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詩人,為何喜歡「以漢喻唐」?

2025-01-21 23:50:14 字數 4640 閱讀 8288

1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唐朝的詩人都認為漢朝很正統,並且漢朝的實力很強,所以說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唐朝醒悟。

2樓:baker夏

因為漢朝在當時還是比較鼎盛,唐朝詩人藉助漢朝,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對唐代統治者的舉措不滿,不能直接表達,就通過以漢為典,曲意來委婉表達。

3樓:甜小妞娛樂

漢唐時詩歌的鼎盛期,尤其是漢代是詩歌的發源朝代,很多詩人對漢朝的詩歌是非常鍾情的。

4樓:得書文化

說到唐朝的詩人大家也知道的還是挺多的,白居易,杜甫,李白,王維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唐代詩人了,但是經過大家研究會發現,那就是這個唐朝的詩人都非常的喜歡這個「以漢喻唐」,那麼有的人問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現象呢?唐代詩人為什麼會這麼做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看看吧!

1、漢朝強大,內發展經濟,外擴大疆土,到西元前60年前後,基本沒有了強大的外患。

2、漢朝國祚長久,兩漢加起來六百多年。

3、漢朝人才輩出,文武成為朝廷柱石的很多。

4、雖然唐朝民族政策非常好,但是自認為是漢族統治天下,而漢族正是在漢朝形成稱呼的。所以很多地方以漢代唐其實有雙重意義。比如「漢家煙塵在東北」可以理解,為漢朝在東北交戰,也可以理解為漢族在東北交戰。

漢朝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漢武帝時期,為鞏固大一統,採取了很多措施。政治上頒佈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經濟上,實行鹽鐵專坦賀賣;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唯一正統思想;軍事上,北擊匈奴,以此解除了少數民族帶來的威脅。

漢朝由此政通人和,國力強盛!

由此誕生了漢族漢服漢語!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唐朝詩人喜歡以櫻野漢喻唐,以漢朝故事代李唐天下!

白居易《長恨歌》雲:漢皇重色思傾國,把唐玄宗稱為漢皇。我想這裡不僅因為脊信喊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而且有忌諱的意思在裡面。他不能直接寫當時的皇帝,而用古代的皇帝來代指。

至於李白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也是借古諷今吧!以趙飛燕指楊玉環!

這些都是詩歌的一種寫作手法。但同時也是詩人對漢朝的一種景仰!是中國人民最偉大最樸素的民族感情!

為什麼唐詩中以「漢」代「唐」

5樓:剛陽文化

分類: 文化/藝術 >>文學 >>**哪尺問題描述:

如「漢皇重色思傾國」中的「漢」代指唐朝。

解析: 在唐朝李或高寫唐朝皇帝的事情是很忌諱的,所以就用漢皇來代替一下。

唐詩中多以漢喻唐。

杜甫《兵車行》中團衡也以「武皇開邊意未已」來指說玄宗好大喜功,妄動兵刀……

為什麼唐詩中多以漢代唐

6樓:匿名使用者

就唐代詩人自身而言,本朝人敘寫本朝事是有諸多不便的。在我國古代,下筆行文時對當代君主以及所尊敬的人不得直稱其名,而必須用其它方法稱呼。所以詩人們就採用了明說漢實指唐的借代手法,用超越時空的聯想手法來創造一種意境——詩中寫漢是虛,詩外之意指唐才是實的。

而,唐詩中多以漢代唐,這是由於,在中國歷史上,雖然秦王朝。

首次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封建帝制,但乙個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的封建國家的蓬勃發展,則是漢代才有的情況。唐代人毫不含糊地認為:無***、軍事,還是經濟、文化,前朝能與唐代相類比的只有威名久遠的漢朝。

唐代人的這種自負是有一定道理的——漢、唐兩朝儘管相距數百年,但確有許多相似之處,並齊名於世界。所以,「唐遵漢法」既是唐王朝統治者建立、鞏固其封建帝制的乙個出發點,也是唐代人常常以漢代唐的重要原因。

唐朝詩人的詩歌中,為什麼總是飽含著漢朝情節?

7樓:尤尤老師

在唐朝前期的時候,也就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這個時期,唐朝的詩人大多都帶有尚武的精神,而唐朝之前的朝代中,漢代算是古代中國的比較強盛的時期了,並且漢代的人都帶有尚武的情結,因此這時期的唐朝詩人對漢代有著濃厚的漢朝情結。到了唐代後期的時候,因為國家動盪不安,這時候的詩人身處戰亂之中,想要有乙個安定的生活,於是漢代的許多典故便是唐代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

對於詩人而言,詩詞中的場景一般都是自己親眼所見的。而且還是在見到後,有感而發出來的。所以,對於唐朝的詩人來說,唐朝在一開始的繁榮時期,因為百姓生活安定,並且這時期的社會發展是非常繁榮的,同時百姓安居樂業。

這時候的詩人因為在穩定的生活下,便想要運用自己的才能來報效國家。

而漢代作為乙個強盛的國家,同時還是乙個尚武的國家,所以漢代才不會讓外敵隨意入侵。而這時候的唐朝詩人便想要唐朝像漢代一樣尚武,這樣就可以保家衛國。只不過文人畢竟是文人,即便自己有這個心,但是因為不會武功,所以只好做乙個文官或者是文人。

等到了唐朝後期的時候,因為邊關戰亂不止,百姓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的詩人因為懷念起以前的安穩生活,所以便會使用大量的漢代典故來表達自己對安定生活的渴望。古代文人想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的話,一般都會通過詩詞來表達。

而漢代是唐朝之前最鼎盛的乙個國家了,因此當時的詩人便想要通過漢代的尚武精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國家,可以像漢代那樣強盛。

