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雅詩
「日暮蒼山遠」這句詩句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整句意思: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的遙遠。
乙個「遠」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來臨的山路上行進時的孤寂勞頓的旅況,以及急於投宿的心情。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唐代〕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文】
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遙遠,當天氣越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孤零零。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註釋】
逢:遇上。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裡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詩人借宿者。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時候。
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
蒼:青色。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歸人:夜間回來的人。
【作品出處】《劉隨州詩集》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賞析】
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天寒白屋貧」:
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
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乙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鍊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可謂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風雪夜歸人」甚至為劇作家借用為劇名,遂使此詩在當代更為著名。
【作者簡介】
劉長(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
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2樓:佳人醉月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出自唐代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天氣越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孤零零。
詩人以「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畫出乙個暮色蒼茫、山路漫長的畫面,又將鏡頭拉近,寫簡陋的茅屋,卻能體會到詩人在寒夜中暫得休息的喜悅。
日暮蒼山遠的下一句是什麼?
3樓:abc生活攻略
2、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劉長卿【朝代】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譯文: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日暮蒼山遠的下一句是什麼?
4樓:網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日暮蒼山遠的下一句是什麼
5樓:懂視生活
2、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劉長卿 【朝代】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族滲。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譯文: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吵穗弊困。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公升族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這幾句詩出自哪裡?作者是,這幾句詩出自哪裡?作者是誰?各位有知道的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薔薇花總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愛的天使,他們也決不會沒有瑕疵。天幕最光潔的星辰,要是傷了風,也會墜入風塵。最好的蘋果酒常帶著木桶的味道,太陽裡也有黑點可以看到。海涅 拉撒路 薔薇花總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愛的天使,她們也決不會沒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潔的心辰,要是傷了風,也會墜入凡塵最好...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句話出自哪裡?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摘自 三國演義 第三十七回 解釋 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 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出處是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諸葛草廬中門聯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此聯出自第37回二...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哪裡,「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誰說的?
這是西漢名將陳湯遞給漢帝的上疏,進犯我強大的漢朝的人,即便地處偏遠,也一定要誅殺 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全句 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釋義 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槁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朝的人,即使再遠,也一定要殺掉他們。東漢 班固 漢書 卷七十...