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丁肇中 1936年1月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城,三個月後隨父母回中國,祖籍為山東省日照(父親出生於日照,母親出生於海陽)。早年在中國上學,其父山東大學畢業生,曾在山東大學任教。
1949年丁肇中隨其父去臺灣省,1956年去美國。
1994年被聘為山東大學名譽教授。
1959年密西根大學畢業。
1960年、1962年先後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78年獲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1963年由福特**資助在日內瓦的歐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1966年在聯邦德國漢堡任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小組負責人(他後來發現j粒子用的新探測術是在漢堡試驗成功的)。
1967至1969年任美國麻薩諸塞理工學院物理系副教授、教授。
1977年起任托馬斯·達德利·卡伯特講座教授。。1970年任美國物理協會粒子和場研究專案顧問,並任《核物理通報》副主編。
1974年他與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教授裡希特幾乎同時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這種粒子的壽命等於其它任何粒子的一千倍),即第4種夸克的束縛態,因而同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美國**的勞倫斯獎。
1978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以及美國藝術科學學會會員。除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外,主要還在歐洲核研究中心和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在漢堡)工作。
1975年以來多次應邀來中國訪問並進行學術交流,受聘為山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名譽教授。1977年秋,在訪華期間,向***同志建議中國科學院派遣物理學家參加他在德國漢堡進行的mark-j實驗。
1978年1月,中國10位物理學家到漢堡,參加了mard-j實驗的國際合作。此後先後有一百多名中國物理學家和研究生到他領導的實驗組工作和學習。在他的領導和幫助下,中國科學家在l3探測器的設計、製造和資料分析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國際高能物理實驗中佔有一席之地。
1992年7月4日被中國科技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94年6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獲1996年度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2樓:瀦仔靤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祖籍中國山東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執安州安阿伯,中學時代是在臺灣度過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國密執安大學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博士學位。
1963-1964年在歐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7年起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從事高能實驗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電動力學、γ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傑出的貢獻是在1974年,與裡希特各自獨立地發現了j/ψ粒子。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2年夏,丁肇中實驗小組利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質子加速器尋找質量在之間的長壽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們發現了乙個質量約為質子質量3倍(能量為的長壽命中性粒子。在公開發表這個發現時,丁肇中把這個新粒子取名為j粒子,"j"和漢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國人發現的粒子。
與此同時,美國人裡希特也發現了這種粒子,並取名為ψ粒子。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粒子稱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質,其壽命值比預料值大5000倍。
這表明它有新的內部結構,不能用當時已知的3種味夸克來解釋,而需要引進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來解釋。j/ψ粒子的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
此外,通過高能正負電子對撞的物理實驗,丁肇中在1979年夏發現了三噴注現象,為膠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動力學提供了實驗依據。他進行的高能下電磁作用與弱作用干涉效應的實驗,為弱電統一理論提供了實驗依據。1981年起,他組織和領導了乙個國際小組——包括中國在內的約13個國家近400名物理學家參加的l3組。
在歐洲核子中心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機lep上進行高能物理實驗,尋找新的基本粒子及其粒子物理的新現象。
丁肇中熱心培養中國高能物理學人才,經常選拔中國青年科學工作者去他所領導的小組工作。他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3樓:網友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山東省日照市濤雒人,世界著名實驗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的童年時代是在日照老家、膠東、青島等地方度過,中學時代是在臺灣度過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國密執安大學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博士學位,1967年起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因為j 粒子的發現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並衝破種種阻力,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頒獎大廳裡,用流利的漢語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從而讓華夏民族的語言——漢語,第一次在這裡響起。丁肇中是當今世界高能物理學界最為活躍的物理學家,目前,他正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主持著有20多個國家的、600多名優秀的高能物理學家參加的世界上最大的高能物理實驗組,進行著人類探尋宇宙之謎的科學實驗,擔負著搜尋反物質任務的阿爾法磁譜儀已於1998年6月2日完成了第一次發射,併成為1998年度的世界十大科技新聞。
丁肇中簡介
4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
1959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學士,1962年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65年發現反氘核;1967年測量電子半徑,發現電子是沒有體積的,半徑小於10e-14釐公尺。
1969年測量普通光和有質量的光(即向量介子)之間的轉變,證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變成向量介子,同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當選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74年發現第4種夸克的束縛態—j粒子。
因此貢獻,1975年被美國**授予洛侖茲獎,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1977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9年發現膠子噴注;1989年確定三代中微子種類的數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領導ams實驗在空間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發現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間分佈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發現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電子,這些正電子的**很可能是暗物質碰撞所產生的。
丁肇中簡介
5樓:柯玉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美國實驗物理學家。漢族,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鎮,華裔美國籍,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名譽教授 。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物理文獻中習慣用來表示電磁流的拉丁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學術思想:他認為,物理學是在實驗與理論緊密相互作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理論進展的基礎在於理論能夠解釋現有的實驗事實,並且還能夠預言可以由實驗證實的新現象。當物理學中乙個實驗結果與理論預言相矛盾時,就會發生物理學的革命,並且導致新理論的產生。他根據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物理學的歷史和他親身的經驗指出,許多重要實驗,例如 k介子衰變中電荷共軛宇稱與宇稱複合對稱性(cp)不守恆的發現,j粒子的發現,以及高溫超導體的發現,開闢了物理學中新的研究領域,但這些實驗發現都是預先在理論上並沒有興趣的情況下作出的。
又如高能加速器實驗作出的有關粒子物理的基本發現,除w粒子和z 粒子外,幾乎都是在加速器開始建造時未曾預言過的。他強調,沒有乙個理論能夠駁斥實驗的結果,反之,如果乙個理論與實驗觀察的事實不符合,那麼這個理論就不能存在。他重視科學實驗的觀點,對科學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
丁肇中的人物經歷
6樓:沫沫講歷史
丁肇中:敢說「不知道」的諾獎得主,卻帶領中國學生進軍科技前沿。
丁肇中的個人家庭
7樓:想你的簷
丁肇中的父親丁觀海早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後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工程學教授。母親王雋英是心理學教授。
丁肇中是家中長子,有一弟一妹,分別取名為丁肇華及丁肇民。
丁肇中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凱伊·庫尼(kay kuhne)於1960年結婚,並有二個女兒:珍妮(jeanne)和艾美(amy)。1985年他與蘇珊·卡洛·馬克思(susan carol marks)博士結婚,1986年生下兒子克里斯多福(christopher)。
丁肇中有什麼經歷?
8樓:文史風雲
丁肇中:敢說「不知道」的諾獎得主,卻帶領中國學生進軍科技前沿。
丁肇中對人有哪些教育啟迪,丁肇中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論點是什麼?
一個人特別是像丁肇中這樣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響的科學家,如果在學術上沒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對一些問題憑 想當然 亂表態,或是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和影響,不懂裝懂,用一些模稜兩可甚至稀奇古怪的答案去糊弄人,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樣,失去的就不僅僅是面子,還有更可貴的品質和人格,還要給人類科學事...
丁肇中團隊發現暗物質存在新證據意味著什么
將是對某個超越 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有力支援,當然也是對宇宙學標準模型的確認 目前超越標準模型 新物理的理論 比如很多超對稱理論 通常要對暗物質粒子做出預言 預言出一種質量和作用截面合適的中性粒子扮演暗物質的角色。於是,如果暗物質被確認探測到了,這將是對某個超越 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有力支援,當然也是對...
求教漫威中能虐奧丁的人物有那些,漫威中奧丁用什麼打敗了蘇爾特爾
奧丁的天父之力真不是說虐就虐的,最近的天父奧創算一個,宇宙天神組也算,哨兵可能性較大,從海格力斯系列可以看出宙斯和他大概半斤八兩,宇宙大神就不說了 奧丁是大概什麼級別的人物 奧丁天父級人物,比不開掛的滅霸強一點,但是秒個哨兵應該沒什麼困難。人的等級分化星球級星系級天父級單體宇宙多元宇宙超大宇宙全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