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外部圈層厚度最小的是?

2025-01-05 18:45:13 字數 4087 閱讀 7661

1樓:擷纓

地球是由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兩大部分構成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殼是內部圈層的最外層,由風化的土層和堅硬的岩石組成,所以地殼也可稱為岩石圈。

地殼只佔地球體積的。如果把地幔、地核比作蛋清和蛋黃,那地殼就像蛋殼。 地殼的厚度在地球各地是不同的。

有的地方較厚,如我國青藏高原厚度可達60-80千公尺;有的地方較薄,如大西洋海盆厚度僅有5-6千公尺,太平洋海盆厚約8千公尺。海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千公尺,僅佔地球半徑的1/200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公尺。

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外地核的厚度為1 742千公尺,平均密度約克/釐公尺x釐公尺x釐公尺,物質呈液態 。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公尺,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內地核厚度1 216千公尺,平均密度增至克/釐公尺x釐公尺x釐公尺,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地幔 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2800餘千公尺。

1914年,b.古登堡根據**波走時測定地核和地幔之間的分介面深度為2900千公尺,這個數值相當準確,與新近算得的數值只差15千公尺。地幔又分為上地幔(350千公尺深度以上)和下地幔。

上地幔中存在乙個**波的低速層,低速層之上為相對堅硬的上地幔的頂部。通常把上地幔頂部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塊組成了地球最外層的構造 ,地球表層的構造運動主要在岩石圈的範圍內進行。

2樓:網友

日本海域的海溝,深度是九千多公尺 能把珠穆朗瑪峰裝下去。

地球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是

3樓:起個名好難

地球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氣圈。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是水圈;其範圍滲透到其他圈層之中的是生物圈。

地球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乙個組成部分。

4樓:未來簡課

自然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內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層是

5樓:網友

地球內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層是岩石圈

岩石圈(the lithosphere),地質學專業術語,是地球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層。厚約60~120公里,為**高波速帶。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頂部,由花崗質巖、玄武質巖和超基性岩組成。

其下為**波低速帶、部分熔融層和厚度100公里的軟流圈。

對岩石圈的認識,分歧很大,有人認為岩石圈與地殼是同義詞,而與下部軟流圈即上地幔有區別,但岩石圈與上地幔系過渡關係而無明顯介面;有人認為岩石圈至少應包括地殼和地幔上層。對於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態外,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

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態敗餘地球表面向下穿過**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乙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帆滾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為100公里。

由於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態與現代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岩石圈是現代地球科枯陪學中研究得最多、最詳細、最徹底的固體地球部分。由於洋底佔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佔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為4000~5000公尺,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佈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著廣闊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為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臺地組成,對它們的研究,構成了與岩石圈構造和地球動力學有直接聯絡的"全球構造學"理論。

地球的內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層是

6樓:元寶社會說

地球的內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層是地殼。

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彎御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宴簡成,合稱岩石圈。

地殼指固體地球表層莫霍諾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介面)以上的一圈岩石,平均厚約16km。地殼的結構基本上有兩種型別,即陸殼和洋殼。一般認為,地殼上層由較輕的矽鋁物質組成,叫矽鋁層。

大洋底部一般缺少矽鋁層;下層由較重的矽鎂物質組成,稱為矽鎂層。大洋地殼主要由矽鎂層組成。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地球內部情況主要是通過**波的記錄間接地獲得的。**時,地球內部物質受到強烈衝擊而產生波動,稱為**波。它主要分為縱波和晌鬧褲橫波。

由於地球內部物質不均一,**波在不同彈性、不同密度的介質中,其傳播速度和通過的狀況也就不一樣。

例如,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中都可以傳播,速度也較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介質中傳播,速度比較慢。**波在地球深處傳播時,如果傳播速度突然發生變化,這突然發生變化所在的面,稱為不連續面。根據不連續面的存在,人們間接地知道地球內部具有圈層結構。

