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課後習題答案,初三語文課本上的課後練習題的答案

2025-01-26 14:00:09 字數 2077 閱讀 5361

1樓:我哼5鬱悶

練習說明。一、《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

此題意在讓學生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詩的主旨。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絃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

二、反覆朗讀《夜》,完成下列各題。

1.用你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中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3.這首詩與郭沫若的《靜夜》給你的感受有什麼異同?

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詩中所寫夜景的特點和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1.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靜謐而美麗的特點。

2.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3.這是同題材詩的比較。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的夜景、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對這兩首詩,可從具體內容、景物描寫、語言特點、感情意蘊等方面進行比較。重在讓學生體會,不求面面俱到和過細的分析。

三、從下面兩題中選做一題。

1.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或「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為題,寫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去感受夜色,寫一篇抒情短文或幾行小詩。

此題意在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詩意,並加以表達。

2樓:網友

你什麼教材版的啊!

初三語文課本上的課後練習題的答案

3樓:匿名使用者

《差半車麥秸》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364371、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學習對人物形象進行初步的評價。應引導學生抓注人物性格中的主要方面,又要避免片面性,還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評價人物。答案略。

2、初到游擊隊時給人的感覺是憨厚、質樸、善良,但愚昧落後,懵懂無知,有著小生產者的狹隘、自私的觀念和習氣。**通過這幾件事來表現,當我問他:"你為什麼加入我們游擊隊?

他說:"為啥不加入呢?你們都是好人啊,鬼子不打走,莊稼做不成!

他有著樸素的民族感情。為了節省一點香油,弄出了亂子,表現了他的質樸善良和愚昧。他認為,幹革命總可以為自己撈點好處,拿了老百姓家的一根牛繩這件事表現了他有著自私的觀念和習氣。

差半車麥秸"參加游擊隊後,在集體鬥爭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鍛鍊,使他從昏睡中覺醒並奮起抗爭,他改掉了說土匪黑話的惡習,習慣了"同志"這個稱呼,從有些膽怯到主動要求當探子。從一字不識到會認三十個字,最後成為一名勇敢幹練的革命戰士。

3、如:"差半車麥秸"同我談話時,眼睛不斷地向牆角的油燈瞟著,當我裝著睡熟時,"他默默地坐了半天,不時向燈光瞟一眼,又向我瞟一眼,神情越發步安起來。"此處的細節十分傳神,把主人公看著夜晚燈火通明十分心疼但又不敢吹熄燈火的心理表現得活靈活現。

初三求答案

4樓:萬新福

x(ⅹ一1)二1一x

一x(1一x)二1一x

一x(1一ⅹ)一(1一x)二0

一(1一ⅹ)(x十1)二0得。

一(1一ⅹ)二0 ①

一1十x二0

二1x十1二0②

二一1所以ⅹ二±1

5樓:網友

1或0,通過移項為分式直接求解或者二次函式因式分解求解。

答案答案初三

6樓:路人__黎

/薯好58、(-1/2)a - 3/2)b,(ab上有箭頭)/或手缺313、a<-3

14、衫辯9

17、題目不全。

初三求答案

7樓:尹大海的愛琦琦

2(x^2-2x+1)=5+2

2(x-1)^2=7

x-1)^2=7/2

x1=1+2分之根號14。

x2=1-2分之根號14。

初三課本數學題,一道初三課本數學例題不明白,急

設a b c d為整數,則不定方程ax by c有如下兩個重要命題 1 若 a,b d,且d不是c的約數,則不定方程ax by c沒有整數解 2 若x0,y0是不定方程ax by c且 a,b 1一組整數解 即特解 則x x0 bt,y y0 at,t為整數 是方程的全部整數解 即通解 1.求方程 ...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蠟燭》的課後習題答案

一 一是指只要有法西斯存在,人民的戰鬥和反擊就永遠不停止 二是指這兩國任命凝成的友誼將永垂不朽。二 1 說明了這支蠟燭的意義和南斯拉夫穆青對蘇聯展示的敬意。2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這一著色,渲染了肅穆的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3 原句勾畫了戰爭破壞後的環境 勾畫了燭光的背景 3 控訴了...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最後一課》課後習題第三答大題

中,我由衷地發現,課室後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一樣的肅靜。其中有郝叟的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人。他們也定是來紀念這深沉的最後一課。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看著這動人的一幕,我渾身都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