姐姐不但學會了外語,還會了鍼灸,她那麼頑強地學習,終於癱瘓了。

張海迪姐姐之所以癱瘓了,是因為頑強地學習,非但學會了多門外語,甚至學會了鍼灸。

張海迪姐姐是那麼頑強的學習,不但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鍼灸,最後還學會了癱瘓。

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學會了鍼灸,又在頑強的學習癱瘓。

張海迪姐姐通過頑強的學習,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鍼灸,結果照著一本外文版鍼灸書把自己扎癱瘓了。

2、一姓張的老師在一次語文小測驗上監考,發現一學生在解釋“屬予作文以記之”中的“予”解釋不上,他從學生身邊經過幾次,發現學生都解釋不上,他忍不住說,寫上是“我”。他在又一次走到此學生身邊時發現,學生已寫上答案——予:張老師。

有關語文的知識

7樓:滿心感動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述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物件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語言描寫及動作描寫等.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物件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在議**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物件,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說明方法有列數字,分類別,做比較,舉例子,打比方,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畫圖表,引用.

說明方法就是在說明文中用的一些方法(自己寫的)

怎麼說呢~

舉個例子吧

中國有13億人口。(這裡因為有“13”,所以用了列數字)

說明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說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等等

打比方其實就是比喻,但在說明文中叫打比方

作比較就是拿一個事物與令一個事物相比較

例如 太陽比月亮大。(這裡拿太陽和月亮相比,是作比較)

摹狀貌就是描寫一個事物的樣子

……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容分類

●人物描寫

⒈ 概括描寫

⒉ 肖像描寫

⒊ 語言描寫

⒋ 行動描寫

⒌ 心理描寫

⒍ 細節描寫

7.神態描寫

●景物描寫

⒈ 靜態與動態

⒉ 客觀與主觀

⒊ 反襯與對比

(最主要的還是“人物描寫”那一欄。你可能現在很難理解,不過這是很正常的,考試不會考那麼難,而且你漸漸的,自然而然就會了)

至於表達作用,需要結合文章來談。

(這個寫出了什麼,表達了什麼)

邏輯順序包括從現象到本質、從性狀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區域性、從主要到次要、從具體到概括、從個別到一般等等

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沒有什麼分類

至於類比,我也不太清楚(我現在已經糊塗了~)

作詮釋,就是對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點作概括的解釋,或者用詞語釋義的方法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點。

你說的應該是引用,打比方不在說明文裡叫比喻,你知道了吧。

先理解,再刻苦背,最主要的是用功(我的經驗)

我們老師也說先自己做一遍,再看答案

抄答案就沒有了思考的過程

就算你說你思考了,但若直接抄了答案,你思考的過程其實也很少了。

不要怕麻煩,如果想要好成績,就要用功。

8樓:芭啦芭啦雨之花

關於表達方法:

①表達方法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法的分類解釋;

9樓:月亮上的哭泣

不太清楚啊,不過有滿意答案後要告訴我哦,我也好像知道咧!謝啦!

10樓:汝起雲務君

千里馬動物喻人

慣用語往往十分形象、生動、通俗。在下面的括號裡填上兩個字,看看什麼樣的人被喻成什麼動物。

(1)立場不穩、見風使舵的人(變色龍)

(2)笑臉相對、兩面三刀的人(

虎)(3)

強橫無賴、獨霸一方的人(

蛇)(4)

一毛不拔、吝嗇錢財的人(

雞)(5)

趨炎附勢、百依百順的人(

狗)(6)

代人受過、替人捱揍的人(

羊)(7)

孤陋寡聞、知識不廣的人(

蛙)(8)

鞠躬盡瘁、為民造福的人(

牛)(9)

德才兼備、大有作為的人(

馬)答案:(2)笑面虎(3)地頭蛇(4)鐵公雞(5)哈巴狗(6)替罪羊(7)井裡蛙(8)老黃牛(9)千里馬

有關語文的知識。

11樓:匿名使用者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述和交代。 (2)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物件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

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語言描寫及動作描寫等.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物件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物件,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說明方法有列數字,分類別,做比較,舉例子,打比方,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畫圖表,引用.說明方法就是在說明文中用的一些方法(自己寫的) 怎麼說呢~ 舉個例子吧中國有13億人口。

(這裡因為有“13”,所以用了列數字)說明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說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等等打比方其實就是比喻,但在說明文中叫打比方作比較就是拿一個事物與令一個事物相比較例如 太陽比月亮大。(這裡拿太陽和月亮相比,是作比較)摹狀貌就是描寫一個事物的樣子 …… 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容分類 ●人物描寫 ⒈ 概括描寫 ⒉ 肖像描寫 ⒊ 語言描寫 ⒋ 行動描寫 ⒌ 心理描寫 ⒍ 細節描寫 7.神態描寫 ●景物描寫 ⒈ 靜態與動態 ⒉ 客觀與主觀 ⒊ 反襯與對比(最主要的還是“人物描寫”那一欄。你可能現在很難理解,不過這是很正常的,考試不會考那麼難,而且你漸漸的,自然而然就會了)至於表達作用,需要結合文章來談。

(這個寫出了什麼,表達了什麼)邏輯順序包括從現象到本質、從性狀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區域性、從主要到次要、從具體到概括、從個別到一般等等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沒有什麼分類至於類比,我也不太清楚(我現在已經糊塗了~)作詮釋,就是對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點作概括的解釋,或者用詞語釋義的方法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點。你說的應該是引用,打比方不在說明文裡叫比喻,你知道了吧。先理解,再刻苦背,最主要的是用功(我的經驗)我們老師也說先自己做一遍,再看答案抄答案就沒有了思考的過程就算你說你思考了,但若直接抄了答案,你思考的過程其實也很少了。

不要怕麻煩,如果想要好成績,就要用功。

關於語文的名言有哪些,關於學語文的名言

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 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卷二 釋義 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並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3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

關於語文學習的名人名言,關於語文學習的名言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春秋孔子 論語 魏靈公 意思是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2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春秋孔子 論語 為政 意思是勤奮學習而不用心思考,則茫然不知,只空考而不努力學習則更加危險。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 論語 述而 意思...

關於語文的名言警句成語故事,有關交友的詩詞文章,名言警句,成語典故。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 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