8樓:古橋寒雪

因為他們也是漢族人,對漢朝的存在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很多詩都有漢朝的影子。

9樓:弦落雨

唐朝與漢朝相隔時間較短,名人事蹟朝堂變故唐朝詩人都比較瞭解,另外唐朝與漢朝都曾受邊境侵襲,所以唐朝詩歌中飽含漢朝情結。

10樓:彩虹巧克力糖豆

漢朝產生出了許多美麗的詩歌和優秀的文人。唐朝的詩歌又達到了空前鼎盛的狀態。所以唐朝是乙個抱著相互借鑑和學習的狀態。

11樓:重拾真愛

因為漢朝很強大,唐朝詩人也希望唐朝能像漢朝一樣強大,所以有漢朝情節。

12樓:喵聲四起

唐朝詩中充滿漢朝情結,是基於社會背景已經統治者的推崇而出現的。

13樓:孤獨的yu呀

因為漢朝是唐朝之前少有的盛世王朝,所以與當今的大唐盛世可以相提並論,所以經常是文人們讚譽唐朝的載體。

14樓:涵瑜兒

漢朝與唐朝確實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漢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長久的大一統朝代,都是海內富足、四方來朝的強盛朝代。因此唐朝詩人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朝代與漢朝並列。

唐朝詩人的有些詩歌內容是諷刺和抨擊當權者。

唐朝詩人都喜歡「以漢喻唐」,他們為何如此膜拜漢朝?

15樓:執筆

試問誰不喜歡漢朝呢,漢朝時候漢族人直接把匈奴打到了中東,班固乙個小隊直接滅掉了乙個國家,霍去病直接封狼居胥,衛青也打的匈奴四處逃竄,整個漢朝一直都是非常有實力的,打出了漢族人民的傲氣。

唐朝那個時候,唐朝正處於輝煌時期,但相比漢朝還沒有那麼厲害,畢竟他們看到的是幾百年的漢朝的文治武功,而他們處於唐朝,是看不見唐朝的偉大之處的,至少是看的不全面的,想要國家變得更好。

以漢喻唐就是比喻,就是對於唐朝的自豪,同時還包括了對唐朝的不滿,因為這些人畢竟是生活在唐朝的,漢朝的那些壞處他們體會不到,所以漢朝在他們眼中就是好的,而唐朝在他們眼中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麼熱血的宣言,讓哪個熱血的漢族男兒聽到不熱血沸騰,不想要出去建功立業,再看看自己所處的唐朝,剛開始發展,還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後來安史之亂時候那些詩人甚至更委屈。

因為明明前面幾十年還是堪比強漢的盛唐,結果沒多久就變成了這樣的亂世,漢朝延續了幾百年,而唐朝那個時候才多久啊,也太快了,大家都怕唐朝成為隋朝一樣的短命王朝。

以漢喻唐,實際上還是用古代的事情,來表達現在的情緒,是用對漢朝的推崇,來表達對當時朝代也就是唐朝的不滿,這些類比方法是很多朝代的文人都喜歡用的,包括現在的很多文人。

你說這些人難道是真的膜拜漢朝,當然有一部分人是的,但另一部分並不是,喜歡漢朝是肯定的,但要是如此膜拜漢朝倒也不至於,因為人們對於自己不處於的時代,大多數時候是不夠了解的。

16樓:zero天秤

因為唐朝和漢朝時期非常的相像,都是長時間的和平統一的局面,這也是唐朝時期的人們對於古人的敬佩。

17樓:過冬

因為漢朝曾經是非常強大的朝代,並且漢朝也曾出現過衰敗的跡象,所以唐朝的詩人都非常喜歡以漢喻唐。

18樓:我是乙個小蘑菇

因為唐朝詩人認為漢朝在文化跟武力上都要勝於唐朝,漢朝時漢武帝的時候,國家興盛,對外族勇敢的抵禦,並且攻打。

19樓:網友

因為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的朝代,而且不管是經濟,軍事還是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也彰顯了國力。

唐朝詩人為何喜歡「以漢喻唐」?唐朝詩人為什麼如此膜拜漢朝?

20樓:今天是

漢代是唐代以前最為強盛的乙個朝代,無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藝術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相對完備的制度以及開放進取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唐代,所以唐代的詩人喜歡以漢王朝比擬本朝,這是一種民族自豪感的繼承,也是唐代人對自己的高度自信與自許。因此「盛唐之音」中不乏「漢代雄。

風」,「以漢喻唐」就成了唐詩中經常出現的現象。

唐代為什麼是詩的巔峰唐代詩人為什麼這麼多

因為唐玄宗重視詩歌發展,從這方面遠拔出不少人才,加上政治開明,國家富強,文化水平相對其他朝代較高,想為國家效力的文人紛紛寫詩表達自己的理想與才情,所以詩人遍地開花 政治上 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安史之亂也提供了素材經濟上 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科舉上 以詩取士,促進詩賦繁榮 民族上 民族融合 政策上 開...

唐代詩人虞世南寫的這個這首詩其中以蟬什麼什麼象徵高潔

蟬 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古人以蟬居高飲露象徵高潔,作者以比興和寄託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操。本詩與駱賓王 李商隱的 詠蟬 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 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

唐代詩人秦韜玉的《貧女》,為何是一語雙關的經典之作

作者在詩中從家中的貧困,逐漸說到自己的心事,一層一層將自己的悲傷欲演欲烈,最後在替人做嫁衣之時,將感情逐漸升華,將自己的悲傷之感流露而出,藉此抒發自己在官場中魚,這如出一轍的,悲傷之感。在詩詞歌賦中藏有詩人,將閨中怨婦的悲傷之感與自己在官場中躊躇不得志的憋屈感情相結合抒發,從而起到一語雙關的效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