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以心
論語》中的克己復禮,安分守己,我不同意。辯證法告訴我們,萬物皆矛盾,大千世界總在鬥爭中變化發展。而孔子的學說講中庸,中和,太靜了。
什麼是中庸,不僅要求什麼都要適度,還要我們遵守萬世不易的道理。人類的認識,哪有什麼是萬世不易的?天會變,道也會變,天若有情天亦老,就像人類到今天是進化的結果,人類有一天會消亡,地球有一天也會毀滅。
2樓:酸酸
最明顯的就是禮教,和我們的平等價值觀直接相忤。不是說,我們應該追求絕對的平等,就像我們也不會追求絕對的自由,但追求最大的最理想的平等和自由,這總不會錯吧,相對論了解一下。
3樓:性暎卉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個社會環境價值觀放在今天並不適用。沒有一套很老的思想體質能完整的套用在現代的環境中。
當然《論語》涉及這部分不多,能夠在幾千年前還能大部分適用於現代的思想作品真的少之又少,可以說古中國為首屈一指。
4樓:小知99460謎蘊
我個人認為,幾乎所有論語裡關於禮的部分都不太符合我的價值觀。因為我沒辦法代表當今主流價值,所以我只能說,作為一個價值觀偏向自由主義的人,當然也認可規則,但是這個規則是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自由行事,和孔子崇尚的禮,自然有很大的不同。禮主分,樂主同。
說到底,禮就是按照不同的等級規定人不同行為方式。這個在今天這個相對倡導平等的社會肯定是不適用的。而禮真的是孔子思想非常重要的一個核心內容,幾乎和仁不相上下。
仁的內涵和外延在論語裡過於廣泛,幾乎是一切美德的核心,而禮則是相對具體的規範與理想。
5樓:銘刻
君子當擇善固執,我不贊同,夫子並沒有直接了當的說出來,而是通過其點點滴滴的言行在言傳身教。也正因為夫子不明說,論語才具有普適性,也就是閱歷不同、性格迥異的我們都能根據自己的體悟得出自己的義,即宜也,也就是找到合適自己、合適於自己這個時代的君子之道,而非強制要求大家都按春秋之時聽聖人言行聖人事。
6樓:辰
孔子,聖之時者也。也就是孔子是個與時俱進的聖賢。那麼他所推崇的一些做法,可能適合周朝,但未必適合以後。
但是究其思想的精華,是要跟著時代去做改變。那麼如果有不適合現在之處,也是因為看的皮毛,而非本質了。
7樓:沉夜孤星
我不贊同春秋時,以任人唯親為正確的觀點,每個統治者都以任命自己的親屬以及通過親屬來穩固自己的統治。也就是那時候大家都是拼命任命親屬朋友,所以才會出現殺掉老子照樣用兒子,滅掉諸侯照樣有宗廟。
8樓:秋於菊菊香
肯定有,而且孔子最有名的不是還有因才施教有教無類嗎,最近又讀,子貢問君子,孔子說的是先行其言而後從知。子貢是言語科的說話好,這句是針對子貢還是所有要做君子的人誰敢下斷言。孟子說孔子是聖之時者,做什麼合適宜,傅佩榮老師說孔子說的克己復禮,克己是自己做決定的意思。
論語並不是孔子針對一個人說的,要想找到論語的落後,那先把裡面的世界邊界找出來,再對照現在的世界就知道了。
9樓:卷展專
夫子曰:君子不泥。也就是說,沒有認識到當下和夫子的時代有了兩千餘年的鉅變,拿當下直接來套夫子的言行。
所以我常說,勿以今日之是非昨日之事。讀經之前必須先讀史。只有先理解了夫子所處的那個時代,然後才能理解夫子為何會如此說、如此做。
10樓:儒道工匠
沒有不贊同的……聖人聖言無有不正確的……
《論語》的“論”是什麼意思?
