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迷惑,迷惑人的數學題

2023-02-10 08:00:11 字數 4626 閱讀 1441

1樓:

學數學並不是都是靠題海戰術!我覺得應該因材施教,對於你這種成績,我有一下幾個建議你不妨試試。

第一;書上的定理和公式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可能就是這個你不知道怎麼做?先把定理的本身要看懂知道有什麼前提和什麼結論。後看對於這個定理的證明,看怎麼用定理的條件來證出所要的結論,這樣對定理的理解會加強!

下一步就是要掌握它。靠做題目來掌握是最好的!例題要同樣是先看已知和結論,注意在什麼條件下可以運用這個定理!

後做一些題目鞏固。

第二;你的思維要在做題的時候儘量活躍起來,這就是說你不管在做什麼題目都要用認真的態度,特別在考試的時候不要管其他事,用心的去看題!

第三:我在上兩步都提出看題。也就是審題,每年高考的時候總有些題目並不難只是在考你們審題,審題要謹慎,這是個難點,這只是學習的時候積累做題態度,在做任何題目時候你都要有個信心能把題目做出來!

以上的是我學數學的經驗,可以參考

我初一數學每次只有40分,中考我考了150分高考126分

2樓:浩然易經國學

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積累是關鍵

現在以你的情形

這樣就很不錯了

繼續努力吧

不到高考就千萬不要放棄

3樓:西御東琴

題海只是對很少人有用,請你做出一道題後不要忙著往下做,整理一下自己作出來的思路.請要有一個錯題本,裡面題不要求多,但要精,每種易錯的題形選一道.請一定要相信自己,請記住,把它當做情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數學學得很好,經常得滿分。我學得數學不在看書,而是做題,靈活的運用,不要向背政治一樣的背,那樣的效果肯定不行。需要的是全面的思考,周密的推理。

5樓:馬赫雨

我一般是和我們班數學第一名差80分!呵呵 樓主你不錯了

6樓:碧瑤之張小凡

做題不能光靠速度,應靈活做題,做到作一道學會一道

迷惑人的數學題

7樓:思考

很簡單!店主本來應當掙21-15=6,現在損失了一張假幣50元,扣除原來能掙得6元,損失50-6=44.跟街坊沒關係。

8樓:彭俊

你們全傻了,我們算損失的,鞋子15塊,找出去29塊,一共44快。還有一個這50塊要還人的,這50塊還剩下21,加上29塊才能還,也就是說15加29加29是他所有的損失,他得到了6塊錢利潤,總體上(損失減去利潤)一共損失了67塊

9樓:月光楓影

損失分兩種: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直接損失是29+15=44元。

間接損失是銷售利潤:21-15=6元。

總損失是44+6=50元。

10樓:莫使伯牙琴絕

純數學計算的話,實際損失就是29元+鞋子的成本=29+15=44元

生活中算的話就是50元,店鋪成本、人工費用等等,這些不從鞋子的利潤裡來的話就是虧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發現假鈔前,這是一次正常的交易。通過交易,鞋店盈利6元;

發現假鈔後,鞋店損失50元。減去盈利的6元,鞋店損失44元。

1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店主用50假換取了50元真鈔,又換回去了,所以在這一環節沒有損失;

其次:給了年輕人一雙鞋(成本15元,標價21元)和29元真鈔,所以成本損失44元,銷售損失50元。

13樓:

年輕人得到了一雙鞋和29元現金(總計44元,鞋的價錢用成本價計算),付出0

鄰居得到50元賠償,付出50元現金(零錢)

所以鞋店的損失是年輕人拿去的44元

14樓:匿名使用者

損失了一雙鞋加29元=44元

反過來想:街坊沒得到什麼,也沒失去

年輕人得了一雙鞋加29元

∴鞋店損失了44元

15樓:59520呆呆

呵呵。 拿到五十假的,得到五十真的,給年輕人29,自己剩下21,賠給街坊五十,鞋子15 一共損失44元 29+15=44

16樓:匿名使用者

賠給街坊50元

找給年輕人29元

鞋子成本15元

鞋子利潤6元

50+29+15+6=100

這次交易共損失100元

17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損失了29元現金和一雙鞋,合計金額為29+15=44元。

18樓:看月亮爬上來

他找給顧客的29元是賠的

那雙鞋子成本15元也是賠的

所以損失了29+15=44元

19樓:匿名使用者

自身損失15+29=44元,還還給街坊50元,一共是94元

20樓:鬆桃吳桐

15元,損失的就是那雙鞋

21樓:匿名使用者

50-(21-15)=44

22樓:

用算嗎?問的是這次交易。收到多少假錢就損失多少,你是不走賬,還是想偷稅漏稅?