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層是什麼

7樓:華源網路

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層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公尺克。

溫度非常高,有4000~6800℃。

地核的質量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 5%,體積佔整個地球體積的16. 2%。

根據**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核心之別。內、外核的分介面,大約在5155千公尺處。因**波的橫波不能穿過外核,所以一般推測外核是由鐵、鎳、矽等物質構成的熔融態或近於液態的物質組成。

液態外核會緩慢流動,故有人推測地球磁場的形成可能與它有關。由於橫波在核心存在,所以核心是固態的。

地核內部這些特殊情況,即使在實驗室裡也很難模擬,所以人們對它瞭解得還很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是乙個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

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各層次的物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區域性流動,而且還有上下之間的對流運動,只不過這種對流的速度很小,每年僅移動1 釐公尺左右。有的科學家還推測,地核內部的物質可能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發生有節奏的震動。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

8樓:一襲可愛風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地球的外部圈層可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各個圈層既圍繞地表可各自形成乙個封閉的體系,同時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並共同促進地球外部環境的演化。

大氣圈

大氣圈即地球外部的氣體包裹層,它是地球與宇宙物質相互交換的前沿。根據大氣圈在不同高度上的溫度變化,通常將其劃分為5層,自下而上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及逸散層。

逸散層再向外即為太陽上層大氣(相對太陽)。太陽上層大氣是太陽活動爆發的區域。太陽活動對地球空間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太陽上層大氣的電磁輻射和粒子輻射來實現的。

水圈

地球海洋和陸地上的液態水和固態水構成的乙個大體連續的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圈層,稱為水圈,包括江河湖水、海水、土壤水、淺層和深層地下水,以及南北極冰帽和大陸高山冰川中的冰,還包括大氣圈中的水蒸氣和水滴。水圈的主體為大洋,其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在太陽輻射熱的影響下,不斷進行著水迴圈。

水迴圈不僅調節氣候、淨化空氣,而且幾乎伴隨著一切自然地理過程,促進地理環境的發展與演化。

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活動範圍所構成的乙個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在地理環境中,生物圈並不單獨佔有任何空間,而是滲透於水圈、大氣圈的下層和岩石圈的表層。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交錯分佈,其間沒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生物圈所包括的範圍是以生物存在和生命活動為標準的,從現在研究現狀來看,從地表以下3 km到地表以上10 km以上的高空以及深海的海底都屬於生物圈的範圍,但是生物圈中90%以上的生物都活動在地表到200 m高空以及從水面到水下200 m的水域空間內,所以這部分是生物圈的主體。生物圈在促進太陽能轉化、改變大氣與水圈的成分、參與風化作用和成土過程、改造地表形態、建造岩石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被視為各類自然景觀的標誌。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一 地球的圈層結構 包括由地核 地幔 地殼組成的內部圈層和由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組成的外部圈層。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水圈 生物圈 大氣圈 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 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軟流層以上 由...

輪轂鍵槽與外徑的最小厚度是多少

輪轂的外徑是軸頸的1.5 2.0倍,最小5至10毫米。鍵槽 在軸上或孔內加工出一條與鍵相配的槽,用來安裝鍵,以傳遞扭矩,這種槽就叫鍵槽。外徑 也表示數學中的直徑。一般也用字母d來表示。外徑和內徑是相對的.就比如一根鋼管,外圍的那個最大圓的直徑是外徑,管裡面那個圓的直徑是內徑.它的外徑 內徑 2 管的...

最小的國家是哪裡,最小的國家是哪裡?

摩納哥雖然是世界上版圖最小的國家,可是梵蒂岡這個特殊的城國卻小的在世界版圖上找不到它。梵蒂岡地處義大利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面積只有44公頃,大小隻相當於北京故宮的三分之二大。梵蒂岡的城牆就是國界,牆內有20多個宗教建築群。人口只有1000人左右。它是以教皇為首的羅馬教庭所在地,是教皇的一塊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