11樓:offercoming留學
論。lun,從言從侖。言明條理。
其它字義:1、分析判斷事物的道理。
2、分析闡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論和言論。
3、學說,有系統的主張。
部首: 訁。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6
漢字首尾分解: 訁侖。
漢字部件分解: 訁人匕。
對論語的認識和看法
12樓:教育先鋒能手
對論語的認識和看法如下:認識:在閱讀《論語》過程中產生的歧義,有的是緣於對孔子其人其學的評價而起。
按字面上直觀的理解,似乎是孔子對普通民眾的輕忽與簡慢,將民眾僅僅視為可供驅使的物件,反對開發民智,多少含有一定成分的愚民意味。這樣一來似乎有點損害孔子作為聖人的光輝形象,於是,就有人曲為之說,通過改變通行句讀的方式替孔子開脫,以維護其崇高與神聖的地位。
看法:我認為其書大部分都是精華之作,但也有不值得我們可取的地方。論語的思想是儒家思想,貫穿了中庸之道,仁義之道。
其實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中國文化的發源地,禮儀之邦的原型。正是這種思想,使國人從骨子裡就開始有這種中庸的天性,缺少激進的思想,喜歡墨守成規,創新意識遠沒有西方人明顯。
論語價值: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論語》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論語。
你對《論語》中哪句話印象很深?
13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孔子的學生)問道:是否有一句話可以終生奉行?
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而不願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握頃廳的身上。
體會:孔子主張“以寬恕之心待人段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為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主張。反映了孔子“仁”的學說的一個方面,也乎鎮是談思想品德修養,強調“修己”。
我們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要為別人考慮,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各個好評吧!
《論語》中,你認為最值得人深思的一句話是什麼呢?為什麼?
14樓:往執寨
論語》中,你認為最值得人深思的一句話是什麼呢?為什麼?孔子。
說:"上人有九思:視之,思之,聽之,視之,思之昌旅,溫之,視之,思之,言之,思之,敬之,問之,疑之,勤之,視之。"三國粉中存在一種說法,說是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行蘆葛亮。
明白自己中了司馬懿。
的借刀殺人之計。但個人觀點,司馬懿固然借刀成功,諸葛亮也不算中計,唯一的輸家是張郃。我對整部《論語》心存敬畏,要描述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並不容易!
<>孔子說:"上等人有九分顧慮:見時要觀察清楚;聽時要警惕;放色要注意溫柔;行為要恭敬;說話要忠實;做事要注意仔細;遇到問題要注意詢問;生氣時要提防未來的危險;見利時要想到道德。
同樣,這是一個從數字開始的論證。曾子。
說:"每一天我都要檢查我的身體三次"。在這裡,孔子以更詳細和全面的方式說話。
三個省是不夠的。君子應該從九個方面來反省自己。"君子有九思",就是要把人的言行舉止各個方面都考慮到,幾乎沒有遺漏。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見其人,我聞其言。
隱居為其志,行義為其道。我聽過他的話,但我從未見過他。"
大師說:"他看到善行就急切地追求,看到惡行就逃跑,好像用手試探沸水一樣。我見過這樣的人,聽過這樣的事。
躲避世俗,隱居以保其志,依正道而行其政見。我聽說過這樣的事,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人。"這句話中的湯的含義與今天的湯有很大不同。
我們喝的不是湯,而是熱水,沸騰的水。在日語中,溫泉被稱為泡湯,但它在漢語中保留了古義。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一個隱居耐帶凳的人,也就是隱士。
我以前聽說過也見過這種情況,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我從未見過有人能把它捲起來藏起來,或用它來自由旅行。
你認為人生中有哪些經歷是必須的,你覺得人生必須經歷的事情是什麼 有哪些事情無需太早經歷。有哪些經歷不能太遲
沒錢的經歷吧!我感覺只有沒有錢的時候,才會真正體會到,用自己雙手創造勞動價值的重要性,學會慈悲,有一顆包容的心。在上學期間,我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費,沒錢了管父母要錢,從來沒有覺得 掙錢 不容易,想過怎麼 掙錢 而且不會正眼瞧過沒錢的貧困生。直到我出來工作,不敢跟家裡要錢後,才懂得父母不是自己的提款機...
你覺得《夏至未至》中有哪些感動你的細節
我覺得 夏至未至 中並沒有什麼感動到我的細節,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不喜歡這種電視劇的軟體,發現其實我反而會覺得男主會有一點點的大男子主義,反正不是討喜的那種性格,所以你會發現在很多時候,我其實不會去喜歡這樣的一個男主,所以我也就不會去關注一些那些小細節。我覺得夏至未至裡面讓我覺得特別感動的細節都是配角...
你覺得門當戶對這個觀點有沒有道理
我覺得門當戶對這個觀點相當的對,有時候你不得不信老一輩傳下來的話,有時候你還真的就要按照他們說的來做。其實並不是只有我們國家,也並不是只有現代的人才會相信這句話,而是無論哪個國家,無論哪一個年代,這句話都適用於男女婚嫁上,大家都明白,只有相平等的階層的人,結婚結合,才會有更好的未來,而相差太大階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