23樓:白羊羊小胖嘟

嗯。賠多少容易算混,不如算誰受益多少。鄰居不賠不賺。顧客掙29元加一雙鞋掙了44元。反之,店家損失44元。有點疑問是,商店的鞋子損失包不包括應得計劃的6元利潤

在想一個挺有趣的又挺有迷惑性的數學邏輯問題:"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100整除"跟"能被400整除"

24樓:鹿的世界不晗冷

1對,我們舉一個例子,2和3的倍數,因為2乘3等於6,所以,2和3的倍數是6的倍數。同樣的道理,4乘100等於400,所以,4和100的倍數是400的倍數

2對,因為,100本身能被4整除

25樓:

第一個對,第二個不對

數學考試的迷惑

26樓:和方法颶風

我目前是一名1本的大二學生,隨便說說我的看法吧。我也來自浙江一所重點中學,鎮海中學聽過嗎?我當時還差2.

5分,就考進了比鎮海中學差點的重點高中。我覺得你可以考到年級前50,卻數學考了不及格,這是很不正常的,是不是太有壓力了。而且我覺得至少高二數學還不是很難,我不知道你平常的作業是不是很順利,首先對這種題目要有看到這題就知道怎麼去做,至於做對做錯是另外一回事,還有,做題的時候不知道你仔細不仔細,反正我還是比較馬虎的,後來慢慢改過來的,儘量看清楚題目。

如果你的試卷上不小心算錯的比較多,你應該知道怎麼辦的,如果像你所說的那樣,是心慌的話我覺得太不應該了,你也不是第一次參加考試了。我覺得你應該對這題型還不算太熟練,其次,做這題的時候也不算熟練,數學考試時間不夠很正常,但是一般只有一,二道題目是空著的,而且做題的時候要學會跳著做,用最短的時間得到儘量多的分數,這是一種戰術。做完之後回過來再做,感覺完全不一樣,儘量不要空太多,不然也會有壓力的。

目前你可以再在你的習題上花點功夫,儘量做到熟練,因為試卷上的題目都差不了多少,萬變不離其中。還有不要再一道題目上吊死,我估計你這次月考應該發生了這種事了吧,不就一到題嗎,大不了不要這分數,得到該得的我保守估計150分得到120還是比較容易的,而且還有多餘的時間做其他題目,一次月考沒什麼了不起的,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心態一定要好,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這很重要。以上所說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會有所幫助

27樓:天天楊超

心態放平和,相信自己,考前複習好就不要慌了,適當的緊張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你過於緊張就不好了!

不過我猜你肯定沒複習好,不然不會這樣的,我以前也是這樣!

28樓:

我是安徽的一名高三學生,我的學校也是省重點,因為數學還不錯,我學的是文科還比較佔優勢,一般也在年級五十名左右。高中數學卷做不完是很正常的,一般最後一大題都很少有人碰它,如果不是對試卷非常有把握,浪費時間去研究最後一大題倒不如好好檢查前面的題。最後一題不過十三四分,一個選擇五分,填空四分,選擇填空錯題必須控制在四題以下,不然就是浪費。

大考的話,大題基本上就那幾個題型。第一大題一般比較簡單,是讓你整理一下邏輯思維,進入狀態的。解析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數列、三角函式、平面曲線、導數。

基本上就這幾大項。有時候會混在一起。開始寫大題的時候整體看一下,大概知道每一題是哪個大項的,就比較容易的想到相關的知識點。

心裡有點底。然後再仔細研究題目。一定要靜下心。

千萬要放好心態,一題想了兩分鐘還是沒有思路就扔掉,不要把焦慮帶到下一題,不然更寫不出來。反正都是小考,考怎麼樣不都無所謂,找到自己的不足才是考試的目的,況且你不會,別人肯定也不會。一定把心態調整好。

考前就不要做沒做完的練習什麼的,而是把錯題本啊,課本啊從頭到尾翻一遍。把所有的知識大概看個框架。考試時不要緊張,休息好,要自信,精力充沛,而且不要逛街啊上網啊什麼的,不然考試時候容易不好集中精力。

調整好狀態是最重要的。

數學上的疑惑 100

29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數學問題,哪有這麼簡單的尼。問題總比解決多;代數有其侷限性,對巨集觀、微觀許多的代數是不適合的,就像歐幾何的侷限,但可創造性開設非歐幾何一樣,現在的代數卻不太好解釋非歐幾何。

一道數學關於百分率問題,一道迷惑我的數學題,百分率問題

春季存活 500 85 425棵,枯死75棵秋季枯死 75 20 55棵 則秋季共植樹 55 1 90 550棵秋季存活 550 90 495棵 所以去年共存活 425 495 920棵 望採納 1050是總共植樹的數目,920是總共存活的 春季的枯死數 500 1 85 75棵春季比秋季多枯死20...

小學數學題,數學題小學的

第一次提速 提速20 提速後的速度是原來的6 5,所以提速後的時間就是原來的5 6。可提前半小時,所以原來的總時間就是30 1 5 6 180分鐘。第一次提速後的預計時間就是150分鐘。第二次提速 提速25 提速後的速度是第一次提速後的5 4。再次提速後在那段距離跑的時間就是第一次提速後的4 5。1...

數學題47149,數學題

4 7 1 4 23 28 23 28 9 14 5 28 4 7 1 4 9 14 等於5 28 計算4 7 1 4 9 14 1 9 14 5 14 簡便計算 1 4 9 14 4 7 1 4 1 14 5 28 5 7 1 4 9 14 怎麼算求 先通過通分母計算5 7 9 14 1 14,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