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對人有哪些教育啟迪,丁肇中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論點是什麼?

2021-03-03 22:04:36 字數 1943 閱讀 5349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個人特別是像丁肇中這樣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響的科學家,如果在學術上沒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對一些問題憑「想當然」亂表態,或是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和影響,不懂裝懂,用一些模稜兩可甚至稀奇古怪的答案去糊弄人,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樣,失去的就不僅僅是面子,還有更可貴的品質和人格,還要給人類科學事業帶來無可挽回的誤導和損失。丁肇中的可貴可敬之處就在這裡。從故事中我們感受到大師身上一貫嚴格的治學精神和實實在在的人格魅力。

丁肇中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論點是什麼?

2樓:e拍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論點是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格物致知」就是通過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實地的探察就是所謂的實驗。作者是一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深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也因此在學習和科研中吃盡了苦頭,所以特地寫了這篇文章告誡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

擴充套件資料

這篇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論題,「學習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

第二部分(第2~12段):論述論題,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可分為兩層:

(1)第一層(第2~5段):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病。

(2)第二層(第6~12段):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結論,「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這篇文章根據現代學術的發展和個人的經驗教訓,聯絡傳統的文化背景和我國的現狀,精闢地闡明瞭中國學生怎樣學習自然科學的問題。一針見血,語重心長,對我國學生不啻是當頭棒喝,每個人都由此終身受益。

3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是作者一個報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談式的議**。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出了他的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全文就是圍繞著這個論題進行論述的。

首先,指出傳統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釋「四書」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這與現代學術的基礎實地探察,即實驗,恰恰是一致的。

但是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於是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作者以王陽明「格」院子裡的竹子為例,說明王陽明把探察外界誤認為**自己,這是儒家傳統的看法決定的。

然後,分析科學上的實驗精神的重要性。作者從科學發展歷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得到,而不是由自我**就可求到的。闡述了實驗的過程和要求:

實驗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實驗要有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目標作為探索過程的嚮導。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質為例,說明要得到關於竹子的知識,只有靠科學實驗,消極觀察、袖手旁觀是無濟於事的。

接著,作者指出,「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一是中國學生大都偏重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重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考試的成績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常常不知所措。

二是作者以「個人的經驗為證」,由於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誤以為靠埋頭讀書能應付一切,結果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傳統教育的弊病,也說明了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最後,得出結論:「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闡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

一是研究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在個人行動上,都不可缺少;二是應付世界環境也不可缺少。而後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結尾提出了對中國一代人的希望。

4樓:小蛇快跑

文章題目就是中心論點,即: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6樓:韓林睿

本文中心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團隊發現暗物質存在新證據意味著什么

將是對某個超越 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有力支援,當然也是對宇宙學標準模型的確認 目前超越標準模型 新物理的理論 比如很多超對稱理論 通常要對暗物質粒子做出預言 預言出一種質量和作用截面合適的中性粒子扮演暗物質的角色。於是,如果暗物質被確認探測到了,這將是對某個超越 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有力支援,當然也是對...

中公教育有哪些特色的課程培訓,中公教育的培訓型別有哪些?特色課程是針對哪一類考試的?

做公職類培訓的機構 有常見網校的公務員 現在比較火的職業培訓也有再做,例如it培訓,他們現在做的也比較好 中公教育的培訓型別有哪些?特色課程是針對哪一類考試的?做公職類培訓的機構 有常見網校的公務員 中公教育有哪些培訓課程?公務員,教師招聘,特崗教師,國企,事業單位,上的都有 希望對你有幫助 現在中...

能力的個體差異有哪些對教育中我們因教施教有什麼啟示

個體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育學範疇中,很少說能力的個體差異,人的素質指標不止是能力,還有傾向。個體的素質差異大略有 反應速度,記憶容量和速度,耐性和穩定性,運算的速度和精確度等。教育是發展個體能力的實踐活動,基於個體的能力和素質就是我們的教育物件,因此我們必須在教育活動中因材施教。例如,反